41歲創業的百億富翁,不通英文8次拒籤,他才是真華人之光

2020-12-10 遇言不止

袁徵這樣一個自我奮鬥的成功者,有情懷、有調性、有技術、有耐心,他才是真正的華人之光。

——遇言姐

新冠疫情一鬧,美國股市跳水(最近因為印錢又開始回漲,這波騷操作也是史無前例)。

但也有少數公司因為市場需求改變而一飛沖天。

比如,做在線視頻會議軟體的Zoom。

▲Zoom的創始人是移民美國的華人袁徵

要說Zoom這家公司也真是走了百年不遇的狗屎運。

一年前剛在納斯達克上市,不久後就趕上了新冠肆虐。

商務旅程取消,大家回家辦公,一時間對在線視頻的需求大增。

措手不及的震蕩成了Zoom的風口,而且是一夜之間、橫掃全球的颶風。

▲疫情爆發以來,Zoom是蘋果商店下載次數最多的免費應用程式

從年初到現在的短短幾個月中,Zoom用戶從單日1,000萬人次,瘋狂增長至單日2億人次。

主要用戶來自北美。

遇言姐也是從甜豆姐倆兒的鋼琴課、中文課、編程課全改成了在Zoom上的網課之後,才發現這個App已經取代Skype,在國外的年輕人中如此流行了。

眼下,Zoom市值突破390億美元,超過了百度的340億美元市值。

尤其是——

百度已經在美國掛牌15年了,而Zoom才上市剛滿1年而已。

▲去年年底的時候,還有財經媒體發文《從黃金盛世到沒有一人,矽谷巨頭再無華人高管》,誰知幾個月後就跑出來個華人創立的獨角獸

Zoom的股票價格打著滾兒地飆升,今日股票收盤價$141,比發行價翻了3倍。

而Zoom的創始人袁徵,因持有公司20%的股票,身價跟著水漲船高。

從年初到現在,遇言姐眼看著他的net worth以億為單位增長,最近一個月生生從30億美元飆到63億美元,登上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

50歲的袁徵一夜間成為矽谷首屈一指的華人網際網路創業大神。

坐10小時火車去看女友

連續8次被拒籤不肯放棄

與雅虎的楊致遠、英偉達的黃仁勳、油管的陳士駿這些華人移民二代相比,袁徵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1970年,袁徵出生在山東泰安的一個礦工家庭。

與那個年代的大多家庭一樣,袁徵的家境只能算得上溫飽。

四年級時,袁徵熱衷於收集廢料賣錢。

為了把電線裡的銅絲弄出來,他不小心燒毀了鄰居的雞窩,驚動了消防員趕來把火撲滅。

1987年,袁徵考上了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系。

坦白而言,既非211更非985的山東科技大學並不是一所名校。

即便在本省,排名也在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之後。

本科畢業後,袁徵又在中國礦業大學讀了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袁徵是名副其實的英年早婚。

他和女友在中學時代結識,22歲讀研究生時就結婚了。

讀書期間,袁徵和女友分處兩地。

每逢寒暑假,18、9歲的袁徵便搭乘10個小時的火車去與女友見上一面。

那是在80年代末,綠皮火車上擠滿了人,袁徵往往是一路站著。

因為車上實在太擠了,他甚至可以站著睡覺。

那時,袁徵想,如果有一種技術,可以讓我按下按鈕就見到女友,不用再受這一路舟車勞頓的罪,那該有多便利啊。

▲袁徵的妻子正是他的初戀女友

除了幻想著「一鍵視頻」外,袁徵還想過在網上賣書。

那是在1996年,所有的訂購都要通過郵局電匯,非常的不方便。

袁徵想知道是否可以有一種從客戶那裡收錢的便捷方法,那也是他第一次萌生了去看看美國人怎麼搞網際網路的念頭。

研究生畢業後,袁徵進入山東當地的公司工作,期間被派到日本學習了4個月。

機緣巧合的是,袁徵在日本時意外聽到一場比爾·蓋茨的演講。

蓋茨的演講大大啟發了袁徵,堅定了他去矽谷看看的決心。

(看看演講的影響力有多大,大家還是要和遇言姐學演講哦。)

次年,袁徵便提交了籤證申請。

▲直到今日,袁徵提起蓋茨的演講仍然會激動,認為那是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契機

然而,在美籤比較難辦的90年代,袁徵的英文又不是很出色,這導致他連續8次遭遇拒籤,籤證費都是不小的一筆錢了。

遇言姐發現,成功人士都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能折騰,一個是軸得很。

袁徵當時鐵了心要去矽谷。

他說:「只要美國沒有永久拒絕我,我就會一直回來申請籤證。」

遇言姐說,如果當年那位籤證官知道被自己拒了8次的小子,將成為億萬富翁,又會作何感想呢?

跟對貴人是件多麼幸運的事

第9次籤證終於成功後,袁徵來到美國。

那是1997年,第一波網際網路泡沫正在快速形成,馬雲靠賣中國黃頁剛賺了500萬。

與那個年代出國的人一樣,袁徵的生活艱苦而窘迫。

他先是寄住在親戚家中,還在餐館端過盤子。

最要命的是,他幾乎不會說英語。

出於語言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袁徵沒有在美國繼續學業,而是直接找了份碼農工作。

許多年後,袁徵才去斯坦福讀了MBA,那時他已經是思科的大牛了。

▲36歲時,袁徵工作之餘拿下了斯坦福的MBA

為什麼一個英文很爛的中國人能找到專業工作呢?

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搞編程對語言的要求相對不高,不像金融業、諮詢業,要長袖善舞、刷臉耍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僱傭袁徵的是個中國人。

說到這位讓袁徵跟隨了十餘年的老闆朱敏,又是一部大寫的傳奇。

▲矽谷華人第一代創業大神朱敏(右)

朱敏出生於1948年,比袁徵大了足足22歲。

祖籍寧波的朱敏文革期間插隊8年,春種秋收、拉車推磨,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

文革後,朱敏考入浙江農業大學拖拉機設計與製造專業。

那時他已經 29歲。

之後,朱敏又進入浙大工業管理系就讀研究生。

朱敏是個腦和手都沒有短板的人。

高中畢業當廠長,看看圖紙就能造車床、車零件。

如果他留在中國,就是褚時健、任正非級的人物。

1984年,36歲的朱敏靠拿著一本字典死背下2萬個英文單詞,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史丹福大學。

次年,他15歲的兒子也從清華少年班考取斯坦福計算機系,父子同校。

(劃重點,這兒子也是天才哦。不僅如此,朱敏的夫人和女兒也都是斯坦福校友。)

▲朱敏的兒子朱磊,如今是紅杉樹信息技術公司的CEO

早在別的留學生還在省吃儉用攢獎學金之時,朱敏就靠著自己做舊房翻新賺到了50萬美元。

還沒畢業,朱敏就拿到了IBM的聘書,後來又做了普華永道的CTO。

1996年,來到美國的第12年,48歲的朱敏創立了網訊——一款網絡視頻會議程序。

也就在那時,朱敏招聘到了初來美國的袁徵,將其納為十幾名早期員工之一。

▲雖然英語不行,但袁徵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常年提前一個半小時到公司。在思科時,他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每天工作14個小時。創業之後,更是進入了常年不休模式

2000年,網訊上市。

911事件發生後,由於很多人牴觸乘飛機出差,帶動了網絡視頻軟體的大火。

2007年,網訊被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這次收購中朱敏個人分得了1.2億美元。

曾經插隊掙工分的朱敏一躍成為億萬富翁,這人生經歷也是猶如山巒起伏般壯美。

▲網訊被思科收購時,朱敏已經59歲。之後,他又創立了賽伯樂投資公司

袁徵最初加入網訊之時,網訊還是一個初創公司。

袁徵能在網訊一呆14年,一方面是他做事專注,很有毅力,一方面是網訊發展順利——4年實現IPO、10年被收購。

彼時,袁徵已經是網訊的副總裁,手下管理著800名技術員,不僅持有公司股票,年薪也是相當可觀。

鬥轉星移幾個秋,市場翻了一大圈。

多少人在網際網路泡沫中失去工作,多少人因次貸危機多年緩不過來,袁徵居然能在同一家公司穩坐14年,可見跟對老闆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啊。

不懼風險,中年創業,打破華人天花板

被思科收購後,袁徵的職位按說已經是華人碼農在矽谷的天花板了。

然而他並不開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工作沒有熱情。

在大公司每天做PPT,沒有什麼實際的東西,工作很輕鬆但是很無趣。

「我想做一個每天早上起來都很想去上班的公司」,袁徵說。

作為視頻會議軟體的技術主管,袁徵常常需要詢訪客戶的體驗。

他發現沒有一個客戶對自己的產品感到滿意。

袁徵自己提了不少意見,但是沒有能被公司採納。

同時,作為一個古早開發的軟體,網訊也有積重難返的問題。

客戶一邊抱怨產品,一邊還得繼續使用。

這說明市場需要更好的替代品。

經驗豐富、深刻理解、看準軌道。

2011年,41歲的袁徵說服妻子,離開思科獨立創業,走上了一條步領路人朱敏後塵的大道。

▲Zoom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包括李嘉誠在內的一大批投資人的青睞

彼時,視頻會議軟體的賽道已經是一片紅海。

不僅有很多創業公司,還有微軟的Skype、谷歌的Hangouts、思科的WebEx、蘋果的FaceTime這些巨頭在其中。

但這些軟體同樣都有著框架陳舊、難以優化、功能太多、不夠垂直的問題。

袁徵認為,要有效解決音頻和視頻的問題,必須開發一款基於雲的解決方案。

Zoom的業務非常簡單,就是垂直做視頻通話。

僅僅憑藉這一項業務,它的市值已超過百度。

一年前Zoom上市之後,表現就已經十分亮眼,誰知又鬼使神差趕上疫情爆發,一下子井噴式增長掀翻了房頂。

遇言姐個人使用Zoom的體驗是——

Zoom所有設計都以視頻通話為核心,它與現代的硬體技術兼容得非常好,使用起來滑不溜手,非常順暢。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Zoom的產品調性高級。

▲Zoom有摳圖換背景功能99

所謂調性,是個難以言表的東西。

比較一下Skype和Zoom。

你會感到前者是暮氣沉沉,後者自帶矽谷小清新屬性,同時又不會像網紅產品一樣搞得很俗很low。

此外,真正令Zoom出圈的是,它有很強的社交屬性,贏得了年輕人的喜愛。

雖然,一些傳統型企業仍然在使用四平八穩的Skype,但是年輕人的喜好無疑代表著行業發展的方向。

▲Zoom以商務內核發展出娛樂功能,屬於以高打低的降維打擊

此外,與許多隻燒錢不賺錢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同,Zoom的盈利十分健康,這要歸功於美國的市場。

15美元的月費,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都算得上低廉。

更可況,Zoom還給非付費用戶提供40分鐘的免費使用。

由於美國的大公司不玩燒錢補貼用戶,App用戶本身也具有良好的付費習慣,使得Zoom這樣的小競爭者得以生存。

▲Zoom在中國取消了40分鐘免費會議的限制。估計是知道在中國市場賺不到錢,乾脆就讓大家白嫖賺個吆喝算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袁徵的經歷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遇言姐覺得是——

第一,掌握核心技能很重要。

袁徵剛到美國時,英語張不開口,沒有當地學歷,就憑著會寫代碼打開了一條坦途。

離開思科創業時,袁徵帶走了40名技術員,快速佔領了移動端業務。

賈伯斯說,將生命中的點連接起來。學書法、搞修道,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路都算數。

這句話不完全對。

人首先需要有核心的一技之長,之後才是錦上添花的七七八八。

否則,羅永浩也是啥都懂點的雜學家,曾經一度信誓旦旦要幹掉蘋果,結果……

第二,跟對人就成功了一半。

跟對人這個事主要看命。

當年袁徵剛到美國時,找不到工作,上不了大學。

有小破創業公司收他,就兩眼一抹黑地去了。

哪想朱敏是個真大神,一路帶領大家實現IPO。

不僅在網絡技術上領著袁徵入了門,也在人生軌跡上成為可仿效的榜樣。

跟對人、入對行,袁徵始終在同一條賽道深耕,省去了許多來回折騰的彎路,多年厚積薄發,創業一舉成功。

第三,創業要看環境。

在中國創業靠的是消費推動,在美國創業靠的是技術推動,你不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

Zoom的成功歸功於美國的市場環境。

如果是在中國,大公司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用戶沒有付費習慣,派系之間互相屏蔽,Zoom這樣的小而美根本活不下來。

此外,2C固然很難做,不搶佔行業第一就很難活下去。

但是,2B還是有空間,如果能服務好固定人群,就可以把自己養得不錯(當然,眼下Zoom做2B做出圈成了2C,此話另說)。

比如,Zoom的第一個付費客戶是史丹福大學。

當時,斯坦福正在為在線教學平臺尋找方案,測試完市面上的應用後覺得Zoom最好。

在線教育這個細分市場為Zoom帶來了1萬家高校客戶。

第四,風口是用來等的,不是用來追的。

要說Zoom的白日飛升,不能不提沾了疫情的光。

但是,正如風口不是用來追的,而是用來等的,Zoom在一朝成名之前,就已經是一家穩健企業,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實現了數百萬美元的盈利。

創始人袁徵,更是在網絡視頻這條賽道足足耕耘了20年。

袁徵剛開始創業做Zoom時,沒有人想到能發展到這麼大。

那時,微軟、谷歌、思科、蘋果等大廠,早已全面覆蓋了這條賽道。

事實證明,網際網路創業其實沒有什麼護城河,關鍵在於跑得快。

你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算身在紅海也能找到機會。

如今的袁徵仍然過著樸素的生活。

媳婦是當年令他坐10個小時火車相見的初戀女友,夫妻倆育有三名孩子,老大是校隊籃球明星。

據教練說,袁徵從沒有缺席過孩子的比賽,還經常親力親為給俱樂部做義工。

▲袁徵一家人,可惜老父親在兒子創業後兩個月過世,沒能看到公司上市

年過50的袁徵對於突如其來的聲名顯得淡定,他說自己的座右銘是:To make others happy and you will be happier(令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Zoom公司的口號則是:Delivering happiness (傳遞快樂)。

▲去年,「玻璃門」全美最受歡迎僱主排名中,袁徵位列第一。無論是員工自己買書,還是員工給家人買書,Zoom都提供報銷

「當創辦公司時,我已經41歲,不再是年輕人」,袁徵說,「我已經明白生命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也學會了如何追求幸福,特別是追求可持續的幸福。」

袁徵這樣一個自我奮鬥的成功者,有情懷、有調性、有技術、有耐心,他才是真正的華人之光,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榜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41歲創業的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最近他的股價一飛沖天
    ▲直到今日,袁徵提起蓋茨的演講仍然會激動,認為那是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契機然而,在美籤比較難辦的90年代,袁徵的英文又不是很出色,這導致他連續8次遭遇拒籤,籤證費都是不小的一筆錢了他說:「只要美國沒有永久拒絕我,我就會一直回來申請籤證。」遇言姐說,如果當年那位籤證官知道被自己拒了8次的小子,將成為億萬富翁,又會作何感想呢?
  • 50歲的矽谷華人首富:二本畢業,英文不好遭被拒8次籤證
    相比較如今某乎上人均「985、211」的學歷,他的本科學歷,明顯有些不夠「意思」。甚至還因為英文不好,被美國拒籤了8次,在41歲時才開始創業。但是在今年50歲的袁徵,用了僅僅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了美國矽谷的華人首富,身價達到百億!
  • 他從程式設計師到億萬富翁,曾被美國拒籤8次,疫情期間身家漲200億
    與ZOOM的資本市場逆襲記類似,這家「黑馬」公司的創始人袁徵也曾有過一段從因英語不好而被拒籤8次的普通程式設計師到擁有百億身家的「全美最佳CEO」的草根逆襲之旅。因為英語不好等原因,袁徵在兩年內被拒籤了8次,直至第9次才申請成功,並於1997年抵達美國。袁徵後來在採訪中談到:「我告訴我自己,我要盡一切可能申請籤證,除非我被告知我徹底不能再去美國。」初到美國,因為英語不好,找工作的事情常常被卡死在面試關。
  • 從山東小哥到億萬富豪,曾被美國拒籤8次,疫情期間身價怒漲200億
    而這位億萬富豪就是來自山東的一位小哥,也是視頻會議軟體製造商ZoomVideo Communications的創始人兼CEO,美籍華人袁徵。說到袁徵,不得不說說起他的辛酸赴美創業史。隨著美股的 不斷暴跌,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都沒能倖免遭受了嚴重損失。但是袁徵的身價卻在美股暴跌的當天增加了2000萬美元。他旗下的公司股價周一上漲0.4%,2020年開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58%。
  • 從赴美8次拒籤到百億身價,山東碼農的美國逆襲記
    讓人意料之外的是,位居榜首位的是一位華人,擔任視頻會議軟體公司Zoom的CEO,名叫袁徵。 而如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巨頭,卻紛紛跌出了榜單的前10名。亞馬遜的貝索斯排41,Facebook的扎克伯格排名39,蘋果的庫克僅排47。 但在矽谷科技圈的人看來,袁徵的當選其實並不意外。
  • 41歲開始創業,61歲做到全球第一,83歲身價百億成隱形富豪
    據公開資料顯示:格蘭仕的創始人梁慶德,出生於1937年,而當他真正興起自己創業的心思時,他已經步入了41歲的門檻。不過即便是「高齡創業者」,但梁慶德依舊沒有放棄,41歲開始創業的他,最初是靠著從農村收購雞鴨毛做雞毛撣子來獲取收入,其成立的工廠當時名為桂州羽絨廠。
  • 不懂英文曾被拒絕8次,這個中國程式設計師,到美國逆襲賺來百億身家
    這位華人在四十多歲時開始創業,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締造出市值200億美元的公司,去年他在全美100強CEO榜單排名中,位居榜首,超越了蘋果CEO庫克和臉譜CEO扎克伯格,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而背後的創始人袁徵(Eric Yuan),從原先連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說不出口的國內大學畢業生,到如今身價為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實現了逆襲成為了華人界富豪,他的創業經歷堪稱傳奇。
  • 拒籤8次才到美國華人竟超越谷歌FB創始人,開發的軟體火遍全球!
    要知道,Zoom絕對稱得上是華人的驕傲!曾經為來美國他被無情拒籤八次;剛到美國時英語不好只能敲代碼;後來一路做到Cisco全球副總裁;最後又在人才輩出競爭激烈的北美,懷揣著去美國學技術的夢想,畢業後的袁徵選擇去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然而光在籤證這一環節就歷經坎坷,九次赴美籤證被拒八次,
  • 山東大漢遭8次拒籤,現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僱主,身價已破百億!
    美國的一家研究調查公司公布了一個名單,而這個名單是最受歡迎僱主的一個排行,名單上一位名叫袁徵的華人位居榜首。而他的身份是一家名叫Zoom的視頻會議軟體公司CEO。在這份名單中,諸如亞馬遜、谷歌、蘋果等都跌出了榜單的前十名。
  • 不會講英語就移民美國,41歲才開始創業,如今成美國最有錢華人
    不過後來他們都陸續選擇回國創業的。 那個時候年輕人為了出國有多瘋狂呢?其實現實往往比電影更加極端。當時山東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後,曾經連續8次申請去美國被拒絕。不過最後這個年輕人還是成功了,並且在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人就是如今紅遍全球的創業者袁徵。
  • 靠做鴨子成了百億富翁!菜市場小販帶著十幾個手下成為億萬富翁!
    被譽為中國最擅長做鴨的人,周富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靠做鴨,從菜市場逆襲上市公司總裁,成為百億富翁,還帶著十幾個手下一起發家致富,成為億萬富翁。 周富裕是如何靠做鴨走向人生巔峰的呢?
  • 102歲張允中去世,是愛國華僑49歲創業,100歲依舊是「億萬富翁」
    「新加坡船王」張允中在9月4日上午的時候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102歲。張允中是一位愛國華僑,曾經在中日交戰期間,還曾積極投身抗日運動,並且他所創辦的太平船務,中國業務是其發展的重心之一。在2018年的時候,100歲的張允中還獲得了福布斯財富榜世界最年長的億萬富翁光榮稱號!
  • 古代有人寫信向富翁借馬,沒想到富翁不通文墨,鬧出了個笑話
    古代有一個人寫信向一個富翁借馬,信是這麼寫的:「偶欲他出,祈假駿足一乘。」(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準備去趟外地,希望借一匹駿馬用用。)可是這個富翁不通文墨,雖然認識幾個字,但意思根本不理解。他看到這封信,勃然大怒:「我就一共是兩隻腳,如何借得人?我有那麼多朋友,都要借起來,一個人借一隻,還不是要把我大卸八塊呢?」富翁的管家就小聲的提醒說:「老爺,你可能理解錯了。所謂的駿足,就是說馬足呀。」
  • 山東程式設計師41歲創業逆襲成全美最受歡迎CEO,公司市值近200億美金...
    袁徵(Eric Yuan)在國內鮮為人知,卻在矽谷的商業世界,創造了華人新的可能性——帶領公司成功上市,成為全美國上市公司當中、美國面向全球的企業裡估值最高的華人CEO。而他的秘訣竟然是「開心」。逆襲之路:從被拒籤 8 次到矽谷億萬富翁袁徵赴美追夢的第一關就不順利,由於語言等原因,袁徵第一次申請美國籤證便遭到了拒絕。此後兩年,他接連申請了八次籤證,終於在第九次嘗試時獲得了籤證許可,於 1997 年才抵達美國。
  • 曾因英語不好而8次被美國拒籤,今身家百億,成全美最佳CEO!
    雖是草根出生,卻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創造出億萬身家,實現完美逆襲,他就是ZOOM的創始人袁徵!袁徵出生於1970年,是一個標準的70後,要說家境貧寒,其實也說不上。和其他人相比,袁徵的家庭還算是不錯的,雖然不似那般富裕,但至少也是溫飽無虞。
  • 中國大叔不會說英語,8次被拒籤,卻靠戀愛靈感逆襲成百億富豪
    他就是zoom創始人兼CEO袁徵。從一句完整英語都說不出口的國內大學畢業生,到被美國知名職場平臺GlassDoor評選為全美最受歡迎的CEO,袁徵的逆襲之路堪稱傳奇。20年前袁徵準備赴美就業,卻接連遭遇挫折,兩年間被美國領館取切了8次,直到第9次才拿下簽證,踏上了美國之旅。
  • 爭氣 | 8次被拒籤,英語說不出口,他卻逆襲成為美國最受歡迎CEO
    他的名字叫袁徵。你肯定沒聽說過,連百度的介紹都很簡略,谷歌則根本還沒有這個詞條。  袁徵的前半生也確實乏善可陳。畢業於一所山東省屬高校,沒有什麼過人成就,英語也說不利索,申請個美國籤證都被拒了8次。
  • 他26歲創業,30歲成億萬富翁,40歲卻被執行死刑
    1985年,在經過兩年的複習,19歲的袁寶璟終於如願以償考入中國政法大學,考上大學的他,終於看到改變命運的曙光。袁寶璟,遼寧遼陽人,兄妹5人,排行老三,因為家境貧寒,在袁寶璟8歲之時窮苦的日子,讓袁寶璟苦不堪言,因此,極度渴望成功,極度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讀書時,極其刻苦,1983年,袁寶璟第一次高考,分數已經達到大學錄取線,但因為學校不理想,這才選擇復讀,這才有了進入政法大學的機會
  • 他創業9次都失敗,43歲再創業,憑藉一道菜,讓公司年賺25億
    在很多人眼中,富二代就是這樣一群人:坐享其成的接受父母的安排,一輩子不愁吃喝穿,每天光花錢就行。其實這只是少數人,富二代中也有很多憑藉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人。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就是其中一個,他的名字叫戴勝益。
  • 拒籤8次才赴美國 華人袁徵如何成為全美最受歡迎老闆
    中國僑網6月2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報導,兩年被美國拒籤八次,初來時幾乎一句英文不會,當年只會在電腦上認真編程的程式設計師袁徵(Eric S. Yuan)火了,和他的初創公司Zoom一起都被聚光燈包圍,因為袁徵登上了今年求職網站Glassdoor評選出來的全美100強CEO名單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