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首屆家委會成立了,這一則新聞居然火遍全網,原因是名單中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家長。咱們來看看這份名單吧:王總、丁主任、魏總、王所、劉局、趙院、陳所……家委會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什麼不妥嗎?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可能沒什麼不妥。但是別忘了,教育這件事,不能忽略事情對於未成年人的影響。家長、學校和家委會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家委會的成分存在隱憂呢?
一、學校和家委會
學校需要家委會做什麼呢?一是溝通,二是延展。溝通是什麼呢?學校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老師工作比較忙,就需要家委會成員去做一些解釋和協調的工作。
延展是什麼呢?是學校有很多教學之外的工作,希望能夠得到家委會家長的支持。比如說校外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說學校內的職業體驗課堂,比如說運動會或者遊玩活動的組織和籌備。
二、家長和家委會
家長需要家委會做什麼呢?一是組織,二是協調。什麼是組織呢?家委會偶爾會舉辦一些活動,組織家長學習一些教育相關的理念和方法。有一些跟孩子相關的活動,家委會也可以匯總家長的意見,把事情落到實處。
什麼是協調呢?家長對於學生在校發生的某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某些老師不滿意,或者對學校的教學有不同的建議,這都可以在家委會內部進行討論,並且通過家委會向學校進行反映。
三、學校和家長
理論上講,學校和家長之間多了一個家委會,一來對於家校矛盾的緩和是有利的,二來對於教學之外的活動組織和延展是有利的,這也是很多學校建立家委會的初衷。可我們也要承認,現實中的確有不少家委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成人角度沒不妥
從成年人的角度上來看,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人,能夠調動的社會資源更多,對於學校的幫助可能就更大。如果他們願意承擔家委會的工作,真心服務學校和家長,倒也無可厚非。
五、加入孩子有隱憂
剛說到「有頭有臉」的人擔任家委會工作無可厚非,為什麼我又會說到隱憂呢?因為,這件事情並不僅僅發生在成年人之間,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面對未成年人犀利的雙眼。
有頭有臉的人進入家委會,會如何對自己的孩子描述家委會呢?說家委會是承擔服務性工作,為學校的教學提供補充,幫助所有家長排憂解難的?還是說家委會是一種特殊組織,是要跟老師搞好關係,幫助學校管理家長的?
老師們對待家委會成員的態度,會不會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有所不同呢?會不會傳遞給自己的學生一種「有權、有錢代表成功」的價值觀呢?這都是我說的隱憂。
六、什麼是好的家委會
好的家委會,應該能輔助學校教育工作,幫助家長解決困難。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家委會的成員最好有空閒時間,關心教育,喜歡孩子,也有一定的社會資源。
想要進入家委會的家長,真的有那麼功利嗎?設立家委會的初衷,真的是為了服務學校和家長嗎?孩子們對於自己家長進入家委會,真的有那麼在乎嗎?
家委會是名利場嗎?有些時候是學校想多了,有些時候是家長想多了,有些時候是孩子想多了。家長會是不是名利場,取決於建立者的初衷,取決於執行者的做法,也取決於咱們自己的想法。你怎麼想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點擊頭像關注我,給家長帶來最新教育觀點,為孩子規劃最佳升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