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裡講話猶如宮鬥,家委會成員告訴你自己的親身經歷

2020-12-20 觀世界品人生

家長群裡講話猶如宮鬥,家委會成員告訴你自己的親身經歷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而老師則是孩子的心靈的工程師,最近幾年學校也漸漸意識到了只有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聯繫起來,才能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教育,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繫是越來越密切,不少的學校都成立了家委會,為的就是要加強老師和家長的聯繫,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

但是某學校家委會的成員李某卻表示,家委會的成員裡大多都是身居要位的高官或者是自主創業的成功人士,所以在家委會裡說話要格外的小心,不僅要跟其他人打好關係,還要跟老師打好交道生怕老師會虧待了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堪比宮鬥,而對於這樣的情況多位家長表示,關於家委會風波中湧現的種種現象,好的也罷,壞的也罷,原因無非只有一個:為了孩子。

並且現在的學校越來越希望家長可以參與進教育孩子的工作之中來,所以家委會並不是擺設,家長並不是要定期開個會就完事了,而是要用心做事定期匯報,不少家長表示每年都有許多的關鍵的工作需要家委會的成員去籌辦,如元旦,中秋節,假期安排旅行等等,還有班級裡要舉行什麼大型的活動也都要家委會參與籌辦,學校要搞元旦表演,家委就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節目,還要借服裝、買道具等,有時連打掃場地都要加委親力親為。

對此我想說現在做家長的也不容易,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孩子的發展,是在自己辛苦工作之餘,還把自己多餘的時間都貢獻在為了孩子的教育上,為了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加入家委會,盡職盡責做好家委會布置的各項任務,任勞任怨的幫助孩子們籌辦晚會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可以說也是十分的辛苦了。

對此也有不少的網友表示:現在當家長的真的沒有以前簡單了,現在的家長不僅要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為了孩子的教育奉獻自己的一己之力,但是雖說很多學校的家委會成立已久,但多數家委會有點「虛」,「橋梁」和「監督」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家委會本來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橋梁,但是要是連接不當,反而會阻礙到這樣的溝通橋梁,所以對於這樣的制度如何,還是有待我們的考證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入園了,要加入幼兒園的家委會嗎?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導讀:小朋友進入幼兒園以後,發現幼兒園裡有一個家長組織,被稱為家委會。家委會可以理解為家長們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家委會的成員比普通的家長更加地接近幼兒園。小朋友入園後,作為家長,想要加入幼兒園的家委會嗎?讓我談談我的親身經歷和我的感悟。
  • 家委會是個什麼東東,過來人告訴你,要不要加入家委會,有何好處
    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學校裡都有家委會的存在。每次開學前,總有家長在考慮,要不要加入家委會。那麼,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要不要加入家委會。其實,我也是走了彎路的。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有家委會。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這個到底要幹什麼。自己也不想過多參與一些事情,連想都沒想要加入。當時覺得,有熱心的家長去承擔家委會的工作,挺好的。
  • 「家委會主管」在家長群裡發二維碼 短短幾分鐘就有8名家長中招
    民警了解到,當天晚21時20分左右,陳女士女兒家長群裡的「家委會主管」發出了一個二維碼,讓家長掃碼進群,繳納孩子們試卷資料等學習費用,每人200元。陳女士看到頭像的名字是「家委會主管」,而自己平時也都是這麼發通知,沒有多想也沒有提防,更沒有驗證消息的真實性,只想著抓緊交掉孩子的學習費。於是,她掃碼進了群。
  • 《三十而已》:有老師和無老師的家長群,你遇到過嗎?
    我在惡補前幾集時,發現顧佳孩子所上的幼兒園裡的家長群太過於真實,我想每個幼師看到這裡都會特別有代入感吧。比如在劇中顧佳被家委會會長拉入了兩個家長群。一個有老師的家長群和沒老師的家長群。還特意叮囑她不要發錯了......
  • 江蘇一小學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引爭議,校長:成員是按規程選舉的
    但是現在一小學的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引起爭議,校長解釋說這些成員都是按照規程選舉出來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網上流出的這張照片。你又要上班又要請假什麼的,而且即使是事情真交給你,還不一定能夠辦好,這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一舉兩得,有什麼不好?二、家委會應該讓哪些家長加入比較好?
  • 開家長會,家委會成員講了多半節課,班主任氣的沒講,你怎麼看
    我女兒所在的班級有一次開家長會,我去參加了,結果60分鐘的家長會,班主任老師總共講了不到15分鐘,家委會兩個成員卻講了40多分鐘。家長群是班主任老師為了協調家校關係而建立的,當時有幾位家長自告奮勇當家委會成員,有一個好像還是做買賣的,當了家委會的「領導」。
  • 你被刷屏了嗎?家委會競選,揭出拼爹時代的後宮「甄嬛傳」
    這兩天你的朋友圈被「家委會選舉」刷屏了嗎?以下幾張聊天截圖都來自杭州某小學的家長群。
  • 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到底是誰慣養了學校不正之風
    近日江蘇省某學校一張家委會名單引起軒然大波,裡面成員身份特殊,非富即貴,可以看出是當初是經過老師精心篩選、有意為之。學校如此重視地給這些家長&34;的名義,不知是為了把學校班級建設地更好,還是以此為名更好地照顧這些家長的學生?很難想像在這樣班級的普通孩子又能否享受到平等對待?
  • 初三家委會策劃奢華畢業宴,家長群炸了鍋,老師表示:事先不知情
    據網友爆料溫州東甌中學的一個畢業班的家委會為孩子組織畢業晚宴,一位家長和一個孩子需要交納1000元,如果是兩位家長的話需要1200元,但是最後會多退少補。不少網友質疑畢業晚宴費用過高,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畢業晚宴有沒有舉行的必要?一位家長一個孩子需要1000元費用到底高不高呢?
  • 要想家長群裡混,十項技能需掌控,字字誅心
    不論你之前是XX所長,XX主任,還是XX老師。在這裡,你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悠悠媽媽」、「天天爸爸」。相信每一個父母微信裡,都有幾個群,統稱「家長群」,只要一進家長群,再也不會任你呼風喚雨,在這裡「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別不相信,孩子幼兒園有一位當警察的爸爸,在外面雷厲風行、除暴安良,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 幼兒園選家委會成員,裡面的「套路」可真多,你知道嗎?
    所以,幼兒園準備組織籌辦家委會成員的選舉,方便家長加入孩子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嫂子說,據她了解,家委會是一個好地方,入選的家長將以合作者的身份協助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學校出臺有關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經過家委會。家長成為家委會成員以後,方便給自己和他人謀福利。因此,嫂子摩拳擦掌準備一試。
  • 揭秘真實的家委會,真有那麼瘋狂?
    這是她剛剛加入由7個人組成的家委會不久執行的第一個任務:家長義務護衛隊。  一天在外8小時,她僅通過手機不斷閃爍的家長微信群,便能知曉相隔兩地的孩子在校學習狀態。當然,上海某家委會競選的「名利秀」也早在家長群裡傳開了。
  • 班級建立家委會,你支持嗎?
    現在很多學校都有家委會,家委會的主要職責是減輕老師負擔,服務於孩子,服務於班級。家委會每個學期讓每個學生家長繳納一定數額的班費,作為獎勵優秀學生,或者節日給各科老師買禮物,以及給孩子們購買班服或者學習用品等各項用途的經費,你認為合理嗎?下面小Z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
  • 你在家長群裡作的時候,知道老師怎麼看你孩子嗎?
    為了不錯過老師的通知和視頻,每次都要刷半天消息才能翻到也就算了,最怕的,是家長群裡的撕逼。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同學小米有四個群:有老師的家長群、沒老師的家長群、有老師的家委會群、沒老師的家委會群,「前兩天討論給老師送禮發錯群,拼命撤回,緊張得我啊!」小米說,心累!有一天終於出事了。
  • 大學裡也有「家委會」
    搭建家校合作「立交橋」學院家委會形成了以南昌家委會為中心的「一個中心,十個輻射點」的格局。家委會成員由所在區域家長提名推薦、學院研究、徵得個人同意後確定,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委員若干名,由學院頒發聘書。
  • 變味」的家委會能發揮啥作用?
    咱們先研究下家委會: 家委會競選堪比選「ceo」 「我是XX小朋友的媽媽,目前在知名外企作HRD」「我和孩子媽媽都是碩士,我博士期間曾擔任學生會主席」「我工作於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數據,如果誰欺負我家孩子,孩子他爸會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包括茅臺」…… 意在進入家委會的家長們,大都表示自己平時時間彈性,甚至可以隨叫隨到
  • 教師節到了,你同意被家委會通知用班費給老師送禮嗎?
    我就是一個被家委會通知要用班費給老師送禮的家長,說說我的感受。小學、初中還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從孩子進入高中後,這種情況便開始了,而且是每年如此。家委會是這樣下通知的每年到了教師節,家委會都會在家長群裡(這個群裡沒有任何老師,全部是家長)發通知,大概意思是教師節到了,需要去給老師們買些禮物,表示一下家長們的心意。
  • 北雅家長投訴學校亂收費,家委會應該背鍋嗎?我要為家委會發聲
    我家孩子所在學校為市屬學校,費用是通過教育專項收費平臺繳費,並不需要由家委會來收。說到這裡,不知道在調查中說該家委會為什麼在收到班主任退回的費用後沒有及時處理,我估摸有下面三點:第一點 是班主任甩鍋給家委會,這個大家都心裡清楚;第二可能是班主任只是認為該費用收取不對(本來是要收取500,只收了400,需要重新收取);第三則是家委會成員自己認為收了就收了,權當以後的班級活動收費了。
  • 不知道自己懷孕吃了藥,到底該怎麼辦?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初次備孕的夫妻對受孕後的生理現象難以分辨,難免遇到誤服藥物的經歷。當一切明白過來時,我們能面對的只能是驚喜與擔心,而束手無策。今天我將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為大家解決這一疑惑:「懷孕後吃藥了,孩子到底能不能要?」
  • 家長打破頭都要往裡擠的家委會,在國外是「香餑餑」嗎?
    據說,有些家委會成員,競選總統的班底都夠。家委會其實是「舶來品」,近年來才在中國學校裡盛行起來,但很明顯這種「名利秀」的競選讓家委會變了味。國外學校的家委會什麼樣?也是這麼「拼爹」嗎?英國:需配合學校時間,最好有特長英國家委會一般由校長、任課老師、家長代表、地方教育委員會指派的代表以及當地社區人士組成。多數家長代表都是志願參選,將個人背景告訴校方,校方會做權衡。校方會告訴家長,參與家委會是志願工作,和他們的孩子在校學習生活,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