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22:52 |來源 下城公安啊
人在家中坐,騙從天上來。最近,杭州某小學一個班級的8位家長在短短幾分鐘內,每人被騙走了200元的「資料費」,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騙子收了我的200元紅包後,就把我踢出群了!」
10月27日21時49分許,潮鳴派出所接到轄區陳女士報警,稱自己被家長群裡的家委會主管騙了200元。
民警了解到,當天晚21時20分左右,陳女士女兒家長群裡的「家委會主管」發出了一個二維碼,讓家長掃碼進群,繳納孩子們試卷資料等學習費用,每人200元。陳女士看到頭像的名字是「家委會主管」,而自己平時也都是這麼發通知,沒有多想也沒有提防,更沒有驗證消息的真實性,只想著抓緊交掉孩子的學習費。於是,她掃碼進了群。
「我當時很快就進群了,看到好幾位家長都交了,我也趕緊交了吧,可不能讓我的小孩落後呀!」陳女士回憶說。
「可誰知道,這位『家委會主管』收了我的200元紅包後就把我踢出了群,」陳女士當時就懵了。
再看到家長們一個個在家長群發聲,點開發通知人的頭像陳女士才知道,剛剛那位「家委會主管」是個騙子!
當天晚上,群裡就有8位家長上當。
陳女士立即向警方報了案。
從騙子發收費通知到收紅包後踢群,前前後後才幾分鐘。過了一會兒,真正的家委會主管才意識到自己被人冒充了頭像和暱稱,趕忙在群裡發布防範通知,避免更多家長上當受騙。據家委會主管反映,這個騙子是27日上午通過掃群碼進群的,掃的是一位年紀較大的學生外婆的微信,可這位外婆對此已經沒有印象了。當天晚上,群裡就有8位家長上當。
隨後,民警也幫家長逐一破解還原了詐騙步驟。
步驟一:騙子在學校門口逗留,把自己偽裝成學生家長,與其他家長套近乎,並向年長的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由於一些班級微信群並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騙子可直接掃碼進群。
步驟二:騙子進群後一般會先潛水,觀察誰是班主任和家委會成員的活動規律,下載班主任、家委會成員的頭像照片備用。
步驟三:在班主任上課的時候,騙子會冒充家委會幫助班主任在群裡發送收取學費、資料費的信息和收費方式(例如群收款、微信收款二維碼)。
步驟四:等班主任和真正的「家委會成員」看到這些信息後,騙子直接踢群拉黑,或解散微信群,或退群走人,而他們騙取的錢已經迅速洗白。
1604933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