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來信--- 疫情下的德國生活(三十二)我在德國生孩子

2021-01-19 洋小扇

喜歡我的來信,記得關注「洋小扇」公眾號哦


親愛的小夥伴,


見字如面。


德國疫情在得到控制的同時,也發生了好幾宗群體性的感染事件。由於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並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疫情的新聞報導。


對的,我生活的最大變化,便是生了一個孩子。


今天,想跟你說說我在德國生孩子經歷過的順產,無痛分娩不成功後,再進行剖腹產的過程。


在沒有生孩子反應之前,我常常想像,我的生產過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會痛不欲生?還是如母雞下蛋一般簡單?


自打懷孕以來,我就打算要順產,疫情爆發後,媽媽不能從中國來德國照顧我,就更加堅定了順產的決心,順產不僅對孩子好,產後修復也是比較快的。到了孕晚期,我能去散步就去散步,儘量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從32周開始,B超結果就顯示胎兒的頭圍比較大,體重偏大兩周。這讓我不得不考慮是否選擇剖腹產。但德國的醫生在做檢查時,如果小孩的各種指數正常,即使孩子偏大,母親選擇順產,他們也會遵循患者的意願,嘗試各種方法進行順產,不到最後一步,不會建議患者走剖腹產這一條路。


對於德國人來說,順產是生孩子最好的方法。


上周五是我的預產期,因為胎兒偏大,婦科醫生給醫院的建議是到了預產期就給我催產。周五的檢查,做胎心監測時,出現明顯的宮縮現象,但卻不是規律的宮縮,醫院的醫生說我的宮口已經開了一指。我想著,既然已經宮口開了,我就先選擇不催產,讓寶寶順其自然地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是最好的選擇。


周五那天做完檢查回到家,分泌物不斷增加,紅色的分泌物越來越多,有時候也有一點點的血。但我又沒有出現明顯的宮縮現象,或者羊水破裂的現象,暫時覺得沒有去醫院的必要。到了晚上九十點,覺得分泌物越來越多,最終還是選擇了去醫院。


收拾好待產行李箱,往醫院奔去。但我還沒有進入生產進程,去醫院檢查時,Martin也不能進去醫院。


在深夜裡,我一個人去醫院的產房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我出現了宮縮現象,仍然不規律,宮口沒開(今天早上醫生不是還說宮口開了一指嗎?),但羊水破了一個小洞,我必須晚上留在醫院進行觀察。


於是,醫院便讓Martin幫我把行李箱送進來,在病房裡躺下時,已經一點多了。(由於疫情原因,在生孩子的時候,只能一個人陪產,平時在醫院裡探視,也只允許一個人探視。)


將近凌晨兩點多時,就開始出現隱約的疼痛,那種痛是可以承受的,我想著這就是宮縮吧,因為我之前從來沒有疼過,自己拿出手機計算宮縮時間。大概是3-5分鐘一次,凌晨三四點,痛得不行,就去產房找助產士,告訴她們我出現宮縮現象,而且有很多紅色分泌物。


助產士給我做了胎心監測,顯示有宮縮,但仍然不夠規律,又讓醫生給我看了B超,一切顯示正常,紅色的分泌物,只要不是鮮血,對他們來說,都是沒關係的,他們讓回去病房呆著,不到痛到承受不了的程度,不用再去產房找他們。


深夜裡,自己一個人在病房裡,默默地忍受著宮縮的疼痛。身邊一個人都沒有,真的是難受極了,偶爾痛起來的時候,真想大哭一場。(病房裡自然還有一個室友,已經生下一個寶寶。)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早上,8點多去產房做胎心監測,助產士檢查我的宮口,只開到一指半,宮縮仍然不規律,又把我趕回病房,讓我慢慢地等到痛到受不了再去產房找她們。


Martin早上九點終於可以來探視我了,我痛得都不能忍受,好幾次痛得直流眼淚,Martin用手按摩我的脊椎骨處,才得到一點緩解。病房裡的護士建議我多走動,這樣有助於開宮口。


忍受著宮縮的疼痛,和Martin在周六那一天,來回走了不知道多少樓梯,散了不少步,後來回看手機,我在周六那天走了將近9公裡。


儘管如此,我的宮口開得也很慢,一天下來都不到兩指,在周六那天,助產士給我開了兩次口服的催產素藥,每次催產藥一下去,宮縮就會加劇,我看著胎心監測器上宮縮指數上到八九十,痛得我完全受不了,讓他們給我上無痛分娩,他們卻說現在沒辦法上無痛分娩,因為宮口沒開到一定程度,我真的是又痛,又氣得發抖。


周六那天,默默忍受了一整天宮縮的疼痛,口服的止痛藥,或者塞到肛門的止痛藥,對於緩解宮縮的疼痛一點效果都沒有。


儘管我只開到兩指,但因為吃了兩次催產的藥,催產時宮縮的疼痛程度和開十指是一樣的。


周六晚上,Martin仍然不能陪我,室友已經退房,我獨自一個人在深夜裡忍著宮縮的疼痛,默默地哭,那一刻,真的是太受罪了。


凌晨三點多,去產房,哭著要求進行剖腹產,助產士卻說,今天是周末,醫生要到早上八點才上班。


到了早上八點去產房,助產士又說開刀的醫生要早上十點才來。


那一刻我真的是氣到哭,但我已經打算好,無論如何都要進行剖腹產,痛了30多個小時,真的是受夠了。

到了早上十點,我和Martin一起去產房要求剖腹產,這時候來了一個貌似很有經驗的助產士,她讓我和Martin去三號產房等她。


她先給我做了胎心監測,又看了宮口開的程度,說現在是已經開到4釐米,說了一大堆勸說我再次嘗試順產,還說可以給我先上無痛分娩的藥,這樣可以減少宮縮的痛苦,還說再嘗試各種催產的方法。(之前不是說宮口沒開到一定程度,不給我上無痛分娩嗎?)


那一刻,我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再嘗試順產了,但助產士又說了一堆順產的可能性。又讓Martin勸說我,說今天無論如何孩子都會出生的,如果再嘗試順產不行,那傍晚的時候在進行剖腹產。


我竟然又被說服了,願意再次嘗試順產。


周日11點上的無痛分娩,上了無痛分娩後,確實感覺不到疼痛。上無痛分娩時要在脊椎上打針上藥。但宮口仍然開得很慢,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助產士給我打了催產素的點滴。


一上催產素,宮縮就加劇,即使有無痛分娩,還是受不了,每次受不了,就得加大無痛分娩的劑量才能挺過去。


然而,周日一整天下來,我的宮口也只開到五釐米,羊水也被助產士弄破了,寶寶也在裡面拉一把屎,羊水已經開始渾濁。


宮口不開了,宮縮也停了,只能安排剖腹產。


聽到要進行剖腹產的那一剎那,我整個人終於鬆了下來,終於不用再受罪了。儘管此時的我,已經在產房裡被折磨得不成人樣了。


我被從產房推進了手術室,手術準備工作完畢後,Martin便可以進來陪產。


上了麻醉後,進行手術時,感覺醫生在我的肚子上動來動去,但一點感覺都沒有。


不到十分鐘,寶寶便從我肚子裡掏了出來,看到滿臉帶著鮮血的寶寶,那一剎那,我淚流不止,我終於把你生出來了。


接下來,Martin去給寶寶剪臍帶,稱體重之類的事情,醫生給我處理傷口。


德國的醫生和護士在做手術的時候,也是極其八卦,聊一些有的沒的話題,比如麻醉師準備調職,就開起麻醉師工資的玩笑之類的。一直說說笑笑,直到手術完成。


等我從手術室出來,再看到寶寶的那一刻,真的感覺幸福極了,這竟然是我生下來的寶寶,在我肚子裡待了將近十個月,讓我承受了那麼多痛苦才生下來的寶寶。


Martin告訴我,寶寶有7.4斤,身長54釐米,頭圍竟然將近37。真的是一個好大的寶寶,順產不出來也不奇怪。這麼大的寶寶,相對人高馬大的歐洲人來說,肯定很正常,但對於那麼小個的我來說,要生出來肯定是受罪的。(出院後,我的助產士看了寶寶的頭,說寶寶的頭型不規則,所以每次宮縮時,都會卡到宮頸口,這也是我為什麼開不了宮口的原因。)


很多人都說,女人生小孩,九死一生。生了孩子,才知道母親的偉大。即使不生孩子,我也知道母親的偉大。只是生了孩子以後會有更深的體會罷了。


在生孩子期間,Martin看著我疼痛難忍,愛莫能助,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折磨。


遠在中國的家人,等了兩天兩夜的消息,擔心得心肝肺都要出來了,一聽到我生了以後,老媽從床上彈跳起來,腰背疼痛的外婆居然也能一咕嚕地坐起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下子終於能睡了一個安穩覺了。


在生孩子期間,醫院的夥食實在是難以下咽,總是想吃中餐,儘管我在埃森認識的中國人不多,但大家都憐惜我,三不五時地給我送一些吃的過來,真的讓我很感動。每每能吃上一頓中餐,總是很滿足。

醫院的夥食

小夥伴給我送來的糧食

生產前吃的一頓最滿意的飯菜,經過又餓又痛的兩天,吃上朋友給我做的西紅柿炒雞蛋和土豆絲,真是滿足極了。


有朋友問我,遭受了那麼大的罪,你還想生二胎嗎?


這種事情,順其自然啊。孩子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如果來了,那就順其自然地接受就是了。


其實,人生的本質就是在磨難之中。我們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問題面對,要解決。不可否認,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場磨難,但這是自然選擇的規律。


剖腹產第二天後,護士給我拔了尿管,只能自己下床去鍛鍊上廁所,儘管傷口很痛,但為了自己的健康,沒辦法,只能自己強忍著鍛鍊。第三天開始鍛鍊爬樓梯,要回家,不能不爬樓梯,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現在已經第六天了,儘管傷口還偶爾疼痛,但我感覺恢復得還可以,身體虛脫是肯定的,但我也相信,會慢慢地好起來。


寶寶很健康,也很可愛。


莫念!


今天先到這裡。


順祝

一切都好。


友:小扇

2020年6月27日

德國.埃森


推薦閱讀:

推薦必買德國產品之第一輯

30歲的女生,如何走上出國留學的道路?

德國二三事---德國留學如何DIY ?

終身學習,自我進修

德國二三事---中國人和德國人結婚,有多難???

德國來信(52)---不要盲目地移民德國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者視頻,請轉發到朋友圈吧。




「你的支持,是我堅持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德國:一個了解德國的新視角
    在過去,有無數文章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德國,闡述德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歷史以及德國人的特徵。其中的確有不少很優秀的文章。但更多的文章反而增加我們對德國的誤解。總的來說,我們對德國的理解依舊是不透徹的。今天,我想在眾多視角中再增加一個:疫情下的德國。此次疫情最早發現於中國武漢(不帶任何批判性色彩),至今已經快兩個月了。
  • 疫情下的德國: 一個了解德國的新視角
    在過去,有無數文章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德國,闡述德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歷史以及德國人的特徵。其中的確有不少很優秀的文章。但更多的文章反而增加我們對德國的誤解。總的來說,我們對德國的理解依舊是不透徹的。今天,我想在眾多視角中再增加一個: 疫情下的德國。此次疫情起源於中國武漢(不帶任何批判性色彩),至今已經快兩個月了。我們看到很多中國式的解決方案。
  • 疫情下的德國文化生活
    印象君上周報導過,面對疫情擴散,德國已經決定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各州正在落實行動目錄,其中包括劇院,歌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應關閉的條款。與此同時,一批藝術機構快速做出了反應和調整,以雲直播、廣播錄音、限期免費開放在線平臺等形式,繼續將演出和展覽呈現給觀眾。
  • 冷清的聖誕,熱鬧的郵局——疫情下的德國這樣過節
    每年11月底至聖誕節期間是基督教的降臨節,德國的聖誕郵局會在這段時間開門營業。今年聖誕郵局如期開啟,並在疫情下為孩子們帶去了希望和快樂。德國號稱是世界上聖誕郵局數量最多的國家,現有7個聖誕郵局,由德國郵政集團資助和運營,分別位於布蘭登堡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巴伐利亞州和薩爾州。
  • 疫情下的德國柏林
    【來源:中新網】  當地時間3月12拍攝的德國柏林市中心的夏裡特醫學院馬克斯-普朗克傳染病生物學研究所大樓。夏裡特醫學院是德國新冠肺炎患者檢測和收治的中心,該院團隊在研發針對該病的藥物和疫苗方面處於德國領先地位。
  • 德國生孩子獎勵豐厚,為何當地人卻不想生?
    就像疫情期間的美國一樣,許多人為了自由不顧各種隔離措施,甚至為了自由上街遊行示威反抗,這就是觀念的不同。德國也一樣,這個國家的人們其實也十分崇尚自由。在他們許多人看來生孩子其實是一種束縛以及負擔,雖然德國政府給出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是他們卻並不想要。
  • 移民客戶眼中疫情下的德國生活:理性的自由和互助的溫暖
    環球優格★專注德國ID:globaljunger四月的德國,春光明媚,就像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春之歌》裡描繪的那樣,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去年春天,我曾有幸漫步于波恩城美麗的櫻花大道下,觀賞一整天,任意地選一家櫻花樹下的咖啡館坐下喝上一杯,享受這一天的愜意與愉悅。
  • 新冠疫情下的德國留學之路
    無奈隨著感染人數快速增加,德國各聯邦州一個接著一個宣布將課程調整為透過網絡通訊軟體授課,老師和學生們不得不把上課地點從教室搬到自己家中。這半年以來,德國的疫情逐漸獲得控制,但透過網絡授課的模式仍會繼續維持到下個學期,多數德國大學也將秋季學期的開學日期延後一個月,只為做好更完善的應對措施。
  • 在德國留學生:疫情下的萊比錫為什麼能秩序井然?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這支來自貝多芬巔峰時代的作品,在德國柏林、慕尼黑等各大城市的街頭響起,為歐洲各國團結戰「疫」打氣。在德國生活了近3年的駱志遠,用VLOG記錄下這一幕。  不久,疫情逐漸由德國東部蔓延至德國西部。「3月18日晚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極其罕見地針對疫情發表了一場電視講話,稱新冠疫情是德國自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駱志遠說,這段視頻當天刷屏了當地的朋友圈,默克爾的講話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 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
    新華社柏林8月15日電通訊: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新華社記者朱晟 張雨花德國各聯邦州自8月初陸續進入開學季,柏林學齡兒童於15日迎來開學典禮。在德國,入學儀式即「開學第一課」,被視為人生的裡程碑,今年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安全地舉行這一儀式備受關注。
  • 疫情下的德國人到底歧視中國人嗎?
    德國人有了分歧》。先來看看結果: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德國人認為中國的重要性和美國幾乎一樣了。(大家也不瞎鴨,大國擔當棒棒噠)更令人驚訝的是!越來越多年輕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比德國更加重要了。接下來就是這一天各大留德微信群裡傳的很開的疫情下終於放開了一點的杜塞道夫的法國主廚在德國米其林餐廳裡發表的不歡迎中國人的言論。不歡迎中國人!!!這個73歲的法國主廚很快收到了各方的批評。
  • 通訊: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
    新華社柏林8月15日電通訊: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新華社記者朱晟 張雨花德國各聯邦州自8月初陸續進入開學季,柏林學齡兒童於15日迎來開學典禮。在德國,入學儀式即「開學第一課」,被視為人生的裡程碑,今年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安全地舉行這一儀式備受關注。
  • 通訊: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
    新華社柏林8月15日電通訊:德國疫情下開學第一課新華社記者朱晟 張雨花德國各聯邦州自8月初陸續進入開學季,柏林學齡兒童於15日迎來開學典禮。在德國,入學儀式即「開學第一課」,被視為人生的裡程碑,今年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安全地舉行這一儀式備受關注。往年的入學日,德國各地都會出現一幕幕熱鬧而溫馨的場景:洋溢著燦爛笑容的孩子們懷抱著一個個「入學彩袋」,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參加開學典禮。「入學彩袋」是一種裝有各式禮物的錐形大彩袋,形似冰激凌蛋筒,一些彩袋可達八九十釐米甚至更長。
  • 【德國生活】盤點德國精彩桌遊,最後一個亮了!
    如果你對德國文化生活略知一二,那你一定也知道德國的文化生活也離不開桌遊文化,無論是普通德國大小家庭還是朋友聚會,桌遊也是茶前飯後老少鹹宜必不可缺的遊戲,如果你還不知道玩德式最普遍的各種撲克牌,那就一定要去了解和嘗試一下。 不過這篇文章,我不是來推薦德國最普遍的桌遊的,我是來推薦最精彩的桌遊的。
  • 生孩子獎勵60萬,為何德國女性依然不想生,背後原因錯綜複雜
    就算如此,卻依然改變不了德國生育率逐年低下的現狀,德國人為什麼不想要孩子?其中有著錯綜複雜的原因。1.德國女性恐婚德國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是因為她們不願意結婚。據了解,有40%的德國女性曾接受過調查表明自己並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
  • 現階段,真實的德國留學生活是怎樣的?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都發生了一些改變。 最近,有些同學都會來詢問:「今年的德國留學怎麼安排?」「今年還能去德國留學嗎?」 借著這個機會,我們採訪了一些通過啟德上海歐洲團隊的幫助、成功留學歐洲名校的學長學姐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分享的現階段真實生活和想法吧~ 史同學:我不後悔來德國
  • 特寫:疫情下的德國夫妻麵包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儘管店內不開放堂食,但烏韋卻比平日更加忙碌。「因為客人戴著口罩,前臺有聽力障礙的員工看不到唇語。」他說,所以復工後,他基本每天都在店裡,和另外兩位員工一起負責接待和收銀。吧赫西點店門口放著兩張桌子,上面擺著各式西點。新華社記者 蔡瀟瀟 攝「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儘管疫情期間麵包店生意大不如前,但烏韋非常樂觀。
  • 德國留學 | 德國全面收緊疫情政策!留學相關新規總結
    8月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及各聯邦州主要負責人就疫情情況和政策進行視頻會議。根據德國各大媒體的官方報導,目前會議的討論結果將對全德國的防疫政策進行收緊,特別是關於戴口罩的規定以及相關的處罰條例。具體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和我們相關的政策。
  • 留學德國,我的高中生活是這樣的
    導語:打算動筆來寫寫自己在德國的四年高中生活時,才意識到這著實是個不小的工程。到現在二十一年的人生,近四分之一就是在德國度過的。 不論我今後身處何地,在德國的這段時間都會對我個人有著深遠而難以抹去的影響。而語言班以及中學生活又是我真正接觸這個國家,在這裡生活的開始。
  • 疫情之下的德國在線教育
    由於疫情期間的工作限制,父母的辦公方式也由線下轉向線上,在家庭數位化設備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可供學生使用的設備比例也隨之下降,因此目前的有效使用率也許比調查結果更低。在這一新形勢下,為使在家的學生擁有充足的設備接受數位化教學,德國聯邦政府計劃給予學校資金補貼。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於4月下旬頒布臨時資助計劃,承諾向學校撥款5億歐元資金,每位學生將獲得150歐元用於數位化設備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