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寵於太宗、高宗父子並最終稱帝的武則天(十四)

2020-12-15 泰山下的準老頭

上次說道,被廢的李顯嚇得膽小如鼠,一聽到風吹草動的,就嚷嚷著要自殺,聽了愛妻韋氏聽天由命的勸告以後,很佩服韋氏的膽量和度量。多次對她說:「如果有一天我能重見天日,都是你賜給我的。那時,我一定滿足你的一切希望和要求,絕不禁止你願意做的一切事。」

這一年韋氏生了一個女兒,就是後來的安樂公主。安樂公主是在去房陵的途中出生的。當時因為出生在路上,穿的用的什麼都沒有,李顯用上衣包裹,所以起名裹兒。她後來深得武則天的喜愛。

睿宗即位不久,武太后親自上朝聽政,代天子頒發詔書。乾脆把睿宗皇帝就被晾在一邊了,自己獨攬大權。這時候的武太后,已是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了。她忽然想起父親臨死前告訴她,關於袁天綱相面的話來了:「若是一個女子,命之貴,更不可估量,日後當為天下之主!」莫非自己命中可一做女皇帝嗎?武則天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夠想到的也做得到,她讀過許多史書,也知道目前還從來沒有一個女皇帝出現過,但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為什麼她不能試一下呢?嘗嘗做女皇帝的威風,這一生也算沒有白活了。

她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大封諸武,以侄子武承嗣為中書令,執掌朝政,另一侄子武三思為右衛將軍,其他武氏子孫,個個加官進爵。這個時候,次子李賢在巴州作《黃瓜臺詞》:「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又有多嘴之人報告武則天,武則天怕李賢心存怨望,在外面結交豪傑反叛,於是,武則天派人到巴州逼迫李賢自殺,武則天為了獨攬大權不惜又幹掉了自己一個親生兒子。

武后又以討平徐敬業叛亂,殺了宰相裴炎,她要掃除阻止她登上皇帝寶座上的一切障礙,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面對李唐宗室。

垂拱四年(688年)六月,太后將太宗第九女東陽公主的封邑削減,並把她的兩個兒子流放到巫州。主要原因是東陽公主曾下嫁長孫無忌的舅父高履行,是武太后厭惡的人。

太后的這一連串的舉動,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極度不安。他們已經預感到武太后篡權的目的。經過武后的刻意打壓,李唐宗室的諸王已經沒有人在朝廷中執掌實權。他們都被封為王分散在全國各地,他們之間連往來的機會都很少,當然就難以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反對武氏的力量。

垂拱三年七月,乾王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黃國公李譔,曾寫信給豫州刺史越王李貞,提出聯合皇室發起反武行動,但並沒有實際行動。

武則天洛水祭天后,舉行大宴,她要求所有皇族都出席,想利用這個機會,與李氏宗室攤牌。李譔認為,反正早晚也是死,是拼命的時候了。他偽造了睿宗的皇帝御璽,寫好偽造詔敕:「朕已被幽禁,望諸王速發兵相救。」派人火速送往諸王。

越王李貞的長子、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接到偽敕後,也偽造一道睿宗敕書,大意是:神皇欲將天下授予武氏。他向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越王貞,及貝州刺史紀王李慎,各送偽赦抄本,並要求共同起兵,共赴洛陽,逼迫武太后退位,迎中宗還朝即位。接著,他命長史肅德宗徵兵,準備向洛陽進發。

太后得知李譔、李衝準備聯合李氏諸王起兵反叛的消息,不覺心中暗喜,冷笑道:「他們終於自投羅網了。這回該是我例底解決李氏宗室的時候了」。

(本文連載,請關注我哦,了解前後整個故事)

上述情節,都是根據《資治通鑑》改編的。《資治通鑑》被稱為「帝王教科書」和社會大百科,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謀略和智慧,如何識人用人?如何為人處世?應有盡有。所以我推薦歷史愛好者,或打拼在職場的優秀人員,無論你在哪個位置上,都可以從《資治通鑑》中找到工作和處世指南,或許會受益終生。如果孩子上初高中的話,文白對照,可以讓孩子提高古文水平,還可以擴展知識面。

《資治通鑑》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版本,推薦大家閱讀這套:文白對照,誰都看得懂;厚厚四大本,僅需98元,用券再減30元。過去買一本,現在買一套,絕對物超所值;如果喜歡,點擊下面【購買】。

相關焦點

  • 武則天稱帝在正史中是如何記載的?武則天的國號是什麼?
    武則天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婦孺皆知。她是中國歷史唯一個女皇帝,那麼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她是如何稱帝的?又建立什麼國號?正史對這些是如何記載的呢?  武則天名明空,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其父是隋朝的官吏,後跟隨李淵起兵。  出身官宦之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本人天生聰慧,麗質貌美。
  • 武則天稱帝,難道李唐皇族和關隴貴族集團,不能發兵反武嗎?
    唐睿宗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太后武則天稱帝,武周王朝應運而生。女主登基,在中國歷史上屬於破天荒的頭一回,按理說應該遭受很大的阻力。但是,武則天稱帝時,卻幾乎沒有看見李唐宗室和大臣們,尤其是李唐王朝的鐵桿支持者關隴集團的反抗。
  • 武則天為何最終將政權歸還兒子?狄仁傑貪天之功為己有,無恥之尤
    許多人誤以為狄仁傑斷案如神,是護國良相,甚至真的以為武則天還政兒子,是聽從了狄仁傑勸諫的緣故。歷史上,狄仁傑確實在武周時擔任過宰相之職,也的確勸說過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據史料記載,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年邁的武則天:「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
  • 武則天牝雞司晨,都得靠她的兩個兒子
    在這一點看來,武則天治理能力肯定是有的,而且還是比較突出的,但不足為慮。宮鬥能力,廣義點來說,分為後宮上位,帝位穩固兩方面。後宮上,從14歲進宮,後來太宗死後,削髮為尼,轉而成為高宗皇后,真是應了電視劇的「步步驚心」。再到高宗皇帝死後,先後立兩個兒子為皇帝,又廢了他們,自己穩穩的當了15年的皇帝,國無大亂。這宮鬥能力可稱歷史巔峰。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抄斬,百官不解,武則天大怒:把字拆開來看
    之後武則天拜為昭儀,位列九嬪之首,僅次於正一品的淑妃、德妃、賢妃。武則天深受高宗的喜愛,高宗的十二個子女,有四男二女都是武則天所生。 於是,在高宗駕崩之後,武則天奪取政權接連廢掉了兩個小皇帝,這其中還有當朝宰相裴炎的功勞。然而,這樣一位幫助武則天上位的功臣,為何在武則天稱帝後沒幾年就被以謀逆罪處斬了呢?
  • 武則天詩寫得怎麼樣?存詩中很特別的一首,太宗病榻前遇高宗所作
    有一次,武則天帶領君臣雲遊玩洛陽龍門,當天她心情非常好,面對美好景色,盡興之餘,她便讓君臣寫詩,並聲明誰寫得快、寫得好,就賞誰一領錦袍。這可不得了啊,那時賞賜個錦袍也就相當於清朝時候的黃馬褂了,這榮譽可高著呢。君臣積極性很高,都開始開動腦筋,開始創作。很快,有個叫東方虯的官員寫好,他第一個交卷。
  • 宰相寫密信被抄家,眾人不解,武則天大怒:將「青鵝」二字拆開念
    在唐朝,就有這樣的故事,宰相因寫密信被抄斬,眾人不解,武則天大怒:把「青鵝」二字拆開來念。事情發生在武則天當權的時代,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染疾,難以朝政,適逢武則天后宮得寵,便命武則天代理朝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諸多朝臣不滿。自古男尊女卑,國家政權交給一介女流,這對於當時的文武百官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 武則天駕崩以後,武家人個個下場悽慘,唯有她做了唐玄宗的皇后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成為在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女皇帝。而武則天原是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
  • 武則天身後,孫子李隆基上臺,政變高發,期間經歷幾位皇帝?
    武則天育有四個兒子,長子也是太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其中老三、老四都是兩次立儲,兩次稱帝,可謂離奇。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李弘突然暴斃,李賢被廢為庶人,李顯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太子,韋妃被立為太子妃。
  • 在男尊女卑的唐朝,武則天稱帝為何能得到大多數臣民的支持和擁護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頗有作為的女皇帝,一手建立大周王朝,直追上古三代的周武王,雖然只幹了十二年就被推翻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可謂曇花一現,可是她畢竟是千古一女帝。此事第一個遇到的質疑就是她的性別。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難以解釋,結果被老農一鋤頭解謎
    而武則天的生平也是十分不凡,無論是她的感情生活、還是心計謀略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從武則天稱帝後,史書上對她的評價眾說紛紜,坊間也對這位傳奇的女性議論紛紛。不僅生前是為風雲人物的女性,武則天死後的寢陵也因諸多謎團惹得人們有許多好奇,其中之一的便是墓前61個無頭石人。
  • 武則天為何把名字改為「曌」字?原來和唐太宗與佛教有關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有關她的故事與傳奇有很多,本文不再多敘述,今天只來探討一下武則天為何會在稱帝前,創造出一個「曌」(zhào)字,並且還用這個字當做了自己的名字?武則天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其父武士彠[yuē]早年是太原富商。隋朝末年,李淵在河東時,曾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
  • 武則天是如何突破存在明顯男權主義的儒家思想而實現登基稱帝的?
    在古代中國的大部分時間裡,皇帝都是從儒家那裡獲得思想支持的,但儒家思想當中存在非常明顯的男權主義色彩,女人當皇帝,這在儒家看來就叫「牝雞司晨」,武則天想要登基稱帝只能另闢蹊徑。李世民九歲的時候,眼睛得過病,他的父親李淵就親自前往長安草堂寺祈禱,希望獲得佛祖保佑。記錄隋朝歷史的《隋書》裡面也說,隋煬帝當政期間,全國佛經的數量要比儒家「六經」的數量多上幾十上百倍。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玄奘法師從天竺求法歸來以後,組織翻譯了一大批佛經,佛教的影響力就更大了。武則天曾在感業寺出家為尼,或許是這段經歷讓她對佛教產生了認識。
  • 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帝是武則天?陳碩真?都不是,還有一個更早的
    一、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生活在唐朝,本是為荊州都督武士彠之二女兒。十四歲被選為唐太宗才人進入後宮,獲賜號「武媚娘」 。後來唐太宗去世後,先是當了一段時間的尼姑,然後被高宗李治接回後宮。
  • 上官婉兒侍奉殺父仇人武則天是否出於真心
    上官婉兒,唐代名臣上官儀的孫女,在其出生後不久,即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她的母親因為是太常少卿鄭修遠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淪落為奴。
  • 武則天一輩子造了多少個新漢字?又為何只有這個字沿用至今?
    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 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闢,恢復以神都為 東都 。
  • 全國唯一女皇武則天廟:後人寫下2幅楹聯,您看算不算蓋棺論定?
    這個預言,讓李世民曾懷疑並殺害了朝中一些武姓的大臣,後來也懷疑到了武則天。但在一些人的勸說下,武則天才保得性命。 但是,武則天還是後來依靠唐高宗的肩膀,先時封為了詔儀,又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後又被加升為「天后」,與高宗並稱臨朝「二聖」。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後,建立武周天下,並定都洛陽,稱為「神都」。她也被稱為「聖神皇帝」。
  • ...也不能改變事實, 唐高宗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詔書怎麼寫?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個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就是一則又一則的傳奇。最奇的是,她本來是唐太宗的才人,老皇帝死了,她被攆到感業寺出家為尼,一來二去眉來眼去又成了新皇帝唐高宗的皇后。皇帝立後,與普通人家黑燈瞎火娶寡婦不同,必須昭告天下,鹹使聞知。
  • 「名人百科」讓男性為之汗顏的女皇帝——武則天
    傳說,自從武則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進宮,逐漸得寵,不久便廢掉了王皇后,由武則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無能,上朝不能決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議,然後由他恩準。武則天雖為女流之輩,卻精通文史,御人有述,她當了皇后以後,逐漸代皇帝批示奏摺,臨朝參政。
  • 武則天稱帝時,為何定國號為「周」,「周」字有什麼講究?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時期的周朝而稱為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正式掌權23年。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遂改唐為周,定都洛陽。神龍元年(公元705),張柬之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