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掉進這5大認知陷阱,你的世界觀將嚴重扭曲

2020-11-06 九霄心理

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其未來命運的走向。

心理學家貝克是認知療法的創始人,他認為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決定了其自身的行為。在沒有任何訓練的情況下,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方面取決於自身環境,一方面取決於遺傳。這意味著全然憑藉人們的本能去理解世界,很難做到客觀、全面。因此心理學家貝克提出了五大常見的認知陷阱,是在本能狀態下人們普遍會犯的錯誤。當一個人掉進了這五大認知陷阱之後,其世界觀將嚴重扭曲。大部分人在受教育過程中,會逐漸走出認知陷阱,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人無法客觀的認知世界。

陷阱一:武斷的推論

在一種缺乏證據或者證據並不足夠客觀的情況下,僅憑自我的主觀感覺就草率地妄下結論。個體對某件事武斷的推論會影響其世界觀,哪怕在事後證明他們的推論是錯誤的,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他們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他們只記住了自己認為的那個結論。對某個問題妄下結論的後果就是,他們再也沒有機會通過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意味著在成長過程中的諸多阻礙,有時候並不全然是外界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自己的武斷、魯莽,導致走了許多彎路,如果不及時糾正,世界觀將嚴重扭曲。

陷阱二:過度概括化

個體在不考慮其他情況下,針對某一獨立事件,對他人或者自己做出有關能力、智力或者價值等整體素質的普遍性結論。通俗來講就是為了認知方面,對他人或者對自己的標籤化認知。給自己或者給他人貼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或者他人的發展方向。比如,當你認為自己是內向的,那麼你就會有很多事情不敢去做,不願去做,羞於表達自己。長此以往,原本並沒十分內向的你,也會因為你給自己貼的標籤,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是標籤改變了你,而是你對自我的認知改變了你。過度概括化、過度標籤化,將會使你的世界觀變得嚴重扭曲。

陷阱三:「全或無」的思維方式

以絕對化的思考方式對事物做出判斷或評價,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方式,將導致你的世界觀嚴重扭曲,甚至使得你的行為走向極端。如果你喜歡黑,那麼你也要學著理解和接納白;同樣的如果你喜歡白,也要學著理解和接納黑。事物的存在方式總是矛盾的,這種矛盾不可消除,就像是白天和黑夜那樣。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心智成熟的人表現之一就是二分法的消解。就是說個體不再單純的以仁慈和冷酷、具體和抽象、接受和反抗、自我和社會、適應與衝突、莊重和輕浮等方式看待世界,而是能夠接納、認同矛盾的存在。

陷阱四:誇大與貶低

對事物的認知無論是誇大還是貶低,都會導致個體產生認知偏見。當然,這種對事物的誇大和貶低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因為每個人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所導致的。同樣一句話,有些人聽了可能就無所謂,而內心敏感的人聽了可能就會放在心上。敏感的人受到刺激之後,總是誇大他的影響;過於大大咧咧的人,受到刺激之後就會貶低他的影響。無論是誇大還是貶低,都不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形成認知偏見之後,就會導致世界觀產生扭曲。

陷阱五:個人化

個體將外界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相關聯的傾向。不管是外界發生了什麼好的事情,亦或是發生了什麼糟糕的事情,個體總是將原因歸咎為自己。通常個體不會將好事和壞事同時歸咎為自己,有些人只是將好事歸咎為自己,有些人則把壞事歸咎為自己。前者個體更加自信、樂觀,但是也更加自以為是;後者個體更加自卑、內疚,但是也更加謹慎。個人化是個體以自我為中心認知世界的本能,隨著個體的不斷成熟,會逐漸減少這種傾向。可是如果某些人總是以個人化的方式認知世界,就會造成認知扭曲。

如何走出認知陷阱?

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知

不管你的年齡多少,總之和自己相處了這麼久,你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武斷的人,那麼你就應該學著每次下結論的時候更加謹慎一點。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敏感的人,當你感受到外界刺激時,你就應該學會保持放鬆,而不是草木皆兵的樣子。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總是以二分法的方式思考,那麼你就應該學會接納事物的兩面性。總而言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很重要,在此基礎上稍微加以調整就可以做到客觀的認知世界了。

加強邏輯思維的學習

認知世界應該不算很難的事情,因為世界總是遵循某種規律和邏輯運行著。只要個體儘可能地減少情緒化的思維,更多的以邏輯思維方式認知世界,就能夠保持客觀、有序的世界觀。邏輯學習需要專門的訓練,邏輯思維不是憑空而來的。有些你自以為符合邏輯的事情,其實並不符合邏輯。只有加強邏輯思維的學習,才能夠讓自己的認知更加客觀。

總而言之,認知世界的過程中,總是容易掉進認知陷阱中去。只要學會用理性、邏輯的思維方式認知世界,就能夠保持客觀、有序的世界觀。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焦點

  • 認知扭曲—是什麼偷走了你的快樂?(上篇)
    這是個很多人都熟悉的比喻,它告訴我們一個人所看到的風景取決於TA看世界的角度。樂觀的人看到的是那滿著的半杯水,於是感恩知足;悲觀的人看到的是那空著的半杯空氣,於是嘆息傷感。這樣的不同也是人類認知過程差異的一個體現。在認知行為學中,我們將人類對外部信息通過自身思維進行處理的過程稱為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錯誤的思維模式所導致的對現實的扭曲則被稱為認知扭曲。
  • 10大認知扭曲!
    根據他扭曲的認知,他斷定這位姑娘只要拒絕他一次,以後就一直會拒絕;而且,所有的姑娘都是這德性,百分之百一樣,這世界上所有心儀的姑娘都會一個接一個、不斷地拒絕他。斯文加利!3.心理過濾你從任意一種情境中挑出一段消極的細節,專注地反覆回味,然後就覺得這個世界就是消極的。
  • 文字稿|10種扭曲你思考的思維陷阱
    Mind Traps That Distort The Way You Think聽說過認知扭曲這個詞嗎?認知扭曲在你頭腦中存在的時間越長The longer cognitive distortions live in your mind,就越難做出合乎邏輯的決定-the harder it is to make logical decisions這會進一步影響你的幸福感- which can further impact
  • 超職教育心理學 人性中不容易察覺到的4大危險陷阱!
    很多時候,你感到過不好生活,總有各種矛盾,其實是誤入了這4個不容易察覺的陷阱。01群思陷阱在群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極具感染性。心理學上,有個羊群效應。羊群如果沒有牧羊人和牧羊犬的看管,他們會到處亂跑,盲目衝撞,領頭羊去哪裡,他們就跟著跑去哪裡,根本不管那有沒有狼,這便是從眾心理。很多時候,我們也像羊一樣沒有主見,盲目跟風,掉進消費陷阱。
  • 生氣時 你是否會掉進情緒陷阱?
    如果說這位媽媽只是怒火中燒喋喋不休的話,下面這則新聞中兩人因吵架差點釀成大禍:新聞事發地在四川綿陽,一女子被鎖車內大喊救命,路過市民報警。女子被民警救出時,面色蒼白滿頭大汗。據了解,事發當天女子與男友發生矛盾,兩人就在車裡爭執吵起來,越吵越兇,最後男友一氣之下將她鎖車內自行離開。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然後,我們將看看6個扭曲你思維方式的認知事件,並介紹一些幫助你保持控制的應對機制和方法。 什麼是認知影響?
  • 跳出這5種思維陷阱,每天都是開心的日子!丨跟超職教育學心理學
    這種不快樂的思維模式可以塑造出一個悲觀焦慮的人格,要想擺脫不開心,就先看看有哪些不快樂的思維陷阱。5種負面思維模式認知扭曲是指我們把焦點放在一些幻想出來的、錯誤的認知上,出現認知偏差,導致了我們負面的情緒。
  • 公務員考試面試練習題:猴子是如何掉進月亮陷阱的?
    公務員考試面試練習題:猴子是如何掉進月亮陷阱的?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面試練習題,2021公務員面試題,公務員面試題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面對父母扭曲的愛,自我教育才是出口
    本文,我將以"教育"為主線,從父母的認知扭曲導致錯誤的家庭觀和愛,塔拉的自我教育與父母扭曲的愛的三大矛盾來講解,最後談談我從塔拉身上學習到的如何進行自我教育和認知重塑,幫助我們走出父母扭曲的愛。心理學家阿倫貝克認為:"認知扭曲是一種思維的錯誤,它造成了人類處理信息過程的困難,最終導致了心理障礙"。塔拉父親極端的信仰使他對現實的看法產生扭曲,形成一種狹隘的思維模式,即認為教育是切斷他與信仰連結的魔鬼工具,這就是心理學上定義的"認知扭曲"。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最近這些鷹派又再次瞄準了臺灣地區,企圖讓中國大陸掉進他們的陷阱。 所以,在近日,美國對華強硬人物薛瑞福向拜登提出了幾項「建議」,其中就包括了呼籲美國政府要深化所謂的「美臺關係」,並且還要將「臺灣地區納入美國安保體系」,還要派遣「美國軍隊在臺灣地區駐紮
  • 哲思| 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改變你的認知
    來看看這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也許能改變你的自我認知。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個棉花糖,並被告知:「你可以現在把糖吃了,也可以等15分鐘後再吃,但那時候你會得到兩個棉花糖。」雖然大部分孩子都答應要等待,但他們通常無法抵禦誘惑,在實驗員返回之前就將棉花糖吃掉。而那些能堅持15分鐘後再吃糖的孩子們,通常會使用迴避的戰術,比如轉身走開或者閉上眼睛等。
  • 哲思 | 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改變你的認知
    上世紀60年代後期,斯坦福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測試學齡前兒童對即時誘惑的忍耐力。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個棉花糖,並被告知:「你可以現在把糖吃了,也可以等15分鐘後再吃,但那時候你會得到兩個棉花糖。」雖然大部分孩子都答應要等待,但他們通常無法抵禦誘惑,在實驗員返回之前就將棉花糖吃掉。而那些能堅持15分鐘後再吃糖的孩子們,通常會使用迴避的戰術,比如轉身走開或者閉上眼睛等。
  • 想通過心理學提升自我的認知?這些心理學書籍能夠幫到你
    其實,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源可能並不是因為你懶、沒有上進心、拖延症等等,可能是因為你需要提升對自我的認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更好的突破。心理學無疑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但是怎奈心理學知識繁雜,很多人思及此處難免會打退堂鼓,那麼這篇文章就是要為你推薦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書籍,幫你去粗取精,免去自己選擇的苦惱,以及選錯的浪費。1.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著作之一。
  • 某些心理學培訓讓人出現嚴重認知障礙
    因此也產生了巨大的相關市場,包括心理學培訓、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證書培訓。作為一個曾經在中國與英國都從事過法醫工作的企業管理者,我對人的心理、智商、情緒、認知一直充滿了好奇,並且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學習、觀察、分析、實踐。我的目的是讓複雜的問題變簡單,並且找到任何現象背後的本質。但我發現,一些心理學培訓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 《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損害性在於: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學生經常會將這一關於他們潛能的負面信息內化。他們會慢慢相信對他們的較低期望是有道理的,同時會做出相應的表現。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可持續六年之久。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當然,除了「壞孩子」的自我挫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或者正在「自我預言」並且「自我實現」著。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幾乎都有那麼幾件壞東西,甚至新買來都沒有用過,就被我們堆在角落裡接灰了。
  • 心理書單丨改變始於看見,5本書,助你看見思維的謬誤和陷阱
    比如,人們喜歡把關聯當做因果,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掉進自證預言的陷阱而不自知;比如遇到問題,習慣調用過往經驗作為判斷依據,但弊端在於,過去的經驗不一定適用當下的情景。信息泛濫的時代,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的應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現代心理學針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已經做了諸多研究。
  • 一個人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3個跡象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我可以斷定,你已經掉進了職場上的「中等收入陷阱」。02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原本說的是國家,而我們說的是人,但本質上都一樣。可以說,在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總有一塊天花板在等著你。03為什麼會掉進這個陷阱?然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他們只知道到了某個階段,工資就不再漲了。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以奈瑟1967年出版《認知心理學》一書為標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之為心理學學科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成為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意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揭秘PUA的5大套路
    不斷爆出來PUA傷害的新聞一次次刷新著人們的認知下線,而且範圍不斷擴大。從兩性PUA到職場PUA、家庭PUA等,大有萬物皆可PUA之勢。 但時至今日,依然有人還在PUA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 避開這5大「家長陷阱」,你將收穫一個獨立自主善於思考的孩子!
    來自網絡避開這5個「家長陷阱」,不做直升機父母達琳和羅恩醫生指出,生活中最常見的有5種「家長陷阱」:解救陷阱:家長替孩子解決問題。舉例:孩子放學時,把作業落在學校了,你立馬去幫他到學校拿,生怕孩子做不完作業被老師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