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2020-12-15 學生物的王二狗

自我實現和自我挫敗的預言

說到自我實現,不得不提到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學生的表現會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期盼的一致。當老師們知道哪些學生更有天賦時,他們就會無意識地做出鼓勵這些學生去獲取成功的舉動。反之亦然。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損害性在於:

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學生經常會將這一關於他們潛能的負面信息內化。他們會慢慢相信對他們的較低期望是有道理的,同時會做出相應的表現。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可持續六年之久。

所以,最終,並不是老師放棄了那些「壞學生」而是因為他們從內心認定了老師對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放棄了自己。

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當然,除了「壞孩子」的自我挫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或者正在「自我預言」並且「自我實現」著。

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幾乎都有那麼幾件壞東西,甚至新買來都沒有用過,就被我們堆在角落裡接灰了。

我們可能嘗試過聯繫售後去處理,可能受到了一兩次挫折,但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或許,我們壓根什麼都沒有做,只是認命地在想:「算了,反正也解決不了。」

正因為我們覺得「反正也解決不了」,所以,我們就真的沒有解決。我們用一種不作為的方式實現了我們自己的「預言」。

但我們還是不願意把它直接扔掉,我們依舊在幻想未來的某一天會投訴成功或者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但每次想到它或者瞥到它都不由得心頭一緊。甚至會覺得憤怒。

我們感到憤怒的是我們的無助感,而不是壞了的商品本身。在任何領域感到無能都會給我們的情緒和自尊帶來負面影響。

可是,我們是真的「無能」嗎?我們只是在自我挫敗而已。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扔掉那些壞了的東西?會不會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認它們給我們帶來的挫敗感和無助感?

所以這些壞了的東西躲在角落裡,成了我們抱怨無能以及導致抱怨無能的自我挫敗預言的紀念品

除了面對那些壞了的商品我們掉進了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中,還有多少事情我們在「自我預言」著呢?

「我都這麼大年齡了,學不會了……」

「我也想瘦,可是我減不下去」

「他是不會喜歡我的……」

停下來吧!!!

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在人際交往中,你是否聽到過「我看他/她就不順眼」,「他/她對我有意見有偏見」等等這樣的抱怨呢?怎麼才能很好地融入到人際交往當中去呢?根據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希望別人對你好,首先你要正確地對待他們——對他們好。
  • 信任——自我實現的預言
    那是因為人們會被自我實現的預言給帶領。自我實現的預言又稱為自證預言,或者是自我應驗的預言。它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專有名詞,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也就是說,人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 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身永存的社會信念 人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假設會變成自我驗證性的假設,並且信念會變成自身永存的信念……從這個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此多關於他人的普遍信念(特別突出的是,明顯錯誤的社會及文化刻板印象)會非常難以改變。
  • 自我實現預言的謊言
    比如我從小就學不好數學/從小就會跳舞/從小就愛和人打交道……誠然,這些依據都是具有很強說服力的,但是自我實現預言背後隱藏了一個很黑的寓意:               自我評價常常是非科學的。換句話說,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準確。          這話怎麼理解?
  • 相悅情感:自我實現預言怪圈
    的確,這個猜測也會有他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個猜測也可以換種說法稱作「自我實現預言」。當你表現出了你百般的猜疑後,對方對你做出回應,表達對你的不悅。你就會進一步地產生了實現這種預言的想法。「他果然出軌了」。最終在反覆的猜疑中,你們的感情也就無疾而終。自我實現預言就真的實現了。
  • 蔡當局操弄「芒果乾」恐懼 當心「預言自我應驗」
    但自導自演可能弄假成真,造成心理學上的「自我應驗預言」效應,帶領臺灣走向「自我毀滅式的終極陷阱」。&nbsp&nbsp&nbsp&nbsp文章說,自我應驗預言通常有負面意涵,指人類思想傾向常會影響行為,行為又會強化這種思想,在循環運作下,終於噩夢成真。
  • 你所有的想法,都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多些關注具體的問題,多些關注當下的困境,多些關注自我的發展,因為這是關乎到你的切身利益,關注你一年後掙多少錢,學會多少技能,找到什麼樣的伴侶,交到什麼樣的朋友……而且你會發現這是無限不循環的步驟,你永遠提問不到盡頭,也得不到什麼提高,這類人其實是陷入了一種思維陷阱,以為拓寬視野,就是多關注社會熱點,多看一些角度獨特的觀點,因為這很方便,一直能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而自己也頻頻能得到恍然大悟的快感
  • 什麼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的這句話,而出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只要形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我們看人的眼光就會犀利起來。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想實現哪個自己?
    ——小福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今天我們來說說「自我實現的預言」。它意思是,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所以請警惕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最常說的話是什麼呢?請認真思考一下,或者問問身邊的人,在他們聽來,你說得最多的話又是什麼。我們的自我預言多來源於他人每個人都會有對自我的認識,但是問題那些自我評價真的那源於真實的自己?
  • 當心掉進掛號APP精準販號陷阱
    隨著搶票、搶號等軟體逐漸普及,一些患者在正規掛號平臺掛不到號時,難免會想到通過掛號應用程式(APP)來搶號,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想到掛號APP背後可能暗藏的諸多陷阱。這種精準推銷,使得不明就裡的患者一步步走入號販子早已設好的陷阱裡。也許有人會說,號販子利用信息技術精準販號,患者大不了多掏一些錢而已,在經濟上吃了虧,卻能夠及時看上病,這個結果不算太糟糕。其實不然,患者如此敏感的信息,既可以用於精準販號,也可以用於藥品精準推銷,甚至可以用於精準詐騙。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期望的,總有一天會實現!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以前看起來很遙遠但特別期望達到的事情,正在不斷的實現感覺好像自己發射的腦電波影響了周圍的環境,進而實現了自己的預言。之後,感覺自身不斷的實現了之前不經意許下的期望,雖然已經很遙遠或者忘記了。
  • 你很可能不清楚自己擁有這項神奇的能力 /自我實現預言
    在生活中,你是否聽到過像:「我看Ta很不順眼」,「Ta對我有意見」等等這樣的抱怨呢?你是否覺得自己看人的眼光很準呢?怎麼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交往中呢?或怎麼才能培養好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呢?這些問題的回答就需要心理學裡的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來回答。
  • 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換句話說就是,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潛意識就是你的命運。那是否意味著,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會得到呢,如果是這麼簡單,還用糾結痛苦焦慮嗎,現實情況是大部分人的痛苦都來源於求而不得。這是因為你的潛意識可能並不被你的意識和覺知所了解,你想要得到的只是意識層面的願望,甚至你都不知道你內在的更深的動機是什麼,潛意識是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
  • 挽回不成功,可能是由於這種效應——「自我毀滅預言」
    而「自我毀滅預言」效應,便是挽迴路上的一大阻礙。如果一開始就對這場感情,判定了死刑,無論在挽回過程中,付出多少努力,都是無用的。01「自我毀滅預言」效應,最初產生於自我消極的期待和想像。比如擔心,失望,對於這個世界充滿著恐懼,消極的自我暗示,往往會把我們導向一個黑暗的深淵。
  • 自我實現的預言相信的力量
    如果他相信了一個預言,最後這個預言成真了,那或多或少有他相信的原因。電視劇風雲雄霸天下中,雄霸聽信了泥菩薩的「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的預言,於是用心栽培聶風和步驚雲,果然靠著他們打下了武林大半江山。後來又請泥菩薩算命,得了句「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雄霸其實是相信的,但他相信他可以勝天,於是提防加害聶風和步驚雲。
  • 心理學科普——自我實現的預言和負性循環
    自我實現的預言和負性循環麥克十分擔心馬上要到來的銷售報告。儘管這份報告裡滿是利潤和效益,麥克卻認為當他匯報時一定會出洋相。他是如此緊張以致匯報當天他以身體不適為由告假回家休息。「自我實現的預言」——一個人預測了一種結果然後不經意的行為方式導致了原來預測結果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這個術語指的是一些負性或者不幸事件的發生,比如失敗或者失望、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如焦慮、憤怒或者抑鬱。而且,因為這些不良的結果常常是由於人們自身所致並且不斷積累,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惡性循環」。
  • 思維導圖,解剖自信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其實以前我們分析過過自我實現的預言,也可以說是自我期待,人是自戀的,會因為追求我是對的,去實現自己的這份自戀。人的第一個認知,大多是來自於父母的。那些所謂的「我的想法」,「我的認識」,「我的自我感知」,其實很少是單純的來自於自己,很多時候往往是來自於權威的影響,就是某個人對你來說是權威。
  • 詳解戀愛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魔咒,很多脫單困難的人只是陷入了負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只要建立正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就可以順利脫單。你有過以下感受嗎?1、你覺得你追不到的女生最後一定追不到。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稱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羅森塔爾效應"。這個實驗只是一個經典例子,在近40年的後續研究中,心理學家在不同的環境中無數次證明這一理論的有效性。自我實現預也叫自證預言,是指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並最終影響他們對自己評價,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行動。
  • 生氣時 你是否會掉進情緒陷阱?
    可媽媽看見孩子哭更心煩了,她完全沒有聽到孩子的話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說完孩子說爸爸,說完爸爸又繞回來說孩子,不停的數落、抱怨,情緒越來越激烈,眼神也越來越怨恨......直到她自己說累了,這一段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的抱怨才結束。等媽媽冷靜下來,她躺在床上思索"不就一件小事嗎怎麼自己就這麼不依不饒、喋喋不休呢?""
  • 自我實現預言:你的口頭禪,正在成為你的命運
    口頭禪是另一個模式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什麼是自我實現預言? 羅伯特·默頓提出由圖式引發的自我實現預言,意思是使自己的預期成真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