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時 你是否會掉進情緒陷阱?

2020-12-22 碼字的顏言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感覺如沐春風,有時候則會傷心低落,有時候更是流淚痛哭,更為甚者會歇斯底裡?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而每一個情緒產生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鏈。

我們可以順著下面的故事看看孩子媽媽的情緒是怎樣一步一步惡化的。

小孩做了一點錯事,媽媽責備了兩句,兩句後又說了兩句,隨後就變成了喋喋不休,結果越說越氣憤,越氣憤說的越多、聲音也越大。原本已經因為做錯事而感到害怕的孩子更加的害怕和不安,兩眼充滿驚恐的望著媽媽,他不清楚為什麼自己只做錯了一件事卻被媽媽數落至此,嚇得他一面拉著媽媽一面哭著說:"媽媽別說我了,我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可媽媽看見孩子哭更心煩了,她完全沒有聽到孩子的話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說完孩子說爸爸,說完爸爸又繞回來說孩子,不停的數落、抱怨,情緒越來越激烈,眼神也越來越怨恨......直到她自己說累了,這一段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的抱怨才結束。

等媽媽冷靜下來,她躺在床上思索"不就一件小事嗎怎麼自己就這麼不依不饒、喋喋不休呢?""為什麼自己會如此生氣,而且越來越氣呢?"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情緒鏈的發生與發展。

為什麼媽媽會從單純的責備逐漸演化為喋喋不休甚至有些歇斯底裡的呢?

沒有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做錯事了媽媽責備一兩句時就應該停止,應該就事論事。可實際上媽媽並沒有停止,這就為她情緒激化埋下了伏筆,而且伴隨聲音越來越大媽媽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了。

再比如最近火爆全網的【女子用自行車撞小女孩】視頻裡一位中年婦女掌摑一位小女孩並用自行車輪胎瘋狂撞擊她,網友紛紛譴責該女子為小女孩抱不平。隨後西安警方公布調查結果"系母親教育孩子,因女兒在學校犯錯叫家長,家長氣憤不已對孩子進行了過激的體罰。"看視頻就知道這位家長完全沒有控制情緒,視頻外都能感受她的怒火。

當情緒逐漸失控時任由其發展。媽媽數落完孩子做錯的一件事又想起另一件事,結果過去的一件件一樁樁全都浮現出來,隨著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激烈,大腦沒有了思考全變成了情緒的宣洩,由說孩子進而轉成數落丈夫。媽媽任由自己在失控的情緒中肆意遊走,殊不知越說越氣、越氣越說形成了惡性循環。

如果說這位媽媽只是怒火中燒喋喋不休的話,下面這則新聞中兩人因吵架差點釀成大禍:

新聞事發地在四川綿陽,一女子被鎖車內大喊救命,路過市民報警。女子被民警救出時,面色蒼白滿頭大汗。據了解,事發當天女子與男友發生矛盾,兩人就在車裡爭執吵起來,越吵越兇,最後男友一氣之下將她鎖車內自行離開。目前,該事件已移交派出所調查處理。(來源:新聞晨報)

試想,如果沒有路人路過會發生什麼......後果不敢想像。

可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難免有情緒激化甚至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呢

首先,就事論事控制自己的語速,確保自己的思考和語言輸出在同一水平線上。

我們常說就事論事,究竟什麼是就事論事:按照事情本身的情況來評論是非得失。

小孩有時玩高興會得意忘形,這個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比如故意打翻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此狀況已經溝通過好幾次也訓過好幾次但都收效甚微,反思效果不好的原因在於一次說太多,孩子還沒徹底明白這樣做不對時已經跳到了類似揚土等其他事情上,孩子最終不明白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在他小小的世界裡簡單的認為自己做了很多錯事,媽媽很生氣,自己很害怕!

迫不得已只能改變方式,問孩子為什麼要故意去打翻別人的東西?他說覺得好玩。為什麼好玩?他開心所以覺得好玩。瞧,原來他沒有惡意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玩。但是!被打翻東西的小朋友可不覺得好玩。所以又採取了換位情景在線,他正在玩耍我推翻了他剛堆好的積木,小孩一下傻眼兩眼充滿憤怒。然後慢慢問他"這樣感受好嗎?""不好。""被你打翻的小朋友的感受也不好,能感受到嗎?""能""下次還這樣嗎?""不了。"果然,沒有再犯過。

當我們真正做到就事論事時就會有意識地放慢語速,有意識的增強大腦的思考,就能避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其次,喋喋不休一旦露頭,有情緒陷入的風險隨即克制自己住嘴,吸口氣把要說的話憋住。

人無完人,誰都有說著說著就語速越來越快、越來越激動的情況......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意識到了就請閉嘴!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可以讓你瞬間憋回去要出口的話。

小孩又一次打翻了牛奶,"看看、看看、看看"一股無名火在胸腔裡衝撞聲音也越來越高,就在要爆發數落責備孩子的瞬間看到他緊張的眼神,立馬吸氣閉嘴緩一下說"哇,這裡又變成滑滑梯了,可不敢過來容易摔倒。"孩子安靜地站著看著我,我一邊低頭擦地一邊拼命回憶小時候自己不小心打了東西或灑了東西時父親一副嫌棄的態度就很受傷,就會暗暗告訴自己不嘮叨、不責備。

第三,學習正確的消除不良情緒,從根本上逐漸改變不良情緒帶來的情緒陷阱。

跟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樣去順應情緒:高興了就笑出來、難過了就聽情歌讓情緒潺潺流出、悲傷了吼兩聲或看看催淚電影。找到屬於自己的排解方法掉進情緒陷阱的風險也就小了。

小鵬每周都會爬山,他說在爬山的過程中能讓他更加專註腳下忘記紛擾,一路的汗水可以洗刷他過去一周的各種不爽,站在山頂時覺得自己又是滿血復活強大有力。

第四,好好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羅拉德.達爾教授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對我們的情緒影響極大。他說:「對睡眠不足者而言, 那些令人煩心的事更能左右他們的情緒。" 所以,請睡個好覺吧,充足的睡眠一定是好情緒的基礎。

第五,不積攢情緒,適量發洩。

誰都有心情不佳之時可以找人傾訴,也可以觸之筆端等等方式萬不要積攢。

中午樓道內突然傳來一陣嘶吼,原本打算吃飯的人群都被這聲音吸引紛紛聚在衛生間門前。只見一位男士用力抓住衛生間的門板使勁,嘴裡還像倒豆子版喋喋不休,認識他的人趕過來勸他離去,他雙眼冒火誰都不識將勸導他的人紛紛推到,四個小夥子都抓不住他一個人,不得已只能打電話報警求助。事後才知道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自我認知降低、負面情緒積攢導致情緒嚴重失控。

可見適時的自我情緒調節是多麼重要。

感知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生氣時請靜一點觀察一下它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發展最後是怎麼溜走的,既有意思又能幫助自己提高對不良情緒的甄別力,防止自己掉進壞情緒的陷阱裡,成為情緒的主人。

作者:向上的顏言 用文字記錄點滴。 如果喜歡請點讚關注喲。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測你是否會陷入甜言蜜語的陷阱
    讓我們一起來做下面這個小測試,哪個甜甜圈讓你吃得不夠,憑你的第一直覺做出一個選擇,測試一下戀愛中你會不會陷入甜言蜜語的圈套!a。b。c。d。分析測試:a陷於困境指數:★★★★。愛情中,很容易掉進甜言蜜語的陷阱。你自己是個很單純善良的人,你的另一半告訴你的一切都是真話,你從不深思熟慮。
  • 《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當老師們知道哪些學生更有天賦時,他們就會無意識地做出鼓勵這些學生去獲取成功的舉動。反之亦然。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損害性在於: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學生經常會將這一關於他們潛能的負面信息內化。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當然,除了「壞孩子」的自我挫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或者正在「自我預言」並且「自我實現」著。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幾乎都有那麼幾件壞東西,甚至新買來都沒有用過,就被我們堆在角落裡接灰了。
  • 英語學習當中經常會遇到的「陷阱」,你是否也曾中招?
    所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果忽略了它的規律,我們會掉進這樣的「陷阱」,不知你是否中過招?一、國外的語言環境適合學習英語,尤其是口語,在國外能夠快速提升。這是真的嗎?如果你還是一個不到初中的孩子,上面的結論非常有可能。但如果你已經是初中或是高中生,那麼遺憾的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
  • 生活中人們掉進的最大「陷阱」是什麼?
    我們掉進的最大陷阱是當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比任何人都聰明的時候。If you eat burgers daily, you』ll gain weight just as the average nutritionist said.如果你每天吃漢堡,你的體重會增加,就像一般的營養學家說的那樣。
  • 為什麼生氣時,越勸越生氣?當一個人有情緒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微博上看見一個短視頻,叫做「生氣的時候不要來勸我」視頻中一開始問:不開心的時候,什麼建議最沒用反而還惹惱你?在你有情緒的時候,別人是否對你說過類似的話?而你又是否對別人說過這樣的話呢?如果你聽過或者說過這樣的話,那麼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不被理解,你也想要像他們說的那樣(放鬆、平靜、理智……),可是就是做不到啊!
  • 心理學:掉進這5大認知陷阱,你的世界觀將嚴重扭曲
    因此心理學家貝克提出了五大常見的認知陷阱,是在本能狀態下人們普遍會犯的錯誤。當一個人掉進了這五大認知陷阱之後,其世界觀將嚴重扭曲。大部分人在受教育過程中,會逐漸走出認知陷阱,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人無法客觀的認知世界。
  • 生氣時,會冷著臉不理你的星座,喜歡把壞情緒憋在心裡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生氣時的應對方式自然也有一定差別。主筆:老巫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與矛盾,而在生氣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冷著臉不理你,把所有的壞情緒都憋在心裡,那麼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就是其中的代表呢?
  • 一個人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3個跡象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我可以斷定,你已經掉進了職場上的「中等收入陷阱」。02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原本說的是國家,而我們說的是人,但本質上都一樣。把這個概念類比到職場人身上,你也會發現,「中等收入陷阱」也是成立的。不少人剛進職場時,工資一般不高,憑著衝勁和勤奮,頭幾年收入往往能有大幅度增長。問題是,你月薪5000時,加薪20%只是1000元;你月薪10000,加薪20%就成了2000,而且公司還要承擔個稅、社保等成本。
  • 避免掉進志大才疏的創新陷阱
    當你接觸繪畫和書法,會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方法論。繪畫老師特別愛強調創新、想像。更有甚者,直接否定對先賢作品的模仿,認為模仿不過是在鸚鵡學舌。好似唯有如此高調,才能顯得自己見識高。畢竟天馬行空,只要畫了總能收穫滿滿的肯定,似乎評價者稍有微詞即會顯出自己的粗鄙庸俗。我沒有學過畫,但畫畫這種唯創新方法論實在與自己的經驗相悖。
  • 別讓生氣毀了你,不生氣的智慧——情緒控制方法
    今天,你又生了幾次氣?你敢不敢每天問一遍自己——今天我是不是又生氣了呢?脾氣大導致身心不健康,情緒越來越不好控制,似乎陷入了某種漩渦怎麼也出不來。面對自身的情緒,外界的壓力和挑戰,我們怎樣合理的控制情緒調節心態?生氣對身體健康,情感事業家庭的危害我們是否有全面的認識?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每個人心理成長的必經之路。為什麼說不生氣是智慧?
  • 公務員考試面試練習題:猴子是如何掉進月亮陷阱的?
    公務員考試面試練習題:猴子是如何掉進月亮陷阱的?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面試練習題,2021公務員面試題,公務員面試題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BOSS直聘為何掉進情色陷阱,招人是為了拉皮條?原因讓人無奈
    BOSS直聘突然掉進桃色陷阱,無數求職者叫苦連連可以說很多人之所以使用BOSS直聘,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和老闆或者所需要的用人單位面對面,直接溝通交流,省去了中間的很多波折,而這種直接面對面交流,對於用人方和求職者都是十分有利的,雙方可以直接在面試前先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交流溝通,可以為彼此都提前規避一些風險,免得造成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二者間時間和精力浪費
  • 給情緒多點時間:跳出認知陷阱,控制憤怒情緒,戰勝完美主義
    先覺察一下吧,看看自己中了哪些,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中了這些認知陷阱。二 面對憤怒情緒,如何應對?憤怒也是我們常常感知到的情緒。想想最近惹你發火的人或者事,是不是想起來還是憤憤不平?《情緒勒索》一書中說,「當你感覺自己可能做出過度反應時,甚至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時,最重要的是讓情緒不受當時情境幹擾,恢復平靜,有時候,創造一個心理隔離區,才能理智冷靜下來」。冷靜下來後,你可能發現完全不值得生氣。3. 生理上的調整,包括調整呼吸和做幾次嘴角上鉤的動作。
  • 給情緒多點時間:跳出認知陷阱,控制憤怒情緒,戰勝完美主義
    再比如,想約喜歡的女孩出來玩的小王遭到了女孩的拒絕,雖然女孩解釋那天要回老家,無法赴約,但是小王依然認為:「我老是約不到姑娘,別人怎麼都那麼會追女生啊!我就是這麼失敗,我得孤獨終老了。」看,這些認知扭曲你是不是也有?如果不細細分析的話,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思維裡還有那麼多不理性的內容。但是正是這些歪曲的思維,導致了你的負面情緒。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經濟數據下滑,向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目標的決策後,各地迅速出現了擴大投資的部署。每逢全球經濟有低迷苗頭就會有些機構熱衷於推測中國到底會有多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顯然,中國已陷入凱恩斯主義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 生氣時,為啥說話會很大聲?
    當你生氣時,你的聲音又高又急,你大聲地吼叫,好像想把整顆心都掏出來……你明明不想這樣,可是你似乎控制不住自己。你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情況也越來越糟……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像小孩一樣行事,聲音是你的保護傘如果有人說了或做了讓我們生氣的事,我們會覺得受到了傷害,就想以同樣的方式來激怒對方,讓他也吃一些苦頭。我們出言相激,撂下了許多重話,嗓門也越來越粗……甚至在心底暗暗地發誓:你不讓我好過,我也絕不讓你好過!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想發笑?沒錯!
  • 經常生氣的人都有啥結果?愛生氣的你有必要了解,要會控制情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經常生氣的人會比較容易生病,這真的不是誇張,只要你注意觀察周圍,你就會發現身邊喜歡生氣的人,身體都是比較差的,而且氣色看著也不是特別的好。生氣易傷肝,大部分人應該都是了解的,知道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一回事,遇著不順的時候,該生氣還是生氣。其實還是了解的不夠透徹,生氣不僅僅只是傷肝而已。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特別是疫情以來,這些只會玩弄政治鬥爭的美國政客們把中國當成了其抗疫不力的「替罪羊」,不斷抹黑攻擊中國,並且在臺灣問題上屢次挑釁中國底線。最近這些鷹派又再次瞄準了臺灣地區,企圖讓中國大陸掉進他們的陷阱。
  • 當心掉進掛號APP精準販號陷阱
    隨著搶票、搶號等軟體逐漸普及,一些患者在正規掛號平臺掛不到號時,難免會想到通過掛號應用程式(APP)來搶號,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想到掛號APP背後可能暗藏的諸多陷阱。這種新型的搶號軟體極具欺騙性,尤其當該類軟體打著與醫院合作的幌子、甚至號稱「拒絕號販子」時,即使警惕性很高的人,也可能因事無先例而上當受騙。公眾對這類新型騙術要提高警惕性,避免上當受騙。
  • 用技巧擊破自閉症孩子的情緒障礙!
    「有些自閉症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即使是高功能的孩子也可能會突然情緒失控。情緒低落和焦慮會使TA們很難參與許多活動,甚至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連走出家門都不願意。」一般來說,自閉症孩子只是在表現TA們對興奮、沮喪或焦慮的感覺的情緒,有時則是因感官敏感而產生其情緒,也因為TA們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導致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