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感覺如沐春風,有時候則會傷心低落,有時候更是流淚痛哭,更為甚者會歇斯底裡?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而每一個情緒產生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鏈。
我們可以順著下面的故事看看孩子媽媽的情緒是怎樣一步一步惡化的。
小孩做了一點錯事,媽媽責備了兩句,兩句後又說了兩句,隨後就變成了喋喋不休,結果越說越氣憤,越氣憤說的越多、聲音也越大。原本已經因為做錯事而感到害怕的孩子更加的害怕和不安,兩眼充滿驚恐的望著媽媽,他不清楚為什麼自己只做錯了一件事卻被媽媽數落至此,嚇得他一面拉著媽媽一面哭著說:"媽媽別說我了,我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可媽媽看見孩子哭更心煩了,她完全沒有聽到孩子的話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說完孩子說爸爸,說完爸爸又繞回來說孩子,不停的數落、抱怨,情緒越來越激烈,眼神也越來越怨恨......直到她自己說累了,這一段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的抱怨才結束。
等媽媽冷靜下來,她躺在床上思索"不就一件小事嗎怎麼自己就這麼不依不饒、喋喋不休呢?""為什麼自己會如此生氣,而且越來越氣呢?"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情緒鏈的發生與發展。
為什麼媽媽會從單純的責備逐漸演化為喋喋不休甚至有些歇斯底裡的呢?
沒有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做錯事了媽媽責備一兩句時就應該停止,應該就事論事。可實際上媽媽並沒有停止,這就為她情緒激化埋下了伏筆,而且伴隨聲音越來越大媽媽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了。
再比如最近火爆全網的【女子用自行車撞小女孩】視頻裡一位中年婦女掌摑一位小女孩並用自行車輪胎瘋狂撞擊她,網友紛紛譴責該女子為小女孩抱不平。隨後西安警方公布調查結果"系母親教育孩子,因女兒在學校犯錯叫家長,家長氣憤不已對孩子進行了過激的體罰。"看視頻就知道這位家長完全沒有控制情緒,視頻外都能感受她的怒火。
當情緒逐漸失控時任由其發展。媽媽數落完孩子做錯的一件事又想起另一件事,結果過去的一件件一樁樁全都浮現出來,隨著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激烈,大腦沒有了思考全變成了情緒的宣洩,由說孩子進而轉成數落丈夫。媽媽任由自己在失控的情緒中肆意遊走,殊不知越說越氣、越氣越說形成了惡性循環。
如果說這位媽媽只是怒火中燒喋喋不休的話,下面這則新聞中兩人因吵架差點釀成大禍:
新聞事發地在四川綿陽,一女子被鎖車內大喊救命,路過市民報警。女子被民警救出時,面色蒼白滿頭大汗。據了解,事發當天女子與男友發生矛盾,兩人就在車裡爭執吵起來,越吵越兇,最後男友一氣之下將她鎖車內自行離開。目前,該事件已移交派出所調查處理。(來源:新聞晨報)
試想,如果沒有路人路過會發生什麼......後果不敢想像。
可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難免有情緒激化甚至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呢?
首先,就事論事控制自己的語速,確保自己的思考和語言輸出在同一水平線上。
我們常說就事論事,究竟什麼是就事論事:按照事情本身的情況來評論是非得失。
小孩有時玩高興會得意忘形,這個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比如故意打翻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此狀況已經溝通過好幾次也訓過好幾次但都收效甚微,反思效果不好的原因在於一次說太多,孩子還沒徹底明白這樣做不對時已經跳到了類似揚土等其他事情上,孩子最終不明白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在他小小的世界裡簡單的認為自己做了很多錯事,媽媽很生氣,自己很害怕!
迫不得已只能改變方式,問孩子為什麼要故意去打翻別人的東西?他說覺得好玩。為什麼好玩?他開心所以覺得好玩。瞧,原來他沒有惡意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玩。但是!被打翻東西的小朋友可不覺得好玩。所以又採取了換位情景在線,他正在玩耍我推翻了他剛堆好的積木,小孩一下傻眼兩眼充滿憤怒。然後慢慢問他"這樣感受好嗎?""不好。""被你打翻的小朋友的感受也不好,能感受到嗎?""能""下次還這樣嗎?""不了。"果然,沒有再犯過。
當我們真正做到就事論事時就會有意識地放慢語速,有意識的增強大腦的思考,就能避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其次,喋喋不休一旦露頭,有情緒陷入的風險隨即克制自己住嘴,吸口氣把要說的話憋住。
人無完人,誰都有說著說著就語速越來越快、越來越激動的情況......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意識到了就請閉嘴!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可以讓你瞬間憋回去要出口的話。
小孩又一次打翻了牛奶,"看看、看看、看看"一股無名火在胸腔裡衝撞聲音也越來越高,就在要爆發數落責備孩子的瞬間看到他緊張的眼神,立馬吸氣閉嘴緩一下說"哇,這裡又變成滑滑梯了,可不敢過來容易摔倒。"孩子安靜地站著看著我,我一邊低頭擦地一邊拼命回憶小時候自己不小心打了東西或灑了東西時父親一副嫌棄的態度就很受傷,就會暗暗告訴自己不嘮叨、不責備。
第三,學習正確的消除不良情緒,從根本上逐漸改變不良情緒帶來的情緒陷阱。
跟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樣去順應情緒:高興了就笑出來、難過了就聽情歌讓情緒潺潺流出、悲傷了吼兩聲或看看催淚電影。找到屬於自己的排解方法掉進情緒陷阱的風險也就小了。
小鵬每周都會爬山,他說在爬山的過程中能讓他更加專註腳下忘記紛擾,一路的汗水可以洗刷他過去一周的各種不爽,站在山頂時覺得自己又是滿血復活強大有力。
第四,好好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羅拉德.達爾教授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對我們的情緒影響極大。他說:「對睡眠不足者而言, 那些令人煩心的事更能左右他們的情緒。" 所以,請睡個好覺吧,充足的睡眠一定是好情緒的基礎。
第五,不積攢情緒,適量發洩。
誰都有心情不佳之時可以找人傾訴,也可以觸之筆端等等方式萬不要積攢。
中午樓道內突然傳來一陣嘶吼,原本打算吃飯的人群都被這聲音吸引紛紛聚在衛生間門前。只見一位男士用力抓住衛生間的門板使勁,嘴裡還像倒豆子版喋喋不休,認識他的人趕過來勸他離去,他雙眼冒火誰都不識將勸導他的人紛紛推到,四個小夥子都抓不住他一個人,不得已只能打電話報警求助。事後才知道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自我認知降低、負面情緒積攢導致情緒嚴重失控。
可見適時的自我情緒調節是多麼重要。
感知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生氣時請靜一點觀察一下它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發展最後是怎麼溜走的,既有意思又能幫助自己提高對不良情緒的甄別力,防止自己掉進壞情緒的陷阱裡,成為情緒的主人。
作者:向上的顏言 用文字記錄點滴。 如果喜歡請點讚關注喲。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