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現的預言和負性循環
麥克十分擔心馬上要到來的銷售報告。儘管這份報告裡滿是利潤和效益,麥克卻認為當他匯報時一定會出洋相。他是如此緊張以致匯報當天他以身體不適為由告假回家休息。「這證實了預想!」他心想,「我真的就是一個失敗者。」「自我實現的預言」——一個人預測了一種結果然後不經意的行為方式導致了原來預測結果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這個術語指的是一些負性或者不幸事件的發生,比如失敗或者失望、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如焦慮、憤怒或者抑鬱。
而且,因為這些不良的結果常常是由於人們自身所致並且不斷積累,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惡性循環」。多數情況下,惡性循環始於根深蒂固的對自己、他人或者世界的負性和非理性信念、看法或者期望,這種根深蒂固的負性信念通常是成長和過往經歷的產物,往往受重要他人和事件的影響並深植心中。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聽到父母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如「蠢貨」「你不行」「壞孩子」或者「你沒有價值」。要不了多久,這些負面的教導就會在這個人心裡生根,這個不幸的人就會開始相信這些貶損和基本上不準確的觀念。
一旦這些負面信念在心裡生根,就開始繁衍出各種嚴厲無情的、非理性的想法和期待,表現出負性的自言自語和不愉快的心理畫面。簡而言之,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不好的,那麼你大概就會一直想著關於自己不好的事情。這些負性想法,反過來,又滋生了大量的負性情緒如憤怒、抑鬱、焦慮、愧疚和羞恥。很自然地,如果你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中,想把事情做好是很困難的。
接下來,你可能會出現如社會退縮、迴避、不誠信、侵犯甚至濫用藥物和酒精的行為。這個循環仍在繼續:如果你的行為都是非正向的,那麼不良結果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差勁的表現、人際問題,甚至失敗、離婚、藥物依賴都可能出現。而這些糟糕的結果進一步強化了最初引發這一系列後果的核心負性信念從而使得這個惡性循環完整運作起來。那麼,可以做些什麼來打破這種負性自我實現預言的惡性循環呢?解決方法應該是給予正確的信念和正向的行為。
◆正確的信念是利用更恰當的想法和期待來消除核心的非理性信念、取代負向自語並且推翻心理意象。
◆正向行為是鼓勵人們在面對問題時接受挑戰而不是一味地迴避。
更多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的介紹
亞歷克決定就一些輕微焦慮的問題諮詢一位治療師。不幸的是,治療師卻告訴他,他以為的小問題其實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不進行強化治療,情況會越來越糟。亞歷克回家之後覺得相當抑鬱和焦慮。「我想我真的搞砸了,」他告訴妻子,「我真是一點也沒想到會這樣糟。」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對話讓自己陷入糟糕的感覺和事情裡。如果一個人說:「那個聚會對我來說一定是個折磨。」那麼他八成在聚會中體驗到的都是不愉快的經歷。丹說:「我知道金姆不喜歡我。」那麼當他遇到金姆時,他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惹人厭煩從而驗證了自己的看法。現在我們想談一談關於自我實現預言的另外一種類型,稱為「醫源性的」,這意味著症狀是由醫生引起的。
舉個例子,一位心理醫生可能告訴來訪者因為他來自一個功能失調的家庭,或者她的父母都是酗酒者,又或者他們經歷過一些性虐待,所以他們會有一些情感創傷、內心脆弱和心理障礙都在情理之中。我們知道有很多人當經歷一些輕微的或者暫時的心理困擾時,需要的僅僅是一些安慰、簡單的建議,以及一些社交技能訓練或者一個療程的腹式呼吸放鬆法,然而,他們去找了心理治療師,而恰恰是這些治療師弄得他們心煩意亂、覺得無助和無望。
負性自我實現預言不幸的一環是他們自動設定了一個「心理循環」來讓絕望和悲觀的態度一直持續。甚至有些所謂的自助書籍也在引導讀者認為如果他們來自不完整的或者功能失調的家庭,他們不可避免地會有情感創傷。而近來的研究告訴我們更多樂觀的現實。
◆如果得到正確的治療,即使那些擁有不少創傷經歷(如果不是非常可怕的話)的人也可以戰勝這些不幸經歷帶來的影響。所以注意那些標籤的影響並且相信你可以戰勝多數的心理問題。◆如果你現在學習了一些應對技能,那麼不管過去你的心情有多糟糕,你的境況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如果你現在學習了一些應對技能,那麼不管過去你的心情有多糟糕,你的境況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