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媽媽們為了孩子的健康選擇母乳餵養,但在公共場合,媽媽們的哺乳卻遇到了許多尷尬,她們很難在公共場所找到私密的哺乳空間。據調查的德州市區11家商場、醫院、車站等公共場所中只有1家設有公共育嬰室。
其實,在公共場所設公共育嬰室,看似一件小事,實則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關愛和尊重。媽媽們要求公共場所開設母嬰室的呼聲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早在2012年,國家就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鼓勵用人單位建立哺乳室。但目前,很多小城市的廣場、商場、公園、交通樞紐站等公共場所仍然難覓公共育嬰室,德州也不例外。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在公共場所為女性哺乳設立公共育嬰室,是因為對處在哺乳期的女性來說,在公共育嬰室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既文明又方便,還可以防止偷窺等不文明行為,是對女性的尊重,更是公共服務理念的人性化,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誌。
我們應該慶幸,在德州還是有城市文明的踐行者。在德州東站,今年年初設立了公共育嬰室,用金屬隔斷成小屋,裡面有嬰兒床、兩把椅子,並用帘子遮擋住,門口還貼著「母嬰候車、男士止步」的提示。雖然小屋面積不大,椅子也僅有兩把,但是,這畢竟為媽媽們提供了一個私密的餵奶空間。這些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對於德州其他公共場所應該有一些借鑑意義,相關部門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公共場所建公共育嬰室體現了一座城市對婦女兒童權益的尊重及關懷。目前全社會都在大力提倡母乳餵養,在公共場所設立公共育嬰室就是把推進母乳餵養落在實處。往小處說,這對於提供服務的場所,是一種公共責任的體現;往大處說,這對於一個城市,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讓公共育嬰室化解媽媽的尷尬,是時候引起各方重視了,不管是公共場所管理者,還是相關政府部門,都應該足夠重視。它不是一個部門的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公共場所管理者需要有足夠的服務意識,而這樣人性化的設計,無疑是很好的做法。此外,政府部門完全可以將公共場所設立公共育嬰室作為公共服務發展的硬性指標,從而推動公共服務向更加人性化和溫情化的方向發展。
一個小的公共育嬰室不需要多大面積,卻體現整個城市的文明進程,如果這樣的小小空間一直缺失,那麼,將不只是媽媽們的尷尬,也將成為一個文明城市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