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寶寶的音樂敏感期

2020-12-20 搜狐網

  我是小小音樂家——解析寶寶的音樂敏感期

  媽媽總疑惑,為什麼她哼歌的時候我就不哭了?為什麼我一聽見到有人唱歌就手舞足蹈了?為什麼我喜歡冷不丁地在大人們談天的時候唱起《小燕子》?為什麼我的手指頭總愛到處彈來彈去……

  因為我到了音樂敏感期。聽到音樂,我快樂;聽到音樂,我興奮;我想參與音樂,我想融入音樂,我想理解音樂,我想掌握音樂,我想操縱音樂,我想做一個小小的音樂家。

  寶寶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用藝術的方式和思維表達著他們對眼中世界的真實感受。

  最愛媽媽唱歌給我聽

  3個月的我最喜歡媽媽抱著我,輕輕哼歌給我聽。可是媽媽很忙,總沒空理我。

  雖然我沒辦法告訴媽媽,我想要抱抱,我想聽媽媽唱歌,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辦法:當媽媽不理我的時候,我就放聲大哭。這時一直忙碌的媽媽就會停下腳步,抱起我,呵呵。

  嗯,好舒服,這世界上最柔軟溫暖的地方就是媽媽的懷抱了,但我還是沒停下哭泣,因為有個程序媽媽遺忘了——媽媽該給我唱:「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但是媽媽沒有,她只是很煩躁地抱著我走來走去,還抱怨我不乖。我就哭得更厲害了。

  音樂把我制服了

  我6個月大了,一天我午睡醒來,沒看到媽媽在身旁,我就小嘴一撇哭了。

  爸爸怎麼安慰我,都止不住我的哭泣。他學媽媽抱我的樣子抱起我、搖搖我,想讓我停止哭泣,可是我不上當;他要講故事給我聽、要拿玩具打發我,可是我就是不吃這一套。爸爸沒轍了。

  不知怎麼的,爸爸突然觸碰了我的玩具電子琴,裡面響起了一曲動聽的旋律。就像媽媽抱著我時給我哼的歌一樣,我一下子安靜下來了,眨巴著我的大眼睛,認真地聽著。爸爸發現了我的表現,就把玩具電子琴靠近我,他發現我不哭了,終於鬆了一口氣。

  就在我專注聽曲的時候,媽媽回來了。她看到爸爸給我放歌,一臉不高興地說:「快關掉,快關掉。」爸爸還在疑惑,媽媽又說了:「吵死了,她又不懂聽歌。」爸爸只好把玩具電子琴關掉,我就有意見了,「嗯嗯,啊啊」地表示反抗,可是媽媽沒有理解我。

  我是小小演奏家

  雖然我才1歲半,可是我是個彈奏樂器的小能手。媽媽卻總說我是個小搗蛋,拿到鼓棒見什麼都敲,一雙小手就愛亂摁亂彈。

  爸爸送給我一個漂亮的小鼓,鼓槌也小小的,我的小手拿著剛剛好。剛開始我不知道怎麼玩,爸爸握著我捏著鼓槌的小手敲啊敲,雖然聲音怪怪的,但是我算是知道了,小小的鼓槌敲在橙色的鼓面上,竟然會發出聲音,雖然單調,但很好聽。不久我就甩開了爸爸的手,自己敲了起來,咚,咚咚……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鼓聲啊!我越敲越興奮,咚、咚咚,咚咚、咔……,咦?怎麼有「咔」的聲音?哦,原來我的控制能力還是差了一點,一會兒敲到鼓面上,一會兒敲到鼓身上,真神奇呀。

  就是媽媽不理解我,見我敲到鼓身上,就抬我的手幫我糾正,讓我不高興了。還是爸爸開明:「就讓他自己玩。」就是嘛,給人家點面子好不好?

  16個月的我最愛跳舞

  最近我感覺自己越來越有節奏感了,我就愛合著音樂節奏扭來扭去,可是媽媽說我是瞎扭扭,我可不這樣認為。

  有一次,我靠在床上,剛好看到電視裡有人熱歌勁舞,我不由自主地晃起了我肥肥的腳趾頭,扭起了我的小屁屁,逗得媽媽拿著手機在一旁拍了我半天,還邊拍邊笑。

  我很快就沉浸在自己的舞臺表演裡。可是媽媽不合時宜地打斷了我:「寶貝,我們出去玩啦。」她也不管我樂不樂意,就把我從地上抱起來了。哼,以後再也不給你表演了。

  我真的記住了歌詞

  快兩歲的我對音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我很喜歡學大人們唱歌。媽媽說我像只小麻雀,唧唧喳喳不停歇。

  一次外婆教了我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我輕而易舉地會了前兩句:「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媽媽回來了,外婆唱「世上只有……」然後故意停住,我呢,立馬接上「媽媽好!」我頭都沒抬,繼續玩我的玩具,第一次聽到我接唱這歌的媽媽激動了半天,連親了我兩口,並說了聲「謝謝寶貝!」

  再後來,每次我一聽到這歌,就會自動地接上去了。媽媽聽多了,說我是條件反射,我好想反駁她,我已經有我的思想了,我是真記住了歌詞和旋律,所以才會自然地接唱。

  我喜歡唱歌 但不喜歡表演

  我快三歲了,我自我感覺自己對音樂已掌握得如火純清了,可是媽媽不理解我對音樂的喜愛,她只是想讓我表演給別人看。

  現在我能完整地唱一首歌了——《小燕子》。我會邊唱邊翹起我那獨特的蘭花指,身段也會隨著歌的韻律扭來轉去,《小燕子》被我演繹得淋漓盡致。每次這麼小露兩手,總是贏來掌聲一片,搞得我自己都不由佩服自己,就這兩把刷子,還能有這麼多喝彩,看來我真有成明星的潛質啊。

  雖然我很喜歡演唱這首歌,可是我不喜歡每次一有客人來,媽媽就推我出來叫我演唱,就好像我學唱歌就是為了表現自己似的。

  愛心提醒:保護孩子對音樂興趣 發掘孩子的潛能

  孩子會用音樂的方式展示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感覺,所以,媽媽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對其施以不同的音樂教育:

  0-2歲的階段媽媽主要是培養寶寶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領悟力。有音樂天賦的幼兒在這一階段主要表現出對音樂的敏感性、極易被音樂所吸引。比如在他吵鬧哭泣的時候聽到一段優美的樂曲,他會突然停止哭鬧,注意力會轉移到音樂那方面去。

  2-3歲的寶寶聽到音樂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此時媽媽要特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給他聽的音樂可以是節奏性比較強的,這樣更能引起寶寶對音樂的興趣。

  3-4歲可以讓孩子從單純的節奏練習向旋律、音準方面過渡,並可以讓他配合樂曲接觸樂譜。

  編後:觀察和接受孩子熱愛音樂的天性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通過感覺認知音樂,形成最初的音樂概念,期間還穿插孩子自發性的創造活動,而這一切要源於幼兒對於音樂的渴求。人類對藝術的追求和感覺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正是生命的微妙之處。兒童這個具有藝術天性的群體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用藝術的方式和思維表達著他們對眼中世界的真實感受,這個時期或許耐心的觀察和接受孩子自然的天性才是成人培養孩子最為適合的方法。

  

(責任編輯:蔡雅)

相關焦點

  • 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等
    兒童生理知識學習者鄂芙的筆記:這一部分包括: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數字概念。性別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自我意識延展,身體器官意識,異性疑問及興趣,同性模仿。父母應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把相應的科學知識教給他們。婚姻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認知社會關係,人群組合,表達好感。
  • 認識寶寶的發育的敏感期
    對於寶寶的教育也是這樣,一定要抓住寶寶成長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如果錯過了寶寶長長的的敏感期,那麼寶寶的一生就被耽擱了。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以後,就在不斷地由小變大,由什麼也不懂變得能說會做。這個「變」的過程,醫學上成為發育。然而每個階段「變」的速度並不一樣,有時較快,有時很慢,「變」得較快的那一個年齡段就叫做發育敏感期。寶寶成長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發育敏感期。
  • 閱讀讓寶寶受益一生,可別錯過閱讀敏感期
    有許多家長很關心寶寶的閱讀敏感期什麼時候會出現,一方面生怕錯過了敏感期會對寶寶的閱讀發展不利,另一方面也很著急,閱讀敏感期到來的手,我們該怎樣做,能夠幫助到寶寶培養閱讀這個能受益於終生的愛好呢?一個寶寶的閱讀敏感期,往往會呈現兩條清晰的軌跡:第一條軌跡是他人閱讀階段,大約出現在寶寶3歲左右,
  • 寶寶空間敏感期在什麼時候
    寶寶空間敏感期在什麼時候2020-12-03 18:03:3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如果寶寶進入空間敏感期,就會把一些非常有限的空間想像得很大,而且非常想探索這個空間到底有多大。@視覺中國  寶寶的空間敏感期一般在2周到4周歲之間。在這段時期,寶寶會有一個通過自己的身體來感受長寬高這些立體空間的過程。
  • 想培養高效能的寶寶,就要掌握「金不換」的秩序敏感期
    在《悅寶大咖說》第二季微課直播第四期中,悅寶園金牌講師Patricia老師對於家長如何把握秩序敏感期,培養寶寶做事的條理性以及幫助寶寶形成各種生活上的好習慣等重要問題進行了細緻解讀。寶寶們在這個時期出現的許多讓人崩潰的行為其實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但這些需求往往會因為家長對秩序敏感期了解的不夠而被忽視或誤解,從而影響到寶寶的未來成長。所以本次微課中,Patricia老師就從各個方面對秩序敏感期進行了深度剖析~秩序敏感期能為寶寶帶來什麼好處?第一,秩序會為寶寶帶來快樂。
  • 寶寶行走敏感期,聰明家長實行「3給3不要」原則,寶寶越走越健康
    文|美育兒那些事什麼是寶寶行走敏感期?是指在0-2歲的寶寶,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對空間的一種探索,這個時期的寶寶對走路十分的熱衷,喜歡通過走路去感知事物,他們不會覺得累,會不停的走,這就是孩子的行走敏感期。
  •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 不會是多動症吧?
    丫丫媽:寶寶11個月了,聽到音樂,或者騎電動搖搖車就「跳舞」,就連在睡夢中,聽到音樂,眼睛都會睜開,坐起來扭她的小手花,音樂停了,就又躺下睡覺。我真擔心她有多動症。不知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呢?  閱寶寶:這是很好的表現啊,哪能跟多動症聯繫到一起呢?孩子聽覺發育得非常好,可以藉此多加引導,發音、發聲和說話。
  • 音樂啟蒙並不是只能學樂器,敏感期階段不同,內容和方式都不同
    原來音樂也是有敏感期的,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帶來的。寶寶的樂感是天生的嗎?兒童教育專家孫瑞敏在研究敏感期時說到:「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直覺。」寶寶的音樂敏感期,會呈一個螺旋上升姿式,從出生貫穿到6歲(甚至持續到12歲)。
  • 寶寶的敏感期,我們能不能忽視
    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生怕寶寶出生後,自己手足無措。現在寶寶1歲10個月了,經歷了好幾個敏感期,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第一個敏感期:寶寶一出生就愛吃手,這是口的敏感期,這是寶寶在探索空間,是空間的敏感期;第三個敏感期:寶寶到了1歲左右,有的寶寶已經開始走路了。他們喜歡爬上爬下,或者是愛走危險的道路,越是危險的他們越愛幹。又或者愛擰螺絲或者把手指放在插座孔裡。這些動作把大人嚇得可不輕。這也同樣是寶寶在探索空間。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各位家長大家好,這裡是熊貓家長會,上一篇滾滾為各位粑粑麻麻講到了寶寶出生以來的第一個敏感期:視覺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裡,寶寶對明暗相交的地方感興趣,家長們要注意對寶寶光感的訓練,從出生後就要給寶寶充分的光線刺激,讓寶寶感受光線差異,晝夜區別。
  • 兒童敏感期列表(一)
    不要錯過寶寶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和觸覺的過程。一般是在0---1歲出現。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據觀察,兒童敏感期被延誤後,有的敏感期因為孩子年齡大而不會再出現,但有的敏感期卻總要出現,如口腔敏感期。 3.聽覺敏感期: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 怎麼抓住寶寶的口腔敏感期?
    敏感期,對寶寶來說是黃金一般貴重的時期,是寶寶在對外界探索,感知這個世界,認識周圍的一切的重要時期。口腔敏感期一般在2-12個月出現。一般表現為:愛吃手,愛咬人,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如果在口腔敏感期,家長能給寶寶提供自由的環境和選擇,允許他們的各種「吃」,敏感期就會很快順利度過,如果老是因為不衛生,怕咬壞了等原因阻礙孩子用口去探索世界,那麼這一敏感期變會持續很長時間,反覆出現到三四歲甚至更久。
  • 寶寶愛吃手,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吃手、啃腳還咬人?別擔心,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寶寶喜歡吃手、啃腳、愛咬人,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到了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這樣寫到:當兒童出生時,他能夠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體感。
  • 抓住寶寶9歲前的敏感期早教,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您做對了嗎?
    2、 感官敏感期(0-6歲)感官包括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等多個方面,寶寶的感官敏感期更需要家長用心呵護,俗話說:「心靈手巧」,「耳聰目明」,感官發育的訓練能讓寶寶的聽力敏銳、手眼協調,促進智力發育。
  • 寶寶太調皮?其實是「空間敏感期」來了!
    寶寶太調皮該怎麼辦?怎樣應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如果你發現,你家寶寶每天上躥下跳,爬高爬低,不要以為是寶寶太調皮,這是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來了!空間敏感期的特徵1、喜歡扔東西寶寶喜歡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感到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開的,是有距離的。這種體現空間關係的遊戲,讓他們覺得很快樂。所以寶寶們會不顧媽媽的警告,而自顧自地扔東西。
  • 寶寶喜歡吃手可能是進入「口腔敏感期」,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在出生之後會經歷很多敏感期,比如爬行敏感期,語言敏感期,走路敏感期等,而吃手則是代表著寶寶進入了口欲敏感期。當寶寶進入口腔敏感期之後,小手絕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也許最初他們並不具備把整隻小手塞進嘴裡的能力,但是聰明的寶寶會從手指頭開始,直到最後把整隻手塞進嘴裡。
  • 寶寶喜歡吃手,可能是進入「口腔敏感期」,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在出生之後會經歷很多敏感期,比如爬行敏感期,語言敏感期,走路敏感期等,而吃手則是代表著寶寶進入了口欲敏感期。如果父母一旦發現寶寶有吃手吃腳的情況,那麼很可能代表著他們進入了口腔敏感期。2、喜歡咬人當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期間,父母會發現平時乖巧的寶寶突然變得喜歡咬人。
  • 如何幫寶寶度過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有媽媽反應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變得很小氣,不讓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的東西,經常和媽媽說不」,媽媽納悶寶寶怎麼變得這麼沒禮貌了。其實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萌芽,孩子已經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她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的細緻、耐心、系統地觀察,指出: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蒙氏將其稱為敏感期。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
  • 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
    導讀: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家長們最容易去忽視
    甚至待孩子長大成人後,也從未聽說過,什麼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的感知覺的能力,寶寶剛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就已經具備了聽視覺以及嗅覺的能力,很多家長因此會誤以為,這種能力還用培養嗎?這不都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