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筆友這個詞嗎?你知道見字如面是什麼意思嗎?你去過郵局嗎?
筆友這個詞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應該不陌生,突然想起來還有種懷舊的味道在裡面。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到二十世紀早期的幾年裡,人們還是喜歡用書信來傳遞感情。那時的學生時代,年輕人喜歡用書信聯繫遠方的朋友。或是以前就是朋友,而搬走的,或者是在雜誌上認識的朋友,以手寫的文字交流感情。固定電話早些年也是奢侈品,即便是安得起,但高昂的電話費也不會讓你隨心所欲地去交流感情。所以人們留下的聯繫方式,更多的是家庭地址。而且信可以寫很多文字,表達深深的感情,再者還可以隨時拿出來,感覺裡面隨時可以感受到的溫情。
而見字如面,是個寫信時,經常會用到的四個字,是個禮貌用語,就像見面說你好一個意思。文字裡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不同關係的書信往來,必然藏著不同的情愫在裡面。所以這個見字如面,對於普通朋友,就是個簡單問候,但對於戀人來說,就是一種思念了,對於親人,就是一種牽掛。通過一封信,聯想著兩個人坐在一起談心。一封信寄出去,就將一份企盼也寄了出去,期望著對方早日收到,早點回信。空間的距離,只能讓這帶著對方感情的文字來拉近彼此的內心。
信寫好了必然要發出去,所以就要貼上郵票,送到郵局,投到綠色的郵箱裡。郵箱定時打開,郵局裡的人,將信按投遞到的地址,分著類。郵局對於信件的傳遞方式是一級一級的,按行政區劃的等級集散分流大量的信件。鎮裡收來的信件,送到縣裡,從縣裡在送到地區,從地區到省會。然後從省會又送到其他省會,再經過地區,往下到縣裡,再到鎮上,郵遞員在送到街道、村裡。
二十世紀開始網際網路慢慢興起,手機也開始慢慢普及,傳統的信件的交流方式,也變慢慢的被人們丟掉。新興的社交工具方便快捷,實時通訊工具出現,文字、聲音、影像,都能直接聯繫到相隔千裡萬裡的人,再也不必有那種翹首期盼的感覺。
這樣的話,筆友也就成為了故去的記憶,被網友取代了。而見字如面也就不會再有人用了,計算機裡打出來的漢字,沒有人的感情在裡面。而郵局,你會想到的,就是快遞、包裹,再就是郵政儲蓄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