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友已成往事,難在有見字如面,郵局依然還在,但已是舊貌新顏

2020-12-22 文蘊人生百態

你知道筆友這個詞嗎?你知道見字如面是什麼意思嗎?你去過郵局嗎?

筆友這個詞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應該不陌生,突然想起來還有種懷舊的味道在裡面。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到二十世紀早期的幾年裡,人們還是喜歡用書信來傳遞感情。那時的學生時代,年輕人喜歡用書信聯繫遠方的朋友。或是以前就是朋友,而搬走的,或者是在雜誌上認識的朋友,以手寫的文字交流感情。固定電話早些年也是奢侈品,即便是安得起,但高昂的電話費也不會讓你隨心所欲地去交流感情。所以人們留下的聯繫方式,更多的是家庭地址。而且信可以寫很多文字,表達深深的感情,再者還可以隨時拿出來,感覺裡面隨時可以感受到的溫情。

而見字如面,是個寫信時,經常會用到的四個字,是個禮貌用語,就像見面說你好一個意思。文字裡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不同關係的書信往來,必然藏著不同的情愫在裡面。所以這個見字如面,對於普通朋友,就是個簡單問候,但對於戀人來說,就是一種思念了,對於親人,就是一種牽掛。通過一封信,聯想著兩個人坐在一起談心。一封信寄出去,就將一份企盼也寄了出去,期望著對方早日收到,早點回信。空間的距離,只能讓這帶著對方感情的文字來拉近彼此的內心。

信寫好了必然要發出去,所以就要貼上郵票,送到郵局,投到綠色的郵箱裡。郵箱定時打開,郵局裡的人,將信按投遞到的地址,分著類。郵局對於信件的傳遞方式是一級一級的,按行政區劃的等級集散分流大量的信件。鎮裡收來的信件,送到縣裡,從縣裡在送到地區,從地區到省會。然後從省會又送到其他省會,再經過地區,往下到縣裡,再到鎮上,郵遞員在送到街道、村裡。

二十世紀開始網際網路慢慢興起,手機也開始慢慢普及,傳統的信件的交流方式,也變慢慢的被人們丟掉。新興的社交工具方便快捷,實時通訊工具出現,文字、聲音、影像,都能直接聯繫到相隔千裡萬裡的人,再也不必有那種翹首期盼的感覺。

這樣的話,筆友也就成為了故去的記憶,被網友取代了。而見字如面也就不會再有人用了,計算機裡打出來的漢字,沒有人的感情在裡面。而郵局,你會想到的,就是快遞、包裹,再就是郵政儲蓄銀行了。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我們有多久,沒有收到遠方寄來的信件
    收拾書櫃,夾層裡掉出一個文件袋,打開看時,是高中和大學時期的信件,有同學的、朋友的、還有一個素未謀面的筆友。輕輕地打開一封,微微泛黃的信紙和娟秀的字體就映入眼帘:「親愛的某某,見字如面……」我一個字一個字,含著笑讀完,含著笑想起信裡提到的往事。然後,輕輕地折好,放回信封。
  • 「見字如面」成奢侈:今天,孩子們還在寫信嗎?
    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
  • 失去的「見字如面」~
    唯一的「文雅」點兒的詞兒就是這句「見字如面」了。信的開頭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比如:姐姐、姐夫:你們好!見字如面。你們近來都好吧?孩子們也都挺好吧?…………「見字如面」,意思就是說:見到了我發去的文字,如同見了面一樣。為什麼總寫上這一句呢?因為那會兒分居各地的親戚們沒有特殊情況,幾年也不見得能見上一面。您想呢?
  • 「見字如面」,該多多提筆的不止是孩子
    近日,北京市教委呼籲更多中小學生提筆寫信,感受「見字如面」的力量,不少家長紛紛表達支持。書信一度是中國人情感所系的重要載體,但如今已近絕跡於中小學生的生活。一方面,隨著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書信的社交功能大打折扣,「筆友」更成了一個富有歷史感的詞彙。另一方面,應試思維主導下,許多孩子為數不多的書信寫作也是功利化的,對於書信格式的重視遠大於內容。更何況,現在絕大多數成年人也是久不動筆,遑論言傳身教。多重因素交織,中小學生對寫信提不起興致,恐怕是一種必然。
  • 即時通信時代看「見字如面」 ,只是因為從前慢
    於是,人雖不能至,可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卻可以到,「見字如面」的書信就成為延時通信時代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 書信是延時的,可信函在路途耽擱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總不能人自己已經到家了,信還在路上吧?聰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種加快信件到達的方法。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刀郎舊貌換新顏 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刀郎舊貌換新顏 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刀郎舊貌換新顏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 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
    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 胡沛 徐文婷 蔡早勤 實習生 肖秋月剷除3000平方米油汙「牛皮癬」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本報訊(通訊員 胡沛 徐文婷 記者 蔡早勤 實習生 肖秋月)昨日,在浙江工作回到黃陂家鄉探親的方先生感嘆:「這裡的髒、亂、差不見了,潔、亮、美回來了」。
  • 創衛進行時|衡陽高新區三泰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
    近日,舊貌換新顏後的三泰農貿市場正式投入使用。近日,舊貌換新顏後的三泰農貿市場正式投入使用。記者在三泰市場看到,經過升級改造後面貌煥然一新。門口設置了電子顯示屏,每天滾動播放宣傳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日期等信息。攤位採用統一的牌匾,註明著售賣的種類與序位號。貨物擺放有序,沒有佔道經營現象。豬肉、冷凍品、炒貨、蔬菜、肉食加工……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可是我推測你已經開始品嘗初做神仙時那孤涼的滋味,或說,你已一步一步走上這條無情之路,而我們沒能與你同步。你人未老,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日前,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認為節目"嚴重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公開道歉及相關賠償。
  • 在「郵趣」中愛上「從前慢」,這個集市帶你回味見字如面的情真意切
    昨天,走進上海市群藝館,上海郵政·麗園路郵局的「愛語千言、見信如面」郵筒、郵遞員自行車擺件套裝,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連體明信片,各國百年前實寄的老明信片、首日封……讓觀眾似乎回到了那個「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光。
  • 廣州增城瓜嶺村舊貌換新顏 積極發展農旅產業
    廣州增城瓜嶺村舊貌換新顏 積極發展農旅產業
  • 《當愛已成往事》:當初沒有熬過7年之癢的林憶蓮和李宗盛
    忍不住去搜了《當愛已成往事》,重新再聽一遍,不禁感慨,愛真的成了往事。時光回首,來到了1994年的春天,林憶蓮出席臺灣舉行的《李宗盛暫別演唱會》表演,因為舉辦方的安排,她和李宗盛合唱了張國榮《霸王別姬》的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沒想到,這一唱就唱出了再也無法超越的經典。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
  • 《見字如面》成綜藝清流 蔣勤勤內斂讀信平實動人
    ­  蔣勤勤現場讀信照­  由張國立、歸亞蕾、蔣勤勤、王耀慶、何冰等人參與的綜藝《見字如面》近日在網絡上走紅。《見字如面》兼具個人情感與時代印記,反映著生命中的有趣片斷和價值截面,讀信演員除了影后影帝就是話劇臺柱子,一眾實力派靜靜讀信的節目打造了和當下主流綜藝截然不同的人文氣息,才播出三期就已經刷新了豆瓣綜藝節目的打分新高度。
  •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
    信寫得是這樣的見骨見血,王耀慶讀得是那樣的見情見義。王耀慶在讀完信之後說:「在信裡能夠看出,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能嚴正地指出朋友之間的錯誤,這種朋友是最難得的。」   這讀信的場景發生在一檔節目裡,節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讓現場的觀眾透過這些信件打開歷史,這檔節目叫做《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顯然,以書信為內容的《見字如面》,就是這樣一檔直面大眾需求的節目。它的自身定位就是一檔大眾型節目。    關正文認定並有信心這檔節目在網際網路會有高的點擊率,在電視上播出時,會拿到超高的收視率,《中國成語大會》在騰訊視頻單期有超過2000萬的點擊量,《見字如面》要謀求的目標比這要高得多。    現場觀眾的反應證明,關正文氣勢如虹,並非狂妄。
  • 恆昌商業街華麗蛻變 30年老街巷舊貌換新顏
    商業街南路,正進行道路前期平整工作。  果然是舊貌換新顏,這些問題不見了。在恆昌商業街北路,一輛重型軋路機正進行道路鋪設,工程已接近尾聲,各種機動車輛及非機動車輛可自由行走,道路開闊了很多,各家商鋪門前沒有隨意停放的車輛,沒有隨意堆放的雜物。"這條道路修得真及時,道路比以前清靜多了,也沒有影響生意。"一家超市老闆翁先生讚不絕口。  地面上看不到隨後丟棄的生活垃圾,商鋪門前車輛排放整齊有序。
  • 《見字如面》:穿越歷史信件,感受人間至情至性,體味人生百態
    《見字如面》第三季 海報《見字如面》的成功離不開一個「真」字,在一封封情感自然流露的書信面前,似乎所有的布置都顯得多餘。《見字如面》播出到第三季的時候,最新版的實體書《見字如面:動人的中國書信》也在今年上市,導演關正文從三季節的書信中精選了70封打動人心的書信彙編成書。這些信件覆蓋中國歷史各個階段,涉及政治、軍事、情感、生活……這裡有生死訣別,有國家大義,也有尊嚴與愛情。
  • 三毛遺屬訴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書信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因《見字如面》節目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將節目方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供圖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以被朗誦的形式出現在了《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據了解,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