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李福山 高詩宇)今年49歲的胡宏輝1993年畢業於肇東特殊教育師範學校。27年前,她帶著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美好憧憬走進了龍江縣特殊教育學校。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7年來,胡宏輝紮根在特殊教育這片沃土,時刻關愛殘障學生,關注殘障學生家庭,雙鬢染白,身患疾病,但是依然以飽滿的精神和鬥志為殘障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努力工作著,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特教園丁的青春之歌。
點滴關愛 感悟特教真諦
「以愛動人、以愛感人、以愛育人,平等交流、溫情溝通」,這是胡宏輝在特殊教育27年的切身感悟。當她第一天走上特教講臺的時候,就不斷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通過不斷實踐,她領悟到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出好學生。
2015年,胡宏輝開始擔任培智班班主任。智障學生由於先天殘障,他們的認知、語言、思維、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 胡宏輝開始想方設法走進他們的生活和心裡,真切地發現他們也和正常兒童一樣渴望尊重和理解,期盼關心與愛護。
胡宏輝的學生都是重度智力智障孩子,她憑著多年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經驗,每天從洗臉、刷牙、梳頭、穿戴、吃飯以及上廁所入手,和這群特殊的孩子慢慢融合。她用真心和真誠去認識他們、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慢慢的這些學生也同樣的關心她,愛護她,幫助她,一個溫馨的小家就建立起來了。
酸甜苦辣 盡顯為師之樂
胡宏輝在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中感悟到:「只要用心,就沒有教不了的學生」。用愛心與學生溝通,用母愛去真誠呵護每一個學生,收穫的是學生的成長和家長的理解。
楊振同學入學不久,因為家庭原因回家了,經過胡宏輝再三溝通,他的父母又把他送回了學校。當時領導考慮胡宏輝的班級學生都是重度弱智孩子,管理起來難度非常大,就決定給楊振換一個班級,可是他的父母執意肯求把孩子交給胡宏輝。
家長的信任讓她感動,更增強了她的愛心和責任心。楊振是一個腦癱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就連走路都很困難,每次上廁所胡宏輝都要親自帶他去,幫助他解褲子,還經常把尿撒到她的手上,經常把大便便在褲子裡。胡宏輝也有過無耐,但她從來沒有嫌棄過,每次都是儘快為他脫下褲子,及時進行清洗,把他擦洗得乾乾淨淨,再領回教室繼續上課。
由於這些孩子的特殊性,每一個孩子都有心理和生理問題,周期性狂燥,發起脾氣來暴跳如雷、滿口髒話、打罵他人、亂躲亂藏、自傷自虐、抽搐癲癇……,每次諸如此類的情況,胡宏輝都及時應對處理和耐心的說服,就像哄自己孩子一樣。
經過她日復一日的工作,每個學生在生活能力、文明禮儀、文化知識和行為習慣都有很大的進步。每次教師節學生都會喊出「老師節日快樂,老師辛苦了!」每當此時,胡宏輝的心裡滿滿的幸福和快樂,有時甚至熱淚盈眶。
一朝抉擇 誓將一生堅守
面對現實工作,胡宏輝也曾經苦惱過、徘徊過、迷茫過,但是她始終放不下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反而步履更加堅實。
張萌同學是一個單親家庭裡的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和爺爺一起生活。張萌是一個重度弱智的孩子,語言障礙,不停地流口水。入學時連男女廁所都分不清,12歲的女孩有時不提褲子就從廁所裡跑出來,經常怪聲不斷,這是從長期缺少關愛造成的。通過觀察,胡宏輝意識到對張萌的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重點是對張萌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生活能力的培養。讓她能辨別是與非、知道美與醜。
通過長時間地耐心引導,張萌有了很大進步。每天早晨一進教室,張萌指著自己的牙齒對她說出「牙」,她就能明白,是在告訴她今天早上「我刷牙了」。
孩子的細微變化,家長是最清楚的。一次,張萌的爺爺來到學校,握著她的手,哭著對她說:「胡老師啊,這孩子真的讓你費心了,我不指望她學到多少文化,只要她知道乾淨埋汰,懂點事,走在大道上別人不再叫她大傻子,我也就滿足了!」看到眼前老淚縱橫的老人,胡宏輝也有些動容,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27年的辛勤的付出,換來滿園春色。胡宏輝的工作和付出得到師生及家長的認可和各級領導的好評,她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縣級骨幹班主任,2014年被評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但最讓她感動的不是這些,而是她收到殘障學生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請柬,讓她深深地感受到肩負的責任和特殊教育的偉大。
「一朝抉擇,一生堅守」。如今,胡宏輝信念更加堅定,她要在特殊教育的三尺講臺上繼續紮實工作,用熱血和激情去喚醒每個沉睡的心靈,點亮他們嚮往美好生活的眼睛,繼續在特殊教育這片沃土努力耕耘,用愛放飛殘兒夢想,譜寫特殊教育事業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