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團支部組織的學習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帶貨』陝西特產柞水木耳的視頻,讓我很受觸動,真心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為貧困地區做點兒事情。」海空電商脫貧實踐隊隊長袁廣松看到學校發布的《組織開展2020年「疫中家國·決勝小康」專項社會實踐的通知》後,心中助力扶貧的種子有了肥沃的土壤,開始招賢納士組建團隊,為社會實踐開展做功課,胸有成竹的提交了申報表,並作為校級重點實踐隊開啟了電商扶貧之路。
今年暑期,像袁廣松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社會實踐團隊共有126支,千餘名石大青年緊密圍繞脫貧攻堅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電商扶貧、實地調研、支教幫扶等方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足跡遍布貴州、雲南、內蒙古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120多個地市,210多個鄉村社區,以青春之名為脫貧攻堅提供新方案、新思路,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青春活力。
「今年來到日哈鄉窪取村,經過實地調研走訪,我們決定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產業建設一套專屬於當地的個性化網站,利用電商『快車道』迅速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益,擴大扶貧的規模。」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身行九州實踐隊胡藐月和實踐隊員們連續兩年到四川省涼山州日哈鄉窪取村開展扶貧行動。「實踐期間,我們經常與當地扶貧工作者交流,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很受教育,我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胡藐月驕傲的說道,「目前,網站模塊已搭建完畢,我們正在與當地工作人員對接相關數據,希望我們播撒的電商扶貧種子能夠開花結果,茁壯成長!」
魯甸行實踐隊成員在昆明街頭採訪
青新石光初陽隊打造的衣物募捐線下扶貧愛心超市 金龍攝影
石油工程學院魯甸行實踐隊連續三年堅持在雲南昭通開展扶貧調研,隊員們的腳步踏遍了昭通市大街小巷,為災後發展特色小鎮、振興鄉村發展建言獻策。「今年,我們接過學長學姐們助力扶貧的接力棒,前往雲南洱源、昌寧,探尋電商扶貧發展之路。」隊長孫海程說道,「通過文獻查閱、調查問卷、線上訪談、實地走訪,我們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電商扶貧新模式,為當地政府的進一步決策提供了依據。」「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脫貧攻堅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魯甸行實踐隊的腳步不會停歇,助力扶貧的接力棒會繼續傳遞下去,直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那一天!」實踐隊隊員王婧漪動情地說道。
「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幾經風雨更懂得,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小荷學堂教室裡傳來了陣陣歡歌笑語,文法學院8名音樂系學生組建了心鈺支教隊,赴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梁堤頭鎮小荷學堂開展為期14天的支教扶貧服務。「他們是一群缺少陪伴的留守兒童,我們希望用最美的音樂打開孩子們的心扉,用最貼心的陪伴關愛他們健康成長。」隊員姚傳禹看到孩子們表演著他編排的音樂劇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志」,為了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支教隊把《少年中國說》編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每天教室裡都會傳出孩子們嘹亮的歌聲。支教隊開設的童聲合唱、文體手工、心理輔導、形體舞蹈等特色課程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事跡被菏澤電視臺採訪報導。
心鈺支教隊成員教學生們唱歌
心鈺支教隊成員合影留念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支教隊藉助網絡平臺開展各類「雲」支教,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點亮星星」實踐隊依託「同沐陽光」社會實踐基地積極開展線上支教活動,為大齡自閉症患者開設手語、手工、詩詞、歷史等課程。自六月以來,十餘名志願者為30餘名患者開展課程教學40餘節次,累計志願服務時長300小時以上,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技能,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更好地融入生活,助力國家精準扶貧事業;經濟管理學院築夢實踐隊為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高寨鎮小許孝子小學、泊北小學的學生們開展八期系列科學實驗直播課,為貧困地區的學生們插上了科學的翅膀……,一堂堂生動的支教課程,一次次言傳身教的真情陪伴,點燃了學生們求知的渴望和追夢的激情。
「有一位顧客買了3袋漠旺有機大米,由於沒有一起拼單的其他顧客,系統便默認不能發貨,為了幫助當地農民順利售賣,我們主動聯繫有購買意向的其他客戶,最終這一單成功銷售了。」外國語學院科左脫貧實踐隊隊長楊莉婧談起了電商扶貧科左後旗的經歷。「做電商可不容易!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調研分析,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快手app、西瓜視頻等7個宣傳平臺,創新策劃一系列文化產品,提高了產品知名度,拓寬了科左後旗產品的銷路。」
科左脫貧實踐隊電商售賣宣傳標語
據了解,他們的營銷經驗來源於學校舉辦的「後旗加『油』,能創未來」電商營銷專項賽,1200餘名青年學生組建了170餘支電商公益扶貧團隊,以電商營銷大賽的方式,幫助科左後旗開展特色產品「雲銷售」。兩個月的比賽周期,學生們卯足幹勁,經過組隊、微店分銷商註冊、培訓、提交營銷創意策劃書、決賽等重重考驗,總共創造了10餘萬元的成交額,為科左後旗脫貧工作注入了青春動力。「正是這次電商營銷大賽為科左脫貧實踐隊等一批參與暑期實踐的隊伍積累了豐富的電商實戰經驗,也為他們助力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團委書記張展介紹道,「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後備軍,必須把投身脫貧攻堅戰作為政治責任,全團不能缺位、務必有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石大學子積極扛起了責任與擔當,始終以昂揚的姿態和火熱的情懷投身到脫貧攻堅的浪潮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無悔,用拼搏奮鬥貢獻著青春力量!」
千禧石光實踐隊採訪烏蘇電商中心負責人
今年暑期,學校本著「安全第一、線上為主、就近就便、靈活多樣」的原則,圍繞「學思中國之治,踐悟愛國情懷」「網絡電商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考察防疫防控,調研復工復產」「探尋家鄉變化,點讚美麗家園」等主題,組織1540支隊伍、6152名青年學子奔赴31個省份,263個市區開展「疫中家國·決勝小康」專項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多的石大青年志願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來源:創造太陽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