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是人體比較重要的消化系統,每天攝入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腸胃的一個消化、分解、吸收。所以說腸胃的每天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而當疾病影響到腸胃功能的時候,會導致腸胃出現不適症狀來。如果經常在飯後出現這四個症狀來,就要儘早去做檢查,可能是某些疾病而引起的。
飯後出現哪些症狀要及時檢查?
1、飯後頻繁打嗝
飯後打嗝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比較熟悉了。一般來說,飯後出現打嗝大部分時候是因為人體的胃腸裡裝滿了食物,而膈肌會不自覺的間歇性收縮,導致胃腸裡面的空氣通過打嗝的方式排出去,這是比較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飯後出現頻繁打嗝就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是肝臟裡面出現了腫瘤而導致的。特別是隨著腫瘤的增大容易導致隔膜受到刺激,就會引起頻繁打嗝的現象。
2、飯後頻繁脹氣
如果飯後總是出現脹氣感,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慢性胃炎而導致。特別是對於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差和消化功能比較弱的人群來說,比較容易出現飯後頻繁脹氣的現象。所以日常飲食要注意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而腸胃比較差的患者可以選擇食用一些清淡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大量容易產氣或者過於幹硬的食物,這樣才能減少脹氣的發生。每天飯後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腸胃蠕動的速度,從而促進消化和吸收,減少脹氣的出現。
3、飯後經常犯困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吃飽飯就想睡覺,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人們在吃飯的時候體內的血液會聚集在胃腸裡面,幫助增強胃動力,從而促進消化和吸收。所以導致大腦神經內發生缺血缺氧的症狀,從而引起頻繁打哈欠犯困的現象。
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這種現象會比較明顯。所以在午飯之後睡上一小段時間,可以讓大腦和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也可以恢復精力。這種現象一般只是偶爾出現,不會每頓飯後都會出現,如果經常頻繁的出現飯後犯困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因為大腦頻繁缺血缺氧容易引起腦血管類疾病,導致患者出現思維遲鈍、反應下降、疼痛等症狀。
4、飯後咳嗽
飯後如果偶爾出現咳嗽,可能是因為吃飯速度太快,被食物嗆著而導致。如果是經常出現飯後咳嗽,可能是患者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導致的胃食管反流,從而導致反覆咳嗽、胃燒灼感等症狀。患者可以採用飲食進行調養,平時儘量吃一些容易消化、清淡、少油少鹽的食物,儘量做到少吃多餐、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減少胃脹的負擔。
胃腸不適等症狀相信每個患者都出現過,但是如果胃腸經常出現不適的症狀,可能是某些疾病而引起。特別是飯後出現以上4種症狀,就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確診相關疾病後及時進行治療,可以減少疾病對腸胃的一個損傷。
此外想要保護好腸胃功能,那麼日常飲食就要做到健康和合理,首先多吃各種營養的食物,比如瘦肉、雞肉、蛋奶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營養。此外注意吃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避免攝入辛辣刺激等容易損傷到腸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