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或許我們被「騙」了

2020-12-13 文文育兒寶典

美國人的數學怎麼樣?相信在很多國人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都很差。一些簡單的計算題,我們小學生都會做的題,美國很多成年人都答不出來。不只美國其他歐洲國家的數學計算也很差。不過有一個現象很奇怪,美國人雖然數學差,但他們的科技卻非常領先,而且還出了很多數學家,這就很讓人費解了,難道他們隱藏實力了?

讓我們看一下在美國街頭採訪路人數學的視頻

看過視頻後,更是讓人們相信了美國人數學很差,但是為何他們會出很多的數學家?而我國的數學家卻少之又少呢?首先我們要闢謠一下美國人的數學差這個事情,他們之所以答不上這些簡單的計算題,是因為他們沒有背過「乘法口訣表」。

美國人的計算方式都是用「計算器」。而我們國家的孩子,三歲就會做這些加減法、乘除法的口訣了。所以,我們幾乎不用想都能算出來5x8=40,對於美國人就非常難了。網上曾有一個關於計算器使用率的數據,中國學生計算器使用率不超過3%,而美國高達14%。可見一些計算問題他們是非常依賴計算器的。

不過這並不影響美國人在數學上的研究,之所以美國出數學家,是因為美國人更重視「數學思維」,也就是對題的理解和思路,而像我們這種背數學結果的方式,他們是不推薦的。美國的教育很看重對數學的探索和思考,也正是如此美國小學學的數學知識在我們看來都非常容易,相反中國的數學難度卻要難很多。

在美國的課堂上他們提倡孩子探索數學,培養孩子用數學思維看待世界,而我們國家的孩子則習慣追求結果,導致孩子不願思考。學習數學也只是為了考試分數,對數學沒有什麼興趣,也不願研究和思考,這才是導致我國數學家少的原因。

回想一下,你小時候是怎麼學數學的?又是怎麼教孩子數學的呢?我想大部分都是教孩子數數,教孩子簡便加減法,學心算等等。這些看起來孩子對數學的掌握能力很好,但實際上正是家長的這種教法,才讓很多孩子對數學失去興趣,也沒有養成數學思維。

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在學習數學時才會更容易,尤其是在高年級數學主要考得就是孩子的數學思維,如果孩子的數學思維沒有養成,數學成績一定不會太好。而且數學思維對孩子未來的工作也佔一定的作用。華為集團任正非就曾說過:「數學思維將成為孩子未來最強的競爭力!」

因此,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才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心。例如用蘋果的數量教孩子數數,能夠讓孩子理解數量和數字的關係,還能從中培養孩子的數感。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關於數學的有趣小實驗,讓孩子從中思考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家長這樣的教育方法,將來沒準還能培養出一個「數學家」。

家長也可以選擇一套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遊戲繪本,我家孩子我給購買的最多的就是思維訓練的繪本書,而且孩子也很習慣玩,我挑選了幾本我家孩子用著不錯的訓練數學思維遊戲書,分享給大家。

1、《德國好奇狗陪你學數學啟蒙遊戲》

適用年齡:3-12歲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13冊,由好奇狗這個人物引領孩子在數學遊戲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這套書就像孩子玩闖關遊戲一樣,每個遊戲都有一個故事限定,我家孩子就對這套書非常感興趣。書中都是根據孩子的思維特徵設計的遊戲,所以,對訓練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也很有幫助。其中找不同、連線遊戲能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數學,13冊由易到難,能讓孩子做到小學畢業。

2.《其實數學很好玩》

適用年齡:6-12歲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3冊,這套書不會讓孩子感到數學很難、很枯燥,在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前提下,將數學概念融合到不同的遊戲場景中,可以讓孩子像玩遊戲一樣愛上數學。書中包括了100多個孩子感興趣的數學遊戲,它不限於課本或大量的練習題,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解題方法、數學規律,構建邏輯思維。

3.兒童全腦思維遊戲訓練

適用年齡:3-8歲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4冊,是一套融合科普知識和遊戲活動於一體的遊戲書,每一冊都大約有80個益智遊戲。也是從孩子感興趣的特點出發。書中巧妙的將天文、歷史、數學等多領域知識設計成數學遊戲,從而開拓孩子的思維和潛能。達到了我想培養孩子對數學的探索精神和數學思維。

相關焦點

  • 美國的數學比我們簡單, 為什麼卻培養出這麼多牛逼科學家?
    美國的數學比我們簡單,為什麼卻培養出這麼多牛逼科學家?真的是這樣嗎? 文|Dave 前言: 有這樣一種說法:美國初中生學的數學是咱們國家小學生學的水平,美國高中生學的數學是咱們國家初中的水平。那麼,為什麼很多需要數學的東西(如iPhone的拍照算法,各種科技發明)都是人家做出來的而不是咱們 ?為什麼我們的中小學數學這樣難,而能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創造發明的那樣少?為什麼孩子們耗費12年學數學,最後絕大多數人除了簡單加減乘除以外的東西都忘光了? 今天的文章也許能部分解答這些個問題。
  • 外國人數學比較差,為何他們數學家反而多?原來我們一直被「騙」
    不知從何開始,中國一直在盛傳「外國人數學不太行、中國小學的數學甚至都能難倒外國的一些初高中生」這種說法。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在為我們國家孩子從小就擁有錯的計算能力和會背九九乘法口訣表而驕傲,認為我們國家孩子在數學這方面從小就完勝了英、美國這些歐美國家。
  • 數學很爛的美國人,為什麼科技水平一直能排第一,而我們卻相反?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美國數學那麼差,為什麼科技學術水平卻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呢?一. 美國的數學真的很差嗎?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很差嗎?假如按照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比的話,要說他們的數學差,其實還真的有很多分方法可以去證明。很多簡單的數學,例如說簡單的30-16=14這樣簡單的數學,都是需要使用計算機。而在facebook上,很多美帝人民連6-1*0+2/2都不會計算,這讓很多國內的小夥伴都覺得很有優越感。但是,假如要讓罐頭菌我來說的話,美國大部分學生,關鍵在於「物盡其用」。
  • 為什麼數學家總喜歡證明一些看起來顯然成立的事實?
    引言:你是否有過因為做不出數學題就認為數學很枯燥、很煩惱的體驗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是中國孩子普遍的寫實。然而數學對人類來說真的很重要,我們生活中許多看起來十分簡單的事實都需要經過數學的證明,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為何外國人算術差,數學家反而多?別被「騙」了,是啟蒙方式不同
    為何外國人算術差,數學家反而多?別被「騙」了,是啟蒙方式不同。網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段子,說是有留學生在國外的超市打工,收銀結算時直接心算找零,都不用計算器,一起工作的老外覺得不可思議。但也因此不少人感到很困惑,既然中國學生的數學學得那麼好,為什麼還是外國的數學家更多,在數學領域更有成就和突破呢?其實這個事情還是應該從多角度來分析,大家不要被這層表面的現象迷惑而被「騙」了。不是說學生的數學成績好,就一定能夠成為數學家和科學家。
  • 美國人不明白: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芥末好?
    中國人的數學好,似乎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但中國的數學研究卻相當落後,為什麼會這樣?世界人民已經懶得吐槽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了,正如他們已習慣於驚嘆中國學生的天才。[中國人的數學好麼?]第一個問題是,數學好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我們說某個人群的數學好,指的是數學研究水平,那麼問題來了。數學一旦延伸到大學或研究領域,笨笨的美國人立刻站起來了,而中國人的數學優勢也神奇地縮小。
  • 數學科技史,數學家的猜想,今天一起了解有關數學家的故事
    你在學校裡最怕的一門功課是什麼,小編猜是數學對不對。當然也許小編猜錯了,你可能很喜歡數學,不過小編最怕的就是數學了。也知道很多人都會做到一個內容相同的噩夢,參加數學考試。即使已經離開了學校不用再擔心考試這件事了,這個夢也依然存在。我們今天就要說一說數學的故事。
  • 為何美國人數學差,卻能出那麼多科學家?我們都被「騙」了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我們都會下意識認為,中國孩子的數學水平比美國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美國每年都能夠培養出一大批在數學方面有很深造詣的科學家和數學家。美國人均數學水平不高,但是為什麼還能夠培養出那麼多科學家呢?
  • 在美國的課堂上,孩子是如何學數學的?家長看完後或許會受到啟發
    那為什麼美國能培養出如此多的數學人才呢?我第一次意識到美國孩子學數學和我們的方式不同,是因為一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為人師表》,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來到「最爛」的高中,通過他的教育把這些一個個貧民窟的孩子送進名校!
  •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2018年秋天,馬雲邀請11位國內外知名數學家到杭州,聊了一個半小時數學。來自中國、英國、俄羅斯、比利時、匈牙利等國的頂級數學家圍坐在一起,他們討論的主題是——數學有用嗎?「我參加高考第一次數學考了1分,這個考1分給社會上帶來很多誤解,馬雲數學那麼差還能夠成功,可能不需要數學。
  • 俄羅斯數學家有多牛?證明一道數學難題,美國數學家用3年才看懂
    通過這些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佩雷爾曼是多麼偉大。佩雷爾曼不僅拒絕領在西班牙馬德裡獲得「菲爾茲獎」,還獲得了以下獎項:16歲時,他拒絕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獎。30歲時,他拒絕了歐洲數學會給他頒發「傑出數學家獎」。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據說,沒有其他學科能像數學這樣,把人分成了兩類:一類人被它徵服,另一類人努力徵服它。數學,在數學家眼中是美麗而動人的,散發著熠熠光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提起數學,大多數人都可能會想起上學時被數學支配的恐懼?連計算力很強大的圍棋天才柯潔都在此前報導中表示害怕數學,不敢選擇清華大學的AI專業。
  • 在美國的課堂上,孩子是如何學數學的?你看完後或許會受到啟發
    那為什麼美國能培養出如此多的數學人才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其數學的教育目標:讓那些熱愛數學的人享有最高水平的挑戰,讓那些不熱愛數學的人也能享有最基礎的訓練。可見其對於數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我第一次意識到美國孩子學數學和我們的方式不同,是因為一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為人師表》,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來到「最爛」的高中,通過他的教育把這些一個個貧民窟的孩子送進名校!
  • 數學家丘成桐講中美教育,為什麼中國數學非常好的孩子不多?
    她說很多人以為中國孩子的數學更好,那是因為很多人很少看到美國數學很強的孩子有多強。丘教授講到,俄羅斯有數學非常好的學生,很多孩子十幾歲就能寫很有深度的論文。美國也一樣,真正數學學的好的孩子,在十一二歲或者十五六歲都能寫幾篇很有深度的數學文章,他在哈佛大學就見到過。但中國學生他至今沒有看到。
  • 北大培養出來的這位數學天才,如今在美國搞科研,實在讓人心酸
    很多網友說,中國的教育就是在給別人做嫁衣,想盡辦法送這些成績好的學生出國學習,當時很多的人基本上都留在了國外,很時候有人回來,為別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現象的發生是不是值得我們反思呢?老一輩中有很多優秀的數學家,那麼在人才輩出的現下世界,中國數學界有沒有湧現出更多的明日朝陽呢?自己的回答就已經代代表了一切。許晨陽就是其中一位,只是他學成之後並沒有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美國任教。
  • 這麼多數學成果,你知道哪位數學家的名字被用的最多?
    該怎麼去介紹這樣一位數學家,似乎用盡所有讚美之詞也不為過,但同時又顯得美中不足,無法表達出他的偉大。坊間有句話是這樣形容這位數學家:傳說上帝有一本記載了世間所有數學定理證明的天書,其實這個書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稱之為「高斯的手稿」。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溫州發展科技,不妨從數學入手
    當然,還有很多出類拔萃溫籍數學家,比如我在浙大的老師王興華也是溫州人,主攻計算數學;我的導師丘成桐教授,他的太太就是溫州人,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工作,是一名物理學博士,祖籍瑞安;還有知名的數學家姜立夫、徐賢修、項黼宸、胡毓達、李銳夫、李秉彝、陸善鎮、陳大嶽等等。
  • 中國數學強不強?丘成桐:大陸數學家水平整體不如北美華人數學家
    而在數學家的身份上,劉薰宇還是一名教育家,所以他當時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讓下一代的孩子們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因為數學給人的觀念一直都是枯燥的,很多孩子也是因為這一點,在一開始就喪失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興趣,是學不好東西的,這是劉薰宇先生一直堅持的想法。
  • 中國數學強不強?丘成桐:大陸數學家水平整體不如北美華人數學家
    今天為各位有孩子的家長朋友們推薦一套書,這套書叫做《寫給孩子的數學四書》。這套書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習數學像學習語文那麼充滿趣味,且真正意義上在小學時期就鍛鍊出數學思維。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書的作者,這本書的作者叫做劉薰宇,他是一名民國時期的數學家,曾執教於春暉中學,西南聯大。
  • [趣味數學]當代世界最多產的數學家
    因此他為了不做「奴隸」,一生不娶,專心搞他喜歡的數學。美國著名數學家S.M.數學家工作可以不像其他科學家那樣需要儀器。物理學家(甚至理論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化學家都需要實驗室——可是數學家能在沒有粉筆、紙或筆的情況下工作,他可能在走路,吃飯甚至談天時繼續思考。這就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許多數學家在從事其他工作時表現得內向(inward)及心不在焉,這和其他領域的科學工作者的形象最鮮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