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可以共享嗎?

2020-12-16 利維坦

© Armada International

利維坦按:

共享一個客觀物,比如一部電影、一首歌或者是一道菜,方式是明確的。客觀的含義就是不會被主觀意志所幹擾。但是對一部電影一道菜的感受又是主觀的,好在感受的形成發生於完成共享行為之後。

但是夢的弔詭之處在於,它更像是一個主觀體驗而非客觀物。我可以在睡醒後用語言、圖像等多樣手段向別人描述自己剛做的夢,但卻無法全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就像那個時常會被提起的疑問:我所看到的紅色,跟你所看到的紅色,是一種紅色嗎?

人們總是說其他人的夢太無聊,但如果這其實是個技術問題呢?

無論是否出於故意,語言太容易言不達意,磕磕巴巴,或者被曲解。如果你能向別人展示你的夢境——字面意義上的展示,把夢境從你的腦殼裡抽離出來並且投影到旁邊的屏幕上——那麼下次別人在聽你講述夢境時也許就不會白眼一翻、不屑一顧了。

與夢有關的電影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科幻電影的永恆題材,如今隨著大量科幻情節趨近於現實(或者已經成為現實),我們有理由期待一下人類是否即將體驗到與夢有關的那些科幻電影情節了。為此我們聯繫了一群專家,希望得到一個答案。

© Giphy

蘇珊娜·馬丁內斯孔德(Susana Martinez-Conde)

眼科學、神經學、生理學及藥理學教授,其研究將知覺、動眼和認知神經學連接起來

理論上,無論是獲取某人夢境中的內容——包括視覺內容、情感內容——還是讀取這些內容或者向其提供相關數據支持都是可能的,且並不存在障礙。我們的夢就是大腦中發生的神經活動,它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也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在清醒中的任何情緒或感知。並沒有任何一個神經網絡或腦區只在我們做夢時活躍,卻在清醒時保持靜默。

最大的限制並不來自技術,而是我們至今仍然不能破解神經網絡的密碼,我們仍然不清楚有意識的體驗是怎樣在大腦中完成編碼的。今天限制我們分享夢境的東西,也限制著我們將意識下載,比如把意識保存在一臺電腦裡。如果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神經生理學的基礎,那麼相關技術進步的快慢根本毫無意義。今天我們甚至還不能真正破解什麼是體驗(Experience)。

該領域不乏理論假說,但我們仍然缺乏根本上的共識。比如前額葉皮質是否對有意識體驗起關鍵作用,類似領域目前仍然存在著激烈爭論。人類距離那一天還很遙遠——我認為這裡說的是相距幾十年之久,而不是僅僅幾年。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從生物學角度理解了意識的機制,而且也具備相應的技術,那麼就沒什麼理由能阻礙人類將意識下載到電腦上並達到永生——或者,順便實現了分享夢境。

© Alain Destexhe

羅伯特·斯蒂德戈爾德(Robert Stickgold)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其研究專注於睡眠

「永遠」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跨度,但我認為至少對於每一位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呸,根本沒可能。」

不妨先這樣想想,你幾乎不可能只通過口頭表達就和他人共享你腦中的思想。因為就在你開口的那一瞬間,你又冒出二十幾個全新的思緒,然而你卻只能從中選擇一個表達出來。但是所有這些思緒都存在於你腦海中,都是你「思想」的一部分。那些學者目前能洞察到的「思想」,僅限於把完全清醒的人放到功能磁共振成像儀裡,然後分析他們具體將手中的抽象圖像解讀為人臉還是工具。

從一個更哲學的角度講,你的思想和你的夢永遠都鑲嵌在你的整體記憶網絡、人生經驗裡面。你無法像俗語裡說的那樣直接「站到別人的立場上」(Walk in Someone else’s Shoes),你無法直接套用那個立場然後若無其事地去商場買東西。

© Rebloggy

亞當·霍爾·霍維茨(Adam Hair Horowitz)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助理,其研究專注於腦科學

正如科學領域的其他問題那樣,這個問題就像一扇通往更多門的大門。為了分享夢境,我們首先需要定義夢境,在夢這種東西周圍劃出明確界限——定義了夢的東西是視覺感官嗎?當我們試圖分享夢境,我們要分享的東西是視覺感受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一個已經共享的夢境裡,當我們兩個人共同看到一個我母親的人像,這個畫面能滿足共享夢境中「母親」的這個概念嗎?我認為不能。

夢就像記憶的合金,夢是我們對各種含義、意義的內在探索,夢是鑲嵌於每個人私密語境中的各種概念。因此,同一個感官刺激在兩個人的腦海中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懷疑是否和身邊的人看了完全相同的一部電影,即使當時我們都醒著還坐在同一張沙發上……從哲學角度看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但是從實際角度看,這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已經在某些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比如使用大腦成像技術解碼夢境中的視覺信號。另一些研究顯示我們可以在清醒夢(Lucid Dream)中實現交流,其方法是通過眼球運動實現某些跨越意識水平的交流。而麻省理工學院「流體界面小組」(Fluid Interfaces Group)的研究則表明,我們可以在夢境中醞釀特定的氛圍、主題。

從表面上看,我們正在縮小夢境中個人私密空間與外部觀察者之間的鴻溝。但我認為這一鴻溝將依然以某種類似芝諾悖論的形式存在,因為即使科學家創造出客觀工具捕捉、觀察、創建夢境,「個人體驗」也會持續地在那裡困擾著科學家們——如果要分享一個人的全部夢境,我們根本無法繞開分享這個人全部意識、體驗的問題。

© Giphy

T·W·C·斯託納姆(T W C Stoneham)

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其研究主要圍繞夢展開

R·A·戴維斯(R A Davies)

紐約大學哲學系研究助理

除了我們可以談話交流彼此夢境這一層簡單含義以外,共享夢境還包含兩個有趣的含義:其一,同時做著同一個夢,即「共同做夢」;其二,觀察他人的夢境,也許是通過某種先進的技術來實現,即「掃描夢」。

在一些當代非洲文化中我們可以找到共同做夢的例子,在這些文化中,一個人可以「為了另一個人而做夢」,甚至建立一個「三角關係」,即通過做夢者為媒介,將一個人的帶有某些特定信息的夢傳遞給另一個人。與之相似地,這種夢也出現在古代文明中,比如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其中包括另外一種同時做夢的例子,即病人和祭司會在同一個晚上夢到同樣的一個重要的夢(這被視為一種症狀表現)。

在當代西方文化的普遍觀點中,以上述方式共享夢境似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巧合的夢、受暗示的夢,或者掃描一場夢才有可能發生。根據這種觀點,夢在本質上是一種個人且私密的(在睡覺時進行的)體驗,目前它只能通過(在清醒時進行的)交流來共享:這種體驗本身是獨立發生的。

© Giphy

我們的研究表明,西方流行的對夢的這些觀點是錯誤的。它們並不能順利解釋常見的睡眠現象,比如為什麼預知夢可以提前意識到鬧鐘;或者為什麼低級感知、內在感受可以被雜糅編入夢的內容中;甚至為什麼常見的食物也能引發噩夢。與西方普遍觀點相反,我們認為夢主要來源於人在清醒時接觸到的多種源頭——文化影響、社會影響、身體感覺,以及認知、洞察。在我們的觀點中,揭開人們對夢的報告,底層並不存在某種本質上的私密個人體驗。

如果我們的研究是正確的,掃描一個夢並不能揭示太多夢的真相。我們預測,當我們掃描一個做夢者的大腦,我們能獲得的信息與做夢者對夢境的報告只存在鬆散的聯繫,

但是,另外一種共享夢境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原則上,為了在多個睡眠者中發起一場「相似」的夢,在這些做夢者睡覺時,研究者可能需要嘗試誘發相同的生理及環境變化。但是來自年齡、健康、飲食、社會因素、文化關聯等方面的差異可能還是會在夢中引發相差甚遠的內容,因此這名研究者可能需要極其謹慎地選擇實驗參與者。

文/Daniel Kolitz

譯/羅羅諾亞·索隆

校對/芥川慈郎

原文/gizmodo.com/will-it-ever-be-possible-to-share-dreams-1845621197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羅羅諾亞·索隆&芥川慈郎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相關焦點

  • 你能控制自己的夢境嗎?
    按照教程學習後,就能控制自己的夢境。不僅可以夢中飛行、穿牆而過,還能遁入海底、太空遨遊。在看到這樣的介紹後,相信各位朋友一定既好奇又懷疑:這是不是無良賣家結合《盜夢空間》、伊藤潤二、VR遊戲炮製出的商業騙局?但其實,「清明夢」並不是賣家生編硬造的概念。知乎、貼吧上隨手一搜,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相關討論。
  • 夢境和現實是相反的嗎?
    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夢境的構成,夢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產生,夢不會是憑空而來,每個夢,都有著它最重要的信息。夢境形成,有著以下幾點重要因素:其一是過度敏感導致,這種情況常見於晚上看了什麼,晚上就夢見什麼,白天糾結什麼,夢裡就出現什麼。其二是危機意識,也就是你越害怕發生什麼,夢境就幫你實現它,並進行更極端的演繹。
  • 盲人的夢境是什麼樣的?漆黑一片嗎?
    那麼,盲人會做夢嗎?如果會的話,那盲人在夢境中能看見東西嗎?盲人也分幾種情況,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導致成為盲人的,還有一部分盲人並沒有完全失去光感,他們能感受到微弱的光線。夢,其實並不神秘,說白了只要有大腦皮層存在,就會做夢,夢的內容也都是現實生活中各種經歷的直接映射。
  • 夢境實例分析,關於夢境的動力研究
    因為,在這裡還存在了另一個預設,作為一個比喻,我們可以說:關於夢境的方程式,還未有一個通解存在(關於是否存在通解(方法論意義上的技術結論),這是另一個議題),但我們仍會使用一些廣泛性的術語,比如:潛意識。至少,作為一間私人工作室,並不會完全使用私人語言,我們會更多使用一些通用語言來進行工作。於是,換句話來說:所有的精神分析師對夢境的研究仍行走在路上。
  • 他人可以進入你的夢境?科學家實驗證實,夢境心電感應真實存在
    筆者:三體-小遙關於夢境的很多說法都帶給人們一些新奇的體驗,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莊子就提出過「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的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夢境與現實之間關係的思考。然而,最近有科學家表示,夢境心電感應真實存在。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夢境是記憶的一種重新組合,由於大腦在夜間十分放鬆,一些功能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了夢境,至於其中很多情節從未存在於現實中的原因,可能歸結於大腦的特殊活動。
  • 夢境其實是未來的預演?丨淺析夢境與潛意識「想要」
    還記得最讓你記憶深刻的那個夢嗎?夢裡你是驚恐慌張,還是幸福喜悅,這些夢是否在後來的生活有過重現。做夢本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據說有人的夢能預測未來,是不是還挺刺激?據外媒報導神經科學家茱莉亞,分析了32年來有價值的科學研究,這些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和身體具有預測未來事件的能力。
  • 是真實性夢境?還是隱喻式夢境
    是真實性夢境?還是隱喻式夢境常常聽到託夢這事,到底要怎麼判斷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還是有所指示? 最簡單的方法是,如果這個夢讓你疑惑,可以去問問神明,這是託夢嗎?如果答案是,就先搞清楚這是隱喻性夢境」?還是真實性夢境?」這是可以透過擲茭先問出方向,才能精確解夢。
  • 科學家:念這句話就可以,還能控制夢境!
    也有人認為是人在休息時大腦的皮層會產生一種腦電波,從而使得人的意識進入到另外一個空間中,也就是所謂的夢境。至於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估計即使是最資深的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不過不管是出於哪一種原因,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夢境是通過人的意識產生的,並且只存在於人的意識中。
  • 我們的夢境真的是虛幻的嗎?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有的你記得罷了,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次的夢境,那麼夢從何來,會不會不是虛幻的,做這些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的解釋是夢是受抑制的潛意識上升為意識的東西,就是平時壓制的思想意識或者恐懼的東西在我們睡眠中大腦給充分的釋放出來,我們一直沒有想過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大腦的思想是我們人類最寶貴最重要的東西,但恰恰是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這本身就很矛盾,那麼夢境是虛幻的嗎,理性的大腦告訴我們,是的。
  • 《盜夢空間》夢境真的是虛幻的嗎?其實有人在悄悄潛入你的夢境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這一部燒腦大片,盜夢空間,進入他人的夢境竊取機密,讓我們一起探索夢中的世界夢中夢講述了柯布及其團隊需要把想法植入他人的腦中然後形成夢境。影片開始主角團隊意圖挖掘出目標人物齋藤的秘密,造夢者與盜夢人一同將齋藤拉入夢境,然而盜夢人在竊取目標人物思想時,卻發現不屬於造夢者創造的,因為自己本應該死去了的前妻出現了在了夢境裡。
  • 夢境心理學:夢不會說謊,通過夢境可以真實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對於這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患者的夢境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人類是一個特殊的物種,在這個地球上,似乎只有人類會說謊,而心理問題的患者因為不想暴露自己的隱私或是弱點,所以也會選擇說謊,這個時候就需要心理醫生去解除患者的心理壁壘。
  • 真的是「鬼魂」通過夢境在交流嗎?
    難道真的是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通過夢境與我們溝通嗎?夢境是人類處於睡眠時的一個神奇狀態,在夢中經常發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而最為神秘的便是「託夢」了!實際上,「託夢」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親人或朋友去世後,尤其是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在夢中夢到他們並與之進行一定的交流;另一種便是一些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比如觀世音菩薩等神仙,對自己人生的一些預示。
  • 你對夢境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嗎?科學家新發現:七成夢境並非虛幻
    舉報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做過夢吧,在夢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一些完全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東西也能在夢境之中出現
  • 夢境都是假的?科學家揭露:夢境很可能是連接多維空間的入口
    文/行走天涯夢境都是假的?科學家揭露:夢境很可能是連接多維空間的入口每個人都會做夢,每個人的夢都不同,而這些夢幾乎都和自己最親近的人有關係,比如是你最愛的人,你最討厭的人,以及你最想夢想成真的一件事情,幾乎都會出現在夢中。但是人究竟為什麼會做夢?這依舊是困擾著無數人和科學家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夢永遠只會在人睡著的時候存在,人在醒著的時候就不會做夢呢?
  • 人類跌落夢境 遊戲中的官方夢境有哪些?玩家:第五張開始有難度
    《人類跌落夢境》是一款很歡樂很逗比的手遊,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個進入夢境的小人,或者單人或者和隊友一起通過自己的摸索解鎖一張又一張有意思的地圖。戒戒之前在端遊有接觸過這款手遊,所以上手會比較快一些,各位新玩家可以在遊戲中通過新手地圖逐步熟悉遊戲的操作方法。目前遊戲中垂直爬牆、甩手爬牆、海豚跳都成為可能,遊戲還將支持60幀解鎖,還原PC原版體驗。
  • 沉浸在夢境中的少女
    ……這裡是哪裡啊,我記得我應該…嗯,這又是夢境,我的夢境,那又可以見到那個人了嗎?我是什麼時候認識他的呢,我已經忘記了,我只記得他走時的背影。我遍尋不得,一度想要自殺,然而這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因為我是吸血姬,即使死了還是會復活。
  • 王者榮耀雲端夢境高級夢境什麼時候開啟
    王者榮耀雲端夢境是s16賽季上線的福利玩法,進入夢境並且築夢成功即可領取獎勵,如果是高級夢境還可以領取永久皮膚獎勵,,s16版本上線後,雲端夢境中只有初級夢境,高級夢境並沒有開啟,這是怎麼回事呢?王者榮耀雲端夢境高級夢境什麼時候開啟?
  • 可以控制夢境的手環,我現在有個大膽的想法
    清醒夢是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做夢者可以在夢中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部分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夢境中的感覺真實得跟現實世界並無二樣。與其他清醒夢想解決方案不同,InstaDreamer是一款舒適且獨立的手環,可以隨身攜帶。
  • 夢境中所出現的場景,真的有「特殊含義」嗎?科學家怎麼說?
    夢境中所出現的場景,真的有「特殊含義」嗎?科學家怎麼說?夢境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東西,在晚上臨睡覺之前,會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各自道一句晚安好夢,希望在你的夢裡有我的出現。如果自己在夜裡夢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這是由於太喜歡這個人了,白天不斷思念,所以才會出現在我們的夢境當中,這是我們對自己所做夢的解讀。心理學對夢的解讀在心理學和科學上,對於不同的夢境也有不同的含義,他們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定的故事,關於夢境有些人不以為意,而有些人很願意探討夢境之後隱藏的故事。
  • 《問道》八仙夢境全解析之何仙姑夢境
    後人根據其不同的形象又有所附會,認為他們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 今天我們要說的《問道》故事,就是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角色「何仙姑」的夢境。所有等級大於60的玩家,都可以在完成前置的張果老夢境之後,找到蓬萊使者領取何仙姑任務。與之前的幾個夢境一樣,各位道友在參與何仙姑夢境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不能組隊,不能使用八卦陰陽令、神行千裡等快速移動道具,以及真身與元/血嬰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