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也很美》:學會接納不完美,是對自己最大的放過

2020-12-20 相思梧葉影視情感說

01

不知怎的,在《第二次也很美》的兩個小孩中,我始終更喜歡果果一些,因為這個小姑娘,從出場開始都表現得無可挑剔。

不哭不鬧,認真努力,無論在學習的時候,還是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果果都是一個真正的完美小孩。

只是無論我們,還是劇中的人物,估計都忘了,無論她多懂事,她充其量都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孩,根本不可能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

仔細想想,雖然許朗把果果照顧得很好,但是他只是一個父親,果果所接收到的愛,始終缺失了一塊。

我們都說孩子年少無知,那只是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很多事情,孩子都是知道的。

就拿果果來說,雖然她從來沒有在許朗面前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但是在她內心深處,也一直希望母親可以陪在自己身邊。

不然的話,她也不會和豆豆一起在牆上亂塗亂畫了。

一直覺得,果果之所以懂事,就是因為許朗的嚴格要求,如果沒有許朗的嚴格要求的話,果果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但是這樣中規中矩的生活,也許並不是果果想要的,畢竟五歲的孩子,他們行為和是非觀,更多的情況下,都是父母意志的延伸。

至於果果自己怎麼想的,只有果果自己才知道。

視頻截圖

02

我怎麼都沒有想到,精英小學面談那一次,果果會那麼緊張。

為了這次面試,爺兒倆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準備,之前和許朗預演的時候,果果的表現堪稱完美,所有問題都能隨口便來。

可是到了真正面談的時候,果果的表現就差多了——

雖然果果回答問題很流暢,比同齡的小孩強了不止一星半點,甚至比我這個三十多歲的老男人還有厲害得多。但是看得出來,整個過程中,她一直非常緊張,不然的話,她的手也不會一直在那兒扭來扭去了。

雖然沒在劇中,但是對於果果的這種表現,卻不是很難理解,無非就是壓力太大了。

此前的故事,許朗一直沒說過要求果果一定要考上什麼的,但是準備了這麼久,他一定是很希望果果考上。

同樣,果果雖然只是個五歲的小孩,但是對於父親的在乎,她是能感受到的。

面談結束後,許朗去給果果買吃的,果果不小心把可樂倒在了衣服上,這本是一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對於果果來說,卻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乎,就那麼幾分鐘時間,果果就不見了。等到安安找到果果的時候,果果正躲在廁所裡哭。

其實我們都知道,許朗不會因為這件事責備果果的,果果之所以會哭,就是因為對自己的表現太失望了,她覺得對不起父親和自己這麼長時間的努力。

03

仔細想來,因為許朗潛移默化的影響,果果也學會了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自然也就會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了。

與果果相比,另外一個小孩豆豆則不是這樣——

雖然在面談的時候,豆豆的表現看起來比果果好一些,但是他的功底,確實比果果差了太多太多,可是就算如此,面談結束之後,他沒有絲毫抱怨,不管是對安安還是對自己。

仔細想來,這一切其實得益於安安大大咧咧的性格——

誠然,安安的人設是個十足的傻白甜,但是跟俞飛凡結婚的那些年,她從來沒有規划過自己的未來,無非就是天塌了有老俞替她扛著,自然就養成了她從不苛求的性格。

雖然因為離婚,她瞬間從天堂墜入了地獄,但是在對豆豆的教育問題上,從來沒有改變。

就連報考精英一小這件事,也純粹是豆豆自己的主意,而且,自從豆豆做好決定之後,安安也沒怎麼強求豆豆做準備工作。

如果不是看到許朗在急匆匆地幫果果準備,她估計就會讓豆豆毫無準備地去免談了。

仔細想來,這一路走來,安安始終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不強求的真正含義,雖然她的大度過於聖母了,但是正是因為她的這種性格,她才會一直過得那麼開心。

試想想,如果安安像許朗一樣較真,一樣不放過自己的話,估計她早就被自己給氣死了,畢竟無論是離婚還是其它,她自己都有責任。

視頻截圖

04

仔細想來,整部劇裡那些痛苦的人,就是因為不願意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

就拿俞飛凡來說,最初離婚是因為安安的作讓他覺得很難,到後來,他明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他又開始跟自己較真。

後來,在邱天媽媽的幫助下,他一路追到了裸心堡,卻意外知道了安安的心裡已經有了許朗的消息,說不出的扎心。

其實,後來因為安安作品版權之爭,許朗和俞飛凡在會上吵了起來,這件事固然是為了保護安安做出的過激舉動,但我總覺得這裡面有也有著跟許朗鬥氣的因素。

當然,跟自己最較勁的不是俞飛凡,而是男主許朗。

雖然直到目前,我依舊不知道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些年來,許朗從來都不曾原諒自己,就連他對果果的照顧,也有著太多贖罪的元素在裡面。

從網絡上的文字分析,當年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一場意外,但是許朗卻一直把過錯歸結到自己身上,逃避婚姻,逃避感情,就連後來與安安情愫漸生之後,他也不願意承認這一切。

至於其他人,包括最大的反派王蕾,其實就是因為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如安安,因為嫉妒因為恨,才會心理變態,搞出這麼多的事情來。

也許這就是個圈,因為不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才會這麼偏執,才會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05

這一路上,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追求自己的完美,也期待別人完美,對於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我們自然要苛責。

只是我們忘了,無論在哪個故事裡,我們都不是完美小孩。

這些年來,我們也一直在跟自己較勁,這樣做的結果,要麼是我們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要麼就是把自己變成了一隻刺蝟,扎傷了身邊的所有人。

也許就像安安所說的那樣,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太較真了,必要的逃避,也許是對自己最好的放過。

畢竟,如果我們一直把自己關在那座牢裡,那就永遠沒有逃脫的機會,只能把自己折磨到瘋掉。

況且,我們的自以為是那些執著,一旦用錯了地方,那就成了偏執。

也許終我們一生,我們都不會變得完美,就算我們一直在追求完美,但所謂完美始終只是我們遙不可及的目標。

想通了這些,自然就會放過當下並不完美的自己,因為現在的我們雖然不完美,但是比當初出發時,我們已經完美了好多。

等到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你會發現當初跟自己較勁的樣子,到底有多可笑。

想通了這些關節,自然能夠放過自己;當然,既然能放過不完美的自己,肯定也能放過不完美的別人。

那時候,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美好。

視頻截圖

相關焦點

  • 接納不完美,也是一種美
    沒有陽光朗照,也許強差人意,但接納不完美,掃除心裡的陰霾,也是一種完美。自行車老舊,沒有變速,也許不完美,但接納這種不完美,照樣騎著它走過快樂。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變鳳,可骨感的現實會讓你發現,咱們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不完美的存在。有的英語是弱科,有的數學不好,有的粗心,有的不自信。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有力量。沒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當我們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我們常常去幹預孩子的體驗,希望改變他的負面情緒體驗,但實際上這樣恰恰阻斷了孩子從挫折中恢復的過程,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去拓展我們的心理空間,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更有能量更有力量去容納孩子的痛苦。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過得更好
    經歷大半年的糾結,她終於接受自己。她開始接納自己的肥胖,學會了自黑。她開始朋友們周末逛街,跟同事們參加公司聚會。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黑自己,惹得大家開懷大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完美,其實這些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 當我學會了接納生命裡的不完美時,也學會了感恩和珍惜
    這份真情激勵著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用自己這人身也難得的軀體去回饋我的家人,好好活著。因為有你們,我不願浪費這不完美的生命,也不再因為它的不完美而自怨自艾。它讓我懂得了生命裡那些不完美的意義,不完美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精神世界的大門,從此讓我的心不在無處可依。而這一切皆來於家人年復一年日復一裡對我的包容和理解。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讓你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那位女生一邊聊天,一邊將自己吃完的的垃圾扔在地上,保潔阿姨過來後將垃圾收拾帶走了。保潔阿姨還沒走多遠,那個女生又隨手將垃圾扔在地上,她的朋友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將垃圾扔在桶裡啊,這樣來回折騰保潔阿姨做什麼?那位女生以不屑的口吻說道:這本就是她的本職工作啊,我這是在照顧她。
  • 理工科研究生因延遲畢業自縊,接納不完美,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課
    (圖註:當時學生的遺書內容截圖) 在翻看了該學生的整篇遺書後,我總不斷地想,如果他能接納最糟糕的結果,接納自己作為該組不完美的存在,接納自己的「不行」,是否悲劇會被終止呢
  • 與自己和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可惜,自己當時被勝利衝昏了頭,一心想按自己的高標準問保險公司要誤工費和護理費,壓根不想降低標準,總想衝一衝,心想法院會按自己的標準去判。可惜法官大人是不可能給我開這個先例的,雖然已認可我的觀點,但體現在判決上,就是比周至縣通常標準往上提高了那麼一點,這已是法官自由裁量度的最大極限了。
  • 育兒:放過自己,放過孩子,允許自己當個不完美媽媽
    每個女人想當個好媽媽,又想當個好妻子,有時候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家住桂花村的丹丹笑著說,現在確實已經是拼媽的時代了。每每看到那些育兒經,她就感到很焦慮。但是當她發現,放過自己,放過孩子,放過家人,反而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一個媽媽是完美的媽媽,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孩子,就讓家裡的每個人成為他自己。」丹丹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育兒之路。
  • 知愈心理:天下父母必修課,接納不完美的孩子,修正不完美的自己
    可在他媽媽眼中,他也是個不完美的孩子,他媽媽不滿意地說:「孩子有很多缺點,最遺憾的是小時候沒有訓練好他的協調性,在嬰兒期,他沒學會爬,就直接學走路。沒經歷爬行階段的孩子,腦部與各項身體發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他不像別的孩子那麼手腳靈活。」
  • 讀書筆記《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只要是人,就會不完美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會教你承認、接納和擁抱內心中的陰影,讓你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幫你敞開心扉,徹底改變你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認識。陰影是心理心名詞,所謂陰影是我們內心中消極的一面——破壞人際關係、扼殺精神、阻撓我們實現夢想的那一面。 內心的陰暗面儘管是消極的,卻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我們提供指引,讓我們的存在得以完整。
  • 學會從低谷裡爬起來,重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第二次也很美》
    《第二次也很美》俞非凡在安安家度過一夜,許朗吃醋,腦補畫面太美。張魯一在這部劇中飾演許朗,許朗是一位律師,但在他身上隱藏一直隱藏著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許朗五年前發生了什麼,他變成了單親爸爸帶著五歲的女兒果果一起生活。安安會挖掘出果果媽媽的故事,不知道許朗會不會放下心結。
  • 《追風箏的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和解
    和索雅拉的愛情,完美了自己的人生。索雅拉是將軍的女兒,漂亮大方知性,卻因18歲時跟愛人私奔這個汙點,無人敢提親,一直單身著。阿米爾對她一見鍾情,並請求父親去幫他提親。夢想成真,索雅拉成為了阿米爾的妻子。對於妻子的過去,他有一絲介意,但是很快就想通了。因為他也是有著不堪過去的人,他親眼看見哈桑被欺負,而不敢上前阻止。
  • 當你接納自己,展現真實而溫柔的自己時,你就是最美的
    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對自己寬容、對自己溫柔,做真實的自己,你才會美麗。1接納自己,就是美。樹有樹的美,草有草的美,花朵有花朵的美。正因為不完美,一切才變得更真實,更具體,也更合理;也正因為不完美,人生才變得更有意義,更可愛,更值得探索。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所謂的完美,因為只有不完美的生活,才能成就最完美的人生。每個人生來都不完美,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美。
  • 愛自己就從接納自己,不責備自己開始
    他說:「我最大的收穫是學習怎麼去接納自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想著如何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可是越努力越焦慮。後來才知道要先去肯定自己,要相信在自己原有基礎上能發展出更適合自己的優勢。不斷的告訴自己去改變,其實潛臺詞是不斷否認原有的自己。」他的這段話,讓我想起自己的來訪者月兒。
  • 接納認可自己,就是接納認可全世界
    我今天在做淨心的自我聊天時候,近段時間困擾我最大的工作問題,有了新的思考。「你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班學生考好呢?是因為你對自己不接納不認可,所以你要通過這些外在的教學成績來證明,你很優秀,讓領導認可你,讓同事認可你。「你為什麼一定要通過這種外在的成績來認可自己呢?即便你真的考在第一,領導和同事都認可你了,其實你自己內心,還是不認可自己。
  • 接納不完美,才能更精彩
    我們常常在很多人的勵志名言中讀到「追求完美」,完美主義似乎完全成為了正義的一方,而不完美則被批判,被斥責然而,生活本來就是完美與不完美的統一,兩者相互存在,不是個人的主觀意願。正是這兩者相互依存,才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了更多美。比如帕運會上奧運健兒雖然身體殘疾,但他們以自己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很多常人都難以達到的成績,正是由於他們正視並接納自己的殘疾,不逃避現實,積極探索自己的優勢然後刻苦訓練,才讓我們在帕運會上看到那一幕幕的精彩瞬間。
  •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諒解父母的不完美吧,餘生請好好珍惜愛你的他們。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完美,卻未曾想過,他們為了我們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耗盡青春。等到他們變老了,反應變慢了,不能下床了,我們更要包容他們,理解他們。相處時,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就算父母竭力愛你,也不要忘記父母也是普通人。
  • 戒毒好辦法之學會接納自己 創造新生活
    學會接納自己不僅能讓毒癮患者在戒毒康復的過程中儘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它也是一項生活技巧,在擺脫吸毒成癮後,還能受用終身。首先你要提醒自己,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是不完美的,是會犯錯的。可是你往往會糾結那些過錯,甚至放大它們。
  • 溝通能力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犯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大膽嘗試
    想要把事情做到完美,但是能力不足,所以說話時沒底氣、不自信。殊不知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到百分之百令人滿意,不論對於哪個人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人非完人,孰能無過?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然後大膽嘗試,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慢慢進步,這樣才能改變自我,獲得成功。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主角一—英國王子艾伯特就是一個不自信的存在。
  • 人生,學會放過自己
    可即便已經夠苦夠累,依舊還是有很多人掙不開、放不下、忘不了……掙不開欲望,所以總是委屈自己;放不下面子,所以一直偽裝自己;忘不了感情,所以不斷折磨自己。記得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接受真實的人生,而不是完美的人生。」學會放過自己,該放的放下,該忘的忘掉,日子才能開心自在。凡事盡力就好大多數人的一生,終將是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