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說:從不為3年後的事打算,因為「超級災難」一定會到來

2020-12-14 衿衿有味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劉慈欣。

你是否知道這樣一本書?好看到讓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催更,看過的人都表示,自從看了這本書,思維和格局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突破。

這本書就是的《三體》,作品獲得雨果獎後,作者劉慈欣接受採訪時和主持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聽說你得知《三體》獲得雨果獎時,你在車裡閉著眼睛午睡,是這樣嗎?」

「對,因為下雨堵車了,我在車裡迷迷糊糊的。」

「知道後,有打電話先告訴什麼人嗎?」

「沒有,因為沒機會打出電話,只要手機開機,一直有電話打進來向我道賀」。

劉慈欣表示自己獲得雨果獎,始終有種不真實感。因為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的,在全世界科幻迷的心中,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說:我本人就是看著雨果獎的作品長大的,過去的獲獎作品,幾乎100%都是英語作品,翻譯的作品幾乎沒有,特別是長篇小說,《三體》是第一部。

因此劉慈欣自己都表示不敢相信。然而,如今每個人都知道,不論敢不敢信,這已經是個鐵錚錚的事實了。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今享譽世界的《三體》,可能就因為劉慈欣打輸了一場麻將,才會有幸問世。

劉慈欣從小就熱愛科幻,15歲那年,還在讀初三的他,就已經開始動筆嘗試創作科幻小說。這個愛好一直延續至今,但其間並不是一帆風順。

20世界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步入低谷期,很多科幻作家想要投稿,都找不到接收稿件的雜誌,那段時間,很多科幻寫手放棄了手中的筆。劉慈欣也一樣,他從大學畢業後,就在山西省娘子關發電廠上班,職業是計算機工程師,和寫作毫不搭邊。

當時所在的城市叫陽泉,那裡人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麻將,劉慈欣也經常加入其中。

有一次,劉慈欣和同事打麻將,一個晚上輸了800塊,要知道,那在當時是他一個月的工資,一夜輸光,那還了得。

心裡無限悔恨的他,獨自跑到曠野中,望著周圍的煤場和發電廠,起伏連綿的黃土丘,還有遠處和星空相接的地平線,他的心忽然被什麼東西擊中了。

於是他拾起了丟掉的筆,繼續了他的科幻創作。

也是從那次開始,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心中堅信的夢想,是在不論何時都不能丟棄的,也是這個念頭讓他成為了執著的追夢人,寫出一部部優秀的科幻小說,直到《三體》問世,他的作品被全世界認可,同時也把中國的科幻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拍出《阿凡達》,《鐵達尼號》等著名電影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一次活動中與劉慈欣見面,反覆提出想要以三體拍電影的暗示。劉慈欣當時委婉地說再等等時,一代名導卡梅隆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對此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也認可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而會變成「神」的說法。

1、擁有「神」技:劉慈欣認為在四維空間裡,所有事情都是同步的,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會擁有一些「神」技能,比如穿牆、瞬移等等。

2、可長生不老:在四維空間中,人類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所以可以自行控制壽命,實現長生不老。

比如在《三體》中,劉慈欣就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心臟失蹤之謎」故事,一個人的身上沒有任何的傷口,但心臟卻憑空在體內消失了,對三維空間的人來說同樣是一個未解之謎。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一點也不誇張。

讀完《三體》之後,歐巴馬感到震驚:「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讀了它以後,我覺得做一個美國總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我要做的無非就是和國會辯論的瑣事,而不必擔心外星人入侵。」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三體》共3本,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

相關焦點

  • 為何劉慈欣說:「超級災難」隨時會到來,我們應該重視了
    2015年,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廣東衛視由李佳佳主持的訪談節目《佳訪》。在節目中他們從科幻小說聊到《三體》電影的拍攝,然後再聊到了「末日」這個話題。劉慈欣還表示雖然這只是他的一種假想,但這個是人類應該考慮的問題了。劉慈欣還說:「我們該考慮面臨超級災難在外部根本沒有救援,整個全人類同時處於災難之中的這麼一種狀態下,我們的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經濟方面該怎麼辦?」
  • 對劉慈欣的大膽猜想:超級災難隨時都會到來,並受到主持人的質疑
    對劉慈欣的大膽猜想:超級災難隨時都會到來,並受到主持人的質疑,他有什麼證據?很多人不相信劉慈欣他對「超級災難」的大膽猜想,但他的猜想確實發人深省。當時,劉慈欣回答:我覺得沒必要,很難說地球在三年後是否仍然存在,因為「超級災難」隨時可能出現,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會在三年內做任何計劃。當主持人聽到來自劉慈欣的答案時,他立即質問:我認為你所說的不可能發生了。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冷靜下來思考,我們會發現劉慈欣所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主持人:和平年代談超級災難不現實吧,劉慈欣反駁:一點也不遙遠
    這一句話說在劉慈欣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看到劉慈欣的圖片之後,圓臉、平頭、戴一副黑框眼鏡,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非常斯文的讀書人,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比較普通的人,創造了文學界的奇蹟。2015年《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全球科幻界著名的雨果獎,這個獎項被譽為"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也是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 劉慈欣大膽假設:人類末日隨時到來,李佳佳不信,他究竟有何依據
    2015年,劉慈欣在《佳訪》這個訪談節目中,有過和主持人李佳佳對『末日』這個話題的一次交流。劉慈欣說人類的「大災難」是自己的一個假想,一個設想,但人們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就現在而言,是的。雖然全世界會有地震,海嘯,但都是局部的。
  •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黑牛頓?因為牛頓做過這兩件事!
    哥白尼堅持「日心說」被燒死,馮·諾依曼推演人工計算機,秦始皇殘酷獨裁,愛因斯坦是個喜愛音樂的老人,這些形象可以說是契合咱們對他們的根本認識的。但牛頓,卻有點毀三觀。在進入《三體》第二級場景後,汪淼看到兩個人在都決戰,那是牛頓和萊布尼茨。
  • 專訪劉慈欣:我寫科幻小說就為了換倆小錢喝點啤酒
    我們見到對科幻作家劉慈欣最常見的評價是: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級水平,然而這個評價中的使命感與恢宏感,與劉慈欣本人的隨意、平常,甚至中庸形成對比。 劉慈欣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到自己喜歡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
  • 45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能分到多少?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燃燒了半年的澳洲山火終於被撲滅,這場山火導致許多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園,個別物種也因此面臨著滅絕。這段話節選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
  • 被國資委官微點名後,劉慈欣回應了…
    劉慈欣直言,「因為在崗位上寫作,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12日,微博認證為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的帳號@國資小新轉發了該微博,並喊話劉慈欣:劉老師,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為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說的這種人浮於事的現象。還是改革好,企業能專心搞發展,您也能專心寫小說。
  • 讀完劉慈欣的44部小說後,我想問,他距離中國主流文學很遠嗎?
    劉慈欣經過十幾年的面壁修煉,在他三十七歲出道時,已是一個具有完備思想體系和審美理念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創作建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地基上,形成了博雜而宏闊的知識結構,也因此被稱為「硬科幻」。科幻文學以科學為根基,以幻想為靈魂,它直通宇宙、未來、理想。
  • 《權遊》主創加盟《三體》英文版電視劇,劉慈欣回應
    編劇兼監製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說,劉慈欣的三部曲是他們讀過的最宏大的科幻系列小說,從人們所在的淡藍小點到遙遠的宇宙邊緣,故事帶領讀者踏上了一段從20世紀60年代直至時間盡頭的旅程。期待在接下來的人生歲月,將這個史詩般的作品呈現在全球觀眾的面前。
  • 2億年前一場持續百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被發現,劉慈欣:要警惕
    根據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地球在2億年前,曾經出現過一場持續百萬年的暴雨,這場暴雨直接導致了地球第三次物種大滅絕,如今我們稱它為「卡尼期洪積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到底有多可怕?2億年前一場持續百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被發現,劉慈欣:要警惕2億年前這場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北美阿拉斯加火山爆發。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早在三疊紀時期,地球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煤炭,這些煤炭就埋藏在地下。
  • 劉慈欣:寫給200年後的女兒的一封信,是穿越還是另有隱情?
    200年後,難道人人都成了彭祖?是的,一位作家給200年後的女兒寫了一封信,信裡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第一,人不會死,不會生病。第二,所有的腦子都連著網際網路的。第三,銀行是不中斷的。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 不容錯過,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7本經典作!
    對於劉慈欣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但說到他那部被稱為"現代中國科幻第一神作"的作品《三體》,大部分人就算沒看過,至少也都聽說過了。實際上,大劉還寫過很多精彩程度不亞於《三體》的中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除了讓人沉迷的硬核科幻,其中體現出來的哲學觀、歷史觀和宇宙觀,也是他作品精彩的重要原因。顯然,大劉的胸懷和情懷是超越這個時代的。
  • 超級月亮是怎麼回事?真的和災難有關嗎
    但是不管怎麼說,超級月亮也不算什麼稀罕事,最多一年多就會出現一次,有的時候一年還會出現好幾次,那怎麼觀測超級月亮會變得這麼流行了呢?2、 超級月亮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在2011年之前,沒有人關注過超級月亮,畢竟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不是什麼大事,規律他們早就搞清楚了,對於老百姓來說,是不是超級月亮也影響不了明天的柴米油鹽,該搬磚還得搬磚,該996還得996,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老闆因為超級月亮放半天假的。
  • 劉慈欣的《三體》要拍英文版電視劇了!
    「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
  • 1977年,美國向外星發射一張金盤,劉慈欣:這行為簡直是愚不可及
    1977年9月5日,美國發射了一枚太空飛行器——旅行者一號。這個太空飛行器可不簡單,它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呢?1、太空照片,以高清為貴。這艘太空飛行器是第一艘拍攝了清晰圖片的太空飛行器。2、人造衛星航程越遠,拍得越遠。這艘太空飛行器是距今為止飛出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3、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
  • 劉慈欣:科學和倫理是有衝突的
    在沒有拿到星雲獎時,劉慈欣曾在論壇裡調侃,「長出一口氣,終於不用上臺發表獲獎感言了」…     我看不見外星人 只能以自己為模板思考  搜狐文化:我看過您寫的《三體》英文版後記。您在後記中說小時候看到過「東方紅1號」,引起了童年的遐想。這件事在記憶裡很清晰,對後來的寫作影響很大?
  • 劉慈欣《球狀閃電》電影獨家幕後揭秘
    年底,全國銀幕數已達3.16萬塊。當時,好友關雅荻正在電影公司做製片人,兩人帶著「迷弟」的熱情,聯絡了小說作者劉慈欣。       正如《三體》小說版權曾無人問津一樣,當年,劉慈欣的科幻IP們並不像如今這般被資本爭搶,張小北和關雅荻順利拿下《球狀閃電》的版權,打算做改編,那是2007年。
  • 劉慈欣《時間移民》獲中國圖書界奧斯卡(圖)
    來源:山西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4月30日 08:41 來源:山西晚報   自劉慈欣《三體》小說出版以來,已狂銷百萬餘冊。去年11月11日,《三體》英文版在美國正式發售,這是我國輸出到科幻大國美國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時間移民》和《2018》集中了劉慈欣最優質的中短篇小說共27篇,其中還有不曾發表過的神秘作品,而《三體》中的重要角色丁儀等人物也在這兩本書中頻頻出場。
  • 網飛將拍《三體》,劉慈欣擔任顧問,網友看到編劇名字直接瘋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實習生 鄭豔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的影視化進程一直是全球科幻迷關注的焦點。9月1日,《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網飛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