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為亞洲首次獲獎】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
論壇中的讀者喜歡叫他「大劉」。在沒有拿到星雲獎時,劉慈欣曾在論壇裡調侃,「長出一口氣,終於不用上臺發表獲獎感言了」…
我看不見外星人 只能以自己為模板思考
搜狐文化:我看過您寫的《三體》英文版後記。您在後記中說小時候看到過「東方紅1號」,引起了童年的遐想。這件事在記憶裡很清晰,對後來的寫作影響很大?
劉慈欣:因為當時的生活和現在不一樣,當時生活中沒有什麼科學的東西,對於科學也好對於科幻也好,知道的很少,所以有這麼一件事肯定對自己很有影響,不光對我,我覺得對當時很多的人都有影響。美國有一部電影《十月的天空》,就是說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對當時美國煤礦裡面的孩子產生的影響,他長大成為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的工程師。我也是從煤礦出身的。
搜狐文化:當時生活也比較單調,科幻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劉慈欣:當時沒有科幻,當時文革當中沒有出版科幻小說,大部分人沒有科幻這個概念。我當時不知道科幻,我看科幻是到後來小學快畢業很晚的時候。
搜狐文化:您是後來看了一些科幻小說,聯想到以前自己的經歷,打開了寫作思路?
劉慈欣:也不是,大量看科幻小說是很晚的時候,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看科幻小說,這之前只看過很少50年代保留下來的一些東西。靈感這東西因人而異,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藝,我就是跟普通人一樣,每天過平常的日子。
搜狐文化:您怎麼看待科幻和科學的分界?
劉慈欣:有的科幻小說是不同的,各種各樣的科幻小說,有的可能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有的跟科學沒啥關係,小說因作品、作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總的來說傳統的科幻還是以科學為依據的,遵守自然規律,遵守科學規律。
搜狐文化:您自己真的相信黑暗森林體系嗎,還是說這個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思維遊戲?
劉慈欣:我不相信黑暗森林體系,那是小說裡的情節。應該是一種思想實驗,但是它不是科學的結論,科學沒有證明就是那種狀態。
搜狐文化:有沒有一種可能,人類和外星生命在空間度量上是無法交流的,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和他們的細胞其實是一樣大的?為什麼大家都習慣於把外星人想像的跟我們差不多大小?
劉慈欣:這個要從科學的角度講只能說不知道,現在沒有發現外星人。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別的文明,不等於別的文明不存在。這個現在仍然是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問題。因為我們看不見外星人,我們只能以自己為模板來思考,這很自然,思維習慣。
搜狐文化:我小的時候看一些科幻,科學和倫理之間有時候會有某種衝突,比如克隆、生化武器這一類的。您怎麼看待這種衝突?
劉慈欣:科學和倫理肯定是有衝突的,因為人類的倫理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看人類的發展歷史就知道了,它能適應不同的環境。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不同的技術環境產生不同的倫理道德。所以說我們目前認為倫理道德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東西,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它肯定會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文明的發展不斷變化,會去適應新的環境。
我極少描寫人物感情 擔心衝淡科幻戲核
搜狐文化:您創造的程欣這個角色,有些網友定義它是為「聖母心」,現實社會裡面聖母心有什麼意義,您賦予它什麼樣的意義呢?
劉慈欣:現實社會裡面當然這樣的人肯定是一個比較正面的人、一個比較好的人,他的行為肯定代表著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現實世界裡面有這樣的人。但是在書中所描寫的極端環境裡面,他的那種行為方式可能很難適應當時的環境。
搜狐文化:您能談談章北海嗎,有些人挺喜歡他,但是有些人覺得他比較極端冷血,有點不擇手段,您是怎麼考慮的?
劉慈欣:現實中間有很多章北海這樣的人,在某種極端環境下你要想做成一些事情肯定需要他這種性格、這種行為方式。這種人有很強的性格力量,同時有堅定的信念,這也是一類,雖然比較少見,但是確實在關鍵的時候能起到關鍵作用的一類人。這樣的人也是客觀存在的,雖然不完美。
搜狐文化:我有些女性的朋友看完您的小說,對裡面的女性形象不是特別的滿意,您的女性觀是怎樣的?具體在小說中如何體現?
劉慈欣:我沒特別考慮到人物的性別問題,在寫的過程中對人物考慮其實不多的,主要還是考慮故事考慮客觀創作,裡面的人物只是講故事的一個工具,並沒有太深的含義。不存在什麼不同性別的看法,在寫作的過程對這方面考慮不是太多。很多角色你說他是女性也好換成男性也好,無所謂。
搜狐文化:有人說您小說裡面的男女情感都比較單薄,這跟您本人的感情經歷有關嗎?
劉慈欣:這個是科幻小說的普遍現象,看看別的科幻也是這樣。作者主要精力集中在科幻創意和科幻故事上,對人物本身考慮的不是太多。而且作為科幻小說,假如你人物本身的生活細節過多的話,你會衝淡科幻的內核,那個效果反而不好。你可以看一下別的科幻小說,包括國內的包括國外的,都有這種現象,這個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更不會和作者本人有什麼聯繫。這個是文學題材的特點。
搜狐文化:您對角色的設置沒有特別的考慮,重點還是放在了科幻的構思上創意上?
劉慈欣:對,在人物本身上面花得精力不多。
搜狐文化:有些朋友說,武俠、言情、童話都要以故事為依託,但是他感覺您小說的故事性並不是特別強,您主要是想講一個故事,還是為了表達一個科學思想?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種,它肯定也是以故事為依託。我肯定是想講一個好的故事,故事性不強肯定是作者水平不夠高。另外科幻裡面,有些科幻小說以科幻構思為主,以科幻創意擅長,它的故事是以科幻創意為基礎展開的,但即便如此也是要依託一個故事。如果這個小說故事不好那很遺憾,那這個小說對他來講不是一個好的小說。
搜狐文化:有一些科幻愛好者也試著構思小說,但是發現無法駕馭這種宏大的故事題材,您對嘗試寫科幻小說的讀者有什麼建議嗎?
劉慈欣:科幻小說不一定得是宏大的,還有不宏大的科幻小說,也有很細膩的從小處著手從生活細節描寫科幻小說。如果寫不了宏大的那寫這種不宏大的也可以。有很多這樣的科幻小說尤其成為很經典的作品,不一定科幻非得宏大。
搜狐文化:平時寫作,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您平時除了看科幻這些小說之外還有什麼其它的愛好?
劉慈欣:我不宅,一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外面跑。剛回來兩三天,出去跑了半個月。以前愛玩遊戲,和一般人沒什麼差別,有一些愛好但是時間有限,也不可能從事太浪費時間的事情。
搜狐文化:您下一部作品打算什麼時候出?
劉慈欣:下一部還打算寫長篇,寫什麼沒有最後確定下來。至少和《三體》的題材不一樣的題材。《三體》寫的是太空外星人,至少你的題材多少有些變化。正在努力去想,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的構思。
現在拍不好並不意味著將來就能拍好
搜狐文化:您覺得《星際穿越》怎麼樣,《星際穿越》在去年刷爆了微信圈,讓很多人眼前一亮。好看的科幻電影並不多,《星際穿越》雖說是一部科幻片,但拍得很有人情味,有些地方充滿了詩意。當時看電影的人已經遠遠超過了科幻迷的群體,是哪點做得特別好呢?
劉慈欣:《星際穿越》很不錯,很優秀的一部科幻片。我覺得與其它的好萊塢大片相比,不光靠特技,它的故事內核比其它的好萊塢大片好一些。至少和其它全程特技的片子相比,《星際穿越》故事很好,同時科幻內核、科幻構思也比較好的,很有創意。這些方面結合起來是它比別的科幻電影要好一些、要優秀一些。
搜狐文化:聽說飾演葉文潔的是張靜初,您對拍攝成電影的演員有什麼要求,覺得她合適角色嗎?
劉慈欣:國內的演員我不太熟悉,既然讀者認為張靜初很合適,應該也是很合適。張靜初的電影我看的也不是太多,好像看過她演的《唐山大地震》,還有一個是《孔雀》。我覺得她還是比較合適的人,從氣質上外形都比較合適。
搜狐文化:讀者普遍覺得以中國電影目前的實力拍不好《三體》,您對拍攝效果有信心嗎?
劉慈欣:我覺得這個事情總得去做吧,現在拍不好並不意味著將來就能拍好。先摸索嘗試吧,總得有一個開始。
搜狐文化:您的幾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大概什麼時候能上映?您自己會親自監製嗎?
劉慈欣:目前我所有轉讓改編權的小說確定已經開拍的就一部《三體》,其它的那些並沒有確定拍攝,小說的改編權轉讓了不等於它會籌拍,離籌拍還遠著呢。這個跟投拍還差著遠,不是一回事,有的小說購買了改編權壓根兒就沒拍,只為了購買改編權。我轉讓改編權的其它作品除了《三體》以外其它的作品不好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拍,真正能夠確切的說明年7月份要上映的就是這部《三體》,沒有第二部了。
搜狐文化:您對《三體》的期望會比較高嗎?會不會擔心拍砸了?
劉慈欣:我以平常心看待。中國的科幻電影受各種制約,比如市場的制約,審查的制約,這些種種情況下來,就必須保持平常心。不可能我們拍出第一部科幻片就是經典之作,這個要求也太高了。科幻片在中國比較少見,希望在題材上有所突破,填補空白,有一個好的開始。
搜狐文化:您的這幾部小說如果以後拍成電影,您是覺得哪一部可能是拍攝效果最好的?
劉慈欣:我覺得我的一些短篇小說拍出來的效果比較好,像《贍養上帝》、《吞食者》,短篇拍電影比長篇容易。往裡面加東西比較容易,長篇去東西比較困難,電影的容量有限。(郭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