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理和倫理再次衝突時,醫生敢冒險麼?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11月28日下午5時,北京市衛生局公布了孕婦李麗雲死亡事件調查結論,認定孕婦死亡不可避免,醫院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自此,備受關注的孕婦死亡事件告一段落。

  雖然悲劇已經落幕,但人們的思考還在延續。假如再有一次孕婦事件,類似的悲劇還會重演嗎?當法理和倫理再次發生衝突時,醫生敢於冒險嗎?患者能夠受益嗎?這似乎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兩條生命的代價,並沒換來一個令人安心的結果。

  應該說,絕大多數醫生是有良知的,他們身懷仁心仁術,履行著救死扶傷的天職。但是,面對類似事件,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他們常常處於法律與道義的兩難抉擇中,既痛苦,又無奈。因為大多情況下,法律並沒有為醫學倫理留一扇「救生門」。在舉證倒置的「鐵律」面前,假如一個醫生不尊重患者對生命的選擇權和處分權,靈活面對制度的要求,即便是完全符合患者利益,也有可能面臨法庭敗訴、高額賠償的風險。

  2005年,面對大出血的產婦,雲南一家醫院在無血可用的情況下,接診醫生不顧「不得私自採血」的有關制度,果敢地自己獻血搶救了患者,保證了母嬰平安。但事後,這名醫生非但沒有得到表揚,反而被有關機構「判定」醫院私自採血系違法行為,給予醫院6萬元的經濟處罰。

  如果這樣的判定依然存在,如果主動擔當的醫生既得不到道義的支持,更得不到相關制度的保護和「赦免」,我們又能期望多少醫生能在道德良心的支撐下「鋌而走險」?在法理與倫理的衝突中,醫生履行救死扶傷的義務,作出利於患者而非自己的選擇,不僅需要足夠的勇氣膽識,更需要堅實的法律後盾。

  因此,當我們反思這一事件時,不應僅僅停留在拷問醫生的道德上,而應把目光放在制度建設上,思考我們的相關部門和機構,在處置類似問題時,如何為生命和醫學倫理留一扇溫情之門。因為只有這扇門洞開了,類似的悲劇才不會重演。

  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還存在一些真空地帶。例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係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准後實施。」但是,究竟哪些屬於「特殊情況」,並無明確的法律解釋,醫生的冒險搶救行為很難得到法律認可。又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不屬於醫療事故。而在現實中,醫生能否真正完全免責,尚有不少爭議。

  其實,孕婦死亡事件並非一個極端個案,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因此,社會各部門都應認真反思,以避免「哀之而不鑑之」的悲劇。對於法律部門來說,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明確醫生救死扶傷的義務與權利。對於政府部門來說,應該思考如何解決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如何解決流動人口的孕產婦保健問題。儘管還有很多待解的難題,但反思畢竟是社會進步的第一個臺階。這樣,孕婦的血才沒有白流,醫學的進步才能更有保障,生命的尊嚴才能更加彰顯。(白劍峰)

相關焦點

  • 法律衝突:三大規則之法理研辯
    當低位階法律與高位階法律矛盾時,對低位階法律而言,就意味著:或者是它可能被廢除;或者是它可能是無效的,而它的無效性就意味著法律認識對它存在的否定。【1】凱爾森的這種闡述甚是經典,這是從法律的位階效力來闡析上位優先規則的法理。然而,這雖可闡釋衝突時上位優先規則的法理,卻沒能顧及協調時下位優先規則。那麼,能否找到一種既能解釋衝突時上位優先規則又能兼顧協調時下位優先規則的法理依據,讓理論更為全面圓滿?
  • 人工智慧導致的倫理衝突與倫理規制
    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極其廣闊,人形智慧機器人正在解構傳統的人倫關係,數據搜集和分析、智能機器取代人工作正在引發各種倫理衝突,智能駕駛、虛擬實境正在帶來各種倫理難題。我們必須立足時代和社會的重大變遷,對人工智慧進行理智的價值評估,對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進行有效的倫理規制。
  • 婆婆索要購房款:倫理關係利益化,觀念衝突背後的愛與痛
    據《錢江晚報》報導,浙江紹興諸暨的一位老人將自己的兒子兒媳告上法庭,要求歸還當年自己給小夫妻買房時墊付的購房款136萬餘元。紹興中院審理後認為,在父母出資之時未有明確表示出資系贈與的情況下,應予認定該出資款為對兒女的臨時性資金出借,目的在於幫助兒女渡過經濟困窘期,兒女理應履行償還義務。這邊廂,婆婆認為這筆錢是暫時借給兒媳兒子渡過難關的,借款理當歸還;那邊廂,兒媳兒子覺得這筆錢被用於購買婚房和裝修,「理所當然」就是作為母親的原告對兩夫妻的贈予行為,不應認定為借款。
  • 「法理泛在」,數十位法學家在上海交大研討「私法中的法理」
    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王峙焯副教授指出個人主義為現代民法確立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兩項基本原則、進而對於現代法律和社會文明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但是個人主義並不能全部地闡釋人類全部生活,所以當法律被視為人類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基礎時,就體現了人類共性,個性和共性的相互補充、相互依賴,就要體現在以自然法作為方法論的私法理解上。
  • 劉慈欣:科學和倫理是有衝突的
    導語:【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為亞洲首次獲獎】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
  • 社會責任與倫理道德的衝突與反思
    獲獎給這位記者帶來了聲譽和名望,但同時也使他承受了眾多的非議,人們不斷地對他發出質疑:為什麼不先趕走禿鷹救助小女孩,而是冷血地拿起相機?在飽受非議之下,凱文?卡特於1994年7月27日夜裡用一氧化碳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成名不但沒有給凱文?卡特帶來任何快樂,恰恰相反,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愧疚和痛苦。
  • 從人肉搜索看信息社會的倫理衝突及應對策略
    摘 要:人肉搜索,是在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信息獲取工具和信息交流平臺。透明化的信息搜索和處理方式可懲惡揚善,對違法犯罪行為形成震懾作用;同時也帶來如侵犯隱私權等種種弊端。人肉搜索模式下信息社會的倫理道德狀況值得深思,其產生的倫理衝突亟待解決。
  • 「自訴轉公訴」的刑法法理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時延安杭州市餘杭區谷某某在小區取快遞時,被郎某偷拍視頻。郎某與何某為博眼球,捏造「快遞小哥」與「女業主」的曖昧聊天內容,截圖配以偷拍視頻發送至微信群,後擴散至微博等網絡平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 北京官媒:全國人大常委會廓清「愛國者治港」的法理依據和政治標準
    北京官媒:全國人大常委會廓清「愛國者治港」的法理依據和政治標準 2020-11-12 11:30: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
  • 生命倫理問題
    但是有利原則進入生命倫理學領域,其消極含義部分被無傷原則所承擔。因此,作為生命倫理學原則的有利原則僅指其積極義務,即為增進他人利益而行動的義務。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由於利益的多元化,一個行動在增進某利益主體的一種利益時,也有可能同時減損該利益主體的另一種利益,而一個行動在減損某利益主體的一種利益時,實際上也可能增進該利益主體的另一種利益。道德行動對利益的複雜影響使得行動決策變得異常困難。
  • 談談動物保護的立法技術和倫理基礎
    或許有人會質疑,根據有無痛苦來衡量動物倫理價值,是否會在動物內部造成新的物種不平等?恰恰相反,具有痛感的動物之所以值得保護,是因為不必要的痛苦正是具有惡的道德含義。邊沁就在其《道德與立法原理》中指出,一個行為的正確或錯誤取決於它所帶來的快樂或痛苦的多少;動物能夠感受苦樂;因此在判斷人的行為的對錯時必須把動物的苦樂也考慮進去。
  • 心理醫生涉嫌性騷擾,職業倫理都不要了嗎
    作者:西蒙  日前,一位山東18歲女高中生舉報心理醫生聊天「曖昧不堪」,很快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不少網友在對涉事醫生強烈指責的同時,也十分關心受害者的心理狀況。
  • 媒體稱「捐獻器官」各方應避免利益交叉和倫理衝突
    ■ 觀察家  做好「捐獻器官」這一公益事業,需要紅會、衛生部門和同在醫院內部的OPO與器官移植團隊,各盡本分,避免出現利益交叉、倫理衝突。  國家衛計委發言人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運行。屆時,也將正式地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定,在全國強制使用該系統。
  •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
    當他學習科學方面的課程時,這個學生面對的第二個困難是,怎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好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因為當你接受兩種不同的教育時,你就必須面對這種困境。儘管我們可以從神學上和高度抽象的哲學上論證科學與宗教是不會相互衝突的,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當這位來自一個宗教信仰家庭的年輕人學習科學理論和接受科學教育時,他自己將會經歷激烈的思想鬥爭,並且會與他的朋友們發生某種爭論。
  • 疫情防控時期的倫理問題及其管理
    疫情防控中輿情事件的本質是倫理衝突。疫情防控涉及多方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勢必產生諸多觀念和價值衝突,進而使倫理問題變得非常突出。基於2003年非典和此次疫情引發的輿情分析,可以發現疫情防控中面臨的倫理問題主要包括:一是信息公開與公眾知情權保護;二是公共健康與個人權利保護;三是應急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問題;四是法律與情理的衝突;五是疫情應對中的公共倫理普及。
  • 集體主義: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的辯證統一
    亞當·斯密認為功利倫理以利己為鵠的,其正義原則在實踐中只是消極的防預性規範,因而是低層次的「德性」;奉獻倫理以利他為己任,其仁愛原則要求人們為他人的幸福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因而是高層次的「德性」;馮友蘭則把「功利」和「奉獻」視為人類所能達到的兩種「境界」。一種觀點認為,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是絕然對立的,說功利就扯不上奉獻,談奉獻就不能有功利。
  • 媒體抉擇:在新聞價值和倫理道德之間
    人們往往將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對新聞媒體的管制批評為限制新聞自由,殊不知也是美國政府對新聞媒體濫用新聞自由挑戰人類倫理價值的無奈調節。  遺憾的是,對於攸關反恐、「文明衝突」這樣決定美國國家戰略利益的領域,美國政府才會借力「愛國主義」或倫理道德去管制桀驁不馴的媒體。而對於美國內政方面的民事或刑事案例,又對新聞媒體對公共價值體系的衝擊視而不見。
  • 劉志強 | 論人權法的三種法理
    在公領域,當國家履行消極義務時,公民與國家之間呈現出一種防禦權結構模式。當國家履行積極義務時,公民與國家之間呈現出一種合作權模式。在私領域,私人履行消極義務時,私人之間也呈現出一種防禦權模式;履行積極義務時,呈現出一種合作權模式。而在第三法域,公民的勞動權、福利權、社會救助權則更加強調個人與社會的合作。
  • 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的倫理素養
    二、領導幹部倫理素養的構成倫理素養是領導者在進行疫情防控的決策與管理中處理各種倫理衝突和矛盾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是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及時回應社會輿論和公眾需求所必備的素養。它可以助力領導者有效化解危機狀態下紛繁複雜的各種價值衝突,和諧社會關係,調動各方力量共同戰勝疫情。
  • 敢不敢,一起帶電去冒險!《和平精英》攜手特斯拉開啟跨界聯動
    敢不敢,一起帶電去冒險!Tesla主題店超級充電站現身海島,神秘互動玩法等你發掘作為此次聯動的重要一部分,《和平精英》將特斯拉合作車型Model 3和Model X、特斯拉經典元素超級充電站和特斯拉主題店等元素場景完美植入經典的海島圖地圖,在遊戲中打造首個「虛擬車輛體驗店」,讓特種兵足不出戶在遊戲內就可以近距離體驗到特斯拉帶來的科技震撼和體驗店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