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重新定位初探
英語作為外語一直作為獨立的學科存在,英語教育也建立了以語言學理論為基礎的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英語教育的實施基本也脫離母語的認知狀況另起爐灶,以原子主義為方法論指導來進行語言知識的整合,語音、語法、詞彙、篇章構成獨立的教學單位,而且始終貫穿於課堂教育。語言交際不是建立在學生認知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在一個個人工設定的非真實環境中進行「實戰」交際練習。交際的場景不具備任何現實意義,而是作為未來可以調遣的使用功能來進行儲備。閱讀也與母語教育迥異,不是以意義構建、認知世界、分析審美能力、寫作能力為教學目的,而是訓練閱讀技巧、學習詞彙與語法,為不知為何物的英語能力做準備。聽力是獨立的技能,脫離交際需求,是作為儲備功能而進行的訓練。由於缺乏交際需求,聽力的目的是為聽而聽,聽的內容與學習者絲毫無關,基本是盲聽猜測,是永遠讓人心驚膽戰又無能為力的斯芬克斯謎團考驗。
由於對於語言進行原子主義分解,又缺乏以認知世界與意義構建作為導向的形式關注矯正與語言能力綜合,結果投入了大量時間及經歷的英語教學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定位及明確可信的目標。脫離實際與形式演繹化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為瑣碎的各類語言點及語言規則所累,無法回歸讀與寫的語言教育本位。教師的不當引導導致學生在分析英語的框架下進行著枯燥的語言技能操練,詞彙、語法、各種語言點成為學生關注的中心,閱讀與寫作意識受到嚴重抑制,意義構建與知識創建成為遙不可及的目標。學生學習沒有意義感、世界知識增加感及理解世界與自我表述能力提高感,英語不是與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工具,而更像是抽象的難得使用的天文學。這種形式主導、漠視意義構建的英語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知識組合能力永遠欠缺,即使到了所謂的高級階段也很難講清楚自己到底學了些什麼,也不具備嫻熟甚至良好的寫作能力。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語本身定位的錯誤。由於英語教學把自己獨立於母語教育,結果導致自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在自身營造的假設世界裡進行真實世界的抽象描摹。由於缺乏真實的交際需求,英語教育只好模擬真實需求,並把以意義為中心的真實需求改為以形式規則為中心的機械操練,結果導致以明確性、線性、確定性代替了現實需求的模糊性、非線性及隨機性,英語教育成為機械的程序,語言規則與技能操練成為主導內容,其自身目的也深陷窠臼,難以突破空洞的「聽說讀寫譯」目的束縛。
如何破解英語教育的困境?如何讓英語教育回歸正常的軌道,成為教者有為、學者有成的事業?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無數人利益的問題。
英語教育迷局的突破需要從自身定位開始,重新確立自身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的體系,然後在新的自我認知基礎上重新構建自己的學科大廈,在於其他學科的交融中凸顯自己的存在價值。
作為外語的英語不是一個完整意上的獨立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作為外語的英語不具備學科的獨立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基於下列原因:
首先,作為外語的英語依賴於母語的認知,而且這種依賴貫穿始終。母語認知是英語教育的基礎,英語與母語共享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基本的語義邏輯框架及語用規則。雖然,二者可以互相促進,但一般而言母語的認知水平及知識程度直接影響、制約英語教育的進展。正是由於英語對母語的這種依賴關係,英語教育的自身定位必須以母語作為依靠來規劃設計教學方案。教學內容必須在母語的認知框架內運作,以與母語共享的意義為基礎安排教學活動,藉助母語的語義邏輯框架及語用規則提升學生的英語意識,為學生獲得英語語言結構規律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其次,英語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及獲得信息。而交流及信息內容具有龐雜專業性,這種專業性遠非英語教育所能涵蓋。英語是融合在日常生活及各個專業內的工具,不具備特別的存在條件。
英語的母語依賴性及身份消融性使得英語教育必須依靠與母語的共享的意義及各種專業知識作為自己的存在根據。可以粗略地說,英語就是母語意義的一種另類表達形式,是各種專業知識的附庸。母語的意義及各種專業知識是英語教育必須考慮的兩大要素,脫離了這兩大要素,英語教育便會空洞、虛無。
英語的本體論重新定位意味著英語教育方法論也必須重新定位。英語教育方法論設計必須以母語的意義及各種專業知識為前提,需要拋開傳統語言本體論觀、英語主體觀、原子主義觀,圍繞兩大要素進行重新布局。英語教育的目的也需要擺脫唯英語論的論調,把關注重點轉移到如何利用母語與英語意義共享儘快實現學習者對於英語語言形式規律的融會貫通及自然運用,對於英語語用規則與邏輯的嫻熟掌握,利用百科知識實現英語能力與母語知識能力的有效對接,使學習者成為熟練的雙語人才。
這種英語教育方法論的新目標在教學策略上要求拋開傳統的外語教學交際與閱讀認知,擺脫英語至上論的束縛,使外語交際與閱讀建立在意義優先通曉的基礎上,不留學習懸念,把學習重點放到分析與寫作能力的培養上,放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去「英語至上」的交際與閱讀過程化,一切以收穫結果為中心,以最終結果作為實現英語與母語熟練對接與轉換的保障。
總之,英語教育的重新定位意味著對於作為外語的英語進行從本體論到方法論的全方位的探索與改革,其中牽涉到的認知是革命性的,具體操作策略也是顛覆性的,但所有這一切都值得做,不僅為了科學探索,更為了解放在英語教育與學習道路上蹣跚前進的無奈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