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降薪已成為趨勢,雖然四大行否認降薪計劃,但是績效打折、福利縮水,銀行從業人員的收入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金飯碗"也保不住了?
人們常把銀行的工作比做是"金飯碗","金飯碗"這個詞是相對"鐵飯碗"說的,指不但收入有保障而且收入還不低,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看去年各大銀行的工資情況。
銀行從業人員的工資其實一直是不少人關注的對象,有調查數據稱,在2019年我國銀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為30萬元。而在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資性收入僅為1718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資性收入也只有25565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對比,銀行從業人員工資收入確實是比較高,從這方面來看,確實有降薪的必要。
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金融業、通信軟體業等行業是我國平均薪酬比較高行業,金融行業有沒有可能會降薪可能一直牽引著眾多金融從業者的心。不過根據希財君從朋友那裡的了解,雖然銀行業的平均薪水比較高,但大多數處於被平均的行列。
在銀行工作並不是吃大鍋飯,不同的崗位收益差別比較大,一般來說,櫃檯等一些前端員工,工作可能會比較累,但收入並不是很高,工資真正高的可能就是管理層。如果再降薪,可能基層人員就沒有什麼盼頭了,降薪也要降那些管理人員的工資。
另外,現在銀行是全民營銷,想要混日子躺著吃飯顯然已經不合適了,任務完成的好,攬儲多給銀行創收多收入自然就高。沒有完成任務,工資低不講,可能還有很大的工作壓力,時間久了就算銀行不逼你離職,自己也會因為收入的原因主動離職。
最後,就算是相同的銀行但所處區域不同,收入也有很大的區別,市區好於鄉鎮,經濟發達的地區高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個人收入與網點整體業績也有關係,你個人做得好,網點整體差,收入可能還是上不來。所以說銀行業想要集體降薪,目前來看可能不是很符合實際。
某股份銀行的員工表示,雖然沒有銀行沒有明確通知降薪,但是今年以來,收入就一直下降,很多原有的福利包括節假日的購物卡、旅遊補助都沒有了,繳納的公積金也下調了。
由此可見,銀行員工的收入下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這也許是全國金融業集體降薪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