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對「二・二八事件」的符號建構撕裂臺灣

2020-12-14 網易新聞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光復以後發生的非常嚴重的一次政治事件,不僅在當時引起海峽兩岸的廣泛關注,而且對此後臺灣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社會大眾及國家認同等諸多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過去的71年間「二・二八事件」已經被島內藍綠雙方建構成一個特殊的符號,藍綠雙方對於「二・二八事件」符號的話語爭奪從未停止,尤其是政治「戒嚴」結束後,「二・二八事件」符號的內涵已被民進黨操弄異化為臺灣人民爭民主、搞「臺獨」的政治幌子。國民黨李登輝時期之後,對於綠營扣上的「二二八原罪說」不斷妥協退讓,面對民進黨的步步緊逼推行「去蔣化」,國民黨逐步喪失話語權。「二・二八」符號通過民進黨的建構已對臺灣社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將直接衝擊未來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1年,作為臺灣社會一道醒目的歷史傷痕,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都會觸動臺灣人民的敏感神經。對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問題,很多民眾都積極努力推動解決,都希望公布真相、平反冤案,以達到消除省籍衝突的矛盾,但「二・二八事件」雖然平反了,卻變成了新省籍衝突的幫兇。

「二・二八事件」這個政治符號的建構話語權,在臺灣政治民主化後逐漸被民進黨所搶奪。民進黨「臺獨」勢力利用「二・二八事件」符號挑撥省籍矛盾,製造社會對立,從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要求中正紀念堂、中正路改名,拆除蔣中正銅像等行為看,未來「獨派」將繼續炒作「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已成為民進黨操弄「臺獨」激發臺灣民眾仇恨大陸、分裂國家的一張神主牌。

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戒嚴」體制的結束,民眾紛紛要求追查歷史真相、洗涮冤情、獲得賠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別有用心的綠營政治人物便利用「二・二八事件」作為選舉的工具,製造種種誇大的言論,重構歷史記憶,將「二・二八事件」符號重新建構,賦予「悲情二・二八」的特殊意涵。

「二・二八事件」中的傷亡人數被「臺獨」分子誇張渲染,並利用為政治的煽動宣傳。「臺獨」不但從片面的現象述說「二・二八事件」,並且大幅度誇張臺灣人受殘害的人數,從原來傳言的一萬人,誇大到兩萬、三萬,甚至還有人說是八萬、十萬,目的就在於一定讓臺灣人對中國生出仇恨之心,以此煽起省籍族群矛盾,不斷打擊在他們口中的這個所謂「外來政權」國民黨。

每逢「二・二八事件」這個敏感的時機點,民進黨總是一次又一次消費綠營口中的「二二八元兇」蔣介石,久而久之更加深了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省籍、族群及文化的隔閡。民進黨從中作梗,屢試不爽,意圖製造族群對立、折除蔣介石銅像、停止播放所謂「蔣公紀念歌」等。通過「二二八博物館」、紀念日、舉辦專題研討會以及一些「獨」派的媒體的宣傳,多方配合,建構上述新的歷史記憶。

綠營學者多年前在開始研究「二・二八事件」的時候,雖然戴著有色眼鏡,但是他們也只敢選擇性引用資料,只敢在史觀部分自由發揮。因為臺灣還有一群不介入政治的獨立研究者,他們還有所顧忌。但是近來他們對「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已經到了任意發揮的地�i。從乞丐兵、老臺幣四萬比一欺負臺灣人、官逼民反、「國家大屠殺」等等。各種謊言把國民黨當局說成十惡不赦的犯罪團體,而馬英九的「道歉」態度則是替他們的胡扯背書。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綠營方面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符號建構不斷向有利於攫取政治利益的方向發展,對於「二・二八事件」無所不用其極地曲解,「二・二八事件」符號的話語主導權已經完全由民進黨所掌握,與民進黨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國民黨深感面臨危機,雙方針對「二・二八」符號的話語建構與詮釋展開激烈交鋒,但是國民黨屢屢處於劣勢,「二・二八」符號話語權被民進黨牢牢控制在手裡。

各種「臺獨」團體利用「二・二八事件」撕裂臺灣、謀取政治利益的行徑,數十年如一日。民進黨兩度執政的助力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借該事件鼓動社會對立,以達到仇恨及把國民黨拉下馬的目的。藍營政治人物以及學者如今認識到了話語權主導的重要性,開始通過清理歷史真相不斷反擊,藉此通過反擊民進黨及「臺獨」派年年通過消費「二・二八事件」繼續製造兩岸對立的惡劣行徑,與民進黨以及「臺獨」勢力搶奪建構「二・二八」符號的話語權。

「二・二八事件」從發生到落幕,僅僅數周,卻因為島內時勢風雲變幻,對日後臺灣政治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國民黨一直無法擺脫的外省人「原罪」,很大原因就是無法擺脫「二・二八事件」符號的壓迫。由於國民黨對「二・二八事件」長期疏於研究,畏於辯解,勇於道歉,使得民進黨對於「二・二八事件」的詮釋已然成為政治正確。某些藍營政治人物不僅不敢提出質疑,反而將「二・二八事件」作為外省族群原罪的來源。

在民進黨及「臺獨」勢力不斷對「二・二八事件」符號別有用心的建構下,通過歪曲「二・二八事件」歷史記憶,滋生了一大批反中、仇陸的所謂「天然獨」,臺灣社會族群對立將會長期存在。對於「二・二八事件」符號建構話語權喪失的國民黨,將不斷背負所謂「二・二八事件」原罪。

臺灣民眾應正確認識歷史真相,進而看清民進黨和「獨派」勢力歪曲歷史、誤導民意的險惡目的及其危害性。然而,別有用心的政治人物為攫取政治利益對「二・二八事件」的政治消費不會停止。「二・二八事件」符號已成為民進黨的政治資產,既然是政治資產,民進黨當然希望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天的臺灣,民進黨為落實其「臺獨」理念,不停地虛構「二・二八事件」謊言。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用資料與證據說話,反對任何謊言式的製造臺灣族群政黨仇恨,以真實的歷史史實作武器,戳穿「臺獨」分裂勢力製造的政治謊言。

當然,歷史事件的客觀詮釋有賴多元的觀點,所有的歷史記憶與詮釋,都帶有書寫者的不同角度與觀點。檢討並吸取歷史教訓,並非不斷消費、利用這樣的悲傷記憶。而「二・二八事件」符號的建構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事例。(作者:溫天鵬,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煽動兩岸敵意、仇恨和對立只會更深地撕裂臺灣社會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12月16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當局和一些政客一而再、再而三利用公權力,打壓、霸凌一些臺灣人士,煽動敵意、仇恨和對立,實際上只會更深地撕裂臺灣社會。
  • 遊盈隆退出民進黨後再批蔡英文:撕裂社會,非常糟糕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尹豔輝】「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在社交網站「臉書」宣布退出民進黨後,24日,再度重批民進黨。遊盈隆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撕裂社會,認為是蔡過去3年非常糟糕的事。據臺灣《中國時報》6月25日報導,遊盈隆2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調數據,會前接受媒體採訪稱,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發生很多事情,讓他覺得對民進黨非常失望。
  • 罷韓案撕裂社會對立的傷口 臺灣如何團結?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第一個4年任期中,臺灣就逐步走向撕裂對立的局面;在領導風格上,她孤傲擅權、專斷獨行,在政策制定上,她輕忽民意,頑固偏執,於是,我們看到臺灣社會因撕裂而阻礙了前進的腳步,也因對立而消蝕了發展的動力。未料,就在蔡英文展開第二個任期的第18天,臺灣又因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讓已然撕裂對立的傷口擴大,難以癒合。
  • 臺媒:蔡英文勿再以理性撕裂得來不易的和平
    中新網11月1日電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稱,要用理性面對崛起的大陸,對此臺灣《旺報》發表評論指出,兩岸關係已經前進到「和平發展」的氛圍,民進黨並不需要再以「理性」的方式,去撕裂得來不易的局面。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在美國舊金山訪問發表演說時指,大陸人喜歡用歷史和情感詮釋兩岸關係,但「我們」要用理性面對崛起的大陸。
  • 臺媒:民進黨改歷史課綱意在「洗腦」臺灣學生 大陸不會放任
    民進黨企圖誤導臺灣學生的歷史觀和認同觀(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折騰許久的臺灣「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議題13日有了結果,臺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最終拍板決定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
  • 民進黨是臺灣的「救世主」?別逗了
    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上提醒常委們「如果民進黨做不好,臺灣沒有人做得好」。此言一出,立刻遭到臺灣網友炮轟,許多網友紛紛抨擊蔡英文缺乏自知之明,這種自我安慰、自我貼金、自我吹虛,根本沒有廉恥之心。在蔡英文看來,只有民進黨才能「主宰」臺灣,在臺灣只能靠民進黨這些「精英」,大有捨我其誰的傲氣、霸氣、蠻氣,這是徹頭徹尾的唯心史觀。
  • 柳金財:以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政策為例,檢視臺灣社會團體與民進黨...
    11月22日國民黨結合社會團體,共同號召民眾上凱道遊行抗爭反萊豬進口,參與團體約有五十幾個,對比2012年反豬牛抗爭事件共連結一百多個團體,顯然處於反對黨時期民進黨其連結團體的能量及力度,遠比國民黨更具有相對優勢。然值得觀察是,民進黨執政後與社會團體關係由緊密合作轉為疏離鬆散,但國民黨卻難以進一步建立合作聯盟關係,這將影響其重新「執政」的政治能量與機遇。
  • 揭穿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真正圖謀
    民進黨成立後,頂著反國民黨體制的衣缽,處心積慮搞「法理臺獨」,但苦於在國際上謀求地位「無章可循」。1999年民進黨推出「新策略」,通過所謂「臺灣前途決議文」,聲稱有條件接受「中華民國」的名號。說穿了,這就是利用「中華民國」名號,利用兩岸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打「國際空間牌」的手段,將「臺灣」從純粹的地理概念,改頭換面為「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符號,意圖實現「臺獨」。
  • 從柯建銘被拉扯事件看臺灣民主
    臺灣《聯合報》4日社論說:發生對「立委」施暴事件,令人遺憾,我們提醒勞工團體要節制行動,以免抗爭失去正當性。但另一方面,執政者對於勞團絕食抗爭近月不聞不問,最後又指責他們「沒資格代表勞工」,這樣的反應,也未免顯得冷血。柯建銘因居間協調穿梭而成為勞團洩憤對象,是遭池魚之殃,抗爭者找錯了對象。
  • 臺灣經濟靠誰?民進黨當局不要搞錯了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民進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操弄讓兩岸更加對立撕裂,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也令人關注。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總會長謝正一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真正在破壞兩岸關係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於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臺灣經濟需要靠大陸,要緊張的應該是臺灣,該擔心的也是臺灣。
  • 綠營憂推廣漢語拼音會造成「臺灣撕裂與不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周先報導:臺灣「中央社」5日報導,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6日將邀請「教育部長」鄭瑞城列席報告,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翁金珠等人將要求「教育部」不要把「通用拼音」政策改為「漢語拼音」。
  • 下架民進黨 發揮點滴影響力 翻轉臺灣轉共同命運
    前臺「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有感於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決定臺灣的未來走向,極為關鍵,傾心力完成《翻轉臺灣:危機時代的一次保命型大選》,盼臺籍民眾體認,民進黨「執政」三年半以來,利用手上不受制衡的無邊無際權力,任意妄為,臺灣必須在明年1月11日以選票下架民進黨當局。
  • 臺灣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
    中新社臺北2月28日電 (記者 黃少華)今天是臺灣二二八事件發生65周年紀念日。臺北、新北、臺中、高雄等地舉辦多場追思、祈福、展覽、音樂會等紀念活動。  距臺灣光復僅一年餘的 1947年2月28日,臺北市民為前一天軍警打死商販而罷市、遊行請願,並聚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遭衛兵開槍射擊,激起全省民眾憤怒,爆發了大規模暴動。
  • 臺灣日據時期工程師八田與一塑像被斷頭 日媒驚呆了
    2011年,時任臺灣領導人的馬英九與民進黨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都公開頌揚八田與一的貢獻;同年,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開幕,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他4年前就認為臺灣人對八田表達的尊敬還不夠,應該興建紀念園區。自此,八田與一得到藍綠陣營的一致肯定。
  • 張安樂諷民進黨"皇民"教育勝過日軍刺刀統治臺灣50年
    張安樂率眾身著日本「皇軍」服裝,向民進黨頒發「媚日忘祖」感謝狀,表達對該黨「毒化」教育、「皇民化」教育的極力不滿。(圖/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臺灣「反課綱」爭議延燒,張安樂又出手了。綜合臺灣媒體以及大陸觀察者網報導,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5日率領30多人突襲民進黨中央黨部,痛批民進黨「媚日」,並送上「媚日忘祖」感謝狀極力諷刺;晚間再號召約500名群眾,以「路過」名義在「教育部」對面中山南路慢車道集結,向「反課綱」學生喊話。
  • 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說,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辦民調是在做撕裂的事? 前"綠委"三問蔡英文
    辦民調是在做撕裂的事?前"綠委"三問蔡英文 2019年04月22日 09: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日(22日)上午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嘲諷,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是在開什麼玩笑?
  • 臺媒: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臺媒: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說,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
  • 看見臺灣│「挖山」不止的民進黨
    「去中國化」是臺灣島內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重大「臺獨」戰略。從李登輝、陳水扁開始,「臺獨」們從教科書入手,逐漸地把「臺灣史」與中國史割斷開來,直至蔡英文手上終於集大成,把中國史併入了「東亞史」,大陸成為了與東亞各國一樣的「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