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姑」到「打拐」 「北上」港導看內地社會

2020-12-22 1905電影網

    集中了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等內地面孔,講述著內地特色的「打拐」故事,如果沒看到電影

《親愛的》

導演

陳可辛

的名字,誰又能察覺出這是一個香港人拍出的作品呢?片中對內地法院、派出所等公權機關的描述、設計到內地鄉鎮生活細節,更是令觀眾們會心一笑。陳可辛並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事實上,自從2004 年關於香港內地合拍片的協議實施後,北上來內地拍片的香港導演們已經越來越「懂內地」:他們講述的內地故事越來越接地氣,鏡頭中的內地城市越來越生活化,電影中的內地人形象也與以往不同了……


港導北上十年簡史:從「硬塞內地演員」,到「內地取景取材」

    2004年關於香港內地合拍片的協議實施後,香港導演正式開始了「北上潮」——彼時香港電影接連失去中國臺灣和南洋市場,而開始急速膨漲的內地市場成為香港電影人不得不正視的陣地。

    最初受制於合拍片條件,和對內地文化的陌生感,一些香港導演還是傾向拍發生在香港的警匪片,頂多在片子裡塞一兩個內地演員。比如

《無間道3》

陳道明

演的大陸警察「影子」,使這個本來有望成為經典的三部曲終於成為爛尾;

《線人》

陸毅

演一個搶劫犯、

《寶貝計劃》

陳寶國

演一個黑社會大佬,這也皆是水土不服的典型。另外一些人,則選擇了古裝片、民國題材與奇幻電影,如「狄仁傑」系列、「葉問」系列、「畫皮」系列等等,這既是他們熟悉的領域,又能比較好的規避掉「審查」。

    但北上的香港導演們逐漸意識到,也許講述內地人更加有代入感的故事,才會更好的促進票房。2013年

杜琪峯

《毒戰》

出現,影片全程內地取景,但毫無違和感。它既遵從內地電影業的遊戲規則,但在規則之內拍出不刻意迎合,不影響品質,甚至在很多觀眾眼中,其犀利尖銳程度不弱於以往在香港拍出的電影。陳可辛在2013年捧出的

《中國合伙人》

,將內地著名的「新東方英語培訓」搬上了大銀幕。今後,香港導演還將更自然地擁抱內地。

爾冬陞

明年有一部橫漂題材的

《我是路人甲》

。靠拍「狄仁傑」系列回春的

徐克

更乾脆地拍起經典的文革樣板戲

《智取威虎山》

。而

彭浩翔

《春嬌與志明》

中聚焦的就是北京的後海酒吧。

港導眼中的內地城市:早年只拍「北上廣深」,如今深入橫店和農村

    翻看香港導演最初「北上」時電影中的場景,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者有典型內地風格的城市,取景也是標籤性質的建築物或者名勝古蹟,不少鏡頭都是浮光掠影式的匆匆掃過。陳可辛北上第一部電影

《如果·愛》

周迅

就飾演一個從北京三裡屯跳舞出來的演員,成名後來到上海拍電影。徐克的

《女人不壞》

的故事發生地,也放置在北京。

    而彭浩翔的《春嬌與志明》中聚焦的就是北京的後海酒吧,國貿地區的高檔寫字樓,連

徐崢

楊千嬅

談戀愛的地方,都選擇老套的清華大學。

杜琪峯

的愛情片

《單身男女》

,女主角

高圓圓

老家放置在蘇州,鏡頭在這裡,只有一個標誌性的江南小巷。只有

許鞍華

的電影

《玉觀音》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因為劇本的因素,故事發生在雲南和上海弄堂,才拍得很有煙火氣。

    從

《毒戰》

開始,香港導演們開始有意識地塑造更有內地特色的場景。《毒戰》中的「津海市」雖然是虛構的,卻是在天津取景。而杜先生眼中的天津就是灰濛濛的一派蕭瑟。

古天樂

的老巢是在廣東的農村裡的。陳可辛為了給《親愛的》中

黃渤

找到一個合適的小賣鋪,跑了好幾個廣東的城中村,還在

趙薇

出場戲中調來幾十個會講安徽蕪湖農村話的群眾演員,因此也很寫實地拍出中國八九十年代的場景。而

爾冬陞

的新片

《我是路人甲》

關注的就是橫漂,更是全程在橫店拍攝。至於徐克的

《林海雪原》

,則都跑到大東北的山林裡拍戲了。 

電影《春嬌與志明》中,黃曉明在和醜女相親時自卑地說「我沒有北京戶口。」

港導眼中的內地特色:愛相親、學英語、跑到香港買蘋果

    香港電影人鏡頭下的內地,總的來說,當鏡頭對準這個國家最繁華的部分時,它確實已經和國際最繁華的地方並無二致,但鏡頭一旦偏移,卻又發現了一些文明社會下的陳舊殘餘:比如《春嬌與志明》中大爺大媽拿著寫有子女各種條件的紙板如買賣般相親,A大媽說:「我侄女一個月賺幾萬呢。」 B大媽搶話,「我們家在北京市區兩套房子。房貸都還完了。」黃曉明則在和醜女相親時自卑地說「我沒有北京戶口」。

    彭浩翔同樣也在此片中描述了他眼中的內地生活習慣,女生喜歡「螞蟻上樹」這道菜;去趟香港要帶兩臺iPad;

楊冪

飾演的空姐也是文藝青年,喜歡去後海的酒吧「床吧」喝酒。在陳可辛的

《中國合伙人》

中,留學潮時期苦念英語的學生,像搞傳銷似的勵志演講,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毒戰》中,也充分展示了杜琪峯眼中的內地生活特色:

古天樂

首次被抓後,警察就給他披上了軍大衣;古天樂在毒窩和聾啞兄弟一家吃飯時,杜琪峯也不忘在飯桌上擺兩瓶內地人都熟悉的茅臺;而當

孫紅雷

與傀儡大佬在夜總會談生意時,舞臺上身著大紅色性感裙裝的舞女跳得熱鬧,大佬們扯著嗓子開口閉口億萬上下的交易,被觀眾笑言堪稱最接地氣的一幕。這個舞臺,據說是天津的劉老根大舞臺。

下一頁:港導眼中的內地社會議題:死刑、打拐和文革後遺症

>>查看全文

相關焦點

  • 港生北上升學拓新路 港人需加強了解內地高校
    然而,在港有獨立招生權的內地院校少之又少,而聯招試需學生額外參加入學試,而考試大綱又以內地高中教育課程為藍本,對香港考生而言,絕對是大挑戰。  2012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實施至今,參與計劃院校由63間增至75間。國家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雲山表示,去年內地各高校合共招收了1188名港生,較2012年增長了22%,北上升學勢頭見好。
  • 內地女子赴港賣淫被困性奴集中營
    內地女子赴港賣淫被困性奴集中營  香港人稱內地到港從事色情業的女子為「北姑」  「北姑」闖關的屈辱「錢途」  -本報記者 孫 磊  這是深圳與香港相鄰的羅湖口岸的真實一幕。  入境大廳裡人頭攢動,兩個打扮入時的妙齡少女在經過驗證臺時遞上所持證件。
  •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2017-11-09 10:06:2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內地高校免試招生在港啟動現場確認 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
    原標題: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展才華 3月11日至29日,「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展開現場確認程序。程序啟動第一天便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到場。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北上升學。 「內地現在發展快,機遇多。
  • 抓緊機遇丨港生北上升學天地寬
    ,愈來愈多港生首選北上讀大學名校多、資源多、前景佳,近年內地大學成為本港學生的優選,報名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教育局昨日表示,入讀內地186間指定大學的香港新生可申領「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免入息審查資助金額為5600港元,金額和去年一樣,並無因應疫情而有所調整。目前身處深圳的明仔已經在深圳酒店隔離了兩天,兩周後要到北京的大學報到。父母因工作關係不能陪同兒子北上,懂事的明仔留意到資助計劃的新聞,卻慨嘆「有點失望」。
  • 港校北上面試內地考生 重在了解適應及抗壓能力
    港校北上面試內地考生 重在了解適應及抗壓能力 2008年07月02日 1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科大設在廣州的面試點,約有500名內地生參加。(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上月底,趁廣東高考生填報內地大學志願前夕,多所香港高校在廣州、深圳面試內地考生。今年各港高校都格外重視面試,除了由各專業的教授親自把關,面試內容也有所變化。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著重了解考生生活適應,以至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 大灣區教育,港人未來或可以北上內地任教!
    但是,港澳教師赴內地任教中、小學仍然有不少障礙。本港教育工作者對教師北上發展所面對的問題,點出兩大關鍵阻力:現時兩地薪酬差距大,以及未有具體配套措施幫助教師北上就業。教育界期望政府推出相應措施,支援香港準教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他們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 香港演員北上:在港演戲「沒飯吃」,內地的待遇完全不同
    香港演員北上:在港演戲「沒飯吃」,內地的待遇完全不同當香港演員在香港演出時,他們受到相對較差的待遇。班裡的武師「太保」曾經在拍攝一出更危險的替身戲時,問導演,可不可以給他加個墊子?可是導演對他的評價是:「你怎麼不讓導演演啊,替他演?」
  • 「澳車北上」將不設配額,每日數量先到先得
    澳車經大橋珠公路口岸出入內地 將不設配額 每日數量有限 先到先得
  • 疫情清零、港車北上,香港接下來的大事都在這裡
    疫情「清零」、港車「北上」、股市「互通」,香港接下來的大事都在這裡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涉及中央惠港「大禮包」、抗疫防疫幾步走、如何提攜香港經濟的三萬字、200多項措施盡收於此。用林鄭的話說,「如何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復信心,是這份《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
  • 香港學生盼北上內地讀書 交流機會多科目選擇廣
    香港學生盼北上內地讀書 交流機會多科目選擇廣 2015-03-17 16:08:34(香港《文匯報》/歐陽文倩 攝)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年香港學生北上內地升學漸成趨勢,2015年「內地部分高等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16日開始現場確認階段,首日已有220位應屆文憑試考生相應到不同中心辦理手續。
  • 「港車北上」不限額!可在內地停留180天!首站珠海準備好了嗎?
    港車北上不限額!經港珠澳大橋首站就是珠海! 可以預見,未來在珠海將看到大量掛著香港牌照的港車,長隆也將迎來大批港客。 其實,最開心的除了餐飲旅遊業的人士,還有珠海的房產開發商,因為珠海大部分區域的房價不到香港的五分之一,低一些的鬥門、金灣區域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 港深口岸出現北上避疫潮
    【環球時報記者 楊偉民】香港已有多天出現上百確診病例,不少人紛紛北上「避疫」,近日深圳灣口岸更出現大排長龍的場景。香港中小學2日起停止線下課程,許多跨境家長便帶著子女返回內地避疫。在香港和深圳開晶片設計公司的胡先生5日下午5時帶著讀小學的兒子過關回到深圳,在深圳灣口岸他看到大量旅客排長龍。
  • 內地實施手機實名制 港人購內地卡需持證登記
    據香港大公網報導,日前工信部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手機號碼實名制,規定從9月1日起新增電話用戶需實名登記,並在內地全面實施,同時亦覆蓋已持有內地號碼或新開戶的港人。三大通信運營商工作人員表示,港人今後在內地購買手機卡,需持身份證或回鄉證進行實名登記,至於已持內地號碼的老用戶,現時雖無強制要求實名,但未來在辦理新套餐業務時將重新補辦登記。
  • 北上不全為"保底"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兩地高校取捨 並非全為「保底」  不少通過「免試招生計劃」被內地大學錄取的港生,同時擁有香港當地高校的入讀機會。港生在兩地高校取捨間,為何最終選擇前往內地?受訪港生中,有人看中內地整體發展環境,有人認為內地相關專業更具優勢,也有人坦承入讀的內地高校不夠理想,只是「保底」選項,並笑稱研究生期間爭取回港就讀更好的學校,從而實現「洗底」。
  • 「港車北上」最新政策曝光 「兩地車牌」或將退出歷史舞臺
    近75萬港澳私家車(俗稱「單牌車」)車主期待已久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近日是好消息不斷。繼港澳特區政府先後透露政策細則:包括港澳單牌車北上將不設配額,但先到先得;連續停留不得超過30天,累計停留不得超過180天之外,港府今(9)日進一步爆料,初步構想北上車輛需為八個座位以下。
  • 清華北大香港「攬」生源 是什麼吸引了港生北上?
    《大公報》發表題為《清華北大香港「攬「生源 是什麼吸引了港生北上?》的文章,分析了內地高校擴招港生等一系列問題。全文如下:  前幾年,媒體報導最多的是,香港高校來內地搶生源。如今劇情反轉,內地高校開始到香港「攬」生源,在國家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中,參與招生的內地高校已經增加到84所。此次擴招有何隱情?
  • 教育部擴大招生規模 | 港生內地升學九年創新高!
    今年港生申請內地大學的比例創九年新高,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建設,粵港澳青年人才流通備受關注。「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近來致力為內地港青提供服務,他建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為港青提供更多北上升學就業的有用信息及輔導,乃至「一條龍服務」。
  • 內地中產結伴赴港看牙 不信內地牙醫只當笑話
    他解釋,這些內地客勇於追求醫療質量,曾到歐美,屬見過世面的一群,因認為香港牙醫服務與海外不相伯仲,加上不信任內地牙醫,寧願花錢赴港就診。  現時他的診所約兩成均是外地遊客,他透露,過往以歐洲和美國遊客較多,現時則以內地客為主,有來自上海,也有遠至哈爾濱,平均每月也會有一家三口的家庭客人。「去年一對哈爾濱夫婦客人,便赴港訂造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