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鏡子》:孩子的素養,是父母上的第一堂課

2020-08-27 青年不畏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記錄片《鏡子》,裡面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很是深刻,這裡我想改一下:

父母的修養就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孩子的一生;能夠照出孩子的醜陋與美麗;照出一個家庭的前世今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方向,也是一顆小小的種子,會慢慢生根發芽。

· 01 ·

四川女醫生在泳池因被兩名13歲男孩冒犯,其男孩家長不道歉,後經警察調解了卻此事。殊不知次日該家長帶上親友來到女醫生醫院大鬧,稱女醫生如此人品不配做醫生,並讓醫院當場辭退女醫生。

男孩母親如此潑婦行為,從始至終都不認為自己有錯。直至女醫生自殺搶救無效身亡,還一直在強調,她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只是當時不認可女醫生的態度而已,所以才會去醫院大鬧,才會把剪輯過的視頻發到網上。

據女醫生同事介紹,一起共事五年,從未見過其大聲說話,更別說惱怒他人。

「沒有想到」,「而已」,如此輕描淡寫地說出來。

生命真的很脆弱。僅僅由於男孩母親的一句「沒想到」,由於她的「而已」,由於她把孩子的矛盾擴大化,導致一個家庭痛不欲生,導致後面發生那麼多事情,可悲

如此行為竟然還以為是理所當然,害得孩子沒了母親,丈夫沒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女兒,醫院失去了好醫生……

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萬丈懸崖。

如果當初兩個男孩能夠在第一時間向女醫生道歉,後面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

如果當初男孩的家長從小教育他,有所為有所不為,那就不會有這麼多事情;

如果當初男孩的家長能夠幫孩子分清對錯,那會不會比現在好太多;

如果當初……

· 02 ·

少年強則中國強。

近幾年多少新聞報導都是因為孩子的舉動,導致家長大打出手。不難想像,照此形勢發展下去,則是:熊孩子強則中國弱

7月19日上海迪士尼樂園也上演了熊孩子和家長的一幕。

迪士尼樂園到處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難免會被碰到。一個8歲男孩在走路過程中無意碰到一女孩敏感部位,女孩小聲嘟囔了男孩幾句,被男孩的母親聽到後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記耳光就煽了過去,嘴裡還說著一些齷齪的話。同行的人還幫腔:你長成這樣有人摸你都不錯了。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素養!孩子是學著大人說話的,看著大人的樣子長大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無形中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今日你怎麼對待他人,他日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

最終在警方的調解下,雙手握手言和。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 03 ·

陝西西鹹新區某小區內,有人向物業投訴,電梯裡總有一股尿騷味,懷疑有人惡作劇。保潔員通過調取監控,發現是一名約十歲的小男生在電梯裡撒尿,考慮到孩子比較小,想著如何保護孩子的方面更加妥善的處理此事,業主群也都相互傳告此事,但依然沒有人承認。

某日,一女士加入業主群,主動承認是自家的孩子在電梯裡小便,誠摯地跟鄰居道歉。並檢討孩子這樣做是他們沒有教育好,表示已嚴厲地批評教育了孩子,隨後貼出孩子親筆寫得檢討書,並承諾由孩子父親監督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

不得不說,這個母親做得非常好!

此舉出來之後,男孩履行承諾,每天認真的擦、拖電梯,贏得了不少鄰居的點讚。

有此舉動肯定少不了家長的教育,可以想像男孩的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平日裡一定時常教導孩子如何做事:

遇到老人、孕婦等都需要讓座;遇到需要幫助之人也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切莫冷旁觀;更會告訴孩子錯了不可怕,怕的是失去改正的機會。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了錯,家長一味護短,助長孩子的不良品質,不如通過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泰曼詹森說過: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父母不僅要為人父母,更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的第一個朋友,當孩子的眼睛耳朵,更要教孩子如何更好的做人。

· 04 ·

教養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變成有教養的人,父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豎立一個好的榜樣。

正如《禮記•大學》中說: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

教養不是天生的,它和人慢慢成長一樣,需要不斷鍛造煉化;教養是需要培養的,若沒有人教他培養良好的習慣,教他為人處事之道,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

一個有教養的人,能夠自如的運用公共語言,表達自己內心並同他人交流;能夠看到除了眼前事情之外的東西;能夠懂禮貌,懂文明,懂得知錯就改,懂得尊重;能夠更好的懂得待人接物,為他人著想。

好的教養,是父母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財富!


作者:漠汐

相關焦點

  • 央視紀錄片《鏡子》給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這部紀錄片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這是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製。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
    01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央視有一部名叫《鏡子》的教育紀錄片,聚焦傳統的中國式家庭和中國式教育。它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紀錄片裡的主人公之一澤清說過:"我是一面鏡子,我要把父母喚醒。"輟學兩個月的14歲男孩澤清出自於書香門第,但是他卻日夜沉迷於網絡,還辱罵、甚至毆打媽媽。他曾拽著媽媽的頭髮,用"賤"這個詞形容將他養育長大的母親。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你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鏡子》是一部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關於家庭教育類的紀錄片,具有很強的現實評判意義。該片歷時十年策劃、兩年拍攝,選材來自於武漢的一家專門針對問題少年的心理輔導機構。紀錄片選取了鏡子的題材,將孩子與家長作為鏡子的兩面。並非以教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為目的,紀錄片的推出是為了警醒當代家長對教育事業的鬆懈,讓家長們重新審視自身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父母一生中的必修課。不僅是孩子需要得到教導,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CCTV12 紀錄片《鏡子》:我是一面鏡子,能照出父母的外表和內心
    果然,在家裡糾正完爸爸,「小鏡子」就沒事了!久而久之,每當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感到生氣時,我常在心中告誡自己:為人父母無證上崗,凡事務必多反思自身。而在看了央視紀錄片《鏡子》之後,這份警醒就變得更為深刻了。
  • 央視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有多少父母病了,卻給孩子拼命灌藥
    之前的時候曾看過這樣一部紀錄片,跟父親打孩子的情節不同的是,紀錄片中是3個問題孩子打父母,情節並沒有多麼驚心動魄,但對心靈的震蕩卻絲毫不低於那位打孩子的父親。這部紀錄片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經過10年醞釀,2年拍攝,目前為止我見過最深度討論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片名為《鏡子》。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養廢孩子,用這一個方法就夠了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鏡子》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10年醞釀、2年攝製,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有人說,這部紀錄片「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愛,為何有時變成傷害?到底何為理想的教育?
  • 【家長學校】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作為家長,不僅要在生活情感上去關愛孩子,還要在言行舉止上去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表率。你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兩條平等線,只有「你成為了最好的你,他才會成為最好的他。」在這個寒假,推薦幾部優秀紀錄片給大家,父母和孩子可共同觀看,試著互相探討觀後的感受,理解相互之間的角色情感。
  • 育兒先育己,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身上的問題多半都來源於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親每天有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連續四五年,他會自動形成一種閱讀習慣。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讀書半小時的規矩,孩子就會遠遠超過半小時,原因是他自己進入故事中後,是放不下來的。所以,父母讀書對孩子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央視紀錄片《鏡子》播出後,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討論,它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這部三集播完的紀錄片是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
  • 《鏡子》:沒錯,就是這三類父母毀了孩子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我將用我的行動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以上小詩,出自一部央視紀錄片《鏡子》,紀錄片本身也像鏡子一樣,照出每個家庭的問題,而每個家庭,照出的是社會的問題。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你所認為的"愛孩子",或許是在"害孩子"
    央視策劃這檔節目足足有10年。按理來說,像他這種出身於優越家庭,而且父母都有著非常體面職業的孩子,應該能夠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不過這位孩子在面對媽媽的關心時,卻惡言相向。而節目組也漸漸的從這件事中找到了真正的緣由,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澤清的父母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非常暴躁,一言不合就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 好未來素養課幫助孩子假期快樂學習
    但這堂課不是在教室裡,而是正在通過網絡直播,直播頁面上顯示,全國有超過13萬小朋友在線學習了這一堂課。這是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精心準備的一堂科學素養直播課。學而思網校科學素養直播課正在上課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過後,備受期待的大師直播課如期開課,這一節課的主講人是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中的「國寶守護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耿朔
  • 給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課---男生版
    給孩子們的第一堂性教育課,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給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課一位媽媽和女兒的性教育經歷有一個媽媽
  • 2020央視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什麼(附歷年主題)
    央視開學第一課歷年主題:  2008年:首屆《開學第一課》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對全國孩子們進行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  2011年:第四屆《開學第一課》,以「幸福在哪裡」為主題,在由孩子、家長、學校、社會構成的全景視野中,討論「如何讓中國孩子擁有幸福」。  2012年:第五屆《開學第一課》,以「美在你身邊」為主題,通過運動美、堅持美、夢想美和自然美向大家介紹身邊美。
  • 新學期第一堂體育課,大成實驗學校副校長這樣上
    點擊標題下「體育課」可快速關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高華生用怎樣的方式和孩子們在第一堂體育課中相見呢?新的學年,杭州市大成實驗學校副校長吳巧玲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如何上好第一堂體育課她琢磨了很久。「體育與健康學科是一門學科,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鍊的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著名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一首詩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們將學會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誠實中,他們將學會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對待,他們將學會正義; 如果孩子被關心和體諒,他們將學會尊重;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父母前半生的樣子,藏著孩子後半生的結局
    《鏡子》記錄了因不同原因輟學的幾個孩子,在特殊學校接受改造的經歷。所謂特殊學校,是武漢一所專門接收」問題孩子」的教育機構,為了更好地達到」改造」目的,機構要求孩子在此集中學習81天——與此同時,父母也要停下手中的一切工作,親自去機構上6天課。
  • 孩子不上學怎麼辦?——真實電影《鏡子》給出了答案!
    對此真實紀錄片《鏡子》,經過10年醞釀、2年拍攝。或許可以給困擾的父母們一些啟發和反思「《鏡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 央視10年打造記錄片《鏡子》:別讓愛變成滿滿的傷害
    ◆紀錄片之旅 ◆如果不是背景介紹,我不敢相信紀錄片《鏡子》裡的男孩澤清,竟然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我是一面鏡子,我要把父母喚醒」澤清,初二,輟學2個月。最後,他終於發現: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誠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這部由央視花費十年時間打磨的紀錄片《鏡子》,選材於武漢一家心理輔導培訓學校,針對的都是問題孩子。
  • 2020年央視《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已定,觀看入口在這兒
    2020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2020年9月1日晚8:00,鎖定央視1套。2018年開學第一課主題:2018年《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重大意義的教育課。2011第四屆《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在由孩子、家長、學校、社會構成的全景視野中,討論「如何讓中國孩子擁有幸福」。2012第五屆《開學第一課》,以「美在你身邊」為主題,通過運動美、堅持美、夢想美和自然美向大家介紹身邊美。
  • 關廟小學既上好學校開學第一課又鼓勵孩子們收看央視開學第一課
    >(關廟小學老師潘秀磊在上開學第一課)(關廟小學學生在收看央視開學第一課)課上,各班班主任,都會結合當地和班級實際,就學期內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與孩子們及時地分享,以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除常規教育什麼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外,像今年的情況,還要著重強調疫情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