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組織青年教師走進名師課堂。徐思煌教授是湖北省教學名師,教學經驗豐富,授課深受學生喜愛。12月1日下午,徐思煌老師在教一樓105教室講授《普通地質學》示範課,學院組織31位青年教師到課觀摩學習。徐老師首先用問題引入的方式對上一章內容進行了回顧,之後重溫了課程的知識體系及本章內容在課程知識體系中的作用,接著教授本章節的內容。徐老師授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互動性強,引人入勝,並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課堂氛圍和效果良好。
聽課的青年教師們紛紛表示收穫頗多,從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課堂把控、師生互動到課程思政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體會,希望學校和學院以後能多舉辦類似活動。同時,學院還號召老師們觀摩院內、院外其他名師的授課。
二是組織召開學院教育教學研討會。在教學觀摩學習的基礎上,學院12月28日下午在主樓330報告廳召開了教學研討會。院領導李建威、高復陽、沈傳波、譚文倫,校院教學督導馬立祥、曹新志、趙永鑫、張萍和各系主任、書記、教學副主任、青年教師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特邀國家教學名師龔一鳴教授作專題講座,全國模範教師焦養泉教授和湖北省教學名師徐思煌教授分享教學經驗,青年教師陳思副教授交流教學心得。副院長沈傳波主持會議。
首先,龔一鳴教授作《高校教師如何上好一門課》專題講座。龔老師由自己的從教生涯引出上好一門課的基因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並闡述了愛的3個維度、4類對象、4種方式,指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愛職業、愛學生、愛自己、愛課堂教學。龔老師重點從思想、戰略、戰術、目標四個方面講述了如何愛課堂教學:思想上,教學為先,育人為要;戰略上,教學科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術上,用心的課前準備+豐富的課堂過程+及時的課後總結和反思;目標上,統籌好知識能力智慧人格的關係。龔老師還介紹了3種授課方式,對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比較,並結合自己講授的《地史學》課程介紹具體的課堂教學經驗,總結了「教學十要(教學過程策略十要素10)」「教學設計四問(為何教、教什麼、怎麼教、教得怎麼樣)」和「好課的冰山模型(顯性的知識傳授+隱性的價值引領、精神培育和人格塑造)」。他最後以「教師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句話與老師們共勉。龔老師的講座高屋建瓴,信息量大,引發了老師們對本科教學的深入思考。
焦養泉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他從教學態度、理性思考、技巧摸索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的經驗,提出態度決定一切,沒有講不好的課;要理性思考課程價值、課程的知識體系、課程實施方案、課程建設等;在課堂上要動用十八般武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要時刻讓學生體會到你對課程的重視。
徐思煌教授講述準備《普通地質學》教學觀摩課的經歷和體會,分享了這堂課的構思和教學細節,談了3個宏觀方面和3個微觀方面的教學心得。「3個宏觀」是指教學是教師的天職,要爭當「四有」好老師;與時俱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捨得投入,夯實基礎。「3個微觀」是指態度上要敬畏三尺講臺、行動上要不斷建設教學資源、方法上舉措無大小、守正又創新。
青年教師陳思副教授講述了自己的教學心得。她從課堂教學、野外教學、課程思政三個方面講述了心得體會,並特別指出參加教學比賽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校教學督導馬立祥老師指出每位老師要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注重師德師風,對學生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院教學督導曹新志老師、趙永鑫老師和張萍老師對聽課情況進行了反饋,並從備課、課件、講課技巧與藝術、師生互動、板書、表情、課堂紀律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最後,李建威院長做總結髮言,他指出:龔一鳴老師是地史古生物學國家教學團隊負責人,「地史學」國家本科一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慕課和「地球的過去與未來」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負責人等。龔老師長期堅持給本科生講課、帶領學生進行野外實踐教學、悉心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發表了多篇教學論文,具有獨到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首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湖北省師德標兵和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楚天園丁獎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三育人標兵和研究生的良師益友。龔老師今天給我們作了一場很好的講座,把35年的教學經驗濃縮到兩小時,具有很好的教學理念,具有指引性的教學思想,希望老師們好好學習、不斷摸索、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令我們受益無窮;四位教學督導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感謝大家為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做出的重要貢獻,對於督導們指出的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各系要落實改進。他還對學院教師提出要求:要把課堂作為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要對教師這個職業和課堂永遠保持敬畏,要終身學習,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要把科學前沿、國家重大需求、最新的科學技術等融入到講課中去,持續改進課堂教學,追求卓越教學,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為學院人才培養工作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