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普通人,她如何成為作家,成為八月長安

2020-12-25 澎湃新聞

編者按:這是劉婉薈開始寫作的第十年。她已很難回憶起09年在晉江文學城註冊第一個筆名、寫下第一句話時自己在做什麼。她從光華緊張的大三中抽身而出,來到日本交換。異國求學的一年如同礙於條件而無法寫作業的「晚自習停電時分」,她與國內的學業、實習隔海相望,得以理直氣壯地不務正業。此時寫作對她來說一度只是愛好和消遣,不曾被列入人生清單,也從來稱不上夢想。

她曾經選擇了所有普通人都會走上的道路:為了前途而選擇並不喜歡的經管專業,為了穩定而不願從壓抑的工作中辭職。她認真工作、努力幹活,隱藏起寫作者的身份;同時堅持更新、寫完故事,對讀者負責。

然而這些故事與它們的成功,使寫作這條岔路逐漸明朗。處女作《你好,舊時光》的落筆激起遙遠的迴響,最終改變了她的人生方向。

這是一個普通人成為八月長安的故事。而現在的劉婉薈,或許仍在成為八月長安的道途之中。

記者|宋喆 張漫溪 買禕然

編輯|張卓輝

2009年12月,北京正是冬天。劉婉薈從西直門附近的圖書公司走出來,五套《你好,舊時光》的樣書堪堪擠進她的背包,將帆布質地的書包撐出了稜角。

她乘地鐵回學校,穿越31樓昏暗不見光的走廊,從半空高懸著的衣擺褲腳下經過,推開宿舍的門,走進去,然後迅速地把五套樣書拿出來,看也不看就直接放到了書桌頂端的柜子裡,動作小心翼翼,生怕袋子破了,讓別人看見。

還好,她的室友不知道,也沒有問。

劉婉薈曾在31樓的樓道裡聽別人說起這本書,那時它還在網上連載,名叫「瑪麗蘇病例報告」。這七個字從陌生女同學的嘴裡吐出來,飄進她的耳朵,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驕傲,而是慌張,「千萬不能讓她們知道是我」,「如果不小心被同學知道了,我就去跳湖」。

時年二十三歲的劉婉薈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大四學生,電腦裡的小說存稿和投行的工作簡歷看起來格格不入。成為網絡寫手,或是意見領袖,在2009年的校園中,也是不務正業,甚至有點丟臉和危險的事情。那時候,她白天連軸轉,晚上寫小說,還沒有人能把「劉婉薈」這個名字和那些散落在晉江文學城上的、挖坑不填的筆名聯繫起來。

那個月底,《你好,舊時光》登陸噹噹和卓越網絡書城,首印兩萬冊很快售罄。第二年再版,新添八萬字番外,分上下兩冊上市。之後,以「八月長安」為筆名,她接連出版了《暗戀·橘生淮南》與《最好的我們》,從公司辭職,自創工作室,以寫作為「天職」。

八月長安無法為自己的成名尋找一個時間節點。一篇新的連載發表在網上,濺起零星水花,落入某個女生宿舍的深夜話題和網文推薦裡,綻開一圈又一圈的波紋,以某種衍射效應,越過畢業季和工作,最終改變了她的人生。

然而在樣書裝進背包的那個冬日,她尚對此一無所知。

「非典型光華畢業生」

劉婉薈是打著石膏走進北京大學的。暑假時她穿著租來的溜冰鞋,從哈爾濱植物園的某條坡道頂端向下俯衝,遇上一個大坑,結結實實摔了一跤。左臂上的繃帶和石膏包裹住剩下的夏天,將畢業表彰、開學典禮和迎新晚會纏在一起。

八月長安的十八歲生日,攝於泰國皇宮

正式上課是九月十一號,八點鐘,高數B。她打著石膏坐在電教三樓大教室的倒數第三排,板書一個字也看不清。講臺前的年輕老師說話帶一點江南口音,她走了半分鐘的神,「此後再也沒有聽懂過數學」。

期中考試過後老師在黑板上用大字寫下了四行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他講了張繼落榜的故事,人生一時的起落造就了千古名篇,他覺得很值。臺下笑聲一片,他紅著臉解釋說,自己是怕他們考得不好,心裡難過。

那幾乎是劉婉薈唯一一次看懂高數B的板書。大二的一個晚上,劉婉薈回宿舍,路過兩層樓之間的拐角,聽到有個同學正趴在窗前和父母打電話。

「你們不明白,你們真的不明白……」

對話從緊攥的手機中漏出來。另一端的父母語氣困惑,多年經驗告訴他們自家孩子但凡努力了就能拿第一。那個同學只是疲憊地重複,你們不明白,你們真的不明白。

她沒有停留,兩個臺階從腳底匆匆沉下去了。

揣著哈爾濱市文科狀元的名次,選擇光華幾乎不需要理由,但最明亮的地方或許不是最合適的地方。光華塑造她,改變她,成就她,也消磨她,她花了很久建立起自己和這所學院的聯繫,找到最好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定位,接受自己作為普通人的現實。

劉婉薈一直不像典型意義上的光華畢業生。人生夢想是「六十歲拍一部屬於自己的動畫片」;印象最深的實習是在動畫公司整理項目流程;大三時所有人都忙著實習和網申,她早早申請了早稻田大學為期一年的交換生項目,走了。

她從小看日本漫畫長大,自然很想看看嚮往的世界的模樣。審核方要求她附上一封有份量的日本文化方面的推薦信,於是她從教務處衝到二教,去找那位素昧平生的資深教授。對方正在上課,教室太熱,她呆不住,就走到教學樓前面的扶手上坐下。那年新落成的二教是她最喜歡的教學樓,她在那裡坐了一個小時,晃著腿,心裡完全放空,冥冥之中覺得老師一定會答應她。

一切如她所願。2008年夏天,她乘著飛機遠渡重洋。

「晚自修停電時分」

異國生活閒適安逸,課很多,卻有機會讓她做想做的事。四處旅行,教一個日本舞臺劇演員英文,到老師家開辦的幼兒園當中文老師,從便利店買食材自己做飯,看書,「就像是在過自己的小日子」。

一日她被大雨困在高田馬場街頭的咖啡館,見到落地窗外的機車少年鎖車進店,換上制服圍裙,抖落一身雨水,儼然禮貌恭謹的打工店員。雨天人不多,對方打掃衛生時與她攀談起來,提到自己高中畢業,還未讀大學,打算先攢錢環遊日本,弄清自己想做什麼再做決定。

「你未來想做什麼?」對方問她。

她還沒有想好。

光華的同學大多會在大三暑假乃至更早開始實習,同一棟宿舍樓裡有競爭有焦慮也有牢騷。她在外交換,不與競爭;又不亂傳話,實在安全,自然成了國內同學的情緒垃圾桶。MSN對面的消息一條條發過來,她合上電腦,僥倖擁有隔岸觀火的姿態。在日本的那一年如同「晚自習停電時分」——「當你有條件往某個方向努力的時候,你不努力,就會付出很高的心理成本。但是那一年,就像高三晚自習忽然停電了一樣,你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條件不允許。那時候不務正業,是很開心的。」

「停電後的晚自習教室」一片漆黑,劉婉薈把練習冊壓到草稿本下面,在紙上寫下了小說《橘生淮南》的第一句話。

二十三歲之前,她的人生與寫作毫無關聯。小時候在圖書城看《魔術快鬥》全三冊單行本漫畫,兜裡沒錢,只看不買,結果中暑暈倒、被抬進圖書大廈辦公室的時候,手裡還攥著人家的書;讀大學後每周去中關村圖書大廈買書,全場常年八折周年慶,一慶慶一年,她知道每層樓賣什麼,也曾坐在地板上看書到打烊。在閱讀之外,唯一和「寫作」沾親帶故的,可能就是在人人網上寫日誌。

重返中圖籤售

2008年10月,她把已經改過一稿的《橘生淮南》發到了晉江文學城上。留學生公寓二十四小時拉著窗簾,分不清白天黑夜,蒼白的日光燈照著桌面和書架,一臺又厚又重的惠普筆記本竭力運轉,背板燙得能攤雞蛋。她在隱秘的馬甲之下胡言亂語,不必擔心熟人的解讀和窺視。回想起來,這篇處女作更多是一個自我豐沛情感的出口,如同失戀之人總愛發朋友圈,但也不全是為她自己那段無疾而終的暗戀而作。

這之後她換了許多筆名,比如「喜之螂」和「藤子不二熊」。那時晉江註冊不限制,從匿名論壇時代走出來的用戶也對披馬甲習以為常。為了避免挖坑不填引起讀者不悅,她常常擱下遍地是坑的舊筆名,在新的筆名下寫新的文章。即將離開日本的夏天,貼在書桌上的日程表全部排滿,而她總是越忙碌就越想做點別的。期末考試、註銷帳戶、退保退合同、打包行李,學業壓力與生活瑣碎包裹著旺盛的表達欲,在「八月長安」這個新筆名下噴薄而出。筆記本內置的風扇呼呼轉動,鍵盤起落之間,她發表了長篇《瑪麗蘇病例報告》。小說連載第十二天,文末評論區出現了第一條讀者留言。

——「燈亮了」

2009年7月28日,八月長安乘著飛機從東京回到北京,在學校做短暫的中轉。一天之內她見了許多大學同學,和不同的人吃了四頓飯,還要努力維持小說的更新。回到哈爾濱後,因為家裡只有撥號上網,而她的筆記本必須連寬帶,在半斷網的情況下,許多更新都是在網吧完成的。有時她在家裡寫好稿子,導入U盤,到網吧上傳;有時忘了帶U盤,就在網吧手打一遍。一邊叼著煙一邊玩勁舞團一邊大喊大叫說自己懷孕了的女人坐在她身邊,她瘋狂敲敲擊鍵盤。手機震動,是母親叫她回去吃飯。

她會把這些無害的生活細節寫在每一章的「作者有話說」裡。輕鬆的調侃背後,那段日子的底色始終是焦灼的。就像是日光燈忽然亮起,晚自修卻已過去大半,所有的人都撲回作業上埋頭猛寫,她也不得不重新攤開練習冊。

整個暑假她都在準備網申。九月開學後,落下的大三專業課、大四專業課和通選課擰成一股繩,將她綁起來,拖進紛繁的現實之中:英語日語考試、網申筆試面試、期中論文、小組合作……平衡找工作、學習和寫作是不可能的,也無暇去想,她已經到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地步,時間分配和任務權重被拋到腦後,車到山前必有路,DDL前必出活。

和離開日本前的日子一樣,重重俗務壓在肩上,寫作反倒成為一種排遣。她白天頂著北京大雪滿地泥濘跑到老遠的地方面試筆試,回答一些諸如「如果在職場裡遇到了性騷擾該怎麼辦?」「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生小孩會不會影響工作?」的問題;晚上回到宿舍,換下高跟鞋一步裙,擠出時間來更新,效率高得嚇人,最後竟保持了一周三更的頻率。

《瑪麗蘇病例報告》也的確和之前那些嘗試不太一樣。和八月長安的自嘲相反,這個小學生的故事意外得到了讀者的喜愛與關注。離開日本前,編輯凌草夏通過晉江的站內簡訊聯繫上她,兩人開始商量出版事宜。8月中旬,小說開通VIP,彼時付費閱讀和電子支付都不是常態,讀者需要購買盛大點卡,才能為自己的閱讀帳戶充值,對此,她在「作者有話說」裡反覆向讀者表達「對不起」和「謝謝」。8月底,將名字改成「你好,舊時光」後,這本書最終走上了出版日程:讀者群活動,豆瓣贈書活動,樣書寄出,上市。 2010年1月5日,《你好,舊時光》上市一周,她就把全文的結局放在了晉江上,算作給讀者的承諾和交代,「結局沒什麼藏著的」。

《你好,舊時光》初版,有錯字,無番外和後記

圖書出版的喜訊如同一枚小石子跌入潭中,很快被大四的焦慮與忙碌吞沒。關於拿書那天的記憶也連成一片,她只記得自己打電話給父母報喜,然後偷偷送了一套書給自己最好的朋友——對方也深知她的作風,拿到書的第一刻不是想著拆開,而是藏起來。

她完全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作家,寫作的定位和規劃也一片空白。「大四的學生如玻璃窗上的蒼蠅,前途光明,出路沒有。」那時候她最緊迫的任務是找一個蜂房,做一隻工蜂,寫字樓裡的女白領,「穿普拉達的女魔頭」。

這本書的更新與出版的確改變了她,她認識了一群從十三到三十歲不等的讀者,她開始意識到網絡責任感,不再頻繁換馬甲、改筆名。在小說上市的冬天,她找回了來到晉江創作之初的心境與熱愛,也一度有過豐滿的畢業計劃,想把包括《橘生淮南》在內的幾篇舊文全部寫完。但她自己也承認,這些決心只是畢業症候群,「寫寫文,看看文,其實都只是一點點興趣和堅持,都算不上什麼夢想。」

「成為一名作家」,這件事情依然比60歲拍一部動畫片的人生理想還要遙遠,甚至從沒有被納入到人生計劃之中。

「自由自在的廢物」

作為責編,凌草夏第二次見到八月長安,是《你好,舊時光》新版上冊出版的時候。臨近畢業,她瘦了很多,相比第一次見面沒有刻意打扮,「整個人像是沒有睡醒一樣,來去匆匆在公司呆了一會兒就走了」。

畢業季塵埃落定,她最終籤了上海,在一家外企做管理培訓生,平時負責投資分析,偶爾也參與內部審核。白天掐著點打卡上班,晚上回到家抓緊一切時間玩PS3。大部分公司都不希望員工中出現作家或KOL,因此她必須小心掩藏起作為「八月長安」的身份,在層層的報表和企劃之下,寫作依然是副業,是零花錢的來源。只是平時路過書店,她就會走進去看看,自己的書被擺在哪裡。

而蜜月期過後,工作中不盡人意的一面也逐漸顯現。在一切始終與人有關的職場裡,他人落後的價值觀,甚至偏見或惡意,不斷影響著團隊間的溝通與她的工作效率。迷茫和挫折一齊湧向她,她在隨筆裡寫自己想做「自由自在的廢物」,要賺很多錢,要曾經有所成就,才能心安理得地窩在沙發上,不會覺得未來沒有希望。那時她已然把自己的努力視為「一種責任感和帶引號的犧牲」,成就也變成了「一種血淋淋的,要獻祭時間、快樂和人性才能獲得的東西」,「這是一種等價交換」。

她已經不在晉江上更新,與粉絲交流的場地移到了微博和博客。2011年,剛上線不久的新浪微博一次只能發140字;博客也依然是誕生KOL的沃土。在讀者的催促下,她忙裡偷閒,完成了《暗戀·橘生淮南》與《最好的我們》,振華中學的故事逐漸展開,每個人物都被安放在了恰好的位置。

2017年5月6日八月長安在上海書城福州路書店舉行籤售活動

她迎來了她的首次讀者見面會。2012年2月26日下午兩點,西單圖書大廈一層東廳舉辦了《暗戀》新書籤售會。宣傳海報上的八月長安留著短髮,身穿學士服,被許多人留言調侃說看起來像韓寒。她那時很擔心沒有人捧場,發微博的語氣都帶著一絲緊張,還自我解嘲「如果沒人去,我就腳底抹油直接溜走去喝下午茶」。

那天她到底沒能喝到下午茶。現場坐滿了人,責編凌草夏在長桌的一頭客串主持,她和讀者聊了聊天,接著就開始籤售。點頭,微笑,書一本本地遞過來,合影收進取景框,花和禮物被放在她手邊的桌子上。那是她第一次以真身面對讀者,現場的反饋給了她「作為作者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這之後,新作《最好的我們》上市,她也面臨著一輪全國籤售。此時請假飛去籤售地已不現實,她必須在寫作和工作之間擇一而從。而此時的她,已經有了選擇權。

八月長安承認自己一直是個循規蹈矩的人,做一切事情都要留足後路,所以才去學自己並不喜歡的經管,因為好找工作;所以即使忙成工蜂,也不會破釜沉舟,要等到寫作這條路的前路變得明朗,在興趣、前途和收入方面壓倒工作,才肯考慮辭職。

做出辭職的決定是在夏天,她眼裡上海最美麗的季節。晚上的雲很低,很白,大片大片地從頭頂迅速流走,天低得讓人產生幻覺,「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一片雲,又仿佛你什麼都能做」。

「十年後」

寫不出稿的時候,八月長安有很多事情可做。

看書,練琴,學畫畫,學外語,看《靈能百分百》和《一拳超人》,打遊戲。從《戰神》《刺客信條》到《荒野大鏢客》,2017年沉迷於《塞爾達荒野之息》,剛通關了《勇者鬥惡龍11》,偶爾也涉獵Gal Game,比如《閃之軌跡》。

這些愛好構成了她的生活本身。除此之外,公司裡也有許多事情等著她。身為老闆,她要對很多有編劇夢想的同事負責,要把控項目進度、洽談合作,這些事情和壓力能讓她找回工作的感覺,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八月長安,攝於2017年

她的生活軌跡在北京、上海、青島之間畫了一個對勾,身份也從學生變成上班族,辭職後專心寫作兩年,又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對她來說,寫作是「天職」而不是「職業」,是一種樂趣而並非名義上唯一的賺錢渠道,「寫作永遠是寫作,我保持我的寫作習慣,窮死也不會改」。這種習慣包括反覆修改與自我批評,也包括緩慢更新,一卡文就打遊戲,以及「十年來都無法從頭到尾只寫一本書」。

十年前,創作對她來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靈氣多得溢出筆尖,表達欲走在腦子前面,落筆成文,網絡流行語信手拈來,字裡行間的抖機靈讓她回顧起來常常尷尬不已。

但她新的作品《這麼多年》卻花了很長時間等待它的問世。十年後,八月長安對待創作更加審慎甚至苛刻,關注點逐漸轉移,畢竟青春小說的大廈行將封頂,即使在大框架下重新開掘,得到的「也還是原來那些東西」。尚未發表的《這麼多年》被她視作關注點和個人風格轉移的一步,小說在出版時曾遭遇阻力、一度停滯,情勢明朗後審視這部作品,她已經沒有辦法再將三年前的東西呈現給讀者了。「我不太希望這個故事後面的發展,又是一個輕盈的、簡單的、《最好的我們》式的結尾」,全文一改再改,為了這個故事最終「坍縮」的一刻,她願意付出更長的時間。

現在八月長安已經不想做「廢物」了。脫離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論成功與否,她都不可能是一個「廢物」了。她希望能夠寫得更好,這是一個追求,哪怕她現在認可的東西可能會沒有以前的作品那樣討喜,她也想要偷偷地、慢慢地完成它。

她還是會懷念舊日的網絡空間,相熟的讀者在文末評論區蓋起高樓,盛況一如天涯論壇。他們討論不負責任的小學老師帶給自己的童年陰影,聊起文中出現的雞兔同籠與工程問題,互相安慰,互相調侃。曾經她有機會認真回復每一條評論,在內容簡介欄上寫下「內有H」,以測試點擊率是否會上升;她還一度熱衷發微博,甚至以「……(未完)」「最後一條:……」為格式連載日常段子。

她確實感激「作家」這個身份帶給她的一個好處:大家的關注和催促將她變成了一個更負責任、更有頭有尾的人。

2017年5月28日八月長安在蘇州鳳凰書城舉辦籤售活動

如今她的微博粉絲越來越多,大號到了121萬,小號也漲到39萬。這裡已不再是從前可以隨意表達的半熟人平臺,它摻雜了工作事務,還需承受他人的審視與解讀。早年她曾在微博和演講上說起自己的工作糾紛和出版官司,但是為了不引起新的風波,如今這些都已沉到很深的水底,她主動迴避,不復重提。

高考結束後她作為市文科狀元接受媒體採訪,被塑造成一個「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從來不上補習班」的好學生樣本。2015年的時候,她去《天天向上》錄節目,節目組給她的設定是,「任何一個細節都能展開兩百字描寫的、感情細膩的作家」。但這些聚光燈下的時刻,都算不上她創作生涯的重要環節。她無法為自己的成名尋找一個戲劇性的時間點。前IP時代的作家未曾經歷網絡造星的過程,那時候的一篇小說在女生宿舍裡口耳相傳,最終反過來改變了她自己。

那年冬天背著五套樣書回到寢室的劉婉薈常常覺得,北京的馬路寬到她好像永遠都過不去,建築方正廣大,一切都在襯出她的小。如果沒有背包裡那五套《你好,舊時光》,身為普通人的她,原本可能不會成為八月長安。

(文中圖片來自採訪對象)

 新媒體編輯|李番 張漫溪

 責任編輯|張煒鋮

相關焦點

  • 漳州17歲高考文科狀元情定北大 緣起80後美女作家「八月長安」
    人民網漳浦7月13日電(林長生 實習生 檀梅丹)又是一年大學錄取時,她很幸運地以原始分653分奪得漳州市文科第一名,率先和「心心念念的北大」籤約。出自漳浦一中的陳雅芳選擇北京大學,源於喜歡80後美女作家「八月長安」,她還曾在高二的時候跑到廈門去參加「八月長安」的新書發布會並與其合影。
  • 美女作家八月長安,人生充滿爭議,既有緋聞又有黑料更有天賦
    關於八月長安,你的了解有哪些呢?出色的學霸八月長安在近10年以內是極其火熱的,作為一位青春文學作家,她呈現給了大家諸多的經典,《最好的我們》《被偷走的那五年》《你好舊時光》等。由她所撰寫的每部小說,最後都成為了極其熱門的IP,而且大多都被影視化。
  • 八月長安推新作《最好的我們》:青春值得反覆書寫
    八月長安   青年作家八月長安近日推出了最新小說《最好的我們》。她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透露,自己身處投資分析行業,寫作並不是主業,這能讓她達到一種「不被脅迫」的狀態。八月長安說:「《最好的我們》時間跨度沒有《你好,舊時光》那麼大,只是以高中生活為主。」書中有高中生活鮮活的描述,連物理課的題目演算步驟都呈現了出來。她稱,這並非是自己對過去有著非常深的記憶,只是為寫小說重新進行了搜索。   談及書名,八月長安說她想表達這樣一種主旨——長大之後如何成為最好的我,如何去尋找最好的我們。
  • 作家八月長安15日將現身上海書展
    8月15日下午16:00—18:00,擁有超高人氣的青春小說作家八月長安將來到上海書展,在西陽光棚與前來讀者進行演講互動及籤售活動。據悉。新書《最好的我們》 保持了八月長安一貫清麗的文筆,將學生時代羞澀的愛情與發生在校園中的點滴趣事躍然紙上,這本書也是所有同桌好友在畢業季互相饋贈的懷念。而《被偷走的那五年》則講述的是完全不同的都市愛情故事,八月長安對於電影的改編也頗費心思,連導演黃真真都不禁在新書提序寫到:「八月長安的文筆清新、爽朗又非常細膩。
  • 人們知道八月長安寫青春派小說,卻不知道她的散文裡有青春的珍珠
    寫作是一件長期並且需要耐心和閱歷的事情,八月長安寫青春,寫愛情,寫那些記憶裡的緩慢時光,知道八月長安的人大都知道八月長安的青春派言情小說,卻很少有人明白她散文裡藏有的才是青春最珍貴的珍珠。八月長安八月長安原名劉婉薈,是2016年的哈爾濱文科狀元,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考給了她一個比別人高的起點,她卻獨闢蹊徑選擇成為了作家。
  • 《成為作家》:克服寫作的4種困難,普通人也可以寫作
    前兩天剛看完《成為作家》,這本書讓人耳目一新。它不僅提供了很多練習寫作的方法,還為寫作初期會遇到的4種困難提供了解決之道,最重要的是它為有寫作夢想的普通人點燃了希望。作為新手作者,在寫作這條路上通常會遇到4種困難。
  • 我只是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作家嗎?
    這個問題,那個接受政府救濟的單親媽媽J·K·羅琳已經很完美的回答了,她創造出了那個成人、兒童都嚮往的世界,而在你心裡,「作家」一詞,如果不是特指那些名垂青史,轟動全球的頂級創作者,肯定你是可以成為的。多蘿西婭·布蘭德在教授了一段時間的寫作課程後,寫了《成為作家》這本書,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篇幅講解了,即使只是普通人,甚至你已經年過半百,也仍然可以經過對自己的訓練,成為一個合格的作家,主要是你,到底想不想。
  • 這位學歷比八月長安還高的作家,竟然是哈佛大學的研究生?
    這位學歷比八月長安還高的作家,竟然是哈佛大學的研究生?(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在網文界有不少的高學歷作家,他們的起點就比一般的作家高一點,畢竟多年的文化積累在那擺著呢!所以這種作家,通常能夠做到一鳴驚人,僅僅靠一部書,就能嶄露頭角,出人頭地!就如同北大的樹下野狐一樣,僅憑一部《搜神記》,就足以問鼎仙俠宗師的地位!還有就是北大的桐華,只用一部《步步驚心》,就能成為超一線的言情作家!
  • 八月長安的代表作,你更喜歡哪一個?
    八月長安的代表作,你更喜歡哪一個?八月長安,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青春小說作家。今天小編將大家走進她的作品中。《你好,舊時光》青春共鳴文本由八月長安著作,一部盛大的記憶共鳴曲,寫給每個女孩的「成長之書」,帶你重回「最美的時光」,網絡原名《瑪麗蘇病例報告》,2009年12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初版。《被偷走的那五年》類別:愛情,情感《被偷走的那五年》是2013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作者是八月長安。
  • 八月長安——用筆勾勒美好青春
    喜歡青春文學類作品的人想必對八月長安並不陌生。她的粉絲喜歡叫她二熊,這個中二卻透露著溫暖的暱稱也很符合她的性格。她的履歷無需多說,她就是那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八月長安的原名叫劉婉薈,1987年8月12日出生於哈爾濱。2006年,她憑著文科661分的成績成為哈爾濱市高考狀元,進入國人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成為光華管理學院的一名學子。讀她的書先於見她的照片。
  • 「我理解資本,但我是寫小說的」|專訪八月長安
    這已經不是八月長安第一次以小說作者的身份出席類似場合——就在去年,在網劇《暗戀橘生淮南》製作期間的校園推廣活動上,她和男女主演共同出席,現場的粉絲數量甚至不輸兩位主演,燈牌、手幅、長短鏡頭應有盡有;更早幾年,她也參加過網劇《最好的我們》的校園活動。在正片未播時,八月長安往往成為改編影視劇唯一的「流量擔當」。
  • 《成為作家》:作家是可以培養的,你也可以成為作家
    多蘿西婭·布蘭德是美國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紐約做編輯,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成為作家》一書在1934年出版後,風行世界文學界80餘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看懂了這本書,你做好這三步就可以成為一個作家。
  • 八月長安《橘生淮南》: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八月長安《橘生淮南》暗戀,永遠是個令人心疼的話題,也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因為它時刻都在發生在我們身邊。《橘生淮南》這是一個關於暗戀的故事。只是這場暗戀的時間太漫長,長到足以喚醒每個有過暗戀經歷的人的記憶。
  •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一名作家?從《成為作家》中學到的方法和習慣
    想成為作家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只是很多人覺得自己文採不行,還沒動筆就已經開始否認自己。簡單點說作家就是和別人說話,把自己想說的故事或者想表達的感受分享出來,很多作家並不是起初多有背景,而是堅持寫,不停的寫,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愛。
  • 八月長安作品集合,小編力薦《你好,舊時光:漫畫版2》
    八月長安,原名劉婉薈,1987年8月12日出生於哈爾濱,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青春文學作家。2009年,八月長安出版了第一本長篇青春小說《你好,舊時光》,此後又推出了同系列圖書《暗戀·橘生淮南》,備受80、90後歡迎。
  • 八月長安再當編劇,影視化改編進行中
    ▲ 八月長安 出自@攝影師暴暴藍 八月長安為作家Pano的新書《殘像》作序: ——八月長安 《最好的我們》作者
  • ...語言小天才|八月長安|暗戀·橘生淮南|時間的女兒|日語|日本_娛樂
    #八月長安的語言技能樹#中 文作家八月長安的中文功底,自然不言而喻。而她從小到大,也在寫作上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和能力。這裡也列出一個簡短有力的證據:八月長安在2006年高考中,總分661分,成為哈爾濱市文科狀元。作文滿分。儘管高考作文並不完全與寫作能力掛鈎,但這證明了她在文字運用、判卷標準的取捨上,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總結。
  • 八月長安9本小說:耿耿餘淮餘周周林楊洛枳盛淮南,你喜歡哪本?
    今日安,推薦八月長安的9本小說,希望你也喜歡。八月長安是2006年哈爾濱市的文科高考狀元,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光華學院錄取,學習金融專業。大學畢業從事了3年金融行業,離職後全職進行文學創作。八月長安的小說,偏現實向的校園文學,文字清新,溫暖從容,不為虐而虐,不為傷而傷,能夠觸發內心。她的文字以現實生活為基底,總是可以把讀者輕易拉入她構建的世界,能夠勾起少男少女的憧憬,也能讓人在字裡行間發現動人的回憶。在人物刻畫上,主角的人設並不完美,她筆下的主角更富有人性,會逃避會自私會猜忌會遲疑,總體非常值得一看。
  • 八月長安暢聊寫作情感「那些事兒」
    2009年,以「八月長安」為筆名出版了第一本長篇青春小說《你好,舊時光》的哈爾濱女孩劉婉薈,備受80、90後喜愛。2016年,由她同名小說改編的網劇《最好的我們》,更是掀起不小的話題狂潮。20日下午,這位青春文學的領軍人物,攜首部散文集《時間的女兒》回到家鄉,在中央書店進行了籤售。
  • 只要想寫,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
    他只是比普通人多一些堅持和磨礪,就好比我們在想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失敗了一次了,普通人就會找出上百種理由來證明自己不能成功,而天才就會找一條讓自己相信成功的理由。這本書的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出生在芝加哥,是美國作家和資深文學編輯,後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西根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