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小孩朱朝陽?

2020-09-03 心理諮詢師維尼

(本文不涉及主線劇情,請放心閱讀)


「小孩子不會說謊」是很多人對孩子的第一印象,在大人們眼中,孩子的世界是最單純善意的,但是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詮釋了一個完全不同暗黑世界。

有些人會說,小孩子單純的世界其實都是大人們想像出來的,人生來就是自私的,兒童施暴的案例也不少啊。

今天我們就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聊聊人性。


心理學中的人性觀

心理學不同流派對人性的觀點也有所不同,一般會認為:

  • 精神分析認為人性本惡,你看那些性本能,攻擊本能,反應的就是人與生俱來最惡的部分;進化心理學也有同樣的觀點,一切都是為了個體的生存和繁衍,所以人生來就是自私的;
  • 人本主義認為人性本善,每個人有愛、創造力和意義的潛能。我們可以形成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不受他人期望影響的個性。
  • 行為主義認為人天性是一張白紙,所有的善和惡都是後天習得的。還記得華生的名言嗎?「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其中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John Broadus Watson

但我覺得並不全是如此。

人的本性沒有好壞之分,欲望本身是個中性詞。愛可以給人帶來溫暖但也會引發嫉妒和佔有,攻擊本能在對付邪惡勢力上那就是好的,所以一切只是看滿足本能的方式是不是符合社會的規則。


基於這樣的前提,我們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將本能/欲望引導為符合社會期望的過程。一旦符合了社會期望,那就是「善」,一旦沒有符合,那就成了「惡」。

那麼問題又來了,雖然某些標準是固定的,但在很多問題上,社會的標準是發生著變化的,比如給老人讓座這件事,放在十多年前,不給老人讓座那就是「惡」,而時至今日,社會對不同人群有了更多理解後,不讓坐只是一個中立的行為,並無善惡之分。

所以你說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心理學並不能回答,因為善惡標準本身就不太絕對。心理學更多探討的是我們為何會變成現在這樣以及如何可以更適應這個社會。換言之,我們能做的只是儘可能符合當下的社會期待,並且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內心的那杆天平。


哪些因素造就了「壞孩子」

很多文章裡把朱朝陽的「壞」歸咎於不幸的原生家庭:只顧著新家庭和妹妹的父親,讓內心渴望父愛的朝陽採取了極端的方式來搶回父親;而母親極強的控制欲讓朝陽除了學習沒有其他朋友,內心的不滿和憤恨無處表達,久而久之壓抑成了一股扭曲的能量從而逐步走向失控。


但是,除了原生家庭外,更有一雙雙無形的雙手把他引向了暗黑:

首先是朝陽天生的個性,劇裡的朝陽天生高智商,內心敏感而又多疑。現實中,很多高智商罪犯也有著同樣的特徵。倘若朝陽神經大條一些,或許父母的離異不會給他那麼大的打擊,或許他看到父親包裡的錄音筆時並不會瞬間黑化;又或許朝陽是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那他的暑假可能和敏敏一樣在學習中度過了……

其次是他除了家庭生活外遇到的那些人。隨著孩子的成長,其實家庭的影響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同學,老師以及其他社會化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人。倘若朝陽在生活中遇到一個好老師,有一個凡事可以商量的好朋友,又或者如果那天朝陽不在家,沒有遇到前來的嚴良和普普,或許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這是現在看待心理問題時的生物 - 家庭 - 社會三因素模型,同時也讓我想到了瑞士奶酪理論:

1990年,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詹姆斯瑞森(James Reason)在其著名的心理學專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士奶酪理論。它的內在邏輯是:組織互動分為不同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漏洞,當每個環節的漏洞足夠大時,不安全因素就像一條光線,能透過所有這些漏洞,事故就會發生。這些環節疊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疊放在一起,所以稱為「瑞士奶酪模型」。



儘管瑞士奶酪理論常常用於組織內部的安全事故調查分析,但生活中也是如此,所有的結果的背後都不是單個因素,而是由一連串的原因所造成,只要其中任何一個事件不成立,那結果就會不一樣。

朱朝陽會變成下一個張東升嗎?

大家都說一個朝陽,一個東升,兩人互相呼應,暗示著朱朝陽長大之後將會黑化成第二個張東升。


但是在我看來其實也不那麼絕對,畢竟接下來的社會環境也會發生變化,朝陽可能不知道再過個十多年奧數老師的地位將發生質的飛躍就,即便是和東升一樣繼續做奧數老師,他也不會再像東升那樣成為一個窩囊的贅婿,或許就能活的更陽光一些。


又或許長大後的朝陽遇到了一個可以溫暖他的女孩,一個可以正確引導他的良師,讓陽光照進那個隱秘的角落...

回到題目本身,朱朝陽確實是個壞小孩,但這份壞不僅僅是天生的個性,還有他一系列的際遇所共同造成的。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從中也能有所啟發:如果你是父母,那就引以為鑑,正確引導孩子的天性;而對於個人而言,人性本身雖然各有欲望,但每一步都守住內心的底線才能使我們更好地把力量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壞小孩」朱朝陽,屬於他的童話與黑暗!
    每一個小孩都有自己的陰暗面,朱朝陽也不例外!就好比在《他人即地獄》中,嗜血牙醫徐文祖影響了鄉下少年尹宗佑,將尹宗佑培養成了另一個徐文祖;而在《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影響了朱朝陽,最終將朱朝陽變成了另一個張東升。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為什麼會成為壞小孩?建議有孩子的都看看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是哪個結局,朱朝陽都不是一個純粹的好小孩。從隱瞞朱晶晶的死亡真相,到同意敲詐張東升並為此出謀劃策,最後再到設計嚴良對上張東升,都透露出他內心陰暗的一面。那麼朱朝陽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變成一個壞小孩的呢?
  • 為什麼朱朝陽會成為朱朝陽,甚至是未來的張東升?
    為什麼朱朝陽會成為朱朝陽,甚至是未來的張東升?那些普通的、原生家庭不那麼幸運的孩子也有可能變成朱朝陽嗎?《隱秘的角落》相信很多人都看了,豆瓣目前評分8.9分,超過64.6萬人討論。「你想去爬山嗎?」已經成為了大家開玩笑最喜歡玩的梗。到底最後兩集是童話還是現實,也被扒了又扒。
  • 朱朝陽原型是紫金陳什麼情況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原型是誰
    劇中的朱朝陽、嚴良、普普,特別是朱朝陽的形象氣質,很契合原著——一個因為父母離婚而極度敏感又壓抑的小孩,聰明絕頂,心思縝密無人能及。那麼,你知道朱朝陽的原型是誰嗎?  劇中,朱朝陽的黑化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一步步發展演化而來的。
  • 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揭示了超乎成年人想像的青春期黑暗
    而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其改編於社會派懸疑推理小說傑出新秀紫金陳的《壞小孩》,一部揭示了觸目驚心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超乎成年人想像的青春期黑暗。《壞小孩》的故事主要是圍繞三個小孩子:朱朝陽、普普、丁浩與一個成年人張東升之間展開的,一次偶然間的錄像,改變了三個孩子與張東升的命運,牽扯出了9條人命,各種謊言編織下的犯罪,更是折射了所謂「壞孩子」背後的社會陰暗與青春期的黑暗面。
  • 8.9點《隱秘的角落》VS原著《壞小孩》:讀完小說後
    02同謀者:普普《壞小孩》朱朝陽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高智商數學天才,他很容易在全校獲得第一名,他可以獨自生活,獨自做飯,甚至可以面對殘忍的成年人世界。當每個人都認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會成為國家的棟梁,普普和丁浩的到來讓朱朝陽看到了深淵的顏色。三個憤世嫉俗的孩子不小心拍了一段張東升殺人的視頻,故事由此展開。
  • 《壞小孩》作者紫金陳:原作的結局是上不了的
    然而,故事真正抓人眼球的,並不是白眼狼、鳳凰男的戲,而是三個「壞小孩」。其中2個孩子是殺人犯子女,在孤兒院裡被虐待,出逃後投奔兒時的好友,「壞小孩」朱朝陽。朱朝陽是一個學霸,總是第一名,但是他在學校被霸凌。他的家庭也很不幸,父母離異,他跟母親一起生活。父親重組了家庭,對他漠不關心,後母和妹妹更視朱朝陽為眼中釘,肉中刺。
  • 《隱秘的角落》火了 原著《壞小孩》霸榜書旗小說榜單
    根據書旗小說數據顯示,在《隱蔽的角落》的開播後,閱讀原著小說《壞小孩》的用戶數量周環比上升5倍,小說的評分也高達4.8分,登上書旗出版類小說熱搜榜的第二位。小說《壞小孩》講述了朱朝陽、丁浩、普普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下了代課老師張東升的犯罪行為,但是他們非但沒有選擇報警,反而決定保留證據進行勒索。
  • 《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裡的三個小孩有多壞?
    但這部劇的原著——《壞小孩》,又是怎樣的呢?三個小孩也如同原著一般善良嗎?他們是否抵制住黑暗的侵襲,守住心中的光明呢?可以說,《壞小孩》和《隱秘的角落》,是兩個完全天差地別、迥然不同的故事。《壞小孩》裡的三個孩子,真的壞透了。
  • 沒有天生的壞小孩
    最近《隱秘的角落》這部劇大火,而這部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這部劇就帶給我們很多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思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劇版的人物形象柔和了許多,書中的小孩要更加「壞」一點。下面,我就將書中和劇中結合起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壞小孩」究竟受什麼因素的影響最大。
  • 從《壞小孩》到《隱秘的角落》,三流小說如何改成爆款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今夏最火的懸疑劇莫過於《隱秘的角落》,其原著小說《壞小孩》也因此再掀閱讀熱,引發了大片討論,「網劇和小說的對比」是網友們樂此不疲的話題。《壞小孩》的人物設定與網劇差異很大,劇中,由秦昊飾演的「殺人犯」張東升是絕對主角,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個小孩都是在意外或者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事態推入到無法收場的深淵;而在小說中,三個小主角是真正意義上的「壞小孩」。
  • 追過《隱秘的角落》之後,再看原著《壞小孩》「壞」在哪裡
    《壞小孩》紫金陳著,湖南文藝出版社並非因為原著《壞小孩》有多好,正如很多評論所言,如果沒有改編網劇的加持,《壞小孩》僅僅只能算一部中規中矩的通俗小說,其風格甚至是偏陰暗、偏致鬱的。但跟網劇對比之後,你會發現通俗和經典之間真正的差距在哪裡:為什麼大致相似的故事架構和人物原型,《壞小孩》只是一部普通的通俗小說,而《隱秘的角落》卻會成為一部難得的經典好劇?
  • 《隱秘的角落》帶火原著 書旗數據:小說《壞小孩》讀者一周猛增5倍
    根據書旗小說數據顯示,在《隱蔽的角落》的開播後,閱讀原著小說《壞小孩》的用戶數量周環比上升5倍,小說的評分也高達4.8分,登上書旗出版類小說熱搜榜的第二位。小說《壞小孩》講述了朱朝陽、丁浩、普普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下了代課老師張東升的犯罪行為,但是他們非但沒有選擇報警,反而決定保留證據進行勒索。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原型人物簡介 朱朝陽角色特點家庭背景解析
    近日,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原著小說《壞小孩》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上升。近日,原著小說《壞小孩》的編劇紫金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就是朱朝陽的原型,一起來看一下。  近日,《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壞小孩》的作者紫金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朱朝陽的人物原型其實講述的就是自己少年時候的故事,在場的人都表示十分的驚訝,他表示:「因為,朱朝陽,小說裡我就是照著自己寫的。小說裡的父親朱永平,我也是照著我的爸爸寫的。」「這不是編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真實的親身經歷」。
  • 隱秘的角落:我是怎麼變成壞小孩的
    文:健康編輯說,丹妮郭圖:《隱秘的角落》最近特火的一部網劇,估計大家已經看過了,或是間接地了解過了,就是這部懸疑推理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名《壞小孩》。說實話,這部劇看得我有點上頭,看著看著心率直逼130,稍微平復一下繼續看,我一直在想,眾人眼裡那麼「好」的一個孩子(朱朝陽),怎麼就變成壞小孩了呢?
  • 壞小孩變好的第一步,就是被父母看見
    1諮詢室裡的壞小孩端午在家看《隱秘的角落》,除了爬山警告和張東升的禿頭,便是朱朝陽這個複雜的少年。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父母就是這樣一個看不見孩子的空殼子朱朝陽父母離婚,父親組織了新家庭,母親邊工作邊帶朱朝陽。父親給母子兩提供一些經濟支持,母親給朱朝陽在冰箱裡備好牛奶燒麥這些食物和一些零錢便去工作。
  • 豆瓣9分爆劇《隱秘的角落》:沒有人,是天生的壞小孩
    為什麼要叫這三個孩子「壞小孩」? 他們明明那麼幼稚,幼稚到讓人發笑。 普普把朱晶晶騙去雜物間,讓她保證之後不再欺負別人,她以為這樣就能保護朱朝陽不再受繼妹的氣,幫他獲得缺失的家庭感。
  • 《壞小孩》小說和劇本的區別
    這幾天算是把《壞小孩》小說看完了,電視劇《隱蔽的角落》在之前也看完了。分析了電視劇劇本和小說,發現兩者是兩回事,表達的故事核也不一樣。小說偏重推理的過程,特別是最後老教授推理還原朱朝陽的日記造假過程,很是精彩。
  • 第22期:用什麼標準評判「好小孩」「壞小孩」——影視劇《隱秘的...
    根據小說《壞小孩》改編的推理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成為了今年暑期檔影視劇作中最熱的黑馬。劇情一開始,數學老師張東升假借陪嶽父嶽母爬山,殘忍將兩位老人推下山崖並偽裝成意外事故,而這一幕剛好被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個爬山遊玩的孩子意外拍攝下來,由此,他們的人生也發生了改變。
  • 隱秘的角落:秦昊再演紫金陳小說《壞小孩》,與黑化小孩鬥智鬥勇
    同樣,推理之王2《壞小孩》也改編成《隱秘的角落》在愛奇藝播出。《壞小孩》的故事結構清晰簡潔而又立體感豐滿,閱讀性極強。作為推理小說,反而沒有側重於設置謎團、線索,也沒有描寫精巧的殺人手法,但是用明線推進劇情發展,暗線結尾反轉揭露真相,讓讀者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