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閉幕的第五十五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上,中國作為主賓國,擁有9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其中600平方米展示了近4000種、6000冊的中國原創兒童圖書,另外300平方米用作布置中國主賓國原創插畫展,集中展示了30位中國當代插畫家的150幅作品。將展覽面積的1/3用於插畫,充分顯示出中國少兒出版行業對這種藝術形式的重視程度,而插畫展現場絡繹不絕的人流,2萬人次的參觀量,都顯示出國際少兒出版界對中國插畫發展與現狀的關切。
對出版行業來說,插畫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圖,如果一本書以插畫為主、文字為輔,這種書被稱為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
「好的繪本應基於兒童的需要,兼具文學性和藝術性。」英國劍橋藝術學院教授馬丁·索斯伯裡指出繪本創作的關鍵所在。在很多創作者看來,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很短的篇幅中,形成連續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把故事編排得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繪本,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蘊涵的深意。在各色畫筆之下,蝴蝶、花朵、葉子、大樹、土地等躍然紙上,孩子進行著對色彩、實物的認知學習,而在家長的輔助講解下,分析它們的相互關係,幫助孩子認知世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還有專家認為,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間,繪本閱讀能起到某種橋梁作用。孩子在學校裡閱讀的繪本,父母在家裡也可以再次開展親子閱讀,如此一來,孩子與家長就擁有了共通的體驗和語言,加深相互了解。更讓孩子不論在幼兒園裡還是在家裡,都擁有一個語言互通的環境。而在許多老師看來,家庭與幼兒園能夠擁有共通的文化、語言、影像,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繪本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但還需加快發展的步伐。」書展上,很多來自國內的出版社負責人都持類似觀點,他們認為:一方面,在我國的圖書市場,圖畫書、漫畫書已經在整個少兒圖書市場佔到品種總量的23%,但原創繪本並不豐富,相當一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另一方面,國內語文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都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就需要在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時代,知識生產、傳播、接受的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幫助學生提升情感的豐富度,同時掌握在複雜信息當中快速提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繪本這種兼具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創作形式就可以為孩子這方面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當然,好的繪本作品一定離不開好的內容、好的故事。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與插畫師已有過多次合作,對作者與插畫師在創作繪本時的配合有著獨特體會。她認為,作家不僅僅要負責任地講一個故事,更要講一個精彩的、值得反覆閱讀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要方便插畫師來進行視覺化呈現。同時,插畫師也不僅僅要把作家的故事簡單畫出來,而是應該把自己的思考、對世界的理解融入其中,感性地、豐富細膩地呈現出來。
對於所有的繪本創作者來說,需要觀照的,不僅有兒童的教育和心靈成長的需求,也要觀照成年讀者的精神世界。曾有調查顯示,在閱讀繪本作品的讀者中,不乏成年人。這就說明,繪本這種藝術形式完全可以跨越年齡界限,不僅帶給孩子難以言傳的樂趣和快樂,同時把這種快樂傳遞給大人,並引發思考、產生共鳴,正如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有時候,孩子是大人的老師。童真,會深藏在每一個成年人的內心深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學藝術的創作者們都有著豐沛的情感和飽滿的激情。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優秀的中國繪本作品誕生,觀照人類共同的情感,反映真善美,引發世界各國讀者的共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貢獻繪本藝術領域的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書展上,許多繪本愛好者和創作者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3日 17 版)
(責編:馮人綦、熊旭)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