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似越努力的人越失敗?投入與產出比(一)

2020-10-20 張雲在線

文︱張雲在線

 

感謝你們的持續關注。沉默了一周,很抱歉沒能及時更新文章。是你們的熱情,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感謝各位,假如有疑問可以給我留言。

 

這一周的時間我是用心在做家居產品的設計,新品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和你們見面。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有選擇並且做到專注,因為只有專注才能做到最大的投入和產出比。在反覆練習之後,就會提高工作效率。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把更多的內容創造一起排列進我的工作任務。

 

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是,為什麼有的人看似越努力卻越失敗?很多事情我們能夠看到的狀態,都是表象。假如沒有去做深刻的思考,並不會知道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一、投入與產出比(方向)

 

做事之前我們是要有選擇的,當你把時間花在能夠有長期產出價值的地方,這樣的付出就會有很好的回報,假如把時間花費在沒有產出長期價值的地方,那就是在消耗時間,這種投入並不划算的。

 

什麼是有效工作?

 

有效的工作更注重長期的投資回報。比如我做產品設計,深層概念是:我創造出了這個「1」,它好比一顆種子,會持續發揮它的價值,直到開花結果,瓜熟蒂落。有人說「插根扁擔就開花」,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插這根扁擔,然後等待著開花結果。

 

創造的產品本身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它能夠為人們提供便捷和服務。人們需要它就會花錢購買,所以有價值的產品是能夠持續不斷的帶來利潤的。

 

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能夠帶來影響深遠的事情上,我覺得還是比較划算的。當一款新產品出來的那一刻,就可以持續的發揮他的價值,哪怕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它都可以是長期存在的。

 

什麼是無效工作?

 

無效的工作就是更注重短期回報。這種工作我們隨處可見,比如說上班。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只要創造出了價值,哪怕給公司做了一個網站,設計了一套管理模式,建成了一個通信基站,還是談成了一個合作夥伴。

 

假設你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為公司創造價值,你能獲得多少回報?無非是5000塊錢的工資+提成,而後續所產生的所有收入幾乎沒你什麼事了。

 

但是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工作是你的起點。假如你熱愛這樣的工作,並且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說明這樣的生存方式還是非常的適合你的。人的活法有很多種的,你幸福就好

 

這種工作性質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就是你辛苦播下了一顆種子,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果實成熟了,公司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收割利潤。你創造的價值是屬於公司的,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肉盾,事情都是你們幹,利潤分配與你無關,這個是作為一個基層員工的代價。

 

這種其實是很殘酷的,好比火把的燃燒,燃燒殆盡之後就淪為灰燼。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在消耗的。在工作的過程中,人失去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最寶貴的時間和精進自己的機會。

 

有人會想,為什麼越努力的工作就越差勁?比如像很多年邁的長輩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過一輩子。他們比任何普通人都努力,按道理說創造的價值足以讓他們變得非常富有了,為什麼總是過的那麼艱難呢?我覺得是缺乏逆向思維,然後走錯路了。

 

二、經營者思維

 

如何解開這個魔咒呢?只有學習與思考,打破員工思維,平民思維,然後接受多元化的思想不斷地精進自己。深度總結背後隱藏的規律,重視實操!

 

我是建議做少數派,不要隨大流。在工作之前不僅能夠分辨工作的性質,還要有價值變現的能力。

 

我們可以參考一條電商領域的黃金公式,來實現價值變現:

 

銷售額 = 訪客數(流量)X 轉化率 X 客單價

 

我的理解是:在三個領域拓展深度。

 

1、內容=訪客=流量=訪客數。垂直的內容就能吸引精準的客戶,如果長期釋放高價值內容,就能吸引源源不斷的流量,訪客是變現的基礎。

 

2、精準客戶群=零風險承諾=高價值展示=超級贈品=高轉化率。這個路徑能夠說明,每一個工具的使用,是能夠提升轉化率的,具體就要研究人性和探索最有效的促銷方式,找到最具有投入產出比的交易方式。

 

3、稀缺性=高客單價。就是你有的資源別人沒有,你懂的信息而別人不懂。這個就是稀缺性,藝術品市場有自己的定價規則,總之高價值和稀缺性,決定了定價權。

 

比如說 偉大的畫家梵谷的作品,《種紅菜頭的農婦》,1885,成交價格:3,612,500美元; 


​莫奈,《綻放的睡蓮》,約1914-1917年,成交價格:84,687,500美元……


​三、抓主幹,省略細枝末節

做事情要學會舉一反三,很多精髓的東西我們想通了,選擇的時候就不會錯。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假如你生存的狀態並不適合你,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喜歡做樣子對不對,內心並不喜歡這樣的工作,僅僅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消磨時間並不能讓你變得卓越。很多秘密,假如沒有人告訴你,而你又缺乏思考的能力,那些人就永遠都猜不透,思維就永遠困在一個角落裡。

 

用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外界的信息,可以試著把你幼稚想法說出來檢測下,看看有多幼稚。否則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幼稚。

 

一萬小時定律,不知道是哪個鬼說的。意思就是要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必須要付出至少一萬小時的時間,才能達到那種專業的高度。用時間來衡量專業化程度,在邏輯上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建築工人,日積月累為建設城市做出貢獻。搬磚,扛水泥,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一萬小時,他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嗎?搬磚專家,還是扛水泥專家?

 

那些人只是在做低價值的生命消耗。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一天,當精力消耗殆盡,做不動苦力也就沒有了收入。何必?

 

但是無論怎樣,屬於基層員工幹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的!拼命做事,方向不對其實也沒什麼用。選好一個領域,精進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人的思考永遠要快於行動。

 

未完待續……

 

此文章為張雲在線原創,特此聲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看似越努力的人越失敗?思維的象限
    結果是工作很忙,精力的投入是看不到產出的。 當投入的時間與精力遠遠多於回報,就會造成的長期的虧損,那麼這樣的投資就是失敗的。畢竟人是要生存的,對於自我的要求就是,做決策之前編制一套篩選機制,省略多餘的因素,儘量做到結果導向。
  • 《認知覺醒》:為什麼越「努力」,會越失敗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用最捷徑的方式,去輕鬆獲取知識,比如說每天聽一本書,參加一個課程,然後訂閱一個名家專欄,用各種「努力」和「用力」去拼人生,然而結果卻越來越失敗、焦慮和迷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嗎?
  • 努力和焦慮是一對矛盾體:為什麼我越努力,越焦慮?
    而最可怕的是你為了消除焦慮而拼命努力,卻發現你越努力越焦慮。於是,我們拼命趕路、瘋狂工作、努力學習,結果我們發現焦慮不僅沒有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焦慮?」獲得了80多萬人的瀏覽,可見,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可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努力帶來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和外界的比較,而忽略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得先明白焦慮是什麼
    為什麼有時候我會覺得越努力反而越焦慮呢?一、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驚恐發作)兩種形式。(該部分可以借用上面提到的放鬆方法,以應對逃避情緒)三、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 專家談輝瑞向老年痴呆症「認輸」:方向錯了,越努力越失敗
    認輸,按常理不是件值得張揚的事,製藥巨頭美國輝瑞公司這次卻認輸得大張旗鼓—— 近日,輝瑞通過華爾街日報等主要商業媒體宣布,將停止目前所有的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新藥開發,暫時「罷手」。輝瑞放棄的理由同樣因為努力「昂貴又徒勞」。 巨額的投入、多年的努力,為什麼技術領先的大藥廠會被「三振出局」? 「方向錯了,越努力越失敗」,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茂君表示,新藥創製的思路可能是問題的關鍵。
  • 為什麼年輕人越努力越貧窮,越博學越沉淪?打工人的經濟哲學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只要我足夠的努力,老闆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說實在的,這些梗已經開始觸碰到階級理論的邊緣——甚至引發了剝削、剩餘價值,資本家與打工人的討論。為什麼每天我們朝九晚五,卻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社畜?為什麼有人富的已經對錢沒有了感覺,卻還要孜孜不倦的教育我們996是福報?
  • 清聽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幸運,而我越努力越焦慮?
    我想大家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要求自己早起複習直到深夜,像往常一樣和朋友多聊會兒天可能都會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珍惜時間,甚至多次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再努力一點?的確,努力並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努力」逐漸成為了我們的目標,而最後大家卻深深的陷入了自責與焦慮當中。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成功,而你越努力越焦慮?
    其實以前呢,我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人,而且陷入一種越努力卻越焦慮的怪圈子。後來嘗試過很多方法才慢慢走出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呀!我以前經常陷入這種困境——把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安排滿,突然有一天事情幹完了,閒下來,卻一臉茫然,不知所措,焦慮、恐懼……我們大多數人所做的「努力」,常常麻痺了自己。
  • 三觀不正的人,越努力越錯
    但我後來發現,這些人看似比別人進步要快,其實混得都不怎麼樣,要麼成了一個應聲蟲,要麼成了職場浪子,最重要的崗位,從來與他們無緣。離他們期望中的成功,反而越行越遠。誠然,他們也可以說很努力,但都努力錯了方向。三觀不正,只會越努力越錯。
  • 工作6年仍在公司最底層:這3種人,越努力越有毒!
    不要做這3種「越努力越有毒」的員工 《別讓無效努力毀了你》這本書中曾提到,高效能的三要素是時間、能量和注意力。 而在這三件事上犯跟頭的員工,往往就是「越努力越有毒」類型,也往往最讓領導們無奈。 所以,注意力管理最能檢驗,一個看似一直忙忙碌碌的員工,是真努力、進入了心流狀態,還是無效用功,只在做做樣子。3.
  • 越努力越失敗,到底是哪裡錯了?老領導好心提醒,以前怎麼沒發現
    正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這也是很多職場小白弄不懂的一個問題,他們總認為「越努力就越幸運」,從來不想想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不是領導或公司所需要的,以至於到了最後,自己付出很多,卻還是受到領導的責備與懲罰,於是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為什麼很多事越努力,越做不好?|第六個人
    至今,我都難以準確的描述當時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這件事,以及,我該如何解釋這一切所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我確定:越努力越做不好的事情,在此後的人生中也經常發生。 這個謎題,怎麼破呢?
  • 北初說創業:為什麼你陷入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的怪圈
    而更現實的就是你已經很努力了,累得跟狗一樣但依然掙不到錢,可能是越窮越要忙,可能是越忙就越窮,成了今天很多人最尷尬的一個痛點。老話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你足夠努力了,只要忙活就有收穫。
  • 「優秀獎」富春三小六(3)班俞俊釗《越努力,越幸運》
    ,越幸運富春三小 六(3)班 俞俊釗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人踩出來的;路是人們用淚水和汗水換來的;路更是人們用勤奮拼出來的。先拿一個小例子來說吧!2019年有個很火的團體——百分九。隊長蔡徐坤帶著隊員努力練習,一次次黎明時分的汗水與付出,一次次黑夜裡的反覆努力,最後在臺上展示出了令人驚豔的表演。他們的陽光宣言是:越努力,越幸福。
  • 為什麼我越努力反而越焦慮?
    當我瀏覽我關注的這些號時,我發現很多是在鼓勵人們學習各種知識,努力上進的。其中一個知名的公眾號大V,還開設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費用不菲的學習社群讓韭菜們加入,瘋狂地鼓勵大家學習。他解釋說:自己就是通過這種瘋狂學習的方式克服了恐慌和焦慮。你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你還不夠忙,不夠努力。他實在太狡猾。
  • 為什麼有些人"越努力越無知"?
    《科學》(Science)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網際網路對記憶影響的文章很有意思,同時也讓人隱隱不安。這篇論文表明,我們的大腦正在快速適應網際網路工具的改造,不論這種改造是好是壞。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試驗,希望能夠弄清楚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能夠用谷歌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時,會不會對大腦形成記憶的方式產生影響。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肯定的:"當人們知道自己以後還可以查閱這些信息時,他們就不太會選擇記住信息本身,相反,他們會努力記住到哪兒去找這些信息。"研究者認為,"這些發現表明人類記憶正在適應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發展"。
  • 劣質勤奮者:為什麼你越努力越平庸?
    在過去,這樣的天性(別人做什麼我做什麼的思路),讓不同物種得以存活,而在今天,一個鼓勵多元化、碎片化、移動互聯化的時代裡,則適得其反。人越隨大溜,人越平庸。這也就是人越忙越窮的開始,同頻化的步調,讓人們的勤奮毫無價值。因為,社會上成功的是絕少數,你模仿大眾,你註定黯然無光。
  • 越熱越來勁嗎?氣溫對中國企業產出的影響
    編者語: 天氣越熱,企業是否越會幹勁十足呢?本文使用天氣數據和工業產出數據,實證檢驗了氣溫對中國企業產出的影響。敬請閱讀。LogVAr,t表示企業工業產出的人均增加值,Tempr,t表示季節的氣溫變量(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Wr,t表示一系列的天氣控制變量,Tempr,t-L和Wr,t-L表示氣溫和其他天氣變量的滯後項,Ψt,i表示企業-年份固定效應,ct表示時間固定效應,εr,t表示殘差。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 三個方法助你打破焦慮
    ——叔本華我們每天都在為了各種目標努力,為了房貸努力工作;為了成績努力學習,為了薪資努力升職,可是我們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當我們努力來,努力去,總是完不成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疑問:我做得對不對,是不是方向錯了,我這樣努力有結果嗎?
  • 練琴是一種修養,越努力越幸運
    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堅持」二字,越優秀的人,越拼搏,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和堅持,鋼琴學習也一樣,越努力越幸運。越努力越幸運陳薩練琴是一種修養陳薩說,練琴是一種修煉,讓學琴的人知道,任何事都不可能不勞而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