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成大學新生會每天往家裡打電話,近三成大學生會經常想家,七成網友不會主動與父親溝通,也不會主動跟父母討要生活費……易信剛剛發布的一項親情溝通調研大數據顯示,最讓父母心裂的三句話,其中「你別管我」位居榜首。
關於「與父母電話溝通頻次」的數據顯示,44%的大學生會與父母保持每周一次的通話頻次,26%的大學生每周會打多次電話,僅有7%的大學生每天給父母打電話。有27%的大學生表示會經常想家,47%的大學生表示時間久了才會想家;不太會想家的佔比18%,僅有8%的大學生表示應該更獨立,不會想家。
在溝通傾向上,67%的大學生會優先選擇與母親溝通。95後網友「牧童」表示:「給家裡打電話如果是爸爸接的,會說『爸,我媽呢?』」七成網友不會主動跟父親閒聊。
網友還評選出最讓父母心裂的五句話,按排名分別是:
NO.1 你別管我。
NO.2 我在忙,沒空。
NO.3 不回家了。
NO.4 說了你也不懂。
NO.5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大學生給父母打電話能聊多久?易信調研數據顯示,50%的大學生與父母通話時長控制在6~10分鐘;33.3%大學生與父母通話時長在11~30分鐘,11.1%的大學生與父母能聊半小時以上,僅有5.6%的大學生與父母通話時長在5分鐘以內。
大學生給家裡打電話都聊些什麼呢?數據顯示,21%的大學生會跟父母聊學習近況,22%的大學生則會談起學校裡的有趣經歷,14%的聊天內容偏向閒話家常,有30%的大學生聊天會涉及生活費相關問題。
延伸閱讀
父母國慶探望上大學孩子反遭冷落
國慶假期的第一天,在廣州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的老教師夫婦倆乘高鐵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的女兒。行前為女兒準備了很多她愛吃的零食,打算給女兒一個意外的驚喜。
沒想到見面之後卻碰了一鼻子灰:女兒不僅沒有一點驚喜,反而滿肚子怨氣,責怪父母為什麼不經她同意就來南京,對她極不尊重。媽媽說我們想念寶貝女兒了,可女兒說天天微信,還有什麼好想的,你們的感情也太泛濫了。爸爸說媽媽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兒陪去轉轉,女兒回答說和同學約好了,要去蘇州玩,讓爸爸媽媽自己玩,然後就匆忙而去……
夫婦倆在南京轉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乘高鐵返回廣州。
很多網友不贊同女兒的做法,認為她太冷漠,不夠尊重家長。網友「路星河」留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有多少孩子能體諒父母,也許只有自己當了父母才會明白,只是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也有網友認為父母的做法也有待商榷,微信網友「Dreamer」說:「為什麼出發前不溝通好探望時間,父母是否明白,這種長假,孩子與同學肯定有安排。因為我們是爹媽,所以就來了。只能說,因為爹媽忘了尊重子女作為成年人的自主權,所以,換不來女兒對他們付出的愛的尊重。中國式父母,還是太想當然了。」
摘自揚子晚報網,作者:徐曉風 楊甜子 蔡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