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效應之下,新消費十大重磅預測:超級平價品牌崛起,折扣店大行其...

2020-12-2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作者:龍貓君,36氪經授權發布。

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正在席捲全球,疫情自身不光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病痛災難,也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如我們所見,中國在這場疫情中通過堅強有力的領導以及高效的執行力,逐步的取得了疫情根本性好轉。

在這場疫情中,很多勇士前赴後繼,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打開了通往未來的道路。

而對於我們活著的人,需要思考的事情是,生活如何繼續?創業要如何繼續?

越來越多的創始人陷入到恐慌和迷茫之中,在這場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中,消費行業又會有哪些變化。

超級平價品牌崛起


我們思考未來的趨勢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當下的變化,在我看來,這一波疫情之下,之前以追求美好生活著稱的中產消費者將會變得更加務實。

事實也是如此,2月到4月以來有幾個重要的信號數據值得我思考:

1. 是電商平臺數據顯示,類似于波斯頓龍蝦、帝王蟹、高端紅酒的搜索數據大大降低。

阿里大數據顯示30-35歲過去的所謂新中產電商消費影響最大。

這表明一個核心信號,過去幾年鼓吹的所謂美好生活的中產消費夢根本上已經變成了一個泡沫,在中年危機疊加金融疫情影響之下,財富縮水已經成為了一個大概率事件。

同時新中產又面臨養老養小孩的雙重壓力,需求直線下降肯定是大概率要發生的事情。

這是在需求端發生的細微變化,在財富縮水,收入下滑的時候,削減享受性或者美好型消費產品,回歸到基礎性,功能性消費需求是大概率事件。

2. 是陳克明麵條這家公司股價收入表現給力,康師傅泡麵搶眼表現又回來了。

這可能對於消費而言,尤其是美好型消費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過去動不動就是健身餐,代餐,客單價動輒一頓飯幾十塊錢。

現在怎麼突然吃起了幾塊錢一包的掛麵,背後事實可能反應的消費群體收入下降實實在在的影響。

以這樣為推論,我們有理由相信烏江榨菜、桃李麵包這樣的平價消費品強勢復興。

3 第三個信號,我們下樓下的XX地產和快餐店不見了,可能是直接倒閉了。

大量的線下餐飲,在這次疫情復業號召之下,卻再也不能復業了。

可能是老闆心灰意冷,也可能是本來就盤算實體經濟不大賺錢,算了算還是不要做了。

這個信號說明了一些問題,相信你們知道意味著什麼。

4 第四個信號,外貿受阻以後,很多過去優質供應鏈產能要開始過剩了。

中國是世界上領先的製造業大國,在供應鏈端製造和成產上沒有問題。

只是由於品牌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中,所以長期導致自己處於微笑曲線的下遊

這次外貿受阻,必然要消化產能,所以供給端條件已經成熟,大量的產能是空置的,要想繼續下去,就需要有一個超級平價品牌來整合這些閒置的供應鏈。

通過上面四條的描述,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中國形成超級平價品牌的兩大要素都已經產生:

優質的,有一定審美基礎的平價用戶客群。既養成了消費品牌的習慣,但又受口袋的影響,消費不起貴的大牌了,所以需要誕生一個價格平易近人,而品牌卻又顯得高端的品牌。

從供給端來說,需要非常優質的供應鏈,積極投身於這個平價品牌中,通過量大來消耗自己產能。

這樣的超級平價品牌的形象和商業模式已經呼之欲出:

團隊背景上,一定是有過豐富整合供應鏈能力的團隊+良好的線上線下拓店能力團隊,幹成這個超級品牌團隊創始人應該在35-45歲之間,正處於精力黃金期,十年後,他可能成為中國的首富。

其次商業模式上,核心是供應鏈的管控能力以及快速的品牌營銷能力,供應鏈能力更是核心能力,也就是如何選品上找到這麼多優質平價品牌。

最後在品類模式上,美妝、服裝、食品、家居生活這樣的品類裡可能湧現出這個超級國民品牌。

總之這個超級平價品牌,大概率是賣不高於10到15元之間客單價產品的,這就要求創始人對於效率,對於成本有著極致把握能力,同時又對規模擴張有很強節奏感。

依次類推,餐飲行業也有可能誕生親明價格的超級品牌,將一度所謂新中產的百元人均水準回歸到人均45元左右的社交型餐飲的價格,幹成這件事的人是一個對成本有極端把控能力的人,既用好東西,不欺騙客戶,但又依然依靠供應鏈理解生產出好的產品。

這就是我關於超級平價品牌的預測。

垂直版的唯品會生意將捲土重來

類唯品會的折扣店模式,過去被我們親切的稱呼為下水道模式。

在傳統電商時代,由於價格戰打的太厲害,導致折扣或標品折扣店變得沒有意義。

所以除了唯品會。類似折扣店電商模式幾乎全軍覆滅,包括很多奢侈品折扣電商。

歸根揭底在於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是產生於供給端過剩的時代。

奢侈品過去不過剩,你怎麼走下水道模型都不通,因為要處理的庫存並不多。

現在全球疫情,所有的供應鏈或者品牌方都不太好過,下水道商業模式的核心,巨大庫存這個必要的元素就形成了。

所以,我們發現有萬裡目這樣的新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出現,這背後能形成正品奢侈品供應鏈整合的契機來自於今年奢侈品品牌的低預期。

不出意外,服裝摺扣店,食品折扣店等眾多以價格為核心要素的渠道模型將會被重構。

潮牌消費泡沫破滅,潮鞋生意一去不復返

潮牌消費可能在中國還沒有真正崛起就要走向破滅了。

去年炒鞋的生意喧囂之上,而最近好幾個信源都告訴我潮牌鞋的炒作鏈條斷了。

就回到中國所謂潮牌生意來說,過去沒有真正興起過,現在也一下子失去了生存的外部環境。

這種一時的時尚性消費所伴隨的往往是一個繁榮的泡沫經濟。

有炒作的鏈條,有一個完整的時尚消費鏈條,而現在這個人群可能回歸理性,會把更多金錢投向更加安全性的環境。

而作為整個炒作鏈條之中的經銷商,受到這次疫情影響很多都已經扛不住了。

在疫情前大量囤貨,而這次又遭遇到疫情的影響,如果不虧本甩賣,去回籠資金,能否活的下去都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我不理財,也不投資,但是今年我只有一個建議,持幣觀望,不要做任何投資決策。

包括花錢給自己買潮牌和包包。

我絲毫不懷疑中國經濟內生增長性,接下來的消費增長一定是往下沉和中西部市場增長,還有很大空間,但無一小眾圈層,以海外海歸為代表的潮流消費,或者帶有美式文化的潮牌文化在中國的環境變差了,本土的,中國元素的國貨消費將毫無疑問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消費文化。

這種萌芽正在生發之中。

以刺激性「辣」味產品和情趣娛樂消費品復興

其實核心就是一條,人們在疫情中將會越來越孤獨。

因為社交距離的因素,在疫情中人們沒有了KTV這這些線下社交娛樂。

而這部分一部分會被王者榮耀和抖音這樣的線上娛樂所替代,另外一部分的釋放則依賴於荷爾蒙的釋放以及辣刺激的釋放。

先說荷爾蒙的釋放,由於居家機會增多,情趣用品以及安全套的消耗在各大電商平臺中又火了起來。甚至於順來著連國外的著名成人網站P站也火了一把。利用這次疫情帶來的機會,其訪問人數被提升到了1.2億人次每天。

全球最大的保險套廠商就宣稱,由於工廠提產,已經造成了一個億保險套的缺口。

無聊的時候,情趣用品的使用,是釋放多巴胺的好方式,這次疫情可能讓過去這個其實高速增長的行業再添加一把火。

而過去被認為多油多鹽的辣味食品可能又產生回歸,由於人們心情受到影響,辣味食品正好是能夠刺激人們開心,讓人更加愉悅。

所以,我們有理由繼續看好辣條、辣味鴨脖子,泡椒鳳爪這類產品。而瓜子這樣的產品,由於嗑瓜子中會導致飛沫的產生,大概率在疫情這波裡要收到很大的影響了。

所以所有可能讓人陳勝愉悅的消費,都會在這一輪洗牌中重新回歸。

快消品線上化迎來最大紅利期

過去快消品行業和生鮮行業一直是在線化不是太理想的行業。

比如你要去買一瓶可樂,你想喝就去便利店去買了,但是現在受到疫情影響,能不要去商超,就不要商超。

這個時候美團外賣以及在線商超就成了救命的神器。這也就要讓過去去線下買財米油鹽的用戶習慣買這些產品也要在線上買。

所以快消品迎來了屬於自己最好的在線紅利期,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於飲料、食品、方便速食都會獲得非常好的增長。

過去三四線城市這些產品的線上購買習慣是非常不理想的,我所了解的我老家的商超配送業務一直不溫不火。

在疫情影響之下尤其是很多疫情地區的封閉小區措施的影響,這些產品的配送購買變得越來越便捷,也變得越來越有效率。

這一塊過去遲遲沒有線上化的產品,終於迎來了一波新的紅利周期。 

日化清潔產品終於迎來創新潮

研究新消費這麼久,實際上,我是基本放棄了對於日化清潔產品的創新消費研究的。

因為這些領域要麼巨頭林立,要麼就是老的區域玩家在這裡沒有變化。

但是一次疫情,讓消毒類產品火了起來,用戶新的需求誕生了,而過去很多大品牌並沒有涉足到新的清潔需求市場。

這讓這個市場產生了鬆動,這樣的鬆動,這樣的創新品類的機會,往往是撬動這個行業的磚石。

我今天再思考和看這個行業的時候發這行業太古老了,無論是營銷方法,還是打法都很傳統。

但實際上這個行業裡是有很多衍生的創新機會的,尤其是品類機會的。

我在跟某個前寶潔高管創業的新品牌創始人交流中,有一個感受,大家其實是想擁抱新的變化的。

比如新的流量,新的營銷,新的產品品類機會,尤其是這次外部最大的變化,疫情對什麼消費觀念的改變,都會讓行業迎來全新的變化

抄底式投資和併購式投資興起

餐飲業是這一輪我們預測中,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

很多線下商業都停業甚至於倒閉,很多頭部餐飲都收到了影響,比如西貝這樣的公司,因為一篇文章席捲全行業,讓很多圈外的人也知道了西貝。

所以我們發現過去很多號稱不融資的餐飲行業的企業也開始重視融資,也開始意識到融資的重要性。

這就導致很多餐飲資產被低估,被忽視,資產的價格開始逐漸公允化。

很多線下的優質資產受限於疫情,有資金缺口而不得不融資,於是出現了一批去年持幣觀望的企業,開始用資產來買買買。

所以今年,一定會有新的併購的機會,尤其是過去做了好幾年有一定沉澱價值的品牌。

賣菜的生鮮生意,成為平臺的標配型生意

百果園賣菜了,中石化賣菜了。

賣菜的生意成為了標配,根本原因在於大家發現賣菜是把用戶線上化很好的一條路徑。

過去很多低頻的生意也開始賣菜了,利用這次疫情的機會,背後是他們識別出賣菜是激活用戶很好的標配型生意。

但是我關於這幾個生意有幾個重要的結論:

1.賣菜的生意可能最後還是大平臺的標配生意。

未來所有靠近社區的門店型業態想要活下來都會賣菜,比如某一些便利店業態會首先跨開賣菜這一步生意。

2 . 賣菜生意會導致平臺的馬太效應,整合會加劇。

頭部玩家會進一步集中,去年我就在預測中推測,賣菜的生鮮領域會發生比較大的整合,疫情期間,資本會進一步避險。

瑞幸暴雷,標誌著消費領域不賺錢生意做規模生意時代的結束,茶飲料時代或到來

第9個預測,其實跟疫情關係不大,但是和疫情期間暴雷的瑞幸有關係。

從這之後,資本會不再相信講故事。

一個生意一開始賺錢的邏輯不成立,後面的邏輯就不會成立。

大家會優先看現在的生意邏輯是否成立,資本不需要再聽到大的故事。

這會讓以新中產為代表的所謂的虧損性品牌,小眾人群品牌,曲高和寡型品牌出清,尤其是所謂高逼格品牌將不會再吃香,或者叫性冷淡時代品牌的結束。

未來中國本土的消費品牌不一定屬於海歸創業的時代了,而是回歸到本土實業家,同時遠離遠處講故事的風格,過去類似鼓吹新中產消費的神話破滅了。

未來的品牌一定是基於中國本土源點文化,比如茶這樣的飲料會超過咖啡這樣的品牌故事,所以我一直相信咖啡在中國是遠遠不能與茶相比的。

瑞幸的咖啡神話的破滅,可能對應著是喜茶百億估值的崛起,茶這種本土原生文化品牌,以及茶飲料,類似於茶領域的雀巢這樣的公司會迎來機會。

更直接的說日本三得利在日本的茶飲料市場機會將會在中國重新複製一遍,這裡面會有百億級別的生意機會。

直播消費時代來臨,未來沒有真正的線下消費品牌了,未來所有品牌都在線

我把直播放在最後來預測,是因為我覺得這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紅利,並且對於消費品的影響是一個顯而易見改變。

這就標誌著以後將不會再有所謂的線下品牌,以後所有的品牌從第一天開始就是線上的。

我把這次疫情影響叫做網際網路的二次革命,如果說移動網際網路是一次革命。

這個革命核心是所有的生意都將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在線上生產,在線上生活。

直播會成為所有生意的標準配置,或者所線上化會成為所有生意的配置。

中國所有的消費生意都將用直播重做一遍,沒有被直播化的,都會直播化。

這中間會產生新時代的基礎設置服務商,比如專業的品牌直播代運營商,直播就像視頻,就像公眾號,改變所有人的思維認知。

羅永浩,李佳琦,薇婭作為直播界BAT,一定會被載入商業的歷史,他們第一次把直播帶入新商業元年。

而這是疫情真正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名創優品:正在崛起的超級平價品牌
    疫情給人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帶來變化,在北、上、廣等生活成本高企的大城市,部分消費群體開始追求高性價比消費,品質要過關,價格更得合理,物超所值的商品成為首選,倒逼企業開始追求極致性價比。超級平價品牌的崛起,有深刻原因,其背後與根植於民眾內心深處的危機和焦慮緊密相連。
  • 年輕人追逐折扣體驗 連雲港市民消費更重實惠
    林女士等人的想法,也印證了業內專家的預測——隨著中長期經濟增速和消費增速整體放緩,消費回歸理性,簡約、平價理念崛起。當然,在得到消費者青睞的同時,商超也在積極回應著。連雲港擁有5000多家超市,今年復業以來,各大商超積極地啟動折扣活動,帶動了消費力量的回歸。
  • 國貨浪潮之下,國產香水品牌能否成功崛起?
    來源:新浪財經疫情之下,口罩的廣泛使用讓化妝品市場受到不少的衝擊。而香水通過氣味提升個人形象的特性,反而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全球香水市場規模約為3906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在其中佔比僅為2.5%。香水客單價多在500-800元區間,價格較高,市場潛力巨大。
  • 網易嚴選石聞一混沌大學講述 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應變
    她用縝密的邏輯,客觀的數據向廣大用戶講述網易嚴選抗疫實戰經歷,解析電商品牌的應變秘訣及方法論,同時拋出了對未來新消費市場的六大洞察。新消費訴求加上不匹配的供給,給新入者帶來了很多機遇,新消費趨勢愈加明顯。2016年,網易嚴選率先洞察到這一趨勢,在國內掀起一場零售界的品質升級浪潮,通過DTC模式,上線全品類商品,依託同類嚴選原則,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達到"科技讓世界更有溫度"這一終極目的,迅速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關注,成為新時代中國消費者品質消費的國牌首選。
  • 從名創優品上市到阿里一元店,誰才是平價之王?
    今天,這兩股力量在同一個戰場上相遇,名創優品的預上市和阿里一元店的布局,意味著線下平價消費市場走到了什麼節點?這兩種路線中,誰又代表了新零售真正的解法?01 平價消費崛起的底層邏輯其實不止是阿里,這兩年整個市場對於線下平價消費的關注度都有明顯的提升。
  • 全球電商領航者亞馬遜,打造數字新消費的「飛輪效應」
    如何讓已經活躍起來的消費熱潮不受經濟周期下行或疫情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而出現停滯狀態,電商行業需要找到能夠拉動市場自循環的「飛輪效應」。例如目前熱鬧非凡的「雙十一」,通過整場打折促銷活動強化全民購物熱潮。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還不夠,電商企業還需要商品的豐富度、品質的穩定性以及適應數字新消費的服務創新進行相互補充,顯然來自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不可缺席。
  • 疫情之下逆勢崛起!這個國人品牌值得敬佩
    1、15家門店組成19個微信群,BLUE ERDOS的「快閃式」社群疫情發生後,BLUE ERDOS從1月23日起關停湖北區域店鋪。1月29日,全國94家門店中的95%全部閉店。2月初,BLUE ERDOS把視角轉向社群。
  • 從拼多多到Brandless ,平價電商崛起背後的消費危機
    雖然平價電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和資本寒冬中快速崛起顯得有些不合常規。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相繼出現追求性價比的消費降級勢頭,意味著新的風向標正在形成。與平價電商同步火熱的還有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全球三大奢侈品巨頭路易斯威登、開雲集團(古馳母公司)、香奈兒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異常靚麗,銷售額和利潤均出現大幅上漲。
  •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董事長顧瑩櫻: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億歐導讀]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中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核心觀點為巨大的社會事件和變化會帶來新舊交替,新品牌有更強的變通能力,因此疫情對於新消費品牌是巨大的機會,可以通過產品、渠道、品牌破局來抓住機遇。以下是顧瑩櫻演講速記,經億歐編輯整理:各位好,我是顧瑩櫻!這次跟大家分享在疫情之下的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 疫情之下節日大促,運動品牌想靠女神們渡過難關
    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零售市場普遍呈現出消費冷淡情緒。竭盡所能在線上挽回銷售額,成為各大品牌的集中選擇。為此,從3月初開始,商家已經提前進行促銷簡訊轟炸,期望在疫情期間營造起「3.8」購物季的節日氣氛。兼顧運動、生活和時尚穿著的運動鞋服行業,一直是全年各類電商購物節中備受消費者關注的領域之一。
  • 後疫情階段,平價火鍋已經成為了新趨勢?
    後疫情階段,香天下火鍋客單價整體下調20%,大龍燚上線「包煮婆麻辣火鍋」外賣店,主推客單價50元左右的火鍋菜外賣。   「平價」是一個刺激消費的手段?還是已然成為了火鍋界的新趨勢?   這款產品其實從去年就開始嘗試,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外賣趨於成熟,於是大龍燚在所有外賣平臺上,新開了一個專門賣火鍋的門店「包煮婆麻辣火鍋菜」。之前只在一個門店試水,今年5個店都在銷售這個產品。   雷星強調,大龍燚本身定位是中高端品牌,不會輕易改變。但大龍燚會為了迎合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去推出一些子品牌,比如人均60-70元左右的如在蜀毛肚火鍋。
  • 名創優品打破傳統行業壁壘,升級為超級平價品牌
    (原標題:名創優品打破傳統行業壁壘,升級為超級平價品牌)
  • 拼多多陳秋:後疫情時代國民級消費品牌新機遇
    「疫情後重啟新消費篇章」作為此次大會的一個行業垂直會場,以「看不見的科技,可預見的未來」為主題。其中拼多多副總裁陳秋發表了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國民級消費品牌新機遇」的演講,深度分析了如何更好地服務新消費潮流中國民眾的深層次需求,共同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多的貢獻。
  • mini店崛起,前置倉出局:新零售進入下半場?
    一場疫情讓「宅經濟」快速成為新常態,國人在家中逐漸習慣網購、學習、辦公、娛樂,新零售企業的市場滲透率暴增,凸顯線上線下一體化優勢的共享員工,線上買菜買藥,外賣送餐等無接觸服務大行其道,改寫了新零售遊戲規則,新零售服務不可逆的走進了尋常百姓日常生活中。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電商行業,此次疫情有望成新零售發展的加速器和照妖鏡,加速進入下半場競爭。
  • 倉品會: 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的「黑馬」
    (倉品會:讓十億百姓省出一套房)新冠疫情已然成為2020年的超級「黑天鵝」!但緊接著「黑天鵝」之後,往往是「蝴蝶效應」,倉品會無疑是這場「黑天鵝+蝴蝶效應」巨變中的先行者。截止5月20日,包括因疫情停工的2個月,總部位於杭州的倉品會社交電商平臺交易額實現「0」到「500萬」的迅速突破,成為了疫情之下逆行的一匹黑馬,要知道倉品會從成立至今僅僅才7個月。「我們通過不斷為品牌商優化庫存商品,滿足用戶「低價高品質」的購物需求,今年對於倉品會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到今年年底,我們的目標是銷售額突破10億。」
  • TheColorist調色師登陸鄭州,首店落戶綠地新都會
    受我國化妝品行業消費持續走高的影響,鄭州彩妝市場近年來也十分火熱。一方面,隨著本月底TOM FORD鄭州首店在丹尼斯大衛城開業,國際一線美妝品牌在鄭州的進駐數量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相對平價的彩妝集合店也在不斷發力,以完美日記、TheColorist調色師和Wow Colour為首的三大美妝零售新物種今年集體登陸鄭州,攻佔中原市場。
  • 消費券背後的乘數效應,基於日本消費「世代變遷」的啟示
    科技自媒體 / 莊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提振消費、促活經濟是當下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共同願望,各界協力施策。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國各省市陸續推出消費券用以提振疫情後的消費恢復。總之,90年代中後期,日本「年輕世代」在成長環境中所形成的「火熱」預期與走入社會後「冰冷」現實的劇烈反差,使得日本年輕人逐步「心灰意冷」,對未來失去希望,進而逐步改變了其消費習慣,使其逐步走向簡約、理性的「低欲望」消費通道。
  • 上品折扣 如何既「上品」又「折扣」
    傳統的百貨概念增長已經乏力,而一種新的零售業態卻開展得風生水起,那就是「正品折扣」店,在一些百貨店已漸漸成為高價商品代名詞之時,這種折扣店卻以品牌質量、折扣價格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購買。  上品折扣便是在北京紮根的正品折扣店,至今成立已經十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0%-50%。
  • 雙11信任消費崛起:年輕人更趨理性?這個品牌已俘獲用戶的心!
    「信任消費」崛起,年輕人更關心品質「信任消費」已然崛起,多家第三方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這個「雙11」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從關注性價比,轉變為更注重「品質」生活。根據最新一份電商服務滿意度調查及消費報告,年輕人購物時「最在意的因素」是商品品質與平臺的可靠性。
  • 2019汽車經銷商報告:10%4S店被迫出局, 經銷商盈利有所回升
    從細分品牌來看,豪華品牌與主流合資品牌在車市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銷量與經銷商網絡均保持穩定增長;平價合資品牌受長安鈴木及法系、美系等品牌影響,網絡變動率較高;捷達品牌為2019年全新入市的品牌,處於網絡擴張期,平價合資品牌新增經銷商共47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