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大學生礦工2年採煤300萬噸 做夢都想著安全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12個人6個戴眼鏡,個個看著都像文弱書生,怎麼也不會將他們跟礦工聯繫起來,恰恰就是這12名80後的大學生礦工,兩年安全採煤300萬噸,相當於同期該礦273名礦工的採煤總產量。他們就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六礦的大學生採煤班。

  他們的榮譽很多,「河南省工人先鋒號」、「全國工人先鋒號」……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4月28日舉行的全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上,他們的班長董剛代表全國480萬煤礦工人在表彰大會上作典型發言。

  一個小小的採煤班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6月19日,全國「安全生產萬裡行」採訪團走進平煤六礦,面對面走進他們的生活。

  80後大學生遙控採煤

  採煤是個力氣活,在蜜罐裡長大的80後的文弱書後,如何能勝利這麼「艱苦」任務呢?

  大學生採煤班長董剛的一席話揭開其中的秘訣:不拿撬槓不拿鑽,玩的就是高科技。

  在地下800多米的礦井下,大學生採煤班靠的就是礦井下的「集中控制室」,那裡完全靠著電腦和操控設備,只需發出指令,便可實現普通煤礦工人親自操作的割煤、移架、鏟煤、噴霧等多種工種。除了輔助人員外,在正常情況下,整個採煤面只需要3人便可全部完成,而且還有一人在巡檢。

  這12個人的工作效率也讓一些老礦工「嘖嘖稱奇」。

  如果我們3人完成不了這個採煤面的工作,那我們這幫大學生採煤工真的是虧大了。董剛很自信地說。

  12個人採的煤相當於同期六礦採煤總量的1/3

  六礦的大學生採煤班的成立還是源於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五一」期間視察鄭州煤礦礦機械集團的一席話:「要想辦法把電液控制系統攻下來,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才能參與國際競爭」。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鄭州煤礦機械集團研發出首套國內全自動化綜採設備,並把試點放在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大學生採煤班也應運而生。

  2008年8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始在平煤六礦組建大學生採煤班。很快,來自7所院校、8個專業的9名大學畢業生組成了該集團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採煤班」。

  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大學生採煤班發展到12人,其中兩名碩士研究生,兩名大學本科生,還有8名來自平頂山技工職業學院的大專生。他們中年齡中最大的不過29歲,年齡最小的才22歲,整個班的平均年齡也有25歲。

  別看這個班只有12人,但工作起來還是分成4組3班倒。工作效率如何呢,一組數據方能見分曉。

  截至2010年底,12人安全採煤300多萬噸,對於一個年產380萬噸的煤礦來說,他們的採煤數量相當於273名普通礦工採煤的總量,佔到同期六礦原煤產量的1/3,工效名列全國同類條件礦井第一。

  不僅如此,還對首套國內全自動化綜採設備使用過程中完成了自動冷卻噴霧系統改造、採煤機紅外檢測系統改造等13項技術進行革新,使自動化綜採設備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達到國外同類設備的使用壽命。

  這群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知識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害怕礦難 碩士班長做夢都想著井下安全

  有知識、有能力,不代表都能完全適應這個工作。

  從小在礦工大院長的董剛2009年從西安科技大學工業自動化碩士畢業,放棄了中國重型機械研究設計院的高薪工作機會,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六礦做了名一線採煤工。

  2009年9月2日,董剛第一次下井,隨便平頂山便發生了新華四礦瓦斯爆炸事故,76人先後死亡。這對一名碩士畢業生的董剛來說,衝擊非常大,當時就打「退堂鼓」。後來在礦領導的耐心開導、講解下,也就全心投入了六礦井下安全生產。

  熟悉了環境,真實了解了井下現代化生產情況後,董剛也就一心撲到工作上去,後來還當了班長。

  說歸說,做歸做,煤炭行業畢竟是一個高危行業,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平頂山礦區是多為瓦斯較為嚴重的礦區,安全弦一刻都不放鬆。

  作為一班之長,帶的都是大學生礦工,安全問題就成了他們的「天字號」任務。董剛說,每到井下,常想的問題就是安全,甚至有時在夢裡就會遇到。所以,他在上班時間就會不停地在工作走來走去,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不僅董剛如此,其他大學生礦工亦有這樣的經歷。

  平時在井下緊張地工作,等到輪休時,這幫大學生礦工也會跟其他80後青年人一樣,打球、喝酒,唱歌,打遊戲,有時也會high到天亮。

  「我們班每人都有QQ號,有的還開有博客和微博。」大學生礦工魏克強說,我們的業餘生活跟其他人一樣豐富多採。

  六礦的礦長張革委跟記者聊天時說,我們這個班的人很搶手啊,好多朋友私下打聽,「你們大學生礦工班有沒有女朋友的?」 (記者 郭俊華)

相關焦點

  • 年採煤1015萬噸 太礦採煤機神華揚威
    大型煤礦採掘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中型煤礦達到80%以上。安全高產煤礦數量達到380個,煤炭產量佔全國總量的45%。但目前我國年產800萬噸以上的大型綜採設備多數依賴進口。為此,國家科技部下達了「十一五」綜採設備科研攻關項目,研製年產千萬噸綜採設備,總投資達6億元以上,太礦等企業承擔了這一攻關項目。
  • 礦機文化之三︱採煤機價格外傳
    有了綜採,不需要放炮,採煤機價格象鋼鐵巨人,沿著煤壁一層層把煤割下來,落到刮板運輸機直接送到井上。礦工不需要人工攉煤、栽柱子、掛頂梁,只要操作採煤機價格和液壓支架,實現了機械化,從根本上減輕了礦工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環境,提高了安全係數。沒有機械化綜採,礦工時刻都面臨生命安全的威脅。
  • 祁連山被曝非法採煤千萬噸,締造「隱形首富」,80噸能買當地一套房
    文 | 趙怡然編 | 鹿鳴這是一場過於膽大妄為的涉嫌非法採煤。在央視播出的《新聞1+1》節目及《經濟參考報》報導中,一家名為興青公司的私營企業,以環境修復治理為名,在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涉嫌無證非法採煤數千萬噸,獲利超百億元。董事長馬少偉,號稱青海「隱形首富」。
  • 坐在地面採煤:全國已建成超200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
    王 瑋攝(人民視覺)陰暗的礦井裡,灰頭土面的礦工們緊張地忙碌著……對於煤礦,不少人有著這樣的印象。然而,如今的一些煤礦卻呈現著另一番景象:井下巷道潔淨明亮,工作人員坐在地面的集控室裡,輕輕一按,就能指揮採煤設備完成作業,整個過程清潔無塵、人機分離。中國是全球煤炭生產第一大國。
  • 三代人的採煤故事(新時代之光)
    三個男人,祖孫三輩,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的三代礦工。爺爺冀廷貴,1965年從部隊退伍後進礦的老煤礦人,先在營盤灣礦做井下工,1988年到神東原神府東勝煤田上灣煤礦建井一隊,1992年退休。父親冀永平,1989年進入上灣煤礦建井三隊、連採隊、運轉隊,現為開拓準備中心工人。
  • 智利礦工每人將獲586萬補償:後半輩子不用工作
    當地時間14日零時32分(北京時間14日11時32分),「鳳凰2號」救生艙搭載最後一名救援人員曼努埃爾·岡薩雷斯到達地面,迎候他的智利總統皮涅拉隨後關上了救援通道的蓋子,宣布救援工作圓滿結束。約定出書平分報酬初步估計,每名礦工至少可獲得相當於30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另外,每名礦工有可能獲得約286.8萬元人民幣的額外收入。
  • 50至70年代老礦工多患矽肺病 靠呼吸氧氣生存
    王文清 80歲,1959年入礦,1971年查出矽肺病,矽肺三期,此次是2013年12月18日入院。   萬全傑 77歲,李嘴孜礦,採煤工,塵肺病二期,今年2月入院。 從2004年住院以來,已經有十年時間,老伴不在了,醫院幾乎成了宋保慶的家。   宋保慶老人是抗美援朝老兵,1957年從部隊轉業,1961年進礦做了掘進工。「那時的生產環境差,口罩都沒有,整整幹十年,直到1971年後才有了口罩。」宋保慶說,在那個歲月,抓革命促生產,要的就是多生產、多出煤,自己才20多歲,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根本想不到保護,也沒有條件保護。
  • 是什麼讓礦工穿襯衣打領帶就把煤挖了
    點擊看視頻↓↓↓礦工穿襯衣打領帶採煤礦工穿著白襯衣打著領帶,坐在辦公室就能採煤。在中國移動展臺,5G+智能採煤太空艙讓人眼前一亮。「如今,井下智能化、無人化開採的夢想已在我們煤礦成為現實。」礦工坐在辦公室,通過遠程操作,就能完成井下作業。5G無人化採掘何嶺輕輕晃動艙內操控臺上的控制手柄,記者從眼前的五塊電子顯示屏上清晰地看到,鑫巖煤礦井下160多米深處,上百臺採煤設備正在自動運轉,井然有序地割煤、推溜、移架、運輸。
  • 一名80後礦工帶記者下井 微博直播煤礦井下採訪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新華網太原9月16日電(記者葉健、周劼人、劉曉莉)在網絡微博上,5萬多粉絲,正焦急等待著礦井深處傳來的消息;在深暗礦道裡,一名「80後」礦工,正帶著記者緩緩前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近日出臺規定,要求「每班必須有礦領導帶班下井,並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並將從10月7日起正式施行。其可行性迅速引發網友討論。
  • 我國最大海下採煤工作面投產
    此次投產的H2303工作面是北皂煤礦進行海下採煤的第七個工作面,位於海平面以下200米,面長196米,推進長度1228米,設計可採儲量為122萬噸,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海下採煤工作面。北皂煤礦副礦長、總工程師李恭建告訴記者,「別小看這海平面以下200米,這可是目前離海面最近的工作面。這一距離比該礦的第一個工作面整整提升了170米。」
  • 作家看神東:在那有光的地方——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哈拉溝煤礦大學生...
    我了解到,進入這個班組的人,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我也了解到,他們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在神東的關懷與培養下迅速成長,成了獨當一面的採煤能手與創新骨幹。溫隊長號令集合整隊,並讓我站在隊伍中間與他們合影。我真誠地說,我沒有這個資格。我站在邊上吧。2班長梁勇我終於認出,這一隊穿藍色工裝的大學生裡邊,穿紅色工裝的是班長梁勇。
  • 礦工負擔輕了工作環境好了
    春節前後,記者先後奔赴山東能源集團權屬各單位,採訪了多位一線礦工。工作負擔輕了,工作環境好了成為他們最深刻的感受。機器替人工 工人變輕鬆「從早上八點上班到現在,只操作了一次設備,處理了斷絲的小故障。」1月10日,淄博卓意玻纖公司車間工人任明勤告訴記者。今年,42歲的任明勤在拉絲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十幾年。
  • 他用真情守衛著礦工的生命安全
    (原標題:他用真情守衛著礦工的生命安全) 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評為
  • 國務院: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 把礦工生命安全放首位
    中國網10月12日訊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近年來煤礦事故總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要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的紅線,始終把礦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
  • 快訊:三棵樹年產能達136.2萬噸!山東危險化學品二級安全標準化單位...
    一、企業動態三棵樹塗料生產規模136.2萬噸/年3月3日,三棵樹集團官網公布了2019年度環境信息。資料顯示,三棵樹集團目前擁有7大生產基地,塗料產能規模為136.2萬噸/年(建築塗料121.7萬噸/年,木器塗料6萬噸/年,防水塗料8.5萬噸/年),防水卷材7200萬平方/年,保溫一體化板300萬平方/年。
  • 新中國70年煤炭工業鑄就十大輝煌
    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後,我國煤炭工業通過不斷改造舊煤礦、建設新煤礦,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57年產煤1.31億噸,到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62年產煤2.2億噸。經國民經濟三年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5年全國煤炭產量為2.32億噸,到1978年實現6.18億噸。
  • 加拿大再阻引進中國礦工 辯稱「英語能力差」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加拿大卑詩省HD礦業國際公司僱用中國礦工赴加採礦一事又起波瀾。22日,一直極力阻撓引進中國礦工的加拿大鋼鐵工人聯合會聲稱,他們已向卑詩省礦業部提出申訴,認為中國礦工不適合在加拿大工作。當天晚些時候,加拿大一家聯邦法院批准另外兩個工會的要求,對一些中國礦工所獲的臨時工作許可證進行司法覆核。
  • 大同煤礦集團:七十年滄桑巨變 老煤礦展現新顏
    2018年,資產總額達3503億元,銷售收入1766億元,煤炭產量達1.37億噸,電力裝機容量達1708.5萬千瓦。1952年,大同礦務局永定莊礦6號井試用蘇制頓巴斯-1型康拜因採煤機採煤,第一次使落煤和裝煤實現了機械化,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煤炭行業使用的第一代採煤機。到1957年大同礦務局原煤年產量提高到了556.7萬噸。1961年,大同礦務局進行了擴大再生產改造,迎來了第二次創業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