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人6個戴眼鏡,個個看著都像文弱書生,怎麼也不會將他們跟礦工聯繫起來,恰恰就是這12名80後的大學生礦工,兩年安全採煤300萬噸,相當於同期該礦273名礦工的採煤總產量。他們就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六礦的大學生採煤班。
他們的榮譽很多,「河南省工人先鋒號」、「全國工人先鋒號」……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4月28日舉行的全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上,他們的班長董剛代表全國480萬煤礦工人在表彰大會上作典型發言。
一個小小的採煤班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6月19日,全國「安全生產萬裡行」採訪團走進平煤六礦,面對面走進他們的生活。
80後大學生遙控採煤
採煤是個力氣活,在蜜罐裡長大的80後的文弱書後,如何能勝利這麼「艱苦」任務呢?
大學生採煤班長董剛的一席話揭開其中的秘訣:不拿撬槓不拿鑽,玩的就是高科技。
在地下800多米的礦井下,大學生採煤班靠的就是礦井下的「集中控制室」,那裡完全靠著電腦和操控設備,只需發出指令,便可實現普通煤礦工人親自操作的割煤、移架、鏟煤、噴霧等多種工種。除了輔助人員外,在正常情況下,整個採煤面只需要3人便可全部完成,而且還有一人在巡檢。
這12個人的工作效率也讓一些老礦工「嘖嘖稱奇」。
如果我們3人完成不了這個採煤面的工作,那我們這幫大學生採煤工真的是虧大了。董剛很自信地說。
12個人採的煤相當於同期六礦採煤總量的1/3
六礦的大學生採煤班的成立還是源於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五一」期間視察鄭州煤礦礦機械集團的一席話:「要想辦法把電液控制系統攻下來,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才能參與國際競爭」。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鄭州煤礦機械集團研發出首套國內全自動化綜採設備,並把試點放在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大學生採煤班也應運而生。
2008年8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始在平煤六礦組建大學生採煤班。很快,來自7所院校、8個專業的9名大學畢業生組成了該集團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採煤班」。
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大學生採煤班發展到12人,其中兩名碩士研究生,兩名大學本科生,還有8名來自平頂山技工職業學院的大專生。他們中年齡中最大的不過29歲,年齡最小的才22歲,整個班的平均年齡也有25歲。
別看這個班只有12人,但工作起來還是分成4組3班倒。工作效率如何呢,一組數據方能見分曉。
截至2010年底,12人安全採煤300多萬噸,對於一個年產380萬噸的煤礦來說,他們的採煤數量相當於273名普通礦工採煤的總量,佔到同期六礦原煤產量的1/3,工效名列全國同類條件礦井第一。
不僅如此,還對首套國內全自動化綜採設備使用過程中完成了自動冷卻噴霧系統改造、採煤機紅外檢測系統改造等13項技術進行革新,使自動化綜採設備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達到國外同類設備的使用壽命。
這群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知識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害怕礦難 碩士班長做夢都想著井下安全
有知識、有能力,不代表都能完全適應這個工作。
從小在礦工大院長的董剛2009年從西安科技大學工業自動化碩士畢業,放棄了中國重型機械研究設計院的高薪工作機會,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六礦做了名一線採煤工。
2009年9月2日,董剛第一次下井,隨便平頂山便發生了新華四礦瓦斯爆炸事故,76人先後死亡。這對一名碩士畢業生的董剛來說,衝擊非常大,當時就打「退堂鼓」。後來在礦領導的耐心開導、講解下,也就全心投入了六礦井下安全生產。
熟悉了環境,真實了解了井下現代化生產情況後,董剛也就一心撲到工作上去,後來還當了班長。
說歸說,做歸做,煤炭行業畢竟是一個高危行業,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平頂山礦區是多為瓦斯較為嚴重的礦區,安全弦一刻都不放鬆。
作為一班之長,帶的都是大學生礦工,安全問題就成了他們的「天字號」任務。董剛說,每到井下,常想的問題就是安全,甚至有時在夢裡就會遇到。所以,他在上班時間就會不停地在工作走來走去,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不僅董剛如此,其他大學生礦工亦有這樣的經歷。
平時在井下緊張地工作,等到輪休時,這幫大學生礦工也會跟其他80後青年人一樣,打球、喝酒,唱歌,打遊戲,有時也會high到天亮。
「我們班每人都有QQ號,有的還開有博客和微博。」大學生礦工魏克強說,我們的業餘生活跟其他人一樣豐富多採。
六礦的礦長張革委跟記者聊天時說,我們這個班的人很搶手啊,好多朋友私下打聽,「你們大學生礦工班有沒有女朋友的?」 (記者 郭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