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常識:頭部受傷急救方法,頭皮血腫的處理方式

2020-12-20 璐璐的心意

頭對於我們來說是重中之重,如果頭部受傷後該怎麼去處理才不會受到感染或意外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在遇到頭部受傷時怎麼做到緊急處理才會沒危險。

頭部受傷多發生在交通事故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有可能使受傷者轉危為安。發現受傷者,應儘快檢查頭部有沒有外傷,是不是處於危險狀態。切記千萬不能隨意移動患者,尤其是搬動患者的頭部。如果必須要移動時,一定要幾個人同時抬起傷員,輕抬輕放。

急救措施:對於意識清醒的傷員,可以用語言進行安慰。但不能搖晃吵鬧,要保持安靜。如果頭皮出血時,用紗布等乾淨毛巾直接壓迫止血,然後用繃帶或三角巾包紮及時送往醫院處理,如果現場沒有繃帶或三角巾,可用乾淨的被單、衣服等包裹。

如果頭部受傷後,有血液和腦脊液從鼻、耳流出,這時一定要讓傷員平躺,有傷口的那一面朝下。如果左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則左面朝下,右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則右面朝向下。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則容易引起呼吸困難,應讓受傷者側躺,頭向後仰以方便其呼吸。注意不要用紗布、脫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內,因為這樣容易引起感染,只要輕輕擦去血液就可以。

出血較多時,身體由於失血過多,體溫會慢慢下降,所以要加蓋毛毯、被子等保暖物品,使身體保持溫暖。迅速檢查還有沒有呼吸、脈搏,如果沒有呼吸或者呼吸微弱,馬上進行人工呼吸,如果脈搏消失就要馬上進行心臟按壓。

如果受傷後只有頭痛頭暈,說明傷勢不嚴重,如果除此之外還有瞳孔散大,身體的一半癱瘓或活動受到障礙,那說明傷勢較為嚴重,必須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隨時關注傷員狀況:腦外傷病人一旦出現多次嘔吐、頭痛劇烈和神志不清等症狀,幹萬不要大意,應速送醫院診治。

傷員如果傷勢不重,不需要送往醫院時,就在家裡多休息,禁止劇烈運動。家屬要仔細觀察其各方面表現,大致觀察48小時,以確定沒有任何併發症。在這48小時的觀察期間,需特別注意傷員的意識狀態,要注意傷員兩側瞳孔是否大小一致。在發生頭部外傷的6小時內,應避免進食,最好多飲用開水。6小時之後若仍有噁心、嘔吐症狀時,應繼續避免進食。

頭皮血腫:頭皮血腫是指外傷處表皮沒有任何損傷,僅是局部出現血腫或硬塊,多因鈍器如被石塊、木棒或鐵器等碰傷所致。

根據頭部外傷後頭皮血管破裂形成血腫的部位,通常可分為頭皮下血腫、帽狀腱膜下血腫和骨膜下血腫。發生頭皮血腫時,應儘早局部塗上食用油或局部重壓包紮,以防止血腫擴大。較小的血腫早期予以冷敷,加壓包紮,以減少血漿外滲,減輕腫脹,24~48小時後改為熱敷,以促進血腫物質吸收。一般經過7~10天,血腫可被吸收。不要用用跌打藥酒對局部進行外搽和按揉。如果血腫較大,5~7天仍未見縮小跡象,則須到醫院,由醫生在嚴格的皮膚消毒下進行穿刺抽血後加壓包紮,一般每3~4天穿刺一次,直至血腫消失。穿刺包紮後,不要用手來回推動頭皮,以免造成血腫復發。

急救藥品家裡都常備,急救知識也要多了解。小編的分享大家收藏好,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碰到了要會運用及時去處理,把傷害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頭皮血腫如何緊急處理?
    我們都知道頸部受傷的病人大多有恐懼、悲觀、絕望情緒,因此,救護者應多與病人交流、溝通,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增強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心理適應能力。那那面部頭皮血腫淤血該如何處理呢?頭皮血腫多因教輕微的鈍器打擊或碰撞,傷及頭皮而引起。頭皮血腫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受傷後不必反覆揉搓腫起的包塊,只需要局部按壓或給予冷敷就行了。
  • 生活急救小知識:手指挫傷,骨折和腳踝受傷的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走路或運動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下,在手和腳受傷後的一些處理方式,希望能幫到大家。手指挫傷:手指挫傷常發生在籃球接球、排球傳球等運動中。骨折處理方法:指人體的骨骼部分或者完全斷裂,所以如果運動中出現手指骨折,骨折部位有疼痛感,並伴有腫脹、淤血和變形,這時萬萬不可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我們應該檢查受傷部位,及時就地取材選用樹枝、木板、木棍等,對受傷部位加以固定,避免傷情加以嚴重。
  • ...家庭急救包」清單,另附最實用的家庭急救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
    除了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異物入眼、扭傷、流鼻血、燙傷......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也總是難以避免。因此,家中常備一個「家庭急救包」以及掌握實用的家庭急救常識尤為重要,關鍵時刻能幫助我們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 官方最新版「家庭急救包」清單,另附最實用的家庭急救常識!關鍵...
    除了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異物入眼、扭傷、流鼻血、燙傷......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也總是難以避免。 通州時訊(微信號:bjtzsx)記者 提醒您: 因此,家中常備一個「家庭急救包」以及掌握實用的家庭急救常識尤為重要,關鍵時刻能幫助我們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 嬰幼兒急救常識大全:有備無患,建議收藏!
    面對各種防不勝防的意外傷害,家長最好也要掌握一些嬰幼兒急救常識。一、頭部摔傷和皮膚擦傷出血1、嬰幼兒急救常識——頭部摔傷如果寶寶撞到頭之後立刻大哭,不久後恢復正常,通常不必太擔心。如果寶寶撞到頭之後不哭不鬧,臉色發青、嘔吐、痙攣時,必須馬上送醫院急救。
  • 頸椎脆弱易受傷,學會急救和預防
    >  1級:無或僅輕微的頸部疼痛和僵硬症狀  2級:有頸部疼痛和肌肉骨骼的症狀  3級:有頸部疼痛和神經系統症狀  4級:有頸部疼痛和撕裂或脫臼現象  遇到傷員後,人們傳統的做法是不經過任何現場急救處理直接將患者送往醫院
  • 物業保安員應掌握的事故現場急救常識,必看資料!
    若保安員懂得事故現場的急救常識,無論是從維護保安隊伍良好形象,還是從社會精神風貌的角度講,都是「惠」大莫及。現將幾類事故的現場處理方式簡要介紹如下:老年人跌倒的現場處理發現老年人跌倒,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一、意識不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 「急救常識,未雨綢繆」——紅旗鎮殘疾人康園工療站開展急救知識培訓
    「急救常識,未雨綢繆」——紅旗鎮殘疾人康園工療站開展急救知識培訓 2020-09-23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錯誤的急救常識,拖了生命的後腿
    醫聊科普隨著急救知識的日益普及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時我們再也不會「坐以待斃」。卡魚刺大口吞飯喝醋、燙傷了抹牙膏……殊不知這些可都是錯誤的急救方法。不僅會延誤救援時機,還可能導致二次傷害的後果。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急救誤區呢?
  • 兒童急救大全,8個你必須知道的急救方法
    每年都能看到很多這樣的新聞,不少家庭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識,導致孩子發生意外時,因處理不當,對患兒造成二次傷害。所以說,學習正確的急救方法,必要時真的能救孩子一命!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非常有用的兒童家庭急救大全。
  • 醫生說主要是家長不懂這些急救常識,延誤時機
    醫生說主要是家長不懂這些急救常識,延誤時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墜床後死亡!醫生說主要是家長不懂這些急救常識,延誤時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世界急救日|最全急救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建議收藏
    掌握一些正確的急救知識,說不定哪天你也可以成為生命的守護者。快來學學這些急救常識,關鍵時刻用得上!   ▌心臟驟停: 「黃金四分鐘」救一命   【急救措施】   ①不要移動身體,儘快把傷到的肢體用夾板固定住;②夾板可用木片或摺疊起來的報紙或雜誌製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③不要纏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
  • 急救科普常識
    急救護理一旦發現中暑先兆或中暑表現,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爽的地方。病人半臥位,脫去或鬆開衣服或及時更換溼衣服,同時幫助散熱。可在病人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用涼溼毛巾冷敷;可用溫水或酒精進行全身擦浴;冷水浸浴15~30分鐘,體溫可降到38℃以下;飲清涼飲料。
  • 外傷性頭皮血腫的鑑別和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頭部受傷頭皮血腫並不少見。在幼兒頭皮血腫發生比例也較高,也是網上問診多見的問題。普通人知道只是頭皮上鼓個包以為是一回來,但在醫生那兒還分為3種類型。一是皮下血腫,血腫最為淺表,也就在皮膚和皮下,這種血腫特點是除局部隆起外,摸起來比較硬。
  • 人人會急救,急救為人人——清瀾山學校急救培訓
    人人會急救,急救為人人——清瀾山學校急救培訓5月16日下午,在清瀾山學校的圖書館玻璃房裡,松山湖衛計局的工作人員正給我們的員工進行急救常識培訓
  • 足球運動常見受傷後的急救處理
    現在介紹幾種易受傷處及急救處理方法。檢查方法:看紅腫程度;能否做屈伸踝動作;內、外翻韌帶松不松;叩擊足跟底部痛不痛等。處理方法: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再用 7 號注射用針頭挑破水泡放水,用消毒棉球擠淨,放一點消毒棉花在傷口處,幫助吸水、外貼膠布即可繼續比賽。賽後,還可以進一步用紫藥水、四環素藥膏處理,每次洗澡後更換敷料,只要不感染,三、兩天就會好的。
  • 【備考常識】常見的急救措施
    受傷後不要立即入浴或按摩,休息到疼痛和腫脹消退後才能逐漸活動患部。1.現場急救的「三不」黃金法則骨折現場急救最怕的是好心辦壞事,對於沒有急救經驗的救助者來說,你自認為正確的急救方法卻很有可能給被救助者和隨後治療的專業醫生帶來很大的麻煩。
  • 影視劇裡的這些急救方法真的使不得!
    ……這些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鏡頭居然全部違反急救常識!生活中眾人常犯的急救誤區還有哪些呢?誤區一:被蛇咬傷後,用嘴吸毒出處:《宮鎖連城》中,一人被毒蛇咬傷,同伴用嘴為其吸毒血。方式是:抬起溺水者的下巴,保證氣道暢通,將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將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垂直方向下壓;成人保持至少100次/分的頻率,下壓深度為至少5釐米。小提醒:①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捶胸壓肚然後大口吐水的鏡頭,多出於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考慮。在實際施救中,控水處理並非第一要務。
  • 高鐵站教急救志願者受追捧 急救知識應是一種常識
    他們用人體模擬器給旅客傳授急救知識,用手不斷壓著人體模擬器的胸部中央,展示心肺復甦術(CPR)的步驟與方法。旁邊圍了一圈旅客,有的認真地看著,有的拍照片,有的跟著志願者動作模仿了起來。  據悉,每周三下午2∶00~6∶00,每周日上午8∶30~12∶00,這些志願者就會出現在高鐵站候車大廳,用人體模擬器給旅客傳授急救知識,分發急救宣傳資料。
  • 「急救課堂」教你中毒急救方法
    南昌市滕王閣街道上鳳凰坡社區對本報此次的「急救課堂」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活動原本定在社區街辦內舉行,當得知本報活動人數劇增、場地太小不利於講課後,街辦負責人立即聯繫了一個可容納百人的大場地。由於此次講課內容涉及食物中毒、吞入異物等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吸引了眾多女性來參加,現場讀者中有80%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