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運動常見受傷後的急救處理

2020-12-20 懂球帝官方

足球運動拼搶激烈,一場球賽踢下來,總難免發生運動創傷。常見的創傷有:擦傷、皮破、肉裂、踢挫傷、膝或踝關節扭傷、韌帶撕裂或拉斷、肌肉拉傷、關節脫臼、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以及足底、足趾下起泡等等。現在介紹幾種易受傷處及急救處理方法。

冷凍噴霧劑的使用

冷鎮痛噴霧劑又名冷凍劑,它是近年來國外廣泛應用的新型止痛劑,對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撞傷、踢挫傷(未破皮)等,有消炎、止血、防止腫脹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麻醉劑,同以往我國用於淺表層麻醉劑氫乙烷性質不同。由於它能迅速止痛、止血,頗受足球運動員歡迎。不過,中醫有不同看法,認為它對深部的血管破裂不一定有效,不如在患處用棉花、繃帶加壓包紮可靠,而且不留下受涼的後患。在應急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冰袋包紮 24 小時,或用冷水毛巾敷貼亦可奏效。

下肢頂撞或踢挫傷

輕度受傷者,局部皮膚微腫,疼痛不嚴重。稍加冷敷即可繼續上場。重的則皮下出血,紅腫部位大,或隆起大包,觸手即痛。這時,即需利用上述噴霧劑加包紮處理。傷在大、小腿處的,可外加護套。賽後,還應用涼性中草藥(如五虎丹或新傷一號)進行調敷,即助消腫止痛。每天敷藥一次,輕者 2 — 3 天可愈;重者約需一周。還可配合按摩治療,加速活血散淤。如果場上發生骨折,或腹部、生殖器部位重度挫傷,還可能休克,則需立即抬出場外及時處理。挫傷後 24 小時內,切不可熱敷或熱水浸泡,以防血管擴張,加劇出血、腫脹。這將不利於迅速恢復。挫傷是皮下小血管、軟組織損傷,肌肉纖維沒有明顯斷者,可保持跑步、小量活動,不要停訓。這有利於淤血腫脹的消散吸收。

踝關節扭傷

因場地不平,或拼腳、或被對方蹬、踩、拌,使踝關節發生內翻或處翻或扭傷。檢查方法:看紅腫程度;能否做屈伸踝動作;內、外翻韌帶松不松;叩擊足跟底部痛不痛等。一般單純性關節扭傷,是關節一周痛,腫在關節縫內,能做屈伸和內、外翻動作,若是跟腓前韌帶損傷,大多是內翻式扭傷,外踝上部腫脹,局部壓痛,作內翻重複動作時最痛;若是跟腓後韌帶損傷時,外踝下部腫脹、壓痛,做內翻動作時,如足背第 5 蹠骨基底部疼、局部腫脹、壓痛,足前拿擠壓痛時,需照光 X 片,除外第 5 蹠骨基底部骨折,踝屈伸動作如果受限,還需考慮小關節脫臼的可能。如無骨折可疑,只是關節囊、韌帶損傷,就在患處噴凍劑或冷敷,再加壓包紮固定。如是內翻式扭傷的,繃帶要從外調向上包裹,以限制足踝再次內翻。扭傷重者,不能行走,應停止參加比賽,扭傷輕者,處理後可繼續上場。賽後再對症治療,一般踝關節扭傷,包括關節囊、韌帶損傷,需外敷五虎丹或新傷一號,消腫止痛,高抬患肢。三天後開始深蹲、踝部按摩,促進囊內積液吸收。一般 3 — 5 天可愈,重者 7 — 10 天可痊癒。

肌肉拉傷

當球員帶球衝刺、射門、長傳、接高球、急停、急轉時,都可能發生大腿前後部、小腿三頭肌拉傷。重者跛行,做重複動作即痛。一般傷情輕重、自我感覺處理。傷輕的噴點冷凍劑,戴上護腿又可上陣;中等受傷者,除噴劑外,加壓包紮、加護腿,基本還能堅持比賽;傷重者行走困難,要抬出場冷敷包紮,高抬患肢,停止比賽。肌肉拉傷後,除上述處理外,還可在痛點集中處,打強的松龍液局部封閉。兩天後配合按摩,電脈衝按摩,以助肌纖維損傷早日恢復。

大、小腿肌肉拉筋

賽中或賽後抽筋,是常見現象,是由於肌肉失去正常調節功能的一種強直性收縮反應。造成的原因,或因跑動過多,肌肉太累,突然衝刺;或因出汗太多,鹽份喪失超量;或因天冷肌肉發僵,受突然動作的強刺激等。抽筋後,首先精神要放鬆,設法使抽筋的肌肉被動伸長,痙攣現象就會逐漸緩解。具體治療方法可以這樣進行:大、小腿後部肌肉群抽筋時,可平坐地上,伸直大、小腿,將足前掌上翹,休息幾分鐘就會好;厲害的抽筋,需要別人幫助扳腿。可讓病人平躺地上,將大、小腿儘量伸直,再將足背上翹。並配合點穴「殷門」(大腿後中部)、「承山」(小腿後中部)、,靜止不動 3 — 5 分鐘,一般可緩解。如還不行,可再重複伸腳、扳腳、點穴。因出汗過多者,要加服鹽片 3 — 4 片。

足掌、足趾下起水泡

地硬、鞋緊,常使足前掌內、外側或足趾下起水泡、血泡。處理方法: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再用 7 號注射用針頭挑破水泡放水,用消毒棉球擠淨,放一點消毒棉花在傷口處,幫助吸水、外貼膠布即可繼續比賽。賽後,還可以進一步用紫藥水、四環素藥膏處理,每次洗澡後更換敷料,只要不感染,三、兩天就會好的。

傷後療傷

足球運動創傷的特點是,硬傷多,一般傷情較重。除骨折或韌帶斷裂外,如治療及時,容易恢復。不受傷的足球運動員是少有的,場上急救處理也只是初步.真正的治療還是場下系統進行,要求不留後遺症。一般人可以全休養傷,而運動員不行。運動技術的基本功要天天練,帶傷邊治邊練是經常的。這可以促進損傷癒合,早期恢復功能。急救處理、傷後系統全面治療和早期功能鍛鍊,是運動創傷治療過程的三步曲。

淤血治療辦法:
1、受傷後24-48小時不能熱敷、搓揉,以免加速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出血加劇,增加皮下淤血,應該用冷水衝淋或冰袋敷,以收縮血管。2、24-48小時後,就要通過各種活血散瘀的方法來消除淤血了,比如按摩,可以用一些外用藥,比如紅花油、雲南白藥氣霧劑等等,再加上適度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3、具體散瘀的時間,個人的體質也有影響的,有的人血小板少,就會容易淤血。

相關焦點

  • 運動中常見的受傷種類及處理辦法
    如今人們都崇尚健康生活,戶外運動也越來越多,在這些運動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身體受傷,有些雖然看似是一些「小傷」,但如果不重視,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為此,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運動傷類型以及處理方法。
  • 生活急救常識:頭部受傷急救方法,頭皮血腫的處理方式
    頭對於我們來說是重中之重,如果頭部受傷後該怎麼去處理才不會受到感染或意外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在遇到頭部受傷時怎麼做到緊急處理才會沒危險。頭部受傷多發生在交通事故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有可能使受傷者轉危為安。
  • 生活急救小知識:手指挫傷,骨折和腳踝受傷的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走路或運動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下,在手和腳受傷後的一些處理方式,希望能幫到大家。手指挫傷:手指挫傷常發生在籃球接球、排球傳球等運動中。骨折處理方法:指人體的骨骼部分或者完全斷裂,所以如果運動中出現手指骨折,骨折部位有疼痛感,並伴有腫脹、淤血和變形,這時萬萬不可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我們應該檢查受傷部位,及時就地取材選用樹枝、木板、木棍等,對受傷部位加以固定,避免傷情加以嚴重。
  • 軍訓受傷千萬別忍著 急救寶典來啦
    軍訓可以鍛鍊同學們的意志和體魄,不過對於不經常鍛鍊的人來說身體可能會吃不消,甚至出現受傷的小意外。近日,120北京急救中心針對軍訓期間容易出現的身體意外發布相應的急救指南。關節扭傷受傷肢體微抬高 做冷敷在軍訓時導致的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損傷最為常見。運動前熱身不夠、運動姿勢不正確、運動場地不平整或鞋子不合適都容易引起腳踝扭傷。
  • 喜歡運動,卻總受傷,看西瓜視頻如何防範和受傷處理
    挑戰滑板運動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但從來不曾有哪一項極限運動是絕對安全的,我們不僅需要克服恐懼而且需要面對未知的危險。因此,我們在玩滑板前需要有哪些防範措施呢?在滑板受傷後又該如何去做呢?我們的手腕和腳後跟中的筋絡無比複雜與繁瑣,一旦受傷並不加重視防護則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我們在進行稍劇烈的運動前,應該做一些簡單的練習作為鋪墊,為後面的動作蓄力。但百密一疏萬一我們傷到了筋骨,此時我們需要做的輕微按摩,塗點紅花油再按摩活血,去醫院檢查並在家休養幾天直至完全恢復後才能重新站上運動場上。
  • 開學季如何科學運動?受傷後如何正確處理?
    上了體育課後,第二天居然起不了床了;在蹦蹦跳跳時,時有孩子發生意外……隨著武漢市秋季如期開學,學生們如何預防運動傷害及造成傷害後的簡單處理方法都有哪些?9月5日,武漢市四醫院醫學專家、康復醫學科主治醫師許德龍開出了預防運動傷害良方。
  • 運動損傷、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簡易處理方法·教案
    運動損傷、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簡易處理方法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運動損傷和意外的預防措施,學會輕度損傷的自我處理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集體討論,提高探究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預防意外傷害的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 頸椎脆弱易受傷,學會急救和預防
    因此,準備好小板凳,我們來一起學習頸椎損傷現場急救技能。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頸部損傷患者通常會出現哪些症狀:  1、頸痛和頭痛:為頸部損傷最為常見的兩種臨床症狀。典型的頸痛表現為頸後區的鈍痛,頸部活動可使疼痛程度進一步加劇。疼痛還可向頭、肩、臂或肩胛間區放射。緊隨頸痛症狀其後多數患者可出現頸部肌肉痙攣和頸椎活動受限,這些症狀多在1~2周內緩解。
  • 如何簡單處理運動摔傷?4個步驟妥善處理,讓你不懼受傷
    眼下是冬季,冬天的溫度不高,身體比較僵硬、靈活性比較低,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因為運動而受傷。我們在進行運動的時候,出現摔傷之類的問題是在所難免的。那你知道你應該如何簡單處理運動摔傷嗎?4個步驟妥善處理,讓你不懼受傷!記住,有備無患,一起來了解下,我們應該怎麼處理簡單的運動摔傷。
  • 玩轉世界盃 專家教您遠離運動損傷
    紅網時刻6月22日訊(通訊員 粟青梅)世界盃開賽已有一周,作為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球迷們看球議球熱情高漲。跟隨著世界盃的熱度,很多球迷也開始奔向綠茵場一展身手,並且隨著暑假來臨,運動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踢足球是對抗性很強的一種身體運動,因而在綠茵場上也難免出現運動損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踝關節扭傷、骨折、韌帶拉傷。
  • 擦傷、肌腱拉傷、韌帶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攻略在這裡!
    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最易出現膝、踝關節韌帶損傷、手指關節挫傷、皮膚擦傷及腰扭傷等運動風險;喜愛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運動最易出現肘關節、肩關節以及膝關節損傷風險;跑步等田徑運動最易出現踝關節扭傷、膝關節軟骨和韌帶損傷、腿部肌肉拉傷等風險。熱愛爬山、爬樓梯等運動最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類風險,以膝關節損傷更為常見。
  • 安全自救,助力成長——「校園意外急救自救」主題班會課【三(1)丘玟雋家長原創】
    那麼意外受傷出血時怎麼辦呢?細心的玟雋爸爸特意編了一段順口溜,方便同學們記住緊急處理辦法。  外傷出血不要急,處理方法要牢記;  隨手拿起乾淨衣,哪裡出血壓哪裡;  如果用力壓不住,傷口近端牢牢系;  一邊包紮邊呼救,快找老師和校醫。  看我們的同學們聽得多入神,一邊哼著順口溜,一邊跟著玟雋爸爸操作。
  • 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與常見誤區,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與常見誤區,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是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幾乎都繞不開運動損傷這個話題。我們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運動本身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事情,因此在平時多多學習運動損傷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急救觀念對於運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處理各類可能遇到的損傷,在某些突發情況下,也是對其他運動者進行急救幫助的基礎。首先,運動損傷排在首位的原則一定是休息。
  • 中考體育鍛鍊常見的運動傷害和急救五字決
    容易發生的地方是大腿與小腿撞挫傷(Contusion):全身都會發生,只要會被撞到會被打到都算,嚴重時皮膚會黑青(Bruise)上述都屬於急性運動傷害(Acute Injury),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是什麼時候發生,且可指出受傷部位。目的:把受傷的人安排到一個安全的位置,避免再次的傷害。
  • 雪場必備急救良方:滑雪骨折3個應急處理方法
    原標題:雪場必備急救良方:滑雪骨折3個應急處理方法 滑雪受傷倒地滑雪是項非常有趣的運動,但由於它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危險係數也比較高。據悉,衝撞和摔倒是滑雪者受傷的主要原因,而小腿、手臂、和肋骨則是嚴重受災部位。那麼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針對這三個部位的骨折的緊急處理辦法,讓大家可以在救援隊未到或無法到達時儘快緩解傷痛、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 建議收藏|這5種眼外傷急救知識,你應該知道
    無意間加重了眼部損傷 給治療甚至愈後情況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了解一些簡單的眼外傷急救知識 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天,為大家科普 5種常見損傷的急救措施 希望大家
  • 足球:小學生足球運動,相對於其他年齡段人群的協調性
    文/運動知識點【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足球:小學生足球運動,相對於其他年齡段人群的協調性我們要講的是小學生足球的特點,足球作為一項團體運動,也能夠讓孩子們提早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們大力提倡足球運動在小學生群體內部積極地展開,並儘可能發揮它在推動孩子們鍛鍊身體的作用的同時,另一方面由於小學生身體狀態和能力的限制、和成年人與青春期時代身體,已經發育成長到一定水平的青年人相比,他們對於足球運動的對抗承受力還很低。
  • 踝關節為何如此容易受傷?受傷後應該怎麼辦?
    其中的距腓前韌帶(ATFL),顧名思義固定於足部距骨和小腿腓骨之間,是3條韌帶中最弱的一條,也最易受傷。它的作用是限制蹠屈以及足內翻的發生,因此在運動中最容易受到傷害。另外兩條韌帶分別是跟腓韌帶(CFL)和距腓後韌帶(PTFL),距腓後韌帶是其中最強壯的韌帶,所以很少受傷。
  • 【日常急救小常識】急救隊女神告訴你淤青該如何處理
    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淤青腫痛也會隨之而來下面由本菌菌借著女神的經歷告訴你該如何處理吧因此很容易出血聚集,從而產生淤青最初看上去是藍色或是紫黑色的以後慢慢消退,變成棕色、綠色或黃色如何處理☞若距離受傷超過24小時瘀青處無皮外傷可用熱毛巾每天敷30分鐘熱敷可改善受傷處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
  • 牙齒意外受傷,脫位該如何補救?
    但日常生活中,不慎跌倒、糾紛打鬥、交通或運動意外經常會造成牙齒急性外傷。外傷牙的折斷、移位或脫落會造成牙齒的功能受損或喪失,給我們帶來功能上、美觀上甚至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如果能及時處理得當,多數人的牙齒是可以得到保留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牙齒還能復位,白白錯失了急救的最好時機!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