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日,冬至的早餐,寧波人的首選,是一碗香噴噴的番薯湯果。番薯湯果裡加一勺酒釀,也就是寧波人說的漿板。這一勺裡,暗藏著滿滿的好彩頭。
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早被定下來的。周朝,人們把冬至視作歲首。每年到這一天,皇帝會帶著三公九卿舉行迎歲盛典。濃縮成一句話就是冬至大如年。
冬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即將結束,而番薯的「番」與「翻」同音,寓意過去一年的黴運都將被翻過去;
湯果,也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
很多人家在做番薯湯果時,還會往裡面加酒釀。寧波人習慣管酒釀叫「漿板」,其中,「漿」和「漲」相同,被賦予了財運、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自己手工製作酒釀,因為在菜場、超市隨時可以買到現成,更因為想要成功製作酒釀有點難。
其訣竅是要等到所有米都熟得差不多,呈現同樣顏色,才能蓋蓋子。而且米最初倒到木桶裡是啥樣就維持啥樣,千萬不要去動它或者將它壓平,否則會堵住『上氣』通道。」
這樣看似不起眼,卻起著「一招定生死」作用的竅門,在整個酒釀過程中比比皆是。
除了酒麴,製作酒釀沾不得半點其他菌。每做一次,所有工具都要消毒。」蒸熟的糯米飯被倒入大盆裡。
將加入酒麴後的糯米飯一點點壓實。 最主要的就是酒麴和糯米的配比,也是整個酒釀製作過程的「靈魂」。
酒釀成功有一個標準:冒泡泡說明裡面的菌是活的。這一幕在菜場、超市購買酒釀時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