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醫藥創新布局再添成果 復旦張江科創板成功登陸)
2020年6月9日,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復旦張江")公告,公司提交的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並於6月8日開啟申購,發行價格最終確定為8.95元/股。根據發行上市安排,復旦張江預計將成為第三家在科創板上市的「A+H」雙平臺公司。
從股權結構來看,復旦張江的主要股東包括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醫藥」)、新企二期創業投資企業和上海復旦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其中,上海醫藥合計持有復旦張江約2.1億股,佔發行前總股本的22.77%,為其第一大股東。
據了解,上海醫藥與復旦張江之間的淵源頗深。1999年,上海醫藥通過受讓股權成為復旦張江股東。2002年,復旦張江H股上市時,上實控股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公司H股股份。2009年,根據上海市國資委的統籌安排,上實控股與上海醫藥旗下的醫藥資產重組合併,上海醫藥由此承繼了復旦張江股份。本次,復旦張江更是成為了上海醫藥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諸多企業中的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復旦張江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從事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在基因工程藥物、光動力藥物及納米藥物等領域已成功推出多項新技術及產品,並曾承擔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國家「九五」攻關項目等在內的多個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作為一家自成立以來即定位於研發創新的藥企,復旦張江主要產品均為自主研發所得。目前公司已有三款藥物成功上市,包括兩款基於光動力技術平臺的藥物,分別為艾拉(外用鹽酸氨酮戊酸)和復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以及基於納米技術平臺的抗腫瘤脂質體藥物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其中,艾拉是全球首個用於尖銳溼疣治療的光動力藥物,自2007年上市至2019年底,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3.23億元。
近年來,復旦張江業績呈現了持續高增長態勢。2017年、2018年、2019年,復旦張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1億元、7.42億元、10.2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3.8%;淨利潤分別為6015.89萬元、9091.32萬元、2.2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1.5%。此次科創板上市,復旦張江科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2億股A股普通股股票,共計募集6.5億元,主要用於海姆泊芬美國註冊項目、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持續發展項目及收購泰州復旦張江少數股權項目。
資料顯示,上海醫藥成立於1994年,也是一家「A+H」上市公司。作為工商業一體化的醫藥龍頭企業,上海醫藥近年來著力推進創新轉型,2019年研發總投入合計15.09億元,居A股上市藥企第四位,目前已有15個創新藥(16個適應症)處於臨床研究及臨床試驗申請階段。此次復旦張江科創板上市對於上海醫藥的創新轉型具有標誌性意義,雙方亦將延續在科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推進包括CD30-DM1抗體偶聯藥物等在內的創新藥物合作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