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成立民國時,想要選此地作為中國首都,原來他的野心這麼大

2021-01-09 歷史信息源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首都對於國家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一般來講,國家的首都就是這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甚至是經濟中心。而一個首都的繁榮與否也可以直接證明國家的繁榮與否。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有很多城市也曾被選定為首都。不過隨著朝代的興衰交替,這些首都的命運也在跟隨著交替。

在中國近代史上,民國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或者說是歷史現象了。早起的民國確實是為國為民的,他在孫中山的帶領下發揚光大,吸引了一大批社會上的仁人志士。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就建立了中華民國。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所有的事情都要孫中山操勞,對於中華民國的首都選取,孫中山也是糾結了好一陣,最終,孫中山心目中的首都位置,也足以見其當年的野心。

在孫中山選民國首都的時候,當時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先生對他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意見。他將中國曆朝歷代的首都全部都瀏覽了一遍,分析了每個城市的交通、資源和環境等情況,後來經過對比章太炎向孫中山提出的意見是應該把首都定在武昌。

武昌是古時候的交通要塞,同時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他靠近長江,東邊又是富庶的江浙一帶,北臨襄陽。且武昌地勢起伏並不大,很適合居住。而章太炎先生又提出了一個建議是不能將首都定在北京。因為他覺得當時北京的各種勢力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到根本。

然而孫中山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雖然對方是頂尖學者,他也提出了屬於自己的但有。孫中山認為武昌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大城市,但是對於他想要建立的中華民國來說還是太小了一點。而且武昌的位置泰國中心,反而會削弱對於邊疆以及東北三省的控制。

這樣說其實也很有道理,那個時候邊疆動亂不堪,如果邊疆可以得到穩定和鎮壓,那麼將會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所以孫中山提議將首都定在新疆的伊犁。這樣可以便於控制和穩定邊疆,激起更大的力量。

現在來看,孫中山做這個決定還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因為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將首都選在西北方向。而且西北方雖然可以守護邊疆,但對於富庶的內陸控制同樣也會降低。

但不管怎麼說,孫中山當時既然有這個想法,也看得出他是真的想建立一個和平團結的完美國家的。然而事與願違,後來孫中山的革命果實被蔣介石等人竊取,蔣介石又是一個利己派人士,所以註定會失敗。

相關焦點

  • 建國前:孫中山想要將此地作為中國首都,學者:原來孫的野心如此大
    民國時期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我們都知道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孫中山先生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是怎樣確立的,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對於這個問題孫中山先生,包括當時建立中華民國的許多大人物們都非常的糾結,因為中國的首都城市實在是太多了,中國的城市就更多,首都建在哪裡就決定了中華民國經濟命脈在哪裡,文化瑰寶在哪裡,所以決定首都這件事情一定要慎重,但是孫中山對於首都戰略也是有所規劃的,這其中包含了他的野心。
  • 孫中山曾說過:「中國若定都此地,便有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餘菊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被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國父」,正是因為他發動的辛亥革命,才讓中國徹底擺脫了封建社會,才讓華夏民族有了新的希望。孫中山先生看待時局的時候總是可以做到高瞻遠矚,曾經的三峽大壩,定都選址等等,無不展現了他深謀遠慮的雄韜偉略。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要是中國定都選在伊犁這個城市,便可以據此以圖全洲,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 孫中山曾放言:想制霸亞洲定都伊犁最為合適,此地有何特殊之處?
    眾所周知,北京作為首都是從元朝開始的,開始並不叫做北京,而是叫做大都,隨後明、清、民國皆選擇北京作為首都。但是百年之前,孫中山先生卻曾放言:想制霸亞洲定都伊犁最為合適。那麼此地有何特殊之處?▲孫中山劇照事實上,不僅是孫中山先生這樣認為,連國學大師錢穆在《中國歷史精神》中也提到:「如果將來要做亞洲的中國,應該將首都定在伊犁。」
  • 孫中山預測中國遷都這座城市,就可稱霸亞洲,此地在什麼地方
    在古代的時候,我國的經濟重心大部分時期都在北方,因此統治者往往都將首都設立在北方。宋朝以後,經濟重心南移,統治者開始在南方建都,例如南京。後來,為了鎮守國土,朱棣又把首都遷到了北京。就這樣,北京成為了自明代以來大部分時期的我國首都。不過,孫中山先生當初卻想著在革命成功以後遷都,如果把首都遷到這座城市,那麼中國稱霸亞洲指日可待,這究竟是哪個城市呢?
  • 武昌起義前,孫中山提出了建都的最佳城市,暴露其野心,不是南京
    有這樣一個人,他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武昌起義之前,他提出了建都的最佳城市,而這個城市的選址並不是南京,這樣的行為也暴露了其野心。建都選址究竟有何意義?他內心有著怎樣的計劃?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
  • 民國風雲:三民主義永遠的光輝,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奮鬥
    在近代的中國,南京更是成為了世人的焦點,民國政府一開始便是定都南京。而且民國政府締造者之一的孫中山先生也埋葬在此。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為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是中山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深刻認識到要徹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同時他也做到了這一點,終結了兩千多的封建帝制,而且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完全可以讓近代中國變得更好,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是孫中山先生那些不可磨滅的功績,終將會被歷史所銘記,三民主義更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 你知道民國最早出處及含義嗎
    中華民國最早出處及含義 孫中山於1904年秋栽美國發表文章《中國問題的真解決》,提出了這麼一句話: 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中華民國的概念首次出現。
  • 民國時北京不是首都所以改叫北平,那「北平」這名字是誰取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的首都北京,在民國時期是叫北平的,一些年代劇中還經常有這種情況出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國民政府的首都是南京,「京」這個字在古代不能亂用,是代表首都或者陪都的,民國也繼承這一傳統。
  • 孫中山|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孫中山起草了《興中會章程》,強調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的嚴重性,規定以「振興中華」作為立會的主要宗旨。他還起草入會的秘密誓詞,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建立新制度為目標的民主革命綱領。興中會成立後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會,會員增至百餘人。
  • 孫中山曾預想遷都到這座城市?還認為其有望稱霸亞洲,到底是哪裡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可中國那麼多地方,為什麼要選北京作為首都?看到如此情形,孫中山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後來便來到了檀香山,他聯合一眾有志人士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三民主義,之後還擔任了中國同盟會的總理,領導了辛亥革命,這大大的推動了新中國走向獨立的進程。孫中山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在自己臨終前,都還要求子女們能夠為革命去奮鬥。飽經磨難的伊犁歷朝歷代的建國後第一件事便是遷都,他們要把都城定在自己最滿意的地方。
  • 新中國成立前民國的8位總統,第七位貢獻巨大,對中國有深遠影響
    民國時期可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時期。各行各業的人才湧現,今天我們來說說民國時期的八大總統,第三人可以說是幸運的,連續當了兩任,第七人實至名歸。第一任國民總統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一般而言,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建築統稱為古代建築;1840—1949年間興建的建築統稱為近代建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的建築統稱為現代建築。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一般而言,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建築統稱為古代建築;1840—1949年間興建的建築統稱為近代建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的建築統稱為現代建築。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對於民國大家能想到些什麼?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辛亥革命?要說民國大總統呢?大家一定都會說孫中山了,確實孫中山他老人家的歷史功績是沒人可以替代的,作為革命先驅者也是付出了一生,值得我們尊敬,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同樣是民國大總統,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袁世凱,堪稱最牛的民國大總統,但是他的名字應該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徐世昌你聽說過嗎?民國是不誇張的講,絕對可以稱得上亂世,能在那個年代混得有模有樣肯定是有自己的看家本事的。
  • 民國地位最高的囚犯,獄警工資不及他的夥食費,還配廚師
    古語有云:「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但是如果能讓大人物給你獻殷勤,足以見得你也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大人物。在民國時期袁世凱的手下便關押了這麼一位大人物,袁世凱不僅好吃好喝供著,給他配了貼身廚師。而且每個月還給他發500大洋的工資,搞得好像不是來坐牢的而是來這裡享受生活的,那麼這位大人物是誰呢? 此人就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章太炎出生於1869年,他家境優越,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章太炎也是一個十分愛好學習的人,在民國時期但凡有的學問的人都會有一個毛病那就是狂傲。
  • 100年前的「中國夢」——孫中山的二十萬裡鐵路計劃
    時人感喟:「中國由專制制度而改為共和國體,在名義上已全屬新換旗幟,而事實上試問政治現象,與從前能差幾何耶?不能以架中華民國之招牌,即可謂之共和。」身在新舊社會轉型的過渡時代,面對虛有其表的民國形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鮮明落差,難免讓人產生新一輪的迷茫和失落。當時,孫中山就敏感到民眾蔓延著一股「怕」字當頭的悲觀心理。
  • 「建國方略」,孫中山題詞,刊於《津浦之聲》
    他深信只要堅持教育立國和對外開放,中國必定可以在數十年之內立足於世界強國之列。  在民國建立之初,孫中山先生滿以為推翻帝制之後,中國會進入一個和平發展的新階段,他借鑑外國先進經驗構想著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土開發計劃,謀劃著要在短時期之內把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
  • 我國最有野心的醫科大學,剛成立時遭到反對,如今提出向協和看齊
    說起醫科大學還是很受考生報考歡迎的,有一些在高校合併中被合併的醫科大學其實實力也非常強,比如合併到四川大學的華西醫科大學,現在的醫學院中我們都知道北京協和醫學院是非常強的,還有就是首都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這些獨立院校。
  • 民國首都在哪裡,如今是個問題
    如果在南京,則「中華民國是代表2300萬臺灣人民的唯一政府」就不成立;如果說在臺北,不僅於法無據,且更違反「他們的憲法」——不過違憲違法的事情太多了,不勝枚舉,再多一次又如何?但這樣又造成:問題一,大陸的「民國粉」突然發現,「中華民國」沒有「大陸地區」了,人家只代表「自由地區」,不帶咱們玩了,以後連幻想對象也沒有了,遑論「反攻大陸」?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不理咱。
  • 「六朝古都」南京,為什麼一定不能做中國的首都,錢穆先生如是說
    ——錢穆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南京,在歷史上的地位絕對是另其他地方羨慕的,這裡不僅有虎踞龍盤的地理位置,更是古代經濟重鎮,因此孫中山先生就曾說:」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