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大熱倒逼高校增加實用課程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職校生大熱倒逼高校增加實用課程

  ■一家之言

  邱鎮堯

  13日,2013年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暨技能展示在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近300家企業入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雖然今年中高職就業人數達到1.48萬人,但據中山市教育局高成職教科介紹,2013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已達到99%以上,高職就業率在98%以上,而且就業質量有所提升,薪水普遍可達到2000元以上。現在距離2014屆畢業生離校還有半年左右,但已有不少企業直接去各個職業院校「搶人」。

  一邊是職校生就業火爆,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雖然與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係嚴重失調所致。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不管是新增的崗位還是退休讓出來的崗位,都是70%以上的崗位需要一線生產經營人才。看看時下的人才培養模式,70%的人通過高考讀大學,只有20%左右的人願意上高等職業學校。在各種類型的企業招聘會上,人們見得最多的是生產一線操作型的人才。不少企業人力主管不時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們很需要人,但又很難找到滿意的人」。

  一方面實體經濟不需要理論型的大學生太多,大學對所謂熱門專業一窩蜂的盲目擴招進一步加劇了供求結構失衡。另一方面社會對技術工人求賢若竭,但高校對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感興趣的卻不多。供求反差人為地造成大學生就業難。有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熟練工就從同行企業挖人。由於高級技術人才的明顯短缺,一些企業產品平均合格率不理想,不良產品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讓人頭痛。

  有的企業與學校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人才,學生前半段在學校學習基礎課,後半段則在企業進行學以致用,無論是適用率還是人才質量上,都是其他教育模式不可比擬的。遺憾的是,這種模式目前還局限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這一領域。

  企業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主體,需要一批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一線人才。面對過萬元也難招到一個熟練技工的現狀,高校不大幅度調整理論型與實用型人才的結構比例,大學生不改變寧願拿兩三千元坐辦公室也不肯下車間的思想,就業難就始終是一個難解的死結。

  (作者供職於開平市東興大道行政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成就出彩人生更要為職校生賦能
    職校學生想要實現人生出彩,同樣需要得到「賦能」。  第一,轉化認知模式,激發內驅動力。賦能的關鍵在於轉化,轉化包含了轉變與轉折兩層含義。首先,需要通過轉變認知模式來激發動力機制。按照積極心理學觀點,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並且獨特的,不能把職校生簡單視為「差生」,而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和優勢,這是職業教育實現「人生出彩」的認知基礎。以發掘職校生積極力量和品質為出發點,轉變其自卑心理,引出被長期遮蔽的成長本能,幫助學生重新形成自我認知,增強他們的積極體驗和發展優勢。其次,在動機機制下創造轉折的契機。
  • 職業教育不是斷頭教育,職校生更非失敗者的代名詞
    很多家長不願孩子讀職高,認為沒有出路,對此,廣東省人大代表、東莞理工學校汽車專業科主任馮妹嬌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呼籲,要從升學和職業晉升兩個方面,暢通職校生上升通道。 職高為何升學難?馮妹嬌分析認為,目前職業教育被稱為「斷頭教育」,中職生升學途徑有多種,但是大多數只能讀高職。職校畢業後大部分學生缺少進入更高層次學校學習與發展的機會。
  • 有一種優秀叫「職校生」
    如今,對於職校生低人一等的觀念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依然根深蒂固,有一些職校生對自己的前路也感覺到迷茫,有些不自信,甚至被誤解、被鹹魚。
  • 職校生實習困境 學生如何避免淪為廉價勞動力
    實習崗位如果不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就是「偽實習」,學生很可能淪為廉價勞動力隨著職業院校又一屆學生進入實習季節,職校生實習的問題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6月4日,本報刊發《職校生實習挑動了社會哪根敏感神經》一文,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校方在實習教學中的認識分歧為例,報導了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和職業院校在實習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有評論認為,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權益維護上:是不是在實習崗位上充當廉價勞動力,是不是真的在實習中學到職業技能。
  • 擴建高中還是扶持職校 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一些普通的高校要培養中間人才,組成車廂,帶動貨物、人員流動,這個是主力軍,目前一年招收幾百萬人已經很多了,需要的是集中精力把這些學校逐步提高質量,從原來的綠皮車,變成空調車,再變成動車組。如果高中再擴招,等於高校沒有時間精雕細琢,最後又變成多年前的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情況了。
  • 消除學歷歧視,破除本科學歷限制,難道中國職校生的福音到來了?
    許玲委員表示,如今的職校生在公務員招考和國有企業招聘中所遇到的學歷歧視情況尤為凸顯,一些單位在戶口,住房和入學等待遇方面,對職校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實施的是不同的政策,而這並不利於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許玲委員認為應當在公務員招考和國有企業招聘中破除有關本科學歷以上的歧視性條款,並且要允許具有相當學歷水平的職業教育畢業生進入其選拔範圍,消除學歷歧視,讓職校生考公不再有限制。
  • 西藏中職學生每生每年免學費3300元,「三包」經費將增加至4600元
    目前,每生每年免學費3300元,「三包」經費4120元(秋季學期增加到4600元,實習期間照發),公用經費900元。拉薩市委、市政府在本級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資近10億元建設兩所職校,並列入重大督辦項目,採取超常規辦法研究解決徵地拆遷、資金籌措、水電氣及道路配套建設等瓶頸問題。拉薩二職2013年投入使用,拉薩一職遷建項目於2018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國家和自治區投入4億餘元用於配套建設,兩所職校的建成,極大改善拉薩市職教辦學條件,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發展。
  • 職校生求職困惑:我的實操技能,「雲招聘」看得見嗎?
    不同於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校生就業更要靠實操能力的展示,「雲招聘」其效果自然不如見見面。 面對招聘方式的改變,不少職校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服務。記者採訪發現,那些學科設置與地方經濟建設所需結合緊密,長期以來與諸多用工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學校,學生就業情況穩定。
  • 成都汽車職校的他,今年高考603分
    普職融通班,是通過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攜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作為平常人,好不容易錄取到了普高學校,擺脫了「職校生」的身份,當然是要好好珍惜當下的普高學校,但是鍾浩然經過了半學期的普高學習,居然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汽車職校。在問到為什麼會這種決定的時候,他說,在這個學校能看到希望,能點燃他大學夢想的希望。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疫情下,職校生就業還好嗎?
    不同於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校生就業更要靠實操能力的展示,「雲招聘」其效果自然不如見見面。  面對招聘方式的改變,不少職校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服務。記者採訪發現,那些學科設置與地方經濟建設所需結合緊密,長期以來與諸多用工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學校,學生就業情況穩定。
  • 職校生說:好工作不是等來的
    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業後,一部分初中畢業生將到職校學習。讀中職是不是沒前途?我省中職教育現狀如何?未來還將如何發力?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職業院校和相關部門。職校生說:我們很早就明白「好工作不是等來的」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四川國際標榜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羅青獲得了養老服務技能賽項一等獎。當時,她只是剛從中職學校畢業進入高職院校的大一學生。「學習期間,我已有了很好的職業規劃。」
  • 博倫職校珠寶專業「閃亮」有秘訣
    近日,深晚記者來到博倫職校了解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融通、教學創新融匯發展模式,是該校珠寶專業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專業,並在各項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閃耀全國的「秘訣」。 貼近市場需求培育人才 博倫職校創建於1993年,建校時開辦珠寶專業,是國內中等職校中最早開辦珠寶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
  • 瀋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圓滿收官:讓職業技能成為職校生「最大本錢」
    以前我們的學生只能參加智慧物流賽項,如今大賽新增了快遞、供應鏈等賽項,與我們的專業課程設置完美對接。」瀋陽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力峰表示。該校物流賽項領隊老師欒銳也表示:「以賽促學,經過大賽打磨的尖子生,對學校專業提升影響巨大,帶動全年級學生整體水平提升。」
  • 復旦籤約免費在線課程項目 將倒逼課堂教育模式改革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表示,復旦將在參與MOOCs課程建設和探索引入國外一流大學在線課程的過程中,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課程,並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以適應未來變革。   在復旦選課「靠人品」   2012年,一場發端於美國的在線學習浪潮,如一場海嘯席捲而來。
  • 33歲成副教授、公司估值過億、青年科學家…原來,他們都曾是職校生
    商務合作聯繫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號:JJ1212ZJ一說起「職校生」總是伴隨著各種質疑的聲音:
  • 從職校高考喜報,說說職校生到底該學什麼
    今天是職教畢業生放榜的日子,雖然這份榜單沒有高考喜報榜那麼引人注目,但看到不少職校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圓了本科夢,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高興。要不是後來在上海自己掏錢去紡織大學參加了半年的培訓班,系統的學習了服裝製版和服裝工藝等理論課程,也許靠師傅家學的那點踩縫紉機的手藝,可能這輩子就一直當一名縫紉工到退休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學一門手藝,我們到底該如何學?對於以技能學習為主的職校生,又該學習些什麼?
  • 金華職校生拍攝孟祥斌微電影 講述信義故事
    對焦、打板、開始拍攝……最近,金華第一職校的微電影工作室正在拍攝一部微電影,講述該校學生和孟祥斌精神傳承的信義故事。2007年11月,在金華市區的城南橋頭,孟祥斌縱身一躍,託舉起輕生的女子。這樣一幕捨身救人的瞬間,感動了金華,也感動了中國。
  • 開學季 | 職校新生心理調適策略
    其實,這是一個「白色」的謊言,職校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麼美好。職校同樣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習對於職校生而言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像某些同學說得那樣:職校生學習不是很重要,可以愛學不學。>有些人認為職校的學習課程好簡單、好容易,隨便應付就可以。
  • 「逆襲」是職校生的年度關鍵詞,這些勵志故事很燃!
    當前,對於職校生低人一等的觀念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依然根深蒂固,有一些職校生對自己的前路也感覺到迷茫,有些不自信,甚至被誤解、被鹹魚。但在今年越來越多的職校生逆風揚帆,在職校與教師的帶領下,用沉甸甸的榮譽與一路奮進的成績來擊碎偏見與不公。
  • 巴蜀職校出了個北大生,這事兒是真的嗎?究竟怎麼回事?
    職校出了一個北大生?其事件的真相是怎樣的?一開始,巴蜀職校的校領導們只聽說他考上了大學,並不知道小徐考上的是北大。直到臨近九月開學季,之前一直在巴蜀職校學做菜的小徐提出暫時休學,在辦理休學手續時出示了這份來自北大的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