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6月23日消息,無錫江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在對某教育培訓機構檢查時,在其辦公電腦中發現一個文件夾,裡面有個表格,內容涵蓋了江陰市絕大部分中小學學生和家長的信息資料。經初步清點,裡面有「學校、學生姓名、性別、年級、班級、學生家庭地址、家長姓名及電話」內容的個人信息14萬條。
通報稱,經查,當事人通過不明渠道獲得學生的個人信息,在未取得學生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以撥打電話的方式推銷教育培訓服務業務。江陰市市場監管局依據《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對當事人處以罰款300000元。
有孩子在中小學讀書的家長,經常能收到各種培訓機構的電話。筆者女兒現上初中,也時常被類似電話騷擾。我不勝其煩同時也好奇,對方如此"精準推銷",是如何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女兒姓名和所在學校、年級?
看罷新聞,筆者明白了,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不僅能量巨大,而且膽大包天。
一家縣級市的教育培訓機構,竟然收集了14萬條學生和家長個人信息,幾乎將當地所有在校生「一網打盡"。細思極恐!驚嘆之餘,很想問一句,這是哪家培訓機構,又是怎麼做到的?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通報沒有點名,希望後續處理時,相關部門能將這家培訓機構點名曝光。
更大的疑問是,通報稱,這家培訓機構通過不明渠道獲得學生個人信息,到底是什麼樣的渠道?其中有沒有學校和教育部門人員涉入,值得細查深挖。
培訓機構非法收集14萬條公民個人信息,不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條款,而且涉嫌犯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目前案件線索已移交公安部門處理。這家培訓機構充當了什麼角色,相關非法行為如何定性、定罪,有待進一步查證。期待公安部門能順摸瓜一查到底,將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所有嫌疑人都揪出來,並繩之以法。
ZAKER南京評論員 曹玉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