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溝通,大家本能反應就是會說、能說,最好能把自己變成一把機關槍,哆哆哆,把別人打趴下就贏了。大有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那種能把死人說活的本領就好。
在學習《脫不花溝通訓練營》,開班第一課就說了溝通不一定是口才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才是好的溝通。好的溝通真不是你會說,而是你要說的對方聽起來舒服,即便是你不喜歡,甚至反感的事,你都要這樣。這個是跟能說會道有關係嗎?還真沒關係,好的溝通是後面的一個系統,思維、同理心等等。
自己切身感受,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有的人說話好聽,而且說到你心坎上了,事情的處理只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罷了。
工作上對外跟客戶,與客戶是甲乙雙方關係,客戶是上帝這個話不假,但是不同的客戶,溝通方式不一樣,結果天壤之別。
有的客戶高高在上,不尊重人,那結果就是遭到別人的敷衍。而有的客戶說話好聽,能有商量餘地,結果別人會發自內心的願意幫他。
正如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被看見,被看見意味著被尊重,你突出了你的價值。而那些能讓你為之付出的就是這樣一面鏡子,讓你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被尊重。而那些你不願意去配合的人,他也是一面鏡子,只是一個反面的,他讓你看見了不尊重。因為這種人會激情別人內心的惡。
好的溝通不僅僅在怎麼說話,還要有方法論和思維。怎麼話說的漂亮,又體現別人的被尊重,被看見,照亮別人,最終目的是讓事情傾向你想要的目標,加強雙方的信任開放關係。
這裡就有一個度,中國古代追求的中庸,對於這個詞,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不就是做老好人嗎?做和事佬嗎?其實不,中庸就是被看見,被尊重,被信任,激情人心中的善,而不是惡。只是這個點你怎麼去拿捏,拿捏住了,那這個點就是中庸,拿捏不住,不好意思,道行還太淺了,繼續修煉。
拿捏剛剛好的那個點,正如炒菜放鹽的那個「少許」,少許是多少,在心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