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記者 高媛媛通訊員 靳喜臣)「說起來瑣碎,聽起來心煩,做起來麻煩。」近日,趙傳平向記者說,幹基層工作難,幹調解工作更難,但凡事都得有人去做,而且要努力做好,這就是責任。
64歲的趙傳平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泗洪縣歸仁鎮司法所的專職人民調解員。14年來,趙傳平憑藉對人民群眾負責的精神,在調解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調解職能,守護一方和諧穩定,成功調處各類糾紛千餘件,先後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省十大普法達人」「省最美人民調解員」。
鄰裡糾紛雖然大多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趙傳平看來,若不把這些家長裡短的小事調處好,就可能釀成大案件或大事件。所以,他把這些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努力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老趙,你在哪兒呢?大口村的王家和楊家因為房子問題吵起來了,你快來看看吧。」17日上午,調解完一起矛盾糾紛的趙傳平剛回到班上,還沒來得及喝一口水,就被一個電話叫走了。
原來,大口村村民楊某以1萬元將老宅子賣給王某,並經口頭協議商定王某再劃1畝1分地給楊某,但最終王某隻給了楊某6分地,楊某氣不過,便找到王某理論,兩人互不退讓,吵得不可開交。
「鄉裡鄉親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大家都退讓一步。」趙傳平給本無過節的兩人講起歷史上「千裡修書只為牆」的故事。在他的勸說下,雙方很快達成和解,王某按照約定將剩下的5分地劃給楊某,但地裡種的樹仍歸王某,兩家和好如初。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儘管已經64歲,但趙傳平卻好像有著使不完的勁,不管哪裡有糾紛,何時發生糾紛,只要他知道,都會盡心盡責及時化解;不論嚴寒酷暑,只要有情況,他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愛管「閒事」出了名。也正因為愛管「閒事」,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和事佬」,有事情都找他調解。
「面對一個問題,謀劃一個方案,設定一個時限,一抓到底。」為確保各類糾紛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得到有效處理,趙傳平在調解開始前就深入了解矛盾產生的原因、雙方的矛盾焦點,在調解過程中同雙方充分溝通,力求讓雙方都充分表達訴求,並找到雙方滿意的結合點,在調解結束一個月後再及時回訪,做到有始有終。
今年春節期間,歸仁鎮街上的村民王英因帶人跳廣場舞產生噪音擾民,周圍群眾意見很大。了解情況後,趙傳平找到王英和群眾代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並提出解決方案。最終王英將廣場舞時間縮短並降低喇叭音量,周圍的群眾也表示可以接受,事情最終得到圓滿解決。
對待人民群眾真情是第一位的!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歸仁鎮成立了「趙傳平調解工作室」,趙傳平帶領調解員從涉及民意民生而群眾辦起來有點「頭疼」的小事著手,積極為群眾化解矛盾,舒緩情緒,並及時收集反饋群眾訴求。
「江橋村民大家好,村規民約要遵照,遵守法律和法規,堅決擁護黨領導......」多年來,除了幹好專職調解工作,趙傳平堅持奉獻在普法第一線,積極從事法治文藝創作,他編寫了普法詩歌100多首,自編自演快板《人人都要學法律》、小戲劇《一場風波》等100餘個文藝節目,還在自家開辦了「法治戲曲農家小院」,自掏腰包置辦了普法演出道具,經常召集一些當地戲迷編排、演練一些法治文藝節目,教育引導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此外,趙傳平還利用自家閒置房屋辦起了農家文化小院、農家書屋,添置法律知識書籍及其它各類書籍1000餘本,為提升村民法律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調解工作看似婆婆媽媽,瑣事不斷,但它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位基層黨員都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調解員更要耐心細緻地做好調解工作,築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這是趙傳平的願望,也是他孜孜以求不斷踐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