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兩種人會使我們受益:
一種是良師益友,他們以正面的方式,使你受益;另一種是使你不爽的人,他們以負面的方式,使你受益。但是,人的本能會牴觸負面的人事物,因此 人們會抱怨,卻不懂怎麼轉化利用。下面教大家方法。
1、使你不爽的人,實際上是來渡你的。
使你不爽的人,能夠是任意人。他們也許是你的家人、朋友、上司、同事、客戶、網友,甚至陌生人。他們的共同點是,所言所行,使你感到不爽。
我們換個角度來分析,使你不爽的人,實際上是來渡你的。
怎麼渡?我們要換位思考。
我們往往感到不爽,是由於對方的言行,碰觸了我們的痛處、弱點、短板或 隱藏的傷。
比如,個子矮的人,很忌諱別人說自己矮;窮人怕別人說自己沒錢,自尊心很敏感;小肚雞腸的人,不喜歡別人說自己雞毛;長得不太好看的人,討厭別人說自己丑……
儘管別人說的都是事實,是因為說中了自己的弱點,觸碰到了自己的敏感之處,因此 聽的人感到不爽,有時以憤怒、生氣來反擊。
人都有這樣的特性,善於察覺他人的缺點,喜愛挑剔他人的毛病,總是能一針見血戳到他人的痛處。然而,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卻看不清,難以自知。
因此 《道德經》中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
老子說:「聖人自知,不自見。」
反之,普通人則是自見,不自知。普通大眾往往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並且想當然,認為自己便是對的,他們自見,卻不自知。不曉得自己所見的局限。
使你不爽的人,恰好是察覺你不足,挑剔你毛病,戳到你痛處的人。逆向尋找,你也就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自知」。
2、反省使你不爽的地方,你能修正,越來越更好。
假如他人使你不爽了,先不必馬上生氣,也不必本能反擊,而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看對方戳到自己哪個地方。
這些地方,恰好是自己的不足,及早修正,自己就可以越來越更好。
舉個我自己經歷的例子,過去有個人留言罵我:「長得醜還不自知,還愛表現,沒幾個人看你表演!」
坦白說,當時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難過了好幾天。
時過境遷,我分析自己為什麼難過,對方戳中了自己的什麼痛處?
答案是:對方狠狠地戳中了我的自卑心理。我表面很開朗,潛意識很自卑,對自己很不自信。
反省之後,我不停地精進,提升意識。
7年以後,我有了覺悟,完全放下自卑的包袱,越來越真正自信起來。他人再怎麼講我醜,說我愛演,說我不行,我都一笑而過,不在意了。
3、淨化自己的精神,是一輩子的修行。
人這一輩子,不僅僅是吃喝玩樂工作,反而是活著的同時,要淨化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意識。
人生的終點,物質和金錢都帶不走,唯有精神能夠保存。只要你的神氣不散,元神凝固,你的意識仍然存在超越物質世界的宇宙時空。這是修行人一生探索和追求的東西。
我們平常人每日忙忙碌碌,為一日三餐奔波,本質沒意識到修煉精神的重要性。這是一種無明,不自知。
提升意識,做法其實並不難,便是修補自己的精神漏洞,保持心神氣定。
精氣神在遊蕩和外逸,因此 平常人定不住神氣。別人說幾句負面的話,刺激一下情緒,就可以讓自己不爽和動怒。
當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榮辱不驚,則是不漏。精氣神不漏則飽滿,滿到一定程度,人逐漸開始覺醒,開悟,精神進入一個新境界。
《乾卦·象傳》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象傳》說: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不就是天之晝夜不息地"運行",人當效法其精神,也要自強不息嗎?
同理,《乾卦·文言》說:"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乾卦之元,之亨,之利,之貞,作為象徵天之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則分別代表著仁、禮、義、智。這就是人與自然的相和、相融。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奉為第一經典。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9塊錢,就是一場電影的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