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元朗蛋卷女工阿霞不幸罹患紅斑狼瘡,因未及時發現,分娩過程中病情急劇惡化,多器官衰竭,喪失勞動能力。作為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她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她不僅得到了勞動法所規定的最高24個月醫療期的薪酬保障,而且這份工資,一直延續到現在,十年從未間斷。
這個溫暖故事的「幕後推手」是被稱為「蛋卷女王」的企業家伍素萍。在女企業家中,她是全國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是為珠海市經濟發展與民生建設建言獻策的珠海市政協委員;但回到元朗,回到生活中,這個波浪捲髮,帶點兒南方口音的「伍總」,變成了低調謙遜又熱心腸「萍姐」。
除了良心做食品、致力企業發展,伍素萍也是一位熱衷公益的「老紅十字人」。她組建元朗義工隊。對各界弱勢群體傾注關懷。今年9月,伍素萍還作為珠海唯一的代表,出席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代表珠海紅十字會會員和愛心人士為中國紅十字事業建言獻策。
從小會計到蛋卷女王
作為「元朗蛋卷王」的女掌門、元朗蛋卷企業聯合創始人的伍素萍,則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特區企業家,像很多改革開放初期的創業者一樣,她銳意進取、謙虛實幹,從一名普通會計,陪伴企業篳路藍縷,逐漸成為元朗的企業合伙人。
1988年,元朗作為改革開放第一批中外合資企業入駐珠海,兩年後,從學校畢業沒多久的伍素萍分配進這家剛剛起步的小小公司,成為一名會計。
「當時公司什麼都沒有,沒有資金又不賺錢,產品也還沒定型。財務部沒會計長達一年之久,帳目沒人做更不用說交接工作了。」從未有過實戰經驗的青年伍素萍憑著不服輸的倔勁兒,一邊翻課本,一邊把公司成立以來兩年的帳本從頭算起。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學會做帳,找出帳目與業務的關係,伍素萍還把公司所有的業務崗位全都體驗了一遍,包裝車間、生產線普工、粉坊、倉庫……陸陸續續花了半年時間,她不僅學會了財務記帳,還發現了此前帳目的錯誤。
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會計伍素萍直接找到公司經理卓泰豪,匯報了自己半年理帳的結果,還對公司提出重整財務管理制度要求:一定要整改。
回想起來,伍素萍對這段經歷反而感激,「艱難」的成長環境反而讓她全方面成長起來,當初那個心直口快「要求」上司整改業務的「嫩頭青」,很快成為公司的青年骨幹。
不久,伍素萍的家人為她謀到本地另一家國企的工作,在需要調令才能換單位的年代,機會實屬不易。但是在上級領導的賞識和挽留下,她決定留了下來接受挑戰,並借著企業改制的機會,成為後來的元朗食品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合伙人。
也許是一種意氣相投,伍素萍的合伙人,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卓泰豪也是「珠海好人」「廣東好人」的獲得者,還曾作為 珠海推選「中國好人」的候選人。
伍素萍很大一部分公益捐助都與女性和教育相關,除了女性企業家的身份,也受到她早年經歷的影響。
初中升高中時,伍素萍遇到了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升高中還是讀中專。作為長姐的伍素萍考慮到一家人剛搬到珠海,儘管成績很好,讀大學是她的夢想,還是放棄升學高中,選擇中專早點參加工作。
沒能讀高中、考大學也成為青年伍素萍內心很大的遺憾。但她從未放棄過夢想。工作後,伍素萍從未停止過學習, 1995年,24歲的她通過國家首屆會計師資格考試,成為國家首批執證會計師;後來又通過成人高考,完成了財務管理、藝術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學歷教育;政協、工商聯每年組織的各種名校學習班她從未缺席;就連生了孩子後也沒閒著,趁兒子還小又趕緊考取香港浸會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管理碩士學位。
家裡清華、北大、南開等這些名校的結業證書拿了一大摞,最後還成了「海歸」,伍素萍爽朗地笑起來:「我常跟他們開玩笑,說一直覺得清華『欠』我一張錄取通知書。」
對讀書的情懷,也滲透到她的公益事業當中。
除了個人多年來對困難學生個體的一對一長期資助,元朗志願服務隊成立以來,涉及助學的志願服務就包括了「元聲朗讀」讀書分享會、百人公益助學騎行、公益助學義賣等等。
結緣紅十字
除了有深深的讀書情結,從小到大,伍素萍還是出了名的愛管「閒事」。
路邊看到有家長帶著小女孩隨地小便,她看不下去:「你有沒有想過她是女孩子呀,對她影響多不好。」 在路上開車有人往窗外扔垃圾,她必會搖下窗戶和人講道理:「這會給你車裡的小孩不好的教育!」儘管並不是每次都有好的成效,常常是對方搖上玻璃窗就走了,但這不影響她管「閒事」的熱情:「這就是我應該說的,不說心裡不安。」
關於「愛管閒事兒」這件事兒,伍素萍歸為一種「家風」的傳承:「小區裡有哪個鄰居家有什麼喜事兒,或是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媽媽總是第一個知道。雖然她對我們說的慈善沒什麼概念,但從小耳濡目染,我愛『管閒事兒』的性格,都是從她身上學到的。」
掌管元朗後,企業與紅十字會的結緣也水到渠成。
食品企業在參與慈善和救助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契合優勢——「物資供應」作為其「與生俱來的救災職責」,無論是救助還是慰問的場景,食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地震期間,伍素萍就通過紅十字會向災區進行了多次捐款贈物。一次慰問活動中,珠海市紅十字會找到伍素萍,當時在珠海有官方資質的公益機構並不多,充分了解了紅十字會運動和紅會國際化的人道主義救助理念後,元朗開始了和紅十字會的合作,並一直延續下來。一來二往,元朗成為珠海市紅十字會最為活躍的會員單位之一。
珠海颱風多發,作為珠海少數知名食品企業,幾乎每次救助元朗都是先鋒。尤其在拓寬產品線,新增了烘焙坊後,除了蛋卷,蛋糕、麵包也解決了不少受災群眾的溫飽問題。
2017年六十年一遇的颱風「天鴿」侵襲珠海, 伍素萍帶著員工們加班加點,連夜做好麵包糕點,一大早隨著救災車分運到中小學、體育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避護中心。也許是對這份善心的回報,當年颱風造成不少樹木倒塌及建築損壞,但元朗的園區安然無恙。
加入紅會以來,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不遺餘力參與各類救助和慰問活動,多次獲頒「支持紅十字會事業貢獻獎」。
伍素萍也是紅十字會個人會員,在元朗合伙人的身份之外,生活中的她同樣身體力行踐行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十年前,元朗有一位女員工阿霞(化名)不幸罹患紅斑狼瘡,這是一種不建議生育的疾病,但由於懷孕前並沒有發現患病,阿霞生育後病情急劇惡化,經歷幾次搶救,雖然撿回了性命,但多個器官損壞,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只能臥床在家靜養。根據我國勞動法,患病職工的法定醫療期是3~24個月,超過這個時間的需要繼續治療的,企業不再強制支付工資。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兩年法定治療期一過,不能上班的患病員工只能被辭退。
阿霞所患是需要終身治療的重病,伍素萍當下決定,繼續支持阿霞治病。「她還有孩子要撫養,還有老人要照料,家庭已經失去一個勞動力了,我們不能拋下自己的員工不管。」
從阿霞患病至今的十年間,一個月不漏,除了保障阿霞的原崗位的工資和社保,伍素萍還交代工會記住每年定期兩大節日帶著禮品和慰問金去她家裡慰問。
阿霞的故事也給了伍素萍和她身邊的同事更多做善事的理念。「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伍總和公司的幫助,阿霞的生活會是怎樣。」元朗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蔡明紅感慨萬千,「今年去看她,阿霞的孩子已經從一個襁褓裡的嬰兒,長成一個大孩子了,特別乖巧懂事,學習成績還不錯呢。」
這些年來,阿霞並不是唯一一個被資助的患病員工,還有白血病男孩,還有員工患病的父親……持續幫助喪失勞動能力的員工,長期下來的成本並不低,但在伍素萍眼裡,這是一份不可計入經營成本裡的愛心支出。
「如果我們連身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都無視,那我們在做的其他的『慈善』、幫助遙遠的從不認識的人的那份心都是假的。只有真心儘自己的能力關心和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我們才會用同理心對待遠處的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慈念才是發自內心的。」伍素萍說。
讓公益成為企業文化
在各地政府的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下,這些年,企業社會責任(CSR)似乎也成為一種潮流。當然,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兼顧社會責任,捐錢仍是最方便最省事兒的一種方式。「但我們公司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慈善,也不是為了企業名聲做慈善。」 伍素萍說。她對於公益精神的理解格外質樸,多年來林林總總數不清的志願項目、救助支持,在她看來,只是遵從內心,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善人,一個熱心人而已。
她不僅自己捐資捐物,還鼓動身邊的人、公司的員工一起加入「行善」的隊伍。2017年,她在公司牽頭成立了珠海第一支來自企業並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鼓勵員工們一起參與社會服務、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司牽頭的公益項目。
一個企業中,若每一位員工都存有一顆善心和行善準則,公益成就一種善良忠誠的企業文化,甚至一種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尤其在我們食品行業,如果我們的員工都心存善念,知道自己生產和銷售的食品必須確保安全,不可偷工減料。這才是我們企業不斷發展最有力的保障。」
「人人都有善心,但並不是人人都施善行。所以這社會有陌生人相助的溫暖故事,也有老人跌倒不敢扶的擔憂。好人不作為也沒有資格說自己是好人。」她希望通過讓員工共同加入義賣、慰問、徒步、騎行,得到身體力行的參與感,讓員工知道,公司捐的每一分錢,獻的愛心都是和他們自己的付出息息相關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治家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曹丹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