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讀書,讀著讀著專注力就下降了;精力分散了,思考就不能深入,學習效果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孩子學習中,培養聽說讀寫的專注很重要。比如在閱讀少兒英語的時候,聽到旁邊家長的談話就轉移了注意力,聽到動畫片的聲音,精神就不在課本上了。閱讀的只是眼睛跟著字在行走,心就飄到九霄雲外了。教孩子學習,先培養的是形式上的模仿,然後在模仿中培養孩子對學習的專注。聽說讀寫,通過外在感官上的模仿和熟悉,再去感染內心對知識和技能的把握。跟著老師參與培訓,精力集中在教學環節;老師讓孩子參與,是引導,更是在注重英語記憶效果好的時候。跟著老師模仿要靠精力去記憶,練習,互動和溝通。孩子和老師只有在互動中達到溝通的效果,才會更了解孩子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在具體的事情上去討論,才會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好的教學,能夠獲得是能力,而不是僅是知識;通過知識去考核孩子學習能力,是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部。所以教和學,教是按老師的思維去讓孩子能獲得認知和理解;而孩子學習是通過學習的過程,掌握知識和能力;而知識是越用越靈活,能力是越用越強。這就突出了在學習中使用的重要性;使用也就是實踐,實踐包括思考,理解,在現實生活或語境中去用老師教的方法嘗試,從而對實踐過程有自我認知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強。
少兒英語的實踐體現在什麼地方呢?聽力的實踐在課堂氛圍中的英語兒歌,英語對話和互動,口語和拼讀發音,都是要靠耳朵去聽;而對話和互動是在語境中使用,語境是放在具體的事情中去體現,比如早上看到老師和家長如何打招呼,別人讓座了如何去答謝,詢問的時候如果表達。在具體事情中學到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語境中學會表達方式和技巧,在過程中學會文明和禮儀等。
發音的實踐,在於口語,拼讀和朗讀;而句子讀得順不順,除了日常的標準發音的練習;要在時常去朗讀,讓大腦對朗讀的句子,有足夠的熟悉,熟悉到能夠記憶,記憶成自然表達。重複去練習,是在練習發音;而在口語和朗讀中,重複是為了記憶。平時能在課堂上閱讀很多,朗讀很流利,但真正說的時候,就說不出來;比如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學,別人讓座的時候要說「謝謝,阿姨或叔叔」;但真正到具體環境中,未必能說得出來。並不是孩子沒學過這樣的文明用語,而是在學習中不能靈活,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學習和實踐脫離了,從而只停留在課本上,在具體生活和面對人際交往中還是不知道怎麼使用。啟蒙少兒英語階段,老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就是通過言行舉止的模仿來教孩子去學英語,讓孩子能夠真正會用,而使用中學到的更真實,記憶更牢固。
閱讀的實踐,在於思考;只有經過思考的閱讀才是真的閱讀。教孩子學英語閱讀,啟蒙階段的孩子喜歡看裡面的畫面,對話和有趣的情景。就像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情節簡單,幽默生動,貼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能引起孩子足夠的關注,在孩子看過動畫片之後,會對裡面的關鍵人物,重要特徵,以及代表性的事情,能有詳細的描述。教孩子學英語閱讀,展示和講述給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聽懂,也要嘗試讓孩子去閱讀簡單的,來分享給家長;初期培養,能讓孩子完整表述;不管結果是否準確,能完整表述,就是在訓練孩子是閱讀思維;如果時常打斷,就形不成完整的思考閱讀。在孩子分享之後再進行引導和啟發,從而讓孩子能對理解過程進行糾正和改進,從而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學習少兒英語,家長如果能深入地參與和陪伴教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