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鄭晶晶
河南省信陽商城高中語文教師,從教17年,愛好寫作,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素材快線》《語文課內外》等發表論文多篇。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馬克思中學畢業時《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2)高鳳林35年為火箭焊「心臟」,顧秋亮 43年組裝深海載人潛水器,寧允展 24年研磨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他們締造了一個個「中國製造」神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國工匠」。
(3)在香港大學做了44年後勤的阿姨袁姝妹,幾十年如一日,做飯、掃地,對學生關懷備至,被譽為「港大三寶」之一,2009年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
這些材料引人深思,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實際,寫一篇演講稿,在班會課上交流自己的心得。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四川省廣元市 2019-2020學年度下學期期末高中一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實踐創新:勞動意識、問題解決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所給的寫作情境由三則材料構成,第一則為理論材料,引自馬克思中學畢業時《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核心內容是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第二則和第三則為事實材料,列舉了在不同崗位上「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人物及事跡。三則材料有機聯繫、互為表裡,考生必須整體把握,才能抓住核心。脫離材料,另起爐灶,會被視為偏跑。
2.典型任務的限制。「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實際」限制了寫作內容,考生既要結合材料闡發觀點,又要適度聯繫自身實際;「演講稿」限定了體式,需要注意稱呼、問候語、主體、結語等完備規範,語言需要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在班會課上交流自己的心得」限定交流情境和交流對象,考生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第一則材料考查考生的擇業觀、價值觀,考生要抓住關鍵詞「為人類謀福利」「奉獻」等詞;第二、三則材料頌揚了締造「中國製造」神話的「大國工匠」和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默默堅守。三則材料互為表裡,倡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勞動觀。
開放性
1.寫作角度是開放的。在擇業觀、價值觀和勞動觀的統領下,考生可以選擇多種角度展開論述,既可以談青年擇業以奉獻為先的大主題,也可以從材料關鍵詞切入,闡述擁有奉獻精神的人需要具備哪些品質;或者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談個人從材料中受到的啟發,對於擇業觀、價值觀的認識和思考等。只要從材料出發,合理思考,表達個人的感悟與思考,都在寫作範圍以內。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和擇業觀?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材料從理論和事實給考生以參照,無論是大國工匠還是普通勞動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屬於個人的業績和輝煌。三則材料的信息及可參考的材料外的信息比比皆是,考生都有話可說,考生既可以材料為主體展開,也可以引用更多時代先鋒、時代楷模的典例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度,或者聯繫社會上青年人擇業方面的種種不良思想進行反面論證,聯想、思考的空間極大。
解題
這是一則多則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三則材料本質相同,既從理論上為考生提供了擇業觀、價值觀的參考,又用事實材料為理論提供依據。用意十分鮮明,旨在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價值觀,認識到人生價值的實現、青年職業的選擇需要具備奉獻精神,只有在為他人和社會、國家的奮鬥中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兩則事實材料還從偉大與平凡的對舉中,讓考生感悟崗位無論高低貴賤,有執著的信念、熱愛的真心、奉獻的精神等就同樣可以創造人生的奇蹟。考生立意時須注意到三則材料間的聯繫,對人物素材的分析論證,需要涵蓋在「擇業觀」「價值觀」之下,考生既是「擇業」問題的思考者,也是真正的參與者,從個人實際出發的演講更能貼近同齡聽眾心理,更容易達成好的演講效果。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擇業為大家,堅守創佳績。
2.發揚奉獻精神,樹立時代標杆。
3.職業三千,唯擇奉獻。
4.盡職盡責,於奉獻中實現價值。
5.為天地立心,為國家奉獻。
6.青年擇業為國為民,上下求索不負青春。
……
偏題立意:
1.舍一朝風月,得萬裡長空。(材料強調的並非「捨得」關係,立意含糊)
2.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斷章取義,不能兼顧整體)
……
下水文
擇業無貴賤 奉獻有價值
信陽市商城高中
鄭晶晶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對青年擇業問題的看法。我演講的題目是「擇業無貴賤,奉獻有價值」。
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中學畢業的時候,就寫下了《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給各個時代的青年們以永遠的啟迪和動力。他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有些人不僅懂得這個道理,更是終生實踐著用勞動和奉獻創造幸福的「魔法」。
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高鳳林的名字震撼了全國。35年,他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崗位上,練就一身「神技天焊」,在0.16毫米上創造火花藝術。當我們震驚於他的成就時,更應該了解到他成就背後的辛苦:吃飯時拿著筷子練送絲,喝水時端著缸子練穩定,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是什麼支持他走過35年的漫長歲月?是為國家獻身的熱情,是能散一份熱,便發一分光的赤誠,是品了勞動之苦,嘗到奉獻之甜後才有的堅守!
和他一樣的人還有很多。顧秋亮43年組裝深海載人潛水器,寧允展24年研磨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不難想像,這些漫長數字的背後,藏起了多少失敗的心酸、重複的枯燥。而他們卻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締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製造」的神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國工匠」!而這些可貴品質的源頭,不正是許身為國、無私奉獻在支撐嗎?
崗位沒有貴賤,擇業不分高低。
擁有奉獻的精神,平凡的人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的袁姝妹,只是一個後勤阿姨!但智者看到的不是她後勤工作的「小」,而是她44年如一日,做飯、掃地、關愛學生的「大」。她將分內的工作做到極致,將奉獻和堅守、執著與熱忱做到了極致!這些普通人用奉獻、熱愛和堅守將平凡崗位打造成了金壁輝煌的王座!他們是點燃後的火炬,不是為了本身,而是超越自己照亮別人;是埋在地下的樹根,默默無語,只在春天獻出滿枝果實!
同學們,儘管我們仍坐在教室裡,但雙足已踏在社會的門前,擇業離我們並不遙遠。在哲人的啟發下,在楷模的引領下,我們要做好擇業的準備,懂得從業的智慧,用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用鐵肩擔起強國的重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