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證監會在端午小長假前夕終於推出醞釀已久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新規,從多方面遏制各種減持套路,擴大了減持限制範圍和對象,令大股東和特定股東的股份流動性大幅降低,從強化減持約束和填補規則漏洞兩方面繼續收緊監管的繩索。
據路透社5月28日報導稱,分析人士認為,以往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和董監高(即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利用各種手段無限制減持等現象,對二級市場,特別是個股股價造成很大衝擊,新規有利於緩解中小投資者擔憂,促進二級市場反彈;但大股東千方百計減持的動力來自於資本溢價太大,根治減持問題仍需重構市場價值體系。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稱:「這個限制是對的,有利於中小投資者;而對產業資本和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上市公司的投融資會受到影響。」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說:「監管層給A股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表示,國外市場針對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同樣存在類似規定和限制。當前出臺規定,體現了監管層對市場的呵護態度,和對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重視。
報導稱,中國證監會5月27日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完善大宗交易「過橋減持」監管安排,規定大宗交易減持出讓方與受讓方均需遵守交易所關於減持數量、持股期限等規定。此次政策主要是針對「過橋減持」、「精準減持」、「辭職減持」等行為進行規範。
新規要求,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規定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時與一致行動人的持股合併計算。
雖然此次證監會表示新規只針對部分股東,但客觀上減輕了市場賣壓,加大了減持的實際操作難度,對二級市場形成明顯利好效應。
北京某券商策略分析師稱:「這個新政估計利好新股和次新股,加上這波新股、尤其是次新股殺跌厲害,估計反彈也會猛一點。」
報導稱,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在低位趨穩,大部分上市公司盈利難見明顯好轉,如果以大股東為代表的部分特殊股東在解禁期過後仍有豐厚獲利,那麼市場整體減持壓力依然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