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生活」:當代大學生正行走在手機的利弊之間

2021-01-12 人民網

原標題:「掌上生活」:當代大學生正行走在手機的利弊之間

  李瑞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看微信裡有沒有未讀的消息,再刷一下朋友圈和微博熱搜,生怕錯過什麼「大事件」。在她看來,手機已經成為了她的一個「器官」,時時刻刻都分不開。

  和李瑞一樣,現在一些大學生手機不離手,「手機依賴症」成為了大學生的「通病」。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向全國100多所高校的1021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受訪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受訪大學生中的10.87%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

  當代大學生已成「掌上生活」一代

  今年8月,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達 98.3%。《報告》還顯示,我國網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體為主,截至2018年6月,10~39歲群體佔總體網民的70.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達27.9%。

  以95後為主的當代大學生,堪稱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也是典型的「掌上生活」一代。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64.8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自己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是值得的,63.37%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會利用手機學習知識和處理工作。對他們來說,網際網路已不僅僅是個工具,更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

  早上被手機設置好的鬧鐘叫醒,去上課的路上打開手機App背誦單詞,下課後去食堂買午餐,並用行動支付完成,這是大三學生陳曉的日常。「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了,手機為我提供了便利,動動手指就能完成很多事情。」她說。

  遼寧一所高校的李青青是校園媒體公眾號的負責人,她每天會花大量時間在微信上,除了聯絡外界和回復消息,她還會看各種公眾號的推送文章。「閱讀別的公眾號文章是學習的過程,也是校園媒體人找尋靈感的渠道。」對於她來說,手機既是工具,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刷微博就是看世界」,李瑞不僅通過微博了解時事熱點、學習美妝教程等,還知道了一些個性張揚的博主,領略不同的人生。「我很崇拜那些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博主,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不停努力,完全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他們也是我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但李瑞很清楚,自己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並不能幫她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每天隔著屏幕給別人的生活點讚,卻也深知自己與偶像的差距絕不只是手機屏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手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大學生能更好地發揮手機的正面效應,手機就能幫助大學生獲取信息,為大家上網學習提供便利。

  「沉迷」手機難自拔已非個別現象

  四川一所高校的黃文靜已經習慣於手機不離手的生活方式,只有在考試臨近時才會意識到這種「依賴」需要戒除。「期末考試前,我很不想複習,特別想玩手機,經常會因為看劇而拖到考試前一晚才開始複習。考完之後會無比後悔,覺得考試前不玩手機可以考得更好。」她這種後悔的情緒會持續到下一次考試,卻又被手機的「有趣」吸引,以致總是處在懊悔和再次被手機吸引的惡性循環中。

  與黃文靜不同,汪蕾喜歡看短視頻。「我覺得人們都需要看那種一下戳中自己笑點的東西,通過大笑快速釋放壓力。比如課間10分鐘,看幾條短視頻,可以放鬆一下。」汪蕾是一個短視頻App的忠實用戶,經常在課間刷短視頻。空閒時,甚至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52.79%的受訪大學生通過手機看電影和電視劇,25.86%的受訪大學生喜歡用手機看短視頻,40.84%的受訪大學生喜歡在手機上網購,26.05%的大學生則喜歡玩手機遊戲。

  大連理工大學的輔導員李文超表示,沉迷電子產品幾乎是當代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要克服並不容易。「如果長期放任自己,被手機『綁架』,容易產生目標缺失、學業荒廢等問題,處在手機漩渦裡的人其實更加孤獨。」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70.2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手機影響了自己與親友的線下交流。戈欣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作為班長,她的手機裡幾乎每天都有回不完的消息,儘管「寶寶」「辛苦啦」「愛你」已經成了戈欣的輸入法裡最常用的表達,但在她看來,手機裡卻很難找到一個知心好友。也因為手機,她曾與久未謀面的閨蜜聚餐時竟「無話可說」。

  學會自控才能讓手機利大於弊

  「只有在找路、購物的時候,我才會覺得離不開手機。」王進認為自己對手機保持著最初的謹慎,「我知道智慧型手機帶給我許多便利,但我也努力不依賴手機,珍惜獨處的自由。」王進深知,手機是一個利弊皆有的「矛盾體」。

  熊丙奇認為,我國一些大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缺乏理性的自我約束。「現在一些大學生購物就網購,吃飯叫外賣,習慣了網上的生活。他們缺乏自我約束,原因有三:第一,高校的管理要求不夠嚴格;第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沒有培養起來;第三,中學階段情況的延續,導致現在的大學生耗費很多時間在網上。」

  對於一些高校要求課堂上學生上交手機,建立無手機課堂,熊丙奇覺得「作用有限」。「從高校的角度來說,可以加強課堂管理、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規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學階段,強調的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如果自我管理能力弱的話,就會有很多問題呈現出來。所以要從基礎教育開始就應該逐漸引導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他說。

  李文超則建議,大學生應該從手機的虛擬一端走向五彩斑斕的現實世界,去感知現實生活。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個人自控力,當沉迷手機已經成為成長的牽絆,就要努力改變。

  在熊丙奇看來,大學生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同時制定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計劃,要強迫自己完成制定的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當外部環境對你沒有約束的時候,就要靠自己。如果讀完大學覺得很後悔,荒廢了很多時間,自己沒有提高,缺乏競爭力找不到好工作,到那時候悔之晚矣。」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瑞、陳曉、李青青、黃文靜、王進為化名)

  大連理工大學 樸春雨 安徽大學 扈嘉翼 吉林大學 鍾玉晨

(責編:朱江、仝宗莉)

相關焦點

  • 一部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從上課到睡覺,父母從不知道的事
    一部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從上課到睡覺,父母從不知道的事。新生開學前,家長為孩子買手機的,買電腦的,不能說比比皆是,但絕對是出門就能遇到的那種。上了大學,該不該買手機,要不要買電腦。小欣在這裡可以肯定的說,手機一定要買的,電腦可以看個人需求。
  •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有哪些當代其戀愛特點有哪些
    戀愛觀是異性之間生理、心理和周圍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植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大學生戀愛是大學生心理、生理上相對成熟的表現,心理學家林更茂和梅萍在其《析弗洛伊德的性理論對大學生x.a觀的影響》書中,對上海十三所高校的1862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大學生受西方觀念思想的影響,在「性開放」中模糊回答的佔34.3%;只要有愛存在,一切都沒有問題的肯定回答佔
  • 當代大學生宿舍生活是怎樣的?網友:內容過分真實
    近日,網友們在話題「當代大學宿舍的真實狀態」下展開了熱烈討論車車就帶大家來一探真實的大學生宿舍生活吧!當代大學生的日常作息:白天睡大覺,晚上玩手機。除了吃就是睡,打一名詞答案:大學生黑人問號臉)對於那些黑白顛倒的大學生車車只想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不然還怎麼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十來天,「懶癌」纏身,不想出門吃飯。危難關頭,最乖巧的帶飯擔當撐起了全寢室活下去的希望我把你當室友,你卻想做我爸爸!
  • 大數據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戀愛三觀」正!
    這次調查特別有時代性和代表性,符合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所採集的數據也很真實、很有趣,讓我們細細地道來,請您聽仔細。 一、關於是否要在大學裡開設戀愛課 有88.23%的大學生表示,支持在大學裡開設戀愛課,加強對大學戀愛觀正確引導。這是許多人沒有能夠想到的。
  • 大學活動眾多,參加課外活動,對大學生發展的利弊何在?
    進入大學之後,大學生們除了以學習為主要任務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其它可以做的事情。目前的大學,不論水平高低,收費多少,每一個學校都一定是會定期、不定期地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的。而學校開展這些種類多樣的活動,其首要的目的也是為了豐富大學生們的課餘生活,促進大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 招商銀行信用卡掌上生活
    招商銀行信用卡掌上生活 金融理財 大小: 275.7 MB
  • 西安交大在首屆「勇創杯」大學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創意設計大賽...
    2013年6月至今,西安交大協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航天員雜誌社、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了首屆「勇創杯」大學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創意設計大賽,大賽旨在進一步深化大學實踐創新教育,培養和提升廣大青年學生的創造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大力營造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引導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成才的熱情並鼓勵青年將
  • 當代大學生應當是怎樣的大學生(二十世紀中國大學生應有的樣子)
    現在有不少人為當代大學生貼上了許多不堪的標籤,說大學生群體為垮掉的一代。然而,事實是:在中國至少有一半的大學生群體能夠在學習有一個好的行為。他們能夠克服大學期間的誘惑,不斷為自己心中的理想奮鬥。中國當代大學生應是怎樣的大學生?身為中國當代大學生,要時刻牢記振興中華的偉大中國夢。現在20歲左右的大學生,到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時,還不到40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剛過50歲。當代大學生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
  • 當代大學生能匹配古代秀才嗎?
    生活在今天的大學生在不同人眼裡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對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定義也比較模糊。不是說有多好,但也不是說有多壞。那麼我們單純從知識的維度來看,今天的大學生和古代的秀才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比較大學生和古代秀才之間的優劣很難,因為本身就是兩個時空維度,社會發展天差地別,古人和現代人之間的思維邏輯大大不同等等。
  • 手機玩雲頂之弈哪家強?掌上網咖VS掌上WeGame
    想必拳頭公司內心OS是:電腦都不開,玩尼瑪遊戲啊,而現實表現卻是:大爺您稍等,咱這就讓手機也能玩。於是,就在自家的掌上WeGame也陸續推出了戰績查詢和串流模式。 掌上WeGame這戰績查詢功能不用說了,咱就說下這串流模式是啥。串流模式其實就是將電腦上的畫面串流到手機上,不過這樣做有硬性的要求,就是必須要電腦和手機連在同一區域網路下,且電腦也開著WeGame。
  • 國際大學生日:什麼才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姿態?
    1946年11月17日,世界各國學生代表於布拉格召開全世界學生大會,為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也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學生日,以激勵全世界學生共同為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
  • 招商銀行及掌上生活App版本發展研究
    (1)掌上生活App4.0版本的掌上生活開始突破支付工具的定位,以「生活·消費·金融」為定位,聚焦用戶關注的吃、喝、玩、樂等生活需求與信貸、支付、理財等金融需求,以期通過多個高頻生活場景為產品引流並最終服務金融業務。
  • 當代大學生的普遍問題你存在嗎?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是95後,有很多人評論,當代的大學生是空虛的,是漫無目的的,他們有夢想,但是他們不敢去追,他們有想法,但是卻不會去行動。因為現在這一代生活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的飛速發展,手機的普及,讓這一代大學生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世界。
  • 招行信用卡「掌上生活錦鯉節」推出,享品質生活贏48888元免單
    掌上生活App錦鯉節活動一共有9個分會場,分為飯票、影票、商城、充值繳費、好友點讚、我的客服、手機支付、積分兌換、信用卡還款。「活動期間用戶根據完成任務的程度不同,可抽取人氣錦鯉、大牌錦鯉、免單錦鯉。」掌上生活App相關人士透露。
  • 免費改造舊手機,揭秘掌上看家新功能
    隨著智慧型手機更新迭代不斷加速,很多手機只是因為款式老,外觀舊,觸控螢幕裂等原因而被淘汰下來,但其實這些手機還是有很大的使用價值。下載一個掌上看家軟體就能將廢舊手機改造成家庭安防攝像頭,安全實用、操作簡單,而且不需要花費一分錢,效果足以與市面上專業的攝像頭相媲美。
  • 你怎樣看待當代大學生
    各行各業也都充斥著大學生的身影! 如何看當代大學生就是看一種社會普遍現象。大學生找工作難、被歧視、生活經驗欠缺、社會經驗不足、學到的東西一點都派不上用場等等都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真實寫照!我認為造成大學生找工作難,就業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大學時光學習時間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吃喝玩樂上面,沒有正確的理解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沒有規劃好成長軌跡,也沒有長短期的人生規劃,導致大學幾年過的麻木不仁,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虛度了大學時光,什麼都沒有學到!
  • 用戶畫像:當代大學生行為圖鑑
    編輯導讀:在品牌追求年輕化的今天,大學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群體。95後正在以以驚人的增長速度和龐大的人群規模,接棒成為貢獻消費的主力人群。這個群體有什麼特徵呢?品牌可以從哪些方面「做文章」呢?本文分享了一幅當代大學生行為圖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 當代大學生考試周圖鑑
    拖拉型小c:「從7點開始複習,額,7:01了,那就8再開始吧,(默默掏出手機)怎麼就8:10,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是9點再來吧…」「今天下雨了、風也很大還是不要去圖書館了吧;今天心情不好,學習效率也不高的,還是不去了」「我就再睡一分鐘,一個10
  • 在中國,看看當代大學生是如何洗衣服的
    現在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校園環境也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有機會上大學,這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在大學校園裡,同學朋友之間經常會發生一些有意思的事,很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當然也很容易找到喜歡的人。這也是校園總是讓畢業多年的人懷念,關於校園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的原因。
  • 青年之聲丨未來大學生打開手機首先點擊的程序
    2015年8月17日,為了將青年之聲服務深入高校團學組織,覆蓋廣大高校青年,針對高校新媒體工作特點,掌上校園(Myouth)在原有產品功能基礎上,推出了高校「青年之聲」互動服務功能版塊。8月31日,秦宜智同志指出:高校是利用新媒體服務、引導大學生的重要陣地,要讓「青年之聲」(掌上校園)成為同學們打開手機首先點擊的程序。